明末大軍閥 第187節
“兩套短打、兩套長袖,這是作訓服,就是日常cao練穿的,這兩套鴛鴦戰襖是軍服,大軍出征、重大事項集結的時候,必須要穿!” “兩床冬季被褥,兩床夏季被褥,必須保證清潔,冬季每半月漿洗一次,夏季每三天漿洗一次,否則軍法從事!” “綁腿兩副、軍靴兩雙,革帶、水葫蘆、腰帶、藥囊等物,也要一一清點好?!?/br> “這是你的腰牌,你被分在后營左總左哨右旗四隊,拿著你的腰牌去那邊,你的隊長會帶你去營房?!?/br> 沈文抱著這么多的東西,雖然很重也很多,但是心中卻樂開了花。 先不說那棉被和毛巾,都是自家從沒用過的上好棉花和棉布制成的,就說海鹽,誰家舍得用上好的海鹽洗漱?平常百姓連吃都舍不得,更別說刷牙了! “這新軍真是來對了!” 此時沈文心中激動不已,有這樣的好待遇,即便上官讓自己去死,也心甘情愿了。 隨后沈文隨著自己的隊長來到營房,認識了一眾同袍,也聽隊長講解了軍中的注意事項。 “接下來,你們這幾個新兵要在三天之內,將新軍軍紀全部背下來,誰背不下來,直接收拾東西滾蛋,發下的物品一律收回?!?/br> “軍中軍紀必須嚴守,每日會有鎮撫官帶人巡視,發現違紀者,嚴懲不貸……” 沈文聽著一條條規矩,火熱的心也逐漸冷卻了下來:“也許新軍的生活不光有好處拿,也要付出不小的努力??!” 第二百七十二章 思良將 就在劉衍大舉擴軍的時候,南方戰事也再起波瀾。 早在崇禎十二年五月的時候,張獻忠率部在谷城再度叛亂,很快就打垮了守備谷城的明軍,殺了縣令阮之鈿和巡按御史林銘球,拆毀城垣,劫庫縱囚。監軍道張大經和馬廷寶、徐起祚被迫投降。 張獻忠率部離開谷城的時候,把官府上下大小官員向他索賄的名單、數字和時間,都詳細地寫在城內外的墻壁上,由此讓周邊百姓憤慨不已,張獻忠趁機擴大兵力,拉起了一支將近十萬人的隊伍。 張獻忠再次反叛的時候,羅汝才、馬守應部也起而響應,并到谷城與張獻忠部會合。同一時間隱伏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經湖北鄖、均地區進入河南。流賊大軍的烽火剛剛趨于熄滅,便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燒起來。 督師熊文燦得知流賊大軍再起的消息,立即調左良玉和羅岱領兵追剿。 張獻忠將大軍埋伏在房縣以西的羅猴山,張網布陣,并派出一支隊伍佯攻敗退,引誘明軍入山。待到明軍大部進入山中,張獻忠與張定國、張可望、張文秀、張能奇四個義子率伏兵展開圍攻,明軍一萬多人全部潰散,羅岱被活捉,左良玉丟盔棄甲伏鞍而逃,連軍符印信也丟失了。 崇禎帝收到戰報憤怒不已,一怒之下撤了熊文燦的職,并派錦衣衛予以逮殺;同時左良玉降三級,命其帶罪隨軍立功。 接著,崇禎帝改派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前往湖南戰場督師,總督以下并聽節制,再次展開對流賊大軍的大規模圍剿。 楊嗣昌雖然精于黨政,但也算是頗具才干的,一到襄陽,就拋出他策劃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 楊嗣昌準備會師十萬,并檄河南、四川、陜西、鄖陽諸撫鎮將領,分扼沖要,主要任務是全力圍剿張獻忠和李自成兩部流賊大軍。 起初,張獻忠不了解情況,接連失利,非常被動。在張定國的建議下,不斷派出細作打探情報,摸清了明軍的底細,張獻忠便派人說服羅汝才兩軍聯合。 然后張獻忠率領大軍以"以走制敵"、"避實擊虛"、出沒無常的戰術對付明軍。同時,張獻忠加強了情報工作,派出很多機靈的軍士扮成商人小販,四處探聽消息。老百姓也常把明軍的動向告訴流賊大軍,還常給張獻忠的隊伍做向導。 因此,張獻忠所部每每都能及時掌握敵情,迅速采取相應的戰略,打得明軍措手不及。然后又迅速轉移,使明軍摸不清流賊大軍的去向,難以展開追擊。 如此幾輪下來,明軍各部不是撲空,就是遭到埋伏而損兵折將。但是,流賊大軍被困在明軍的包圍圈里非常不利,隨時都有被圍殲的危險。為此,張獻忠認為必須徹底粉碎明軍的圍剿計劃,跳出圈外去作戰,才能更有力地打擊明軍。 