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138節
“今日咱們四處看了看,曬鹽場的產能應該已經到極限了,剩下的便是正常的運轉維持。另外對外銷售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下,盡量不要和朝廷售賣的官鹽對沖,以免給咱們引來不必要的麻煩?!?/br> 劉衍雖然是靈山衛的cao守官,可是這曬鹽場出產的海鹽畢竟還是私鹽的性質,所以萬事還是低調一點,悶頭賺大錢為好。 “是,屬下遵命?!?/br> 一天之后,劉衍帶著陳勛、苗紹、許銘等一眾來到位于鐵撅山內的鐵料場。 負責這邊防務的古鎮巡檢司巡檢,前營右總百總郭銘緒已經提前在這邊等候了。主事高云山和兩個徒弟陳洛、湯原也一并在這邊等候。 “屬下見過大人!” 劉衍笑著招呼郭銘緒,說道:“走,咱們這兩天可有的忙了,要將鐵撅山內的所有礦場都巡視一遍?!?/br> “是?!?/br> 目前鐵撅山周圍五十里的范圍,基本上都被郭銘緒派兵封鎖住了,這邊駐有一哨新軍將士把守。 經過兩年的發展,這邊不僅僅只有鐵料場而已,而是陸續開挖了數量眾多的礦藏。 在鐵料場周邊,劉衍先后批準新開采了煤礦、采石場、石膏礦、鉛礦、銅礦、錳礦、伐木場等等,幾乎將鐵撅山山谷一帶挖了個遍。 為此高云山陸續招募了大批的人手,這些礦藏大約聚集了一千三百余人,每月挖掘、冶煉的各種礦藏數量十分可觀。 “高主事,介紹一下吧?!?/br> 高云山如今在鐵撅山鐵料場這邊風吹日曬的,變老了很多,但是精神狀態卻非常好,一雙眼睛內充滿了干勁。 “是,大人?!?/br> 經過高云山的介紹,現在鐵撅山這邊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礦業基地,高云山便是這邊的主事。 其中銅礦、鐵礦、煤礦、鉛礦、錳礦、石膏礦的產出基本上都要供應火器督造處和兵甲督造處,用作新軍兵備的打造,以及相關裝備的打造。 如今鐵料場這邊已經豎起了三十座高爐,每月可以熔煉精鐵數萬斤,其余銅、鉛、錳的產量也有數千斤,基本上可以滿足新軍兵備的打造消耗。 煤礦的產出也基本上都用于冶煉,高云山還專門在鐵料場的旁邊修建了一些焦化爐,然后用焦炭來冶煉,大大提高了各種金屬的質量。 “大人請看,那邊的山峰后面,便是一處采石場,每月可以產出上萬斤的花崗巖等各種石料。在大人上山的山道另一端,是一處木材廠?!?/br> “這兩處的產出都是對外銷售的,現在每月可結余八千多兩,基本上可以填補鐵撅山礦業基地的開支?!?/br> 劉衍指了指湯原和陳洛,笑著問道:“現在他們兩個各自負責什么?” 高云山說道:“陳洛現在負責采石場、伐木場,負責對外銷售,湯原負責礦業基地?!?/br> 劉衍說道:“嗯,高主事你們在這邊做的很好,鐵撅山礦業基地可以自負盈虧,給本官解決了一大難題,節省了不少的錢糧?!?/br> 經過這些天的巡視,曬鹽場、酒坊、肥皂工坊三處產業,每個月的收益在十一萬多兩銀子,加上各處少許的田稅等收入,最多就再有幾千兩銀子的收入而已。 而現在劉衍麾下有九萬多新軍將士,光是軍費開支,每個月就有四萬兩銀子,另外加上養兵的費用、火器督造處和兵甲督造處的開支,以及各處的其他開支,每個月還要再加上二萬兩左右的開支。 雖然如此算下來,劉衍每個月可以有五萬兩銀子的凈收益,可是這些銀子還要分出一部分采購糧食,作為軍糧的儲備,還要向山東都司繳納稅賦等等。 