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軍閥 第19節
第三十一章 修建堡墻 六月底,大盤堡。 經過一個月不間斷的訓練,大盤堡的八十多名墩軍進步迅速,至少在王家莊下轄的各處火路墩、屯堡內,已經是首屈一指的強兵了。 但是堡內墩軍使用的兵器紛雜而又破舊,于是劉衍四處招募人手,又從王炆鎮處要來幾名工匠,將大盤堡的兵仗作坊擴大,陳勛還帶人去了一趟夏河寨前千戶所,買來了大批的鐵料和煤炭,用來打造制式長槍和雁翎刀。劉衍隨即開始逐步替換眾墩軍手中的陳舊兵刃。 此時大盤堡內的一眾建筑已經修建起來,只剩下一些零散的邊角還需要雕琢?,F在剩下的事項便是建造堡墻。 為此劉衍親自帶人架著牛車往返于大盤堡和夏河寨前千戶所之間,買來了幾批木料和各種材料。之前張義帶人去那邊開采過一段時日的石料,不過因為太過費事費力,還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劉衍便讓眾人都直接回來了。 至于修建堡墻所需的石料,劉衍準備全部直接采買,反正現在手中有些銀子,購買這些建材還是夠用的。 不過如今木料、石料雖是不缺,但修建堡墻卻需要大量的黃土夯泥。 夯筑的過程中,挖土、和泥、脫坯、曬干,同樣需要大批人手。 劉衍只是調動所有的大盤堡軍戶幫忙,兩百多口人無論男女都是上陣,那些匠戶的家口同樣出來勞作,只要是從軍屯勞作回來,所有人都要參與到堡墻的修筑中,為此劉衍還規定軍屯勞作的結束時間提前了一些。 “大人,以青石為墻基,先需經過打磨,夯筑堡墻,同樣需要用漿汁粘合?!?/br> 這天傍晚時分,在劉衍前面,大批挑著簸箕、籮筐的男女沿著堡墻邊來回運土奔跑,一些工匠在指揮大盤堡男丁打磨石料,一些工匠則在指揮男丁夯筑堡墻。場面熱火朝天。 此時在劉衍身旁的除了陳勛等人外,便是那個制造大水車的老工匠,他雖是木匠,但同樣精通土木泥工。 “漿汁粘合?” 聽了老工匠的話,劉衍有些奇怪,他不知道夯筑堡墻還需要用漿汁粘合的,而且這漿汁又是何物? 經過老工匠的解釋,劉衍才明白。 原來這古時修建城墻,是用黃土漿、河砂、石灰、糯米漿混合成一定比例制成三合土,如此夯筑的堡墻才經久堅固,難以隳壞。甚至有些地方筑墻時還要加入狗尿,當地相信如此可以避邪,當然對劉衍來說狗尿就算了。 黃土、河砂還好說,想到要用去大批的糯米,劉衍就忍不住一陣陣心痛。旁邊的陳勛等人同樣露出可惜的神情,糯米啊,他們平日都是舍不得吃,沒想到卻要砌入到這堡墻中。 不過按老工匠的說法,如此夯筑堡墻才能堅固耐用,可歷數百年,而且這也是古時最普通的筑墻手法了,在一些大城或是宮廷內,他們夯筑堡墻,如果外面要包磚,除了加入大量的糯米汁外,甚至還要加入大量的黃糖、蛋清、紅豆等物制成粘合劑,這所費的錢更是不計其數。 聽了老工匠的話,劉衍還能說什么?只交待一句:“一定要保質保量?!比缓笥值教幯惨暳?。 在劉衍與眾工匠的規劃計算中,大盤堡的堡墻比王家莊略小,周長一里零幾十步,堡墻高約十米,城基厚五米,不包磚。南向設南門一座,門上筑城樓,外設甕城,再有護城溝壕一道。 在堡外,劉衍還準備再建一個供士兵cao練的校場,以及供軍官坐鎮指揮和休息的演武廳。 而在堡內,街巷打算都用山石鋪就,兩旁有排水溝,同樣用石頭鋪就。由于大盤堡的地形是北高南低,這樣如有下雨,便容易排水,不存在雨澇積水之患。同時在南門外建一個石坑,未來積水直接經水道從堡內排入石坑外,那水便用于堡內人畜之用,甚至可用于將來的田地灌溉。 這個構思是劉衍想出來的,經工匠們商議后認為可行,同時對劉衍的奇思妙想贊嘆不己。 在街道建好后,由于堡內己是事先規劃出一塊塊的土地,日后堡內的軍戶或是外來居民,如果不想住營房的,都可以從劉衍手中購買土地,在劃分好的地塊上建自家房子,最后全堡的人合資興修廟宇、戲臺等公共建筑。 