于是張獻忠與張定國、張可望、張文秀、張能奇四個義子商議過后,便決定全軍不惜代價沖出明軍包圍,向四川方向轉戰。 經過這幾個月的交手,楊嗣昌眼見各部明軍難堪大用,用現在手中的兵馬不可能完成殲滅流賊大軍的任務,這種十幾萬人馬的大會戰,手中沒有一兩支精兵坐鎮是不行的,弄不好自己也會落得熊文燦那樣的下場。 于是楊嗣昌便想到在巨鹿之戰、濟南之戰中立下大功的劉衍,想征調劉衍部過來助戰。 不過楊嗣昌老謀深算,知道劉衍是自己死對頭盧象升的部下,二人的關系還很不一般,貿然向朝廷上書征調,在楊嗣昌看來,盧象升肯定會從中阻撓。 而且劉衍也不一定愿意勞師遠征,到時候即便來了,也是出工不出力,自己還是一樣難干。 于是楊嗣昌先是派了心腹趕往即墨營城,將自己的一封親筆信帶給劉衍,準備先私下里和劉衍接觸一下。 八天之后,即墨營城。 劉衍見到了來人,只見一個身材瘦高但是很精干的漢子站在堂上,一身的短打,渾身上下都是汗水,好像是剛從水里撈出來的一般。 “你是何人?要見本將軍所為何事?” 劉衍雖然已經通過名帖知道了,但還是又問了一遍。 只見那漢子抱拳說道:“兵部尚書楊閣老府中門客,鄙人姓章名環,奉楊閣老之命,前來送一封書信?!?/br> 劉衍見那章環說話不卑不亢,對其也有了一絲好感,揮了揮手,身旁的苗紹過去接過書信,轉呈給劉衍。 劉衍當面打開,只見書信中字跡龍飛鳳舞,不說楊嗣昌的人品如何,這書法造詣卻是非常高的。 在書信中,楊嗣昌先是盛贊了劉衍屢立戰功,麾下將士也盡是虎賁之士,甚至稱贊劉衍為大明自戚少保之后,又一擎天柱! 對此劉衍只是一笑而過,對于這些東林黨出身的大臣,劉衍心中沒有多少好感,他們說出來的話,也沒有多少可信度。 接著往下看,楊嗣昌在信中介紹了湖南戰事的情況,此時明軍雖然看似已經包圍了張獻忠所部,但是實際上卻非常被動,一直被流賊大軍掐著鼻子走,戰局隨時可能逆轉,所以楊嗣昌希望劉衍以大局出發,在收到朝廷調令的時候,盡快率部南下支援。 看完書信,劉衍陷入了沉思。 現在新軍的擴編事宜剛剛開展,各營的兵員和兵備雖然全部到位了,但是后續的補給,各營新兵的cao練都沒有完成,現在新軍的整體戰力下滑嚴重,在這個時候出兵,劉衍是非常抵觸的。 而且從山東到湖南,大軍奔襲兩千多里,錢糧誰出?沿途補給能否保證?到了戰場上,友軍是否給力,這些都是問題。 所以劉衍當即將書信收起了,面無表情的看著章環,說道:“事情我知道了,你可以走了?!?/br> 卻不想章環一動未動,說道:“大人,楊閣老還有幾句話讓我轉達?!?/br> “什么話?” “第一句:巨鹿之戰,是楊閣老太過持重了,以至于讓盧督臣、劉將軍犯險,至今想來,依舊心中不安。所以楊閣老準備向朝廷上書,為山東申請錢糧兵備,以增強山東兵馬的實力,算是作為賠償了?!?/br> 劉衍不由得眉頭一挑,看來湖南那邊的戰事的確已經非常危急了,不然以楊嗣昌的尿性,絕不會如此低聲下氣,甚至還主動承認錯誤了? “第二句:劉將軍如果率部南下馳援,沿途州縣的府庫盡可自取,有人阻攔劉將軍可一并行軍法,后果由楊閣老一力承擔??谡f無憑,兵部調令送到時,會附帶一份兵部的調集錢糧令牌給劉將軍?!?/br> “第三句:楊閣老深知劉將軍率部躍進兩千余里,大軍將士勢必困頓,所以準備上書朝廷,為劉將軍申請錢糧兵備以資軍用,具體數額劉將軍可提一提?!?/br> 劉衍問道:“說完了?” “說完了?!?/br> 劉衍沉思起來,此事楊嗣昌已經擺足了誠意,自己去與不去,朝廷都會下令征調,盧督臣那邊多半是指望不上,不會幫著自己抗命的。 “現在能做的,就是盡量拖延時間,盡全力多爭取一些好處?!?/br> 經過此番擴軍,新軍的軍費可以用暴漲來形容,三十八萬兩的工坊收益也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于是劉衍便準備獅子大開口,不管最終去與不去,也要先讓楊嗣昌出一出血。 “既然楊閣老如此有誠意,本將軍也就有話直說了。只是你做得了主嗎?還是說,需要回去當面請示楊閣老?” 