實際上劉衍每個月最多也就剩余三萬多兩銀子而已。 這筆銀子看上去很可觀,但是卻不禁花,在劉衍發展實力的計劃中,許多事項都非常耗費錢糧,特別是隨著擴軍、鑄炮、補充各種兵備的開始,以及整頓靈山衛上下,在張耒的主導下,各地火路墩和屯堡都在開荒、準備春耕事宜,劉衍可謂花錢如流水,手中的錢財急劇減少,即便每個月有三萬兩銀子的純利,但是府庫也見不到什么存銀。 于是劉衍在返回靈山衛的路上,便開始思索新的賺錢門道。 第二百零七章 玻璃工坊 時間來到二月底。 此時靈山衛各地的春耕已經開始,管屯官張耒帶著一眾下屬終日巡視在各處百戶所、火路墩和屯堡,督促各處開始播種。 劉衍為此也知會錢糧官岳明,命其準備一部分錢糧,隨時支援張耒支出的春耕事宜,千萬不要誤了農事。 眼見今年的秧苗已經陸續種下,劉衍心中暢快,這些秧苗便是整個靈山衛的希望,只要今年風調雨順,各處百姓手中便有了存糧,劉衍也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劉衍思索了一圈之后,認為眼下既可以賺錢,又可以為以后的發展做積累的產業,便非玻璃產業模數了。于是劉衍在前陣子巡視各處,確認靈山衛各方面都運轉正常之后,劉衍就開始做玻璃的前期準備了。 在前世,劉衍雖然只是一個熟知歷史的大學生,可是對于玻璃,這個時代稱之為琉璃的制作工序,還是非常了解的,具體的制作流程在后世網上已經非常普及了。 如今靈山衛已經盡在劉衍的掌握,劉衍便準備把玻璃搞出來,進一步擴大靈山衛的收入。至于玻璃工坊的位置,劉衍依舊準備定在大盤堡。 隨后劉衍找來錢糧官岳明、商事官宋功明,命岳明立即調集錢糧、招募工匠,在大盤堡外擇地修建玻璃工坊,先將工坊的圍墻、房屋等設施修建起來。然后命宋功明去高價尋找玻璃工匠。 建造玻璃作坊最先需要考慮的是建立坩堝爐,這是重中之重。燒制玻璃需要把純堿、石灰石、石英等混合在一起的原材料加熱到一千五百到一千六百度,尋常的爐子肯定不行,這個溫度已經與煉鋼的溫度差不了多少了,需要專門的人才修建專門的爐子。而且盛放原材料的坩堝也需要專業人才制作。 這個時代最常用高溫燒制產品的就是燒瓷器的匠人了,劉衍準備讓宋功明找幾個燒瓷匠來為自己制造玻璃。此時專門燒制玻璃的工匠大多在朝廷中控制著,劉衍輕易也找不到,就算找到了,強行尋找的話也會引起朝廷的注意。 接到劉衍的命令之后,宋功明便帶人在各處打聽,幾天后來到膠州城內。 經過這幾天的打聽,宋功明得知這里有瓷匠,便親自帶上幾名墩軍騎馬趕來,一起過來的還有自己的侄子宋灌。 “你跟來做什么?” 宋灌笑著說道:“叔叔,cao守大人可是要燒制玻璃啊,這可是大生意,我有意毛遂自薦,幫著cao守大人支撐玻璃生意?!?/br> “你?” 宋功明微微皺眉,說道:“我一直想將你提拔一下,充任哪里的總旗、百戶,可是你就是不愿意,說什么自己的前途不在軍伍上。你也不想想看,cao守大人為何會有今日的成就,不就是靠著手中的強悍新軍嗎?你跟在cao守大人身后,難道還怕沒有軍功可拿?” 宋灌說道:“我自認為沒有上戰場的勇氣,也沒有領兵的才能,只是有些小聰明罷了,正好用在經營之上,此番cao守大人要籌建的玻璃工坊,正好是一個機會!” 宋功明見狀只好嘆息一聲,對宋灌妥協了:“好吧,咱們先辦正事,回去之后我跟cao守大人說一下,看看能不能舉薦你?!?/br> “哈哈,那就多謝叔叔了?!?