有了劉衍與工匠們的設計,大盤堡的軍戶們只需好好勞作便可,劉衍等人估計這堡墻要建好,約需要二、三個月的時間。 高強度的勞作需要耗費大量的米糧,雖然劉衍不可能讓眾人吃白面,不過小米雜糧,黑面餅子劉衍可以管飽。高強度的勞作同樣需要葷腥,否則體力支持不了,容易尿血。 劉衍同樣與去年開荒時一樣,規定凡是參與修建堡墻的,都是一日葷,五日素,清晨給于早粥,每十人七日給酒一杓,另外還有一點工錢,雖然不多,但是也足夠讓這些軍戶欣喜了。 有劉衍這樣的上官,加上又是建設自己的家園,雖然活很重,但是眾人的干勁卻都很足。不過劉衍估計,按這樣下去,等堡墻建好后,自己積累下來的兩千多兩銀子就要花去一大半了。不過好在有肥皂工坊在,劉衍因此掌握著一條收入來源。 自大盤堡立堡以來,堡內軍戶們的生活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每天要干活,但卻人人可以吃飽,在這個年景中,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且劉衍這個大盤堡的上官體恤下屬之名也是遠揚,待人和氣又有能力,經過口口相傳,大盤堡對各人的吸引力越大,因此陸續都有一些民眾軍戶前來投奔劉衍。 劉衍對人口的需求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投奔的人他都是收下,讓趙民將他們一一登記入冊,發給他們大盤堡的軍戶帖。 當然了,這其中有些人還是別的千戶所的逃軍戶籍,收下他們,難免將來會引起一系列的糾紛,不過進入自己嘴中,劉衍又豈能往外推?依然是照收不誤。 一天,劉衍正在總旗官廳內與陳勛、汪博、張義商議事務,王越則是帶人在望臺觀望。忽然王越看到了什么,急忙過來向劉衍稟報。 原來有一批流民朝著大盤堡聚攏過來,劉衍溫煦急忙帶著眾人出來查勘。 看到這批流民,劉衍不禁吃了一驚,只見這群流民約有十多戶人,五十余口的樣子,是這些時間前來投靠大盤堡人數最多的一次??此麄兌际且律酪h褸,面黃肌瘦,而且cao持的都是同一個口音,似乎是同一個村莊出來的人。 這些人站在南門前,都是用畏懼的眼神看著周邊各人,同時眼中又是滿懷希望。為首一個老者上前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劉衍手下眾人,想要投靠劉衍在這里屯田。 在他們周邊,一些干活的大盤堡軍戶不時對他們指點議論著,看著這些悲慘的流民們,大盤堡的軍戶們才發現自己的幸福,想當年自己與他們一樣,現在卻可以吃飽穿暖,這讓他們說話的聲音更為響亮。 劉衍一行人出來時,見那些流民周邊圍了一圈人,王越走上去大聲喝叱道:“你們干什么干什么,都不用干活了嗎?” 眾軍戶們轟的一聲散了,又繼續干自己的活,不過各人的耳朵都是高高豎起,時刻注意這邊的動靜。 眾流民見一個年輕的軍頭走出來喝叱眾人,似乎很有權力的樣子,眾人都是下意識的身子一縮。 劉衍聞到這些人身上多日未洗澡的酸臭味,再掃了這些饑民一眼,從男人到女人,從老人到小孩,個個眼神都是期盼,他問道:“你們是從何而來?哪里人氏?” 其中一個老者出來叩頭,他顫聲道:“小的等是從兗州來的,家內遭了災,田稅又重,只得出來逃荒,途經這邊,聞聽大人仁義,特來投靠,希望大人收留?!?/br> 說完,一眾流民立時又是一片的叩頭哀求聲。 陳勛一直注意著劉衍的神情,見他略一點頭,當下走上前去,大聲說道:“大人開恩,愿意收留你們,不過你們需謹記我們大盤堡的規矩,來到堡內,需得盡數加入軍戶,不愿者立時驅逐!” “以后我們屯堡會組織你們開墾荒地,并借于耕牛犁具等物,日后分下田地,第一年,堡內給大家免征稅糧。第二年,每畝屯田征糧一斗,以充付先前支借的牛具等銀。第三年起,每畝開征屯糧二斗,你們可是愿意?” 這些兗州來的流民事先都聽過大盤堡的規矩,眼下這個世道,能吃飽穿暖才是重要,民戶又比軍戶好在哪里?