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59節
胖子計劃的解讀雖然有些離譜,但也能勉強能接受,小男孩計劃的解讀也很貼切,但問題是,邱小姐是個什么鬼,沒人能想得明白,聰明如楊榮、駱冠英等人也揣測不透。 沒有人懂邱小姐,這并不妨礙邱小姐計劃的實施。 鄭和經過慎重考慮,駁斥了朱能、駱冠英、楊榮等人提出的屠城計劃,轉身就對全軍宣布了自己的屠城計劃:“目光所及之處,非我漢人,悉數殺之!” 這條命令的發布,意味著從這一刻起,明軍將不再是什么文明之師,什么禮儀之師。 朱能、駱冠英很想站出來,說明這也是自己的想法,卻被鄭和怒視呵退。 鄭和很清楚,屠殺的名聲并不好,尤其是屠殺平民,這對于武將而言,絕不會是什么榮耀,而是污點。 任何史書,都不會因武將屠殺平民給他而給他書寫功勛。 鄭和并不介意自己污點,朱能是有后人的,駱冠英也會有后人,他們的未來不止是這一代,而自己——沒有后人。 無論是榮耀還是恥辱,無論是正義還是暴行,鄭和都放開了,身后之名,留給身后人去評說吧。 大不了,殺光了這里的人,再去一趟天方,找安拉傾訴與懺悔。 殺,不是鄭和的意志,是建文皇帝的意志。 楊榮說得很清楚,皇上想要的是血洗京都,這句推測的話并不是沒有任何依據,在那一道旨意里,有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朕于南京下旨,切盼邱小姐抵至花之御所,摧其花殘?!?/br> 楊榮最大的疑惑,不是邱小姐,也不是“摧其花殘”的暗示,而是“南京”二字的使用。 按理說,南京這個詞很少在公文中出現,尤其是圣旨中出現,要么用京師,要么用金陵,用南京,格格不入,擺明了是有深意。 可朱允炆到底在傳達什么意思,楊榮百思不得其解,但很明白,皇上沒有在胖子、大男孩計劃中添加“切盼”等字眼,沒有強調“南京”,沒有指示“摧其花殘”,都說明邱小姐計劃的重要性遠遠勝過另外兩個計劃。 既是如此,皇上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他想要的是一場毀滅性的屠殺,一場徹徹底底的屠殺。 鄭和看懂了建文皇帝的意思,這才獨攬了一切。 軍隊通過數十個俘虜分別指認,找到了前往京都的另一條路,通過山間一條小道進入琵琶湖,繼而沿著琵琶湖南下,逼近京都。 強行軍八十余里,扎營休息一晚之后,翌日清晨再次行軍,在抵達一處名為大津的地方時,明軍終于發現了大量倭軍。 大津,是京都在東北的門戶,位于比良山地的一處隘口處,西面是山,東面是湖,明軍想要進取,只能從南面發動進攻。 鎮守大津的是降將二條良基,兵力有六千。 二條良基看到明軍的影子,很干脆地便派遣使臣宣布投降。 朱能抽出刀就將使臣給砍了,末了喊了句:“還來這一套!” 明軍是不會再相信倭軍投降的話,前面的伏擊戰很兇險,如果那七萬兵力全是精銳,而非夾雜了太多老弱,明軍只能慘勝,甚至可能一著不慎吃個大虧! 駱冠英請了令,帶三千軍士直接殺了過去,連虎蹲炮都沒有動用,便以弓箭、弩箭與火銃解決了戰斗。 輕而易舉。 六千尸體,無人收拾。 鄭和站在隘口,眺望著遠處的京都平原,對身旁的眾將下令:“收起你們的仁慈,從現在起,這一片區域內,我不允許任何倭人活著,記住,是任何倭人!他們不是欺軟怕硬,不是只會臣服比他們強大的人嗎?那就殺吧,殺到其他地方的人,聽到這個消息都跪下為止!” 