/br> 話說宋功明、宋灌二人在膠州城內打聽了一陣,知道在這個縣的北面有一個北嶺村,據說一個村全是燒瓷器的,其中要數史家的青花瓷燒得最好。 于是宋功明直接花錢請了一個城內的游手帶路,找到了北嶺村史家。 那史家的房子很大,在北嶺村中間占據了一大片土地,是個獨門獨戶的大院子。宋功明和宋灌站在院子外面看了看,只見里面有幾個豎起的粘土爐子,大概就是史家燒制瓷器的爐子。 宋功明在門口遞上名帖,便有一個史家人跑了出來,恭恭敬敬的把宋功明和宋灌帶到了正堂。 正堂上,史家的族長看到宋功明一身千戶官服,急忙行禮說道:“官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 宋功明笑了笑說道:“免禮?!?/br> 史家族長請宋功明入座,讓宋功明坐在主位上自己陪在下首,又讓仆人送上了茶水。宋灌則是站在一邊,打量著屋內的情況,只見正堂內的擺設很是講究,雖然稱不上奢華,但是也是中上之家。 雙方寒暄了一番,宋功明知道了史家族長名叫史四升,看樣子大概有四十多歲,言談舉止之間,顯得很是精明。 宋功明顯然也注意到這一點,喝了一口茶水便直奔主題說道:“不知道史公經營這個瓷器作坊,一年有多少利潤呢?” 史四升見這官爺上來就問自己收入,不免有些尷尬,想了想說道:“我史家六口人燒瓷,一年除了吃穿用度,也有百余兩的利潤?!?/br> 想不到這史家人一年利潤還挺高的,算上六口人的用度,史家一年起碼有一百五十兩銀子的收入。別人收入高,你挖墻腳需要的銀子就要更多。 此時宋功明心里有些rou痛銀子,臉上卻不動聲色說道:“這樣,我出二百五十兩一年,聘請你們六口人去靈山衛為我做事情,如何?” 那史四升愣了愣,問道:“靈山衛?官爺要燒什么?” 宋功明說道:“我要燒的是玻璃,需要一些人手!” 史四升搖頭說道:“官爺,恕小民不識抬舉,但我們史家家傳數代燒瓷,那是幾百年的產業了,不愿意離開北嶺村失了這份產業!” 宋功明心中冷笑一聲,說什么不遠失了產業,無非是想要再提高一些籌碼而已,于是吸了一口氣,說道:“我愿意出三百兩銀子,史家六口人每人每年給五十兩銀子,怎么樣?史公考慮考慮?” 那史四升微微變色,佯裝思索了許久,然后說道:“既然官爺如此有誠意,老夫如果再不答應,那就顯得未免不近人情了。也罷,官爺容老夫幾日料理家事,兩天之內,老夫一定帶著家人動身前往靈山衛?!?/br> 宋功明笑著答應下來,隨后想起劉衍的吩咐,便問道:“對了,史公會建窯嗎?” 史四升看了看劉衍,笑著說道:“我當然會??!從建窯到選坩堝,再到塑胚、燒窯,我是全都會?!?/br> 想了想,史四升又說道:“可是建一個瓷窯要買各種材料,成本就要幾百兩銀子,其中的花銷可是不少的啊?!?/br> “哈哈,銀子的事情不是什么難事?!?/br> 宋功明說道:“我先回去,史公盡快趕來,到了靈山衛就直接到指揮使衙門報到?!?/br> “呵呵,好的?!?/br> 回到了靈山衛,宋功明將此行的情況匯報給劉衍,并且向劉衍推薦了自己的侄子宋灌。 劉衍對這個年輕人印象很深,當即答應下來,任命宋灌為玻璃工坊的主事。同時,宋功明答應付給史四升一家的工錢,劉衍也認了下來。 數日之后,史四升帶著五口家人來到了靈山衛城,眾人冒著寒風一路跋涉,到了指揮使衙門的時候,已經凍得瑟瑟發抖了。 劉衍親自接見了眾人,在宋功明介紹一番之后,史四升一家很是激動,紛紛叩拜行禮。 