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47節
不過出門在外就顧不上講究了,劉衍和賈洪雨等人也都不是矯情的人,當晚便包下了一間大通間,將牛車上的四個酒壇子都搬了進來。 第二天早上,賈洪雨先走一步,帶著幾名手下的家丁前去挨家挨戶的給相熟的商賈送帖子,邀請這些商賈今天中午去赴宴。 劉衍則是留下幾名墩軍在客棧內看守酒壇子,自己出去找了一家名為雨燕樓的酒肆,在這里定下了幾桌上好的菜肴,至于酒宴上喝的酒,自然要用劉衍帶來的那幾壇子大盤堡燒鍋了。 鄰近正午時分,劉衍帶著幾名墩軍將那幾壇子大盤堡燒鍋搬了過來,沒過一會兒賈洪雨也趕到了雨燕樓,笑著對劉衍說道:“劉總旗放心,事情都辦好了。今天上午一共聯系到十七家商賈,雖然這些人的生意有大有小,但都是販賣各類貨物,在各地往來販運的行商,認識的人多,去過的地方多,有往來的商賈朋友也多?!?/br> 劉衍笑著說道:“那就好,今天咱們便在這里不醉不歸!” “哈哈!” 賈洪雨大笑著說道:“那些人要是喝過咱們的大盤堡燒鍋,估計以后就再也喝不下去別的酒了?!?/br> “劉總旗的這個辦法也真是絕,今天咱們就算什么都不說,只憑這一頓酒菜,便可以讓那些商賈上趕著幫咱們賣酒!” 沒過多久,賈洪雨請來的商賈便陸續過來,劉衍和賈洪雨熱情的將眾人迎了進來,眾人分坐了三桌,劉衍和賈洪雨自然都是坐在主桌上。 “來,上酒!” 賈洪雨迫不及待的大聲招呼著,幾名墩軍便搬來酒壇子,一名墩軍剛剛打開了一壇酒,滿屋子便都是一股濃烈的酒香,所有商賈都詫異的看了過來,每個人都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那幾壇子酒。 其中一個坐在主桌上的商賈更是站了起來,回頭看著劉衍和賈洪雨說道:“劉總旗、賈總旗,這是什么酒,竟然如此醇香!” 其余的商賈也開始七嘴八舌的詢問起來,還有幾個商賈顧不上禮儀,直接跑到開了的酒壇子旁邊,自己倒了幾杯酒,迫不及待的喝了下去。 “好酒,真的是好酒??!” “我這輩子都沒喝過這么好的酒,我看就算是皇宮大內里面的御酒也不過如此!” 這一下,十七個商賈頓時炸開了,紛紛將劉衍和賈洪雨圍在中間,商人的本性頓時就暴露出來,紛紛詢問這是什么酒,哪里能買到,價格如何等等。 賈洪雨看了劉衍一眼,見到劉衍點頭示意,于是便站起來大聲說道:“諸位,諸位!大家都靜一靜,聽我說?!?/br> 十幾名商賈瞬間就安靜下來,齊刷刷的看著賈洪雨。 “實不相瞞,今日我和劉總旗宴請諸位,就是為了這大盤堡燒鍋!” “大盤堡燒鍋?” “原來這好酒是大盤堡燒鍋??!” “沒錯!” 賈洪雨笑著說道:“這邊是我身邊的大盤堡甲長、劉總旗釀制出來的,諸位如果有意的話,可以與劉總旗協商,我想劉總旗會給諸位一個不錯的價格的,諸位可以一起經銷嘛!” 這下,劉衍頓時成為了所有人的焦點,于是便站起來抱拳說道:“諸位,既然諸位都對大盤堡燒鍋感興趣,那我也就不繞彎子了?!?/br> “劉總旗請講!” “到底是什么價格???” 劉衍說道:“我大盤堡酒坊下個月便會正式出售燒鍋酒,下月初一諸位便可以前往王家莊大盤堡進貨。至于價格的話……” 劉衍臨來之前已經計算過成本和價格,現在一石高粱,也就是一百二十斤的高粱可以產出七十斤左右的白酒,而這一石高粱的成本在二百二十文左右,再加上人工、酒曲、酒糧和酒坊的各種消耗,核算下來的話一斤二鍋頭的成本只有六文錢。 而酒坊現在有天鍋四口,一天便可以消耗十六石高粱,出酒一千一百二十斤! 