章環說道:“劉將軍豪爽,請劉將軍放心,楊閣老有言在先,只要劉將軍提出來的要求不違反大明律,在下便可一口答應,然后直接從這里前往京師,那邊自有朝中忠正之臣運作?!?/br> “呦呵!” 劉衍心中暗笑:“好大的口氣!” 隨即劉衍頓了頓,說道:“第一,請楊閣老為山東駐軍撥下錢糧,數目嘛,就是以往十年欠下軍餉的總和好了?!?/br> 章環笑著說道:“可以,山東駐軍拖欠的軍餉其實也不多,十年算下來也就是幾十萬兩銀子,朝廷現在還出得起?!?/br> “第二,本將軍率部南下的時候,不但沿途州縣府庫里的錢糧可以自取,沿途鄉紳富戶、官商大族也是一樣,事后都不得追究本將軍的責任!” 笑話! 現在南面被張獻忠等人攪了個天翻地覆,官府的庫房里能有多少錢糧?到時候打開一看全都是空的,到哪里說理去? 章環微微皺眉,說道:“此事牽扯太多,不過以楊閣老的關系,也應該可以疏通。此事可以?!?/br> 劉衍笑著說道:“第三,本將軍近期剛剛擴編新軍,麾下將士有三萬之眾,其中騎兵一萬,所需的錢糧物資甚多。所以請楊閣老想辦法,為我軍將士籌集半年所需錢糧物資,折合白銀五十萬兩,糧草二十萬石!” 這下,章環也犯了難,前前后后劉衍便索要了上百萬兩銀子的物資,朝中肯定是拿不出來的。 “劉將軍,朝廷也有難處,你第三個條件是否可以……” 劉衍大手一揮,說道:“天子還不差餓兵呢,沒有錢糧,我的將士如何奔襲兩千余里?” 章環站在那里低頭沉思,可是想來想去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 劉衍見狀笑著說道:“我看不如這樣,如果朝廷真的拿不出錢糧來,也可以用物資折價沖抵?!?/br> “如何沖抵?” “京師有許多好東西,比如說火炮、工匠、上等的鐵料等等,楊閣老可以用這些折價沖抵錢糧。不過我可提前說了,就算是用這些沖抵,我拿到手的錢糧也不能少于六成,而且用來沖抵錢糧的物資也要跟著錢糧一并運到?!?/br> 劉衍笑呵呵的說道:“說白了,本將軍就是個守財奴,不見錢糧不發兵,你最好動作快些,以免延誤了軍機?!?/br> 章環頓時焦急萬分,抱拳行禮之后,轉身就走,急匆匆的離開了參將府。 又過了十天,已經等得火上房的楊嗣昌終于收到了章環派人送來的消息,得知劉衍提出的三個條件基本上都已經辦好,朝中的一眾東林同黨此番很給力,也很配合。 于是楊嗣昌松了一口氣,當即寫了一封奏章,派快馬送往京師,向崇禎帝請求加派援兵。 第二百七十三章 拿命來 六月初,盧象升收到了兵部的回復,朝廷給山東都司撥下四十三萬兩軍費,用以補充歷年餉銀的虧欠。 盧象升和顏繼祖大喜,同時二人心中也很是疑惑,朝廷這是怎么了,眼下南方戰事正緊,朝廷的財力應該很緊張才是,怎么兵部突然撥下欠餉了? 緊接著,盧象升又收到兵部送來的第二道命令,頓時大驚失色,急忙將參將盧懷英找來。 “督臣,何事如此驚慌?” 盧象升臉色凝重的說道:“兵部來了消息,說是要征調劉衍所部新軍前往湖南,暫歸督師楊嗣昌統管,圍剿張獻忠所部?!?/br> “什么!” 盧懷英憤怒的說道:“楊賊竟然如此無恥,當初要不是他在背后搗鬼,奴賊大軍早就被殲滅了,國朝何來如此危局!如今他在湖南與張賊僵持不下,竟然打起了劉參將的主意,真是不知羞恥!” 盧象升說道:“此事恐怕沒有那么簡單,這份便是兵部的命令,其中還提到,朝廷以高起潛為監軍,押解三十五萬兩軍費、十五萬石軍糧,以及部分鐵料、工匠等,直接由京師南下,前往即墨營城匯合劉衍所部?!?/br> “什么!” 盧懷英這下傻眼了,一個楊嗣昌就已經夠讓人惡心的了,這下高起潛又冒了出來,劉衍這場仗還怎么打?去湖南送死嗎! “督臣,此事要上書朝廷,不能讓劉參將去??!” 盧象升搖頭說道:“本督不是說了嗎,此事沒有那么簡單。你想想看,朝廷給山東將士補足了歷年欠餉已經夠讓人吃驚的了,竟然還給劉衍送去了數十萬兩軍費和十幾萬石軍糧,這難道不蹊蹺嗎?” “督臣是說……” 看著盧懷英茫然的神色,盧象升說道:“楊嗣昌多半是暗地里先與劉衍接觸過,他們二人肯定已經達成了某種協議。這些錢糧,就是劉衍為咱們爭取來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