更不要說到時還有自己的田地耕牛分配,此后大家都可以過上安定的日子,眼前的那些軍戶就是例子。 當下人人叩頭道:“全憑大人作主!” 劉衍讓陳勛把這些人安排下去,先煮一些粥給這些人吃,然后讓他們到河邊去洗個澡,免得有什么細菌帶入堡內。此外,又吩咐趙民將這些人一一登記入冊,發給他們軍戶帖,以后他們就是大盤堡的軍戶。 劉衍又為這些新的軍戶安排了營房宿舍,等這些人休息幾日后,便讓他們修建堡墻干活,有了這些新加入的人丁,或許堡墻的修建可以更快些,等堡墻建好后,又要組織這些新的人手開墾荒地了。 最后劉衍拿來趙民的文冊一看,不由吃了一驚,年初到現在,新加入的軍戶己經有三十余戶,一百多口人。連原來的軍戶匠戶,現在的大盤堡己經有戶上百,人口四百多了。 現在大盤堡的人口規模己是基本與王家莊齊平,劉衍心中不免自豪了起來。 第三十二章 悲憤 轉眼到了六月底,大盤堡的堡墻修建還是如火如荼,隨著人力的增加,劉衍明顯感到堡墻以及內部各處的施工速度提升了一些,心中甚喜。 期間,趙民收到家里捎來的口信,他兒子似乎犯了病,便請假回家照料數日,幾天后趙民回到了大盤堡,不過神情卻是難看。 劉衍聞訊來到趙民的屋內,關切地問他兒子病情如何,趙民只是道兒子并無大礙,找了大夫看后想必幾天就好,不過他的神情仍是抑郁。 當晚,趙民提了一壺酒找上劉衍喝酒,言道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 劉衍有些奇怪,這趙民平日嚴謹有禮,對待自己這個甲長也可以用“相敬如賓”來形容,并不怎么好酒,今日是怎么了? 此時劉衍住在官廳后的宅院內,這里是新修建的院子,有專門的廚房,不過劉衍家中并沒有傭人和庖廚,于是劉衍便親自炒幾個下酒小菜,他與趙民在廳內隨意而坐,邊喝邊談。 趙民端起酒杯狠狠地喝了一口,砸了咂嘴,說道:“好酒,好菜,好愜意,似乎自小以后,便沒有過這么舒心了?!?/br> 說著趙民又夾起一塊rou片,放進嘴里大口大口地嚼著,眼神之中卻蘊含著一絲悲涼。 劉衍看他今日似乎有些失態,象是受了什么打擊似的,便微笑說道:“小時候?看趙先生的年歲,那時該是顯皇帝當位時吧?” 趙民說道:“不錯,正是顯皇帝當位時?!?/br> 劉衍喝了一口酒,看向趙民,只見他眼中似在回憶:“那時真是一個太平的時節,安寧、富足、悠閑,食用之賤,是現在想象不到的。記得自小家父最喜在黃昏覓幾知交好友,一起高談闊論,每日都是歡笑。當然了,我們這些孩童便在一旁撿些吃的,也是一樂?!?/br> 說到此處趙民便笑了起來,一一談起童年的記憶與趣事,語音中,似是對那個時代無限追憶。 劉衍也是感慨,萬歷年間算是大明的盛世年節,雖有三大征,但天下總體太平,特別是市民與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對于老百姓來說,那確是個黃金的時代。而當時的萬歷天子,市民小說《警世通言》則尊稱他為圣明之君。 明亡后,遺民所著的《樵史》也依然懷念那時的盛況: “……傳自萬歷,不要說別的好處,只說柴米油鹽雞鵝魚rou諸般食用之類,哪一件不賤?假如數口之家,每日大魚大rou,所費不過二三錢,這是極算豐富的了。還有那小戶人家,肩挑步擔的,每日賺得二三十文,就可過得一日了。到晚還要吃些酒,醉醺醺說笑話,唱吳歌,聽說書,冬天烘火夏乘涼,百般玩耍。那時節大家小戶好不快活,南北兩京十三省皆然。至今父老說到那時節,好不感嘆思慕?!?/br> 彼時小說是這樣描寫的,此時趙民也是這樣感嘆的,讓劉衍也不禁唏噓長久。 兩人感慨嘆息了一會兒,趙民的臉色轉為難看,他嘆道:“過去了,盡數過去了,自顯皇帝后,這日子便是越過越差,眼下大明更是危矣!” 劉衍不禁眉頭一挑,只見趙民沉重地拿出一份邸報,這是趙民返回王家莊的時候,從百戶官廳抄錄回來的。 