當然這些都不是什么陳釀好酒,都是當天出產的二鍋頭。不過這已經足夠了,劉衍在出發前定下的價格便是一斤二鍋頭七十文,這就是所謂的出廠價。 按照這個價格計算,大盤堡酒坊一個月的收入至少有一千七、八百兩銀子! 這份收入暫時還比不上曬鹽場和肥皂工坊,不過劉衍卻很滿意,畢竟酒坊剛剛籌建起來,將來還會逐步擴大的,將來的收益將會非??捎^。 于是劉衍說道:“一斤七十文,如何?” “當真!” “劉總旗可不要反悔!” “咱們現在就畫押,我要定下五百斤!” “我要三百斤!” “一千斤,我要一千斤!” “我要一千五百斤,不!兩千斤!” 這頓酒宴根本沒有人動筷子,所有人都圍著劉衍簽字畫押,隨著一份份契約的簽訂,這十七名商賈便向劉衍拋出了三萬四千六百斤的訂單,折合白銀兩千四百多兩! 劉衍與眾人簽訂了訂單之后,還不忘順便推銷了一波肥皂,這十七名商賈聽聞今年傳得沸沸揚揚的肥皂竟然就是大盤堡出產的,頓時又是一陣驚呼。 王炆鎮出售的肥皂全都是面對靈山衛上下的官吏和軍官,這些人有錢、會享受,對肥皂的需求量非常大,根本不愁銷路。 所以王炆鎮根本沒跟各地商賈取得聯系,只是作為禮物送出去了一點點。 這些商賈早就想經銷肥皂了,可是苦于找不到貨源,現在好了,貨源就在眼前! 于是這十七名商賈紛紛又補了一份契約,向劉衍定下了大批的肥皂,劉衍與眾人約定同樣是下月初一交付。 對此賈洪雨沒有任何意見,在臨來之前劉衍、賈洪雨也跟王炆鎮通過氣,反正也沒有搶奪王炆鎮的“市場份額”,王炆鎮自然沒有意見。 第七十二章 增加rou食 劉衍又在古鎮待了兩天,便心滿意足的帶著大批訂單回到了大盤堡。 此時已經是十一月底,距離交付大盤堡燒鍋酒和肥皂的期限已經沒有幾天了,不過劉衍卻并不著急。這幾天酒坊的產量一直在增加,四口燒鍋同時發動起來,再加上苗紹帶人采購的大批量酒曲、高粱等原料充足,準備訂單上的數量并不是難事。 而肥皂就更不用說了,從前兩個月開始,劉衍在供應王炆鎮那邊的時候,便一直在儲備庫存,為的就是今天開辟自己的銷售通道。 于是劉衍回到總旗官廳之后,便派人將王蕓禾與陳江氏請來,將酒坊和肥皂工坊的訂單交給二人,囑咐二人盡快備齊。 自從上次王靖、王蕓禾前來參觀酒坊,劉衍回到總旗官廳便與他們父女二人長談了一次。 劉衍當面毫不掩飾的表達了自己對王蕓禾的仰慕,提出讓王蕓禾留在大盤堡,專門負責打理新建的酒坊。而酒坊的高粱供應則由王靖負責。 這樣的事情對于王靖、王蕓禾父女來說,算是天上掉餡餅一般。王蕓禾不但可以僅此機會與劉衍更進一步,還可以掌控一個日進斗金的酒坊,領取一份豐厚的薪酬。而王靖更是不得了,可以預見大盤堡酒坊今后的產量將會非常巨大,所需的高粱數量也會是一個海量的數額,這對于王靖來說就意味著財富,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 所以王靖當即便答應了下來,而王蕓禾還有些不好意思,扭扭捏捏的才點頭答應。 此時王蕓禾與陳江氏看著數額不小的訂單,都是喜上眉梢。 陳江氏自然知道劉衍和王蕓禾之間的情愫,二人互相仰慕,只是誰都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 于是陳江氏笑著說道:“好了,既然甲長已經吩咐了,那我就先走一步去準備好了,免得在這里礙了未來主母的眼?!?/br> 說完陳江氏便在王蕓禾嬌羞著跺腳聲中,笑著離開了。 劉衍也沒想到陳江氏會來這一手神助攻,尷尬的說道:“這幾天在酒坊那邊辛苦嗎?” 