劉衍笑呵呵的讓眾人起來,聊了一會兒,便強調了一番保密規定:“如果你們保證不了,今日便可以回去了,本官會發給你們路費。如果你們愿意留下來,就必須要守規矩,否則本官是會嚴懲不貸的!” 史四升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當即答應下來,拍著胸脯保證絕不會亂了規矩。 于是劉衍就把自己設計的玻璃窯子圖紙展示給史四升看。圖紙上的窯子除了主爐、儲熱室,劉衍還設計了一個退火通道。 所謂退火就是控制溫度變化讓高溫材料按適宜速度逐步降溫,消除材料內部的殘余應力。如果不消除殘余應力,玻璃是會自己裂開的。 劉衍和史四升說明:這個窯子的目的是把坩堝中的玻璃原材料加熱到比燒瓷還要高幾分的溫度,讓材料完全融融變成玻璃液體,加入硝石去色,然后進入退火通道退火,最后用食鹽澄清去泡,灌入模壓器中模壓成型。按這個思路,劉衍讓史四升設計玻璃窯子。 史四升果然是個老瓷工,劉衍說的各種后世技術他一點就通,拍胸脯說能把這窯子做出來。 劉衍當即給了史四升一千兩銀子支用,讓他采購各種材料。劉衍還在靈山衛城東南劃了一塊土地給史四升做廠房,那邊岳明已經雇傭了數百工匠日以繼夜的修建工坊房屋。 同時,宋功明站出來說道,自己已經雇了兩百個雜役給史四升做幫工和學徒,讓他們跟著史四升建燒玻璃的窯子,待到玻璃工坊正是投產之后,這些人便全都是燒制玻璃的工匠。 “這位宋灌是本官手下的小旗官,今后他便是玻璃工坊的主事,史老便是工坊的主管,希望你們二位能夠齊心協力,讓玻璃工坊早日正式投產?!?/br> 宋灌笑著與史四升抱拳見禮,二人寒暄幾句,很是客氣。 待到送走幾人,讓他們抓緊時間各自忙碌去,劉衍便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到鐵撅山礦業基地去。 那邊有現成的石灰礦,劉衍讓高云山從這個月起,每月運送一定數量的石灰到玻璃工坊,另外還要在山中尋找石英、長石、硼砂等礦產,如果能夠找到,那就盡快在鐵撅山那邊進行開采,作為玻璃工坊的原料產地。 當然劉衍知道即便鐵撅山那邊有這些礦藏,要開采出來,并且做到持續供應玻璃工坊,也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時間和錢糧的投入。 所以劉衍準備先以采購的辦法解決玻璃原料的問題,然后等到自己的玻璃原料礦開采之后,再逐步減少對外采購,最終做到所有工坊的原料全部自給自足,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鏈。 第二百零八章 燒制玻璃 到了三月中旬,經過數百工匠日以繼夜的修筑,劉衍的玻璃工坊終于建好了。 同時在史四升和兩個兒子的指揮下,工匠們在玻璃工坊里造好了二十個坩堝——都是史四升找專門的坩堝工匠用最好的瓷土燒的。玻璃窯點火后,坩堝在窯里燒了兩天,燒得白熱,史四升才確定可以把原材料放進坩堝里燒制了。 劉衍聽到消息,便高興的來到靈山衛城外面的玻璃工坊,準備在這里指導燒制第一爐玻璃。也是為了進行前期的試驗,劉衍讓史四升帶著工匠們在不同的坩堝里,放置略有不同的原材料:有的坩堝里只有純堿、石灰石和石英,有的坩堝里這三種主要原材料配比不同,有的坩堝里加上一點硼砂,有的加上一點長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