趙民指著上面說道:“如今滎陽失陷了,泛水失陷了,固始失陷了,就連中都鳳陽都失陷了,流寇賊眾勢大如此,我國朝三百年江山,難道就此淪亡不成?” 劉衍雖對明末歷史較為了解,也知道歷史上發生的這些事,不過邸報上白紙黑字,親眼看來,仍有觸目驚心之感。此時劉衍才知道趙民為何臉色如此難看,對他們這些文人來說,中都鳳陽的失陷,對他們的打擊是極大的。 而劉衍也突然意識到,雖然自己對明末歷史較為了解,不過也應當隨時收集當時的情報了,比如這邸報的收集,便可以隨時了解天下的動態,以讓自己作出最正確的反應。 劉衍呆呆地看著,趙民又指著劉衍手上的邸報說道:“賊勢越眾,官兵連敗,只是苦了當地的百姓!” 趙民提高聲音道:“殺人、劫掠、屠城,這些賊匪什么事做不出?” 他越說越激動:“賊攻舒城時,官軍堅守,賊便掠裸婦人數千于城下,少沮,即磔之?!?/br> 趙民厲聲喝道:“婦人何罪?裸之磔之?賊兇惡如此,可有人性天良?那李自成口口聲聲說是要為民請命,可是他的所作所為與建奴何異,全都是狼心狗肺之徒!” 說到此處,趙民不禁放聲大哭:“形勢如此,高皇帝地下有知,必當痛哭流涕?!?/br> 劉衍默默地看著手中的邸報,聽趙民說到傷心處,他也是心下沉重。 這年來,山東各地雖然相對平靜,但此時外界己是鬧翻天。兩年前,流賊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營大會于滎陽,聲勢浩大。 滎陽之會后,眾人采納李自成的“分兵定所向”之策,以革里眼、左金王擊川、湖兵。橫天王、混十萬戰陜兵。羅汝才、過天星扼河上。高迎祥、張獻忠與李自成等略東方。老回回、九條龍往來策應。大明調西北邊兵及南兵七萬往河南會戰,又命五省總督洪承疇出關統率,以山東巡撫朱大典協攻。 不過在這兩年中,流賊的戰力己是發生了質的變化,洪承疇曾在這一年的奏疏中說道:“先時賊避兵逃竄,今則迎兵對敵,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則剿殺之難也。賊人人有精騎,或跨雙馬,官兵馬三步七,則追逐之難也?!?/br> 在戰斗力提高的同時,這些流賊仍不改手段的兇殘。 流賊攻陷了泛水,屠城數日! 流賊攻陷了鳳陽,殺死城中百姓數萬,焚毀房屋二萬多間,還剖開孕婦,取出嬰孩挑于槍槊上戲樂。 流賊攻打舒城,掠來霍山、合肥的婦女數千,強迫她們赤身裸~體,置于城下,稍有反抗,便將她們凌遲分尸。 流賊連營數十里攻打滁州,由于攻打不利,便掠來村落婦女數百人,將她們集體yin辱后,又將她們的頭全部砍斷,將她們的尸體成排倒埋于地上,露出她們的私處對著城上的軍民,以為這樣便可以克制城上猛烈的炮火。 明末官軍軍紀敗壞,殺良冒功是常有,但象這些明末流賊一樣動不動就殺人屠城,還抓來婦女集體jianyin,稍有反抗,便將其在城下凌遲分尸,這真是駭人聽聞。舉目四顧,只有關外的建奴韃子才可以與他們相提并論。 大明三百年江山到了現在,外有胡虜肆虐,內有流寇橫行,令劉衍平添了許多對局勢的擔憂。他不敢想象將來自己家人遇到這種事情會怎么樣。再想想清兵下一次即將入寇,山東各州又在其沖,心下更增添了許多緊迫感。 最后趙民喝得酩酊大醉踉蹌而去,一路還放聲悲歌,而劉衍則是呆坐了良久! 次日,火器作坊。 “大人,小的等這幾個月來共打制鳥銃三十五門,腰刀十五把,長槍七十四根,請大人過目?!?/br> 雖說外面的堡墻修建如火如荼,不過劉衍還是讓譚曉大領著那些鐵匠在兵器坊內打制著兵器。眼前這些兵器就是他們這幾個月來的勞動成果。 劉衍要求的兵器制造思路是樸實,大氣,沒有花巧,實用便好。一一看去,果然眼前無論是鳥銃還是長槍,都是堅固厚實,精良銳利。劉衍滿意地點了點頭,在自己的獎罰制度下,這些工匠還是賣力的,打制的兵器可說都是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