王蕓禾“嗯”了一聲,然后便轉移話題說道:“對了,這兩天我看堡內的飯食多是青菜,現在咱們堡內軍戶的手里都有些錢財,卻苦于堡內沒有rou食售賣,前往別處采買很是不便,所以堡內軍戶多有怨言呢?!?/br> “哦?” 這段時間劉衍還真沒顧上這些,于是便說道:“此事我知道了,這兩天我便想辦法解決一下。不過現在我想說一說咱們的事情,王姑娘你看……” 劉衍還沒說完,王蕓禾便哎呀一聲,說道:“有話你跟我爹去說,與我說這些干嘛!” 說完,王蕓禾便拿著那份訂單跑掉了。 劉衍摸了摸鼻子,自言自語道:“我還沒說完呢?!?/br> 隨后劉衍便坐在椅子上思考王蕓禾提出的rou食問題,如果大盤堡內沒有多少可供食用的rou食,不僅僅是堡內軍戶吃不好的問題,更會關系到劉衍手下墩軍的戰斗力。 因為只有提供足夠的rou食,才可以讓墩軍們身體強壯,讓他們有體力忍受高強度的軍事訓練,使他們將來成為精銳部隊。同時足夠充足的rou食還可以減少墩軍發生夜盲癥的概率,使劉衍將來多了一個夜襲的強大攻擊手段。 現在劉衍手下的各旗墩軍每個月都會進行考核,優等者為上等墩軍,合格者為中等墩軍,不合格者為下等墩軍,連續三個月考核都不合格者,立即逐出墩軍序列。 劉衍由此想到,既然墩軍的武藝可以用等級來區別,那眾墩軍的待遇也要區分開來。在同級軍餉相同的大前提下,以后武藝考核為上等的墩軍,每天可以吃四兩rou,武藝為中等的墩軍,每天可以吃二兩半rou,武藝為下等的墩軍,每天可以吃一兩半rou。 此時大明一斤為十六兩,約為后世的六百克。武藝為上等的墩軍,每天吃四兩rou,近一百五十克,已經相當于后世小日本陸軍昭和六年的伙食標準了,不可謂不高。 不過就算如此,劉衍的六旗墩軍一年下來吃的rou也不少,這還不算堡內其他軍戶百姓對rou食的需求。而且隨著劉衍勢力規模的擴大,這rou食,將越來越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 眼下大明的rou食較為單調,除了豬羊,就是雞鴨魚等。而且眼下大明各地的災害越來越嚴重,大江南北一樣的物價飛漲,據守去年靈山衛城一口豬的價格竟相當于一頭耕牛,如果都要買rou吃,即便大盤堡現在比較富裕,也難免吃不起,所以劉衍決定還是自己養算了。 思索了一番之后,為了避免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劉衍決定飼養的rou食來源盡量雜一些,除了豬羊,雞鴨魚都要養。 不過靈山衛的環境顯然不能大規模養羊,這里是山東南部沿海地區,沒有大片的草場來養羊,只能便隨便養一些就好。劉衍還是傾向于養雞,養雞的成本比較低,不但可以圈養,還可以放出去自己找食吃,不用怎么cao心,雞還可以下蛋。 同樣養鴨也是如此,可以放到河里去吃魚蝦,同樣鴨也可以下蛋。如果趕上了蝗蟲災害,還可以趕著那些雞鴨到田里去吃蝗蟲。 不過讓劉衍比較頭痛的是,雞鴨的傳染病多了點,一個雞瘟過來,可以死得一只雞都不剩。 同樣養魚的成本也比較低,還可以建在豬欄下面,而且豬糞、雞糞、鴨糞都是很好的飼料,可以大大減少塘魚對飼料等食物的需求。遺憾的是養魚需要很多水,雖然大盤堡在沿海一帶,可是淡水資源也不豐富,只有一條南河比較近,但是水流也不是很大。 最后考慮到出rou率的問題,劉衍決定還是以養豬為主,養雞鴨魚為輔,實行多種牲畜經營模式。 不過這時候養豬也不容易,這時候大明朝的豬并不是后世的那種白胖的家豬,后世的那種白豬其實是從西方引進的外來種。 