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39節
張寶凝眸。 王素正色道:“沒錯!” 李慶、王仁兩人對視一眼,感覺極不可思議。 王仁臉色難看,低沉著嗓音問:“是誰給你七成的把握?” 王素微微搖頭:“你們莫要問是誰,我只能告訴你們,建文皇帝將死,而你們若想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有跟隨我等,一起前往金陵城外,待時機成熟時……” “殺入京城?” 李慶不安地問。 王素白了一眼李慶:“我們才幾個人,怎么可能打得過京軍,殺入京城豈不是找死?我們要做的,只是聽從指揮,在城外放火,鬧事,亂了京城外圍,散播消息,吸引城內安全局的目光,為大業提供契機?!?/br> “只是如此?” 王仁松了一口氣。 王素無語,自己只是想混點好處,可不想因此丟了小命。 李慶依舊不想答應:“只我們這些人,根本不足以亂了京城。你所說的話,我也不敢相信。建文皇帝雖然對我們不公,可沒打算要我們的性命,若是我們作亂,豈不是幫了外敵?舉世攻明之下,朝廷正是需要穩定的時候,建文皇帝不能出事?!?/br> 張大亨鄙視一笑:“你倒是看重朝廷,看重大局,可誰看重我們,誰關心我們?建文皇帝割我們的rou,我們憑什么不能讓他吃虧?再說了,換個皇帝,不意味著外敵就能打進來,京軍已經出征,他們將會帶回來勝利的消息?!?/br> 李慶心頭有些惱怒:“難道你們就不怕到時候大軍返回,為建文皇帝報仇?加上野心滋生,大明必會陷入內戰!生靈涂炭之下,我們哪來好處?” 王素盯著李慶,緩緩地說:“看來你并不同意我的計劃,既是如此,那就不勉強了?!?/br> 李慶移開椅子,抱拳道:“告辭!” 門開。 兩柄鋼刀攔住了李慶的去路。 李慶憤然轉身,看向王素:“難不成你還敢殺我不成?” 王素搖了搖頭,嚴厲地說:“除非你答應,寫下文書,否則,你不能離開這里一步,事關全族人的生死,只能委屈你暫住一段時間,放心,你家人那里我會安排妥當?!?/br> “讓我寫造反文書,休想!” 李慶斷然拒絕。 王素嘆了一口氣,抬了抬手:“將他關起來,嚴加看管?!?/br> 門口的人領命,將李慶抓走。 王仁見狀,有些掙扎。 張寶哈哈笑了笑,起身道:“看來咱們今日不答應也不行啊,拿筆墨來吧,富貴險中求,我也想看看,到底是誰能接替建文皇帝?!?/br> 王素、張大亨很是高興,看來這一套果是管用。 一旦寫下文書,他們將會徹底與自己綁在一起,再不敢耍什么花招。 張寶干脆利索地寫完,將筆交給王仁,勸道:“千載難逢的機會,賭一把又如何,大不了將家人先安置妥當,咱們帶人前往金陵?!?/br> 王仁看了看三人,知道沒了退路,哀嘆一聲,接過紙筆。 張寶背著雙手,哼著曲調回到家中,目光逐漸變得陰冷起來,透著一絲狠厲的殺氣,緩緩地說:“這群人做事沒腦子也就罷了,怎么也不調查清楚我的身份,邀請我去造反,你們也真有膽量啊,來人,大門口的獅子太臟了,給老爺我好好洗干凈……”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王異動 京師,武英殿。 內侍遞給夏元吉一碗茶水,夏元吉喝了一口,放在托盤上,繼續說:“已撥付后勤局錢五十萬貫,糧二十萬石,地方府州縣倉庫已全面放開官倉,供大軍調度。河南、山東布政使快馬上奏,希望借此機會可以將賑濟倉的陳糧調撥出來,支給大軍?!?/br> 朱允炆看著幾份文書,有些擔憂地問:“現如今只是七月,距離年底還近半年,此時動用賑濟倉庫存糧,一旦出現災情,地方上如何應對,到時再由京師、南方調撥,拆東墻補西墻?” 夏元吉正色道:“皇上,山東、河南布政使司官員也考慮到了這一點,他們奏言,受多年官府不擾民、不苛政、不加稅之策影響,民間百姓之家中,超過六家中存糧可支用半年,剩下四成,存糧也可支用一個月至三個月,且多數百姓家中有點余錢,可購置市面之上的糧食。雖動用賑濟倉,卻不會影響大局?!?/br> 一旁的楊士奇見朱允炆還有些擔憂,主動說了句:“皇上,我們需要時間。