朱能抽動了下腰刀,舌頭舔過厚唇,咧出嗜血的白色牙齒。 這一次戰斗,沒有軍紀。 這一次戰斗,也不會有人違犯軍紀。 駱冠英低頭看了看手中的虎蹲炮,冷靜地說:“它也渴望一次酣暢淋漓的殺戮了?!?/br> 鄭淮將長刀頓在地上,刀鋒高過頭頂:“陽江的血,今日來報!死去的兄弟,你們都醒來看著,日本京都將死去,為他們的罪行付出應有的代價!” 劉諄、趙春等人看向鄭淮,作為陽江軍士轉為水師軍士的人,忘不了曾經的血戰! 沉悶的軍號傳出,軍隊終于開始前進。 日本京都。 后龜山控制了局勢,也控制住了京都內外。 這里沒有混亂,因為除了幕府軍隊之外,許多人都不允許外出行走,簡單的城,連門都沒有關。 后龜山準備投降了,下達了放棄武器與不允許反抗的命令。 明軍都到家門口了,此時天皇的臉面已經不重要了,再不投降,所有人都會死,大覺寺也將不復存在。 吉田兼熙成為了使臣,前往明軍中討論具體投降事宜。 駱冠英不屑接受這個任務,便將這項工作讓給了朱能,朱能也很脆,帶了五百軍士直接前往北山第,見到后龜山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怒罵:“詐降設計,伏擊明軍,是何居心?” 后龜山推說:“一切都是足利義持……” 朱能豈會相信這些事,理論三次之后,看向后龜山等人:“將所有人都集結起來,帶至城外拜見大將軍,若有一人遺漏,那就全都留在此處吧!” 后龜山無奈,只好命所有人集合,跟隨朱能離開北山第,只不過在前往鄭和大帳的路上,發生了一點小小的意外。 原本好好的大地,突然爆炸了起來! 朱能也抽出了腰刀,下令軍士長槍驅趕,同時推盾防御,一個個丟出了手榴彈。 吉田兼熙帶著后龜山就要逃跑,可看到前面逃跑的人一個個倒在地上,不是斷腿,就是爛肚子,人還沒死,在路上絕望地哀嚎,大量的血噴灑在道路之上。 如此詭異與恐怖的一幕令人畏懼。 “去樹林里!” 吉田兼熙連忙指揮人離開道路,跳向一旁的溝壑,然后跑向不遠處的樹,可人剛到溝壑里,還沒爬出去,一枚枚黑色的長柄東西便飛落而下。 猛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死亡拖拽著一個個尸體回到溝壑之中。 后龜山、吉田兼熙、阿野公為等人運氣不錯,竟然爬出了溝壑,只不過在前往小樹林的路上,他們又被迫止住了腳步。 沒辦法,小樹林的路上才是真正的“雷區”,這里埋著的“地雷”數量堪稱恐怖,如果后龜山等人拼了命在從路上往前沖,說不定還有機會跑遠一點,畢竟路上只埋了三十多步長的地雷…… 后龜山看到吉田兼敦被活活炸死,人都飛了起來,威力之大,更甚于路上的“地雷”,不由地回過頭看向朱能,厲聲喊道:“我已經投降大明,為何還要對我們出手?” 朱能抬了抬手,推盾分出一條路:“后龜山,你知不知道有這么一句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一幕與你之前的做派不是一模一樣嗎?沒有什么好驚訝,這是你熟悉的策略?!?/br> 后龜山絕望了,又不敢亂走,喊道:“放了我,京都里的一切都是你們的!我愿意成為大明的仆人,幫助大明治理京都與各國……” “你這種言而無信的仆人,要你何用?至于京都,大明想要京都,自己會打下來,你聽!” 朱能冷冷地說。 便在此時,京都方向傳出了猛烈的爆炸聲,密集的爆炸聲似是滾滾悶雷,不絕于耳! 朱能退后一步,淡淡地說了句:“都殺了吧?!?/br> 聲音被遠處的爆炸聲淹沒。 