此時大明的家豬是通體黑色的,就是后世所說的柴豬,養一年也不過一百三、四十斤,最多也就是一百五十斤左右,生豬出rou率大概便是七十斤到八十斤rou。達到兩百多斤的大肥豬約要養兩年。 而且這個時代也沒什么剩飯剩菜之說,人都不夠吃了,豬還有得吃?所以家豬只能吃豬草加些糠,也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出去討豬草。 而且大規模養豬,會下仔的母豬與眾多的小豬仔也不好找,思來想去劉衍決定先養一百頭豬,后續再慢慢擴大規模。 劉衍決定大規模養豬的消息傳出后,當時就在大盤堡內成為熱門話題。 小旗官苗紹被劉衍派去購買豬仔,以及雞仔、鴨仔、魚苗,羊羔等牲畜,苗紹隨即帶上一隊墩軍,又帶足了銀子,還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老軍戶等,直奔古鎮巡檢司,然后去了靈山衛城,最后才買齊了劉衍需求的畜類苗種數量。 在苗紹帶人去購買畜種的同時,劉衍也調了一批的大盤堡軍戶,在西通渠一帶建了一個畜場,并且還靠著南河的位置挖掘了兩處魚塘,準備養魚。 豬羊等當然不能養在堡內,只得建在堡外。在西通渠的末端,這里已經淤塞廢棄,由于大水車的引水灌田,水流到了這里,便匯成了一片的水洼之地。 劉衍讓人在這里挖了兩個魚塘,在魚塘的上方用土墊高,在這里建了幾個豬圈。在豬圈的旁邊,又建了一些的鴨圈與雞圈。 以后豬吃豬草與糠,雞鴨或是吃豬的糞或是自己出去找吃的。而下面池塘里的魚則可以吃豬糞、雞糞與鴨糞。這些糞吃不完的,還可以拿去肥田。如此便形成了一種循環飼養方式。 此外在距離畜場不遠的地方,隔著一片洼地與水溝,劉衍還調集一些軍戶在那邊種了十幾畝的菜地,以供養大盤堡的軍戶吃用。菜地的肥料,就可以取之于各種雞鴨豬糞。 劉衍如此新奇的規劃,不但讓大盤堡的軍戶們感到新奇,就是此后王家莊、夏河寨前千戶所與古鎮巡檢司的軍民聞聽了,多有好奇地趕過來看熱鬧。 其實劉衍的做法并不新奇,這種循環飼養方式,在大明萬歷年間,就有蘇州常熟一戶叫譚曉的人家做過,據說當時還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獲,只是并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之后也沒有推廣開來。 轉眼到了十一月三十一日,小旗官苗紹帶著那些軍戶浩浩蕩蕩的回到了大盤堡,買齊了劉衍所要的東西。 此行苗紹帶人跑了很多地方,最遠到了靈山衛城內,他向劉衍匯報此行經歷時,嘟嚷的只是罵現在大明物價之貴,往日一頭小豬仔只要銀六錢,現在則要一兩多。往日一頭可產仔的老母豬只要銀錢十兩,現在升到了十三兩。加上購買魚苗,以及雞鴨苗的開銷,此次苗紹帶出去的八百多兩銀子一點沒剩,全都花光了。 不過劉衍卻并不心疼,反正現在對于自己來說,幾百兩銀子已經不算什么大事了?,F在豬仔,魚苗等買齊后,這個西通渠畜場便也開始正式運轉,大盤堡的軍戶百姓和一眾墩軍可以獲得穩定的rou食供給,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于是劉衍讓陳江氏選用了一批大盤堡的婦女,以及一些老弱男子,還有一些有勞動能力的孩童去放鴨放羊,養豬種菜。 他們的月糧工錢同樣也是由堡內支付,這讓這些得到工作的大盤堡軍戶都很高興,他們又多了一條補貼家用的路子,讓家人可以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