后龜山沒有聽到,但也看明白了明軍的意圖,箭已搭上弓弦。 阿野公為想要護住后龜山,可沒用了。 雷區之內,箭雨之下,唯有死亡。 朱能甚至不屑要后龜山等人的腦袋,解決掉之后,又命人丟了幾枚手榴彈,確定再無活口之后,才帶人返回京都,加入了京都戰斗。 這是水師史無前例的大規?;鹌髯鲬?,一萬軍士,攜帶了虎蹲炮三千余,就連駱冠英這種級別的主將都不得不帶虎蹲炮,好讓軍士多攜帶更多的火藥彈。 鄭和的命令是:“打光所有的火藥彈!” 沒有沖鋒,只是火器全覆蓋。 三千虎蹲炮,從三個方向,轟擊著京都小城。 這地方確實算不得什么大城,別看號稱住了十幾萬人,但在大明,十幾萬人的城,府治之城就有,能大到哪里去? 何況此時京都之內的人口已不足五萬,還都是老弱與退進去的殘兵。 虎蹲炮猛地一頓,黑色的火藥彈騰空飛出,不等火藥彈落地,軍士已準備好了第二發,等第一輪火藥彈炸響的時候,第二發已是飛出。 到后面,虎蹲炮開始有些發紅,濕漉漉的手巾包上,刺啦著一陣陣水汽…… 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京都大屠殺 足利義持、足利義嗣還活著,就在花之御所之中,只不過由恒敦率大覺寺的武士看守。 這是后龜山最后的布置。 對于明軍如何發難,是怒火滔天,還是做做樣子,后龜山并沒有十足把握,所以留下了恒敦,控制幕府高層,以防局勢惡化。 恒敦聽到了震天的響聲,看到了令人絕望的密集炮火,無數人如同被驚起的蒼蠅胡亂逃跑。 明軍攻城,意味著談判破裂。 恒敦將足利義持、足利義嗣等人放了出來,指著遠處的街道與房屋,一臉絕望地說:“明軍已經殺了過來,他們不打算給我們留活路了?,F在我奉天皇之命,將你們放出去?!?/br> “為何?” 足利義嗣不明白后龜山的意圖。 恒敦直言:“你們是幕府的血脈,只要你們還活著,大和人方有希望。大覺寺最初是想臣服大明,繼而掌控幕府與各處地方??扇缃?,明軍根本不想收留俘虜,他們想要的是徹底的毀滅與屠殺!大覺寺不會允許明軍如此放肆,不會允許他們安穩掌控局勢!你們離開,他日一定要重整旗鼓,打跑明軍!” 足利義持、足利義嗣等人感動不已,沒想到在最后關頭,大覺寺竟是如此深明大義,激動之余,帶了一干人就向著炮火最少的西門跑去。 石井站在恒敦身旁,看著離開的足利義持等人,不甘心地問:“當真就讓他們如此離開?” 恒敦嘆了一口氣:“若是他們可以離開,我們也能離開。若是他們被攔住了,那就說明所有出城的道路都不安全,我們就要另尋其他辦法了?!?/br> 石井喉嚨動了動。 感情足利義持等人就是探路的人? 恒敦并不是真正在意幕府人的死活,但很在意自己的死活。 在準備妥當之后,恒敦帶人奔向西門。 炮火點燃了房屋,大火開始燃燒起來時,整個京都透著一股子難聞且令人作嘔的氣息。 火藥彈不斷傾瀉而下,巨大的爆炸聲掩蓋了絕望的死鳴。 地獄的門敞開了。 足利義持、足利義嗣等人絕望了,西門外,到處都是尸體,無數想要離開的人,就這樣死在了向前的路上。 城中不少倉皇逃走的人,可都被一支人數并不多的明軍給擋了去路,他們手中端著細長的武器,武器里時不時噴射出火光,冒著一陣煙氣,剛剛還在奔跑的人,頓時便跌倒,血泊形成,又與另一處血泊連接。 血流如溪,交織的方向里沒有規律。 一個接一個倒去,又一個接一個向前沖,再次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