此時動用山東、河南等地賑濟倉,雖可能會影響后日賑災所用,但可以為大軍后勤贏得時間,避免大軍因后勤延誤戰機?!?/br> 夏元吉感激地看了一眼楊士奇,開口道:“臣以為,可以暫時先打開地方各類糧倉,之后慢慢補充,亦或是由地方收購百姓存糧?!?/br> “那就如此照辦吧?!?/br> 朱允炆思慮再三,答應下來。 夏元吉再奏報:“征調徭役的名額已開始發出,山東征調三十萬,河南征調二十萬,北直隸征調三十萬,山西征調二十萬,合百萬民力支援后勤。陜西、西疆等地后勤,由西疆、甘肅等地自籌,西部糧倉與軍倉足夠支用五萬京軍所需半年,若進入西疆,則可自給?!?/br> 朱允炆凝重地點頭:“按西征時摸索出來的后勤制度,合理分配民力,分組分批,大量征用民間車輛、駱駝、馬匹、驢等。此一戰,事關大局,不容有失。后勤之中嚴禁傷民虐民之事發生,一旦查出,決不輕饒!” “領旨?!?/br> 夏元吉答應道。 朱允炆剛想詢問徐輝祖的大軍到了哪里,內侍匆匆走了進來:“皇上,安全局霍鄰求見,言有十萬火急事?!?/br> “讓他進來,你們暫且退下,有事即刻通報?!?/br> 朱允炆看向夏元吉、楊士奇、解縉等人。 眾人退離,霍鄰匆匆走入武英殿。 “何事?” 朱允炆看著行禮的霍鄰詢問。 霍鄰看了看左右,拿出一份文書,凝重地說:“皇上,安全局收到地方密奏?!?/br> 朱允炆看出了霍鄰的顧慮,抬手示意內侍退出大殿,走出來接過文書,打開看了看,面無表情地合起:“飛蛾撲火的把戲,讓人想到了白蓮教的蠱惑之術。時隔多年,朝廷幾次鏟去其力量,依舊還有殘部在活動嗎?” 霍鄰低聲道:“此事是否有白蓮教在其中參與尚未可知,但其謀反之心已是顯現出來。另外,安全局確實發現了各地富戶、大族、士紳,包括一些地方官吏在活動,金陵城外,尤其是通濟門、聚寶門、金川門、三山門、江東門附近,出現了一批商人,即沒有帶貨物,也沒有開店鋪,卻帶了不少伙計,整日留在居所,似乎在蟄伏?!?/br> 朱允炆淡然一笑:“看得出來,有人在抓緊行動。京軍離開造成的空虛,被人認為是絕佳機會。這確實是他的機會,朕解決他的機會?!?/br> 霍鄰沒有朱允炆的云淡風輕,只感覺肩膀沉重:“若放任他們進入金陵內外,日后可能會造成混亂,不利金陵安全?!?/br> 朱允炆自信地擺了擺手:“無妨,莫要動他們,該讓他們動作的,讓他們動作便是,棋局下到現在,決定勝負的,可不是這些小角色。一場陰謀,揭開一重又一重,是時候見底了,讓該來的,都來?!?/br> 霍鄰苦澀不已。 越來越多的不明力量進入金陵,給安全局帶來了極大壓力,尤其是安全局高層劉長閣、龐煥等人離開了金陵,此時正在日本三島建立諜報網,只靠著自己與湯不平,不知能不能應對好如此亂局。 朱允炆看出了霍鄰的不安,笑道:“事情多,局勢亂,可關鍵的核心只有一個,抓住核心,任由其他紛亂,終都會迎刃而解,做事要分輕重緩急?!?/br> 關鍵的核心只有一個? 霍鄰恍然。 是啊,所有的亂象,不是朝著金陵京軍去的,也不是朝著六部去的,而是朝著皇宮,確切地說,是沖著建文皇帝。 所有的安排與謀略,都是圍著他在運作,安全局的應對策略,不應該是處處分出人手設防,四處出擊,而是應該圍繞著建文皇帝布置,圍繞著皇城布置,范圍再大一點,那就是皇城周圍的主要街道。 “明白該怎么做了?” 朱允炆見霍鄰釋然。 霍鄰放輕松許多:“知道了,皇上,我這就回去布置,這段時間,安全局可能需要租買一些房子?!?/br> 朱允炆微微點頭:“放開手腳去做吧,只不過一定要記住保密,另外——調地方安全局入京?!?/br> 霍鄰驚愕地看著朱允炆,神情有些不安。 這句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皇帝在懷疑安全局內部可能已經被滲透。 朱允炆正色道:“能避開安全局、偵察兵,安穩留在京師而不被發現,還能在京師之中運籌帷幄,引出舉世攻明的大勢,除了他們本身行動隱秘之外,會不會有安全局內部人員暗中配合,朕并不敢肯定。但非常時期,非常手段,何況一旦調動京師安全局分部之人,很容易引起暗中人起疑?!?/br> 霍鄰凝重地點了點頭:“皇上,調哪處地方安全局入京合適?” 朱允炆輕聲道:“福建鄭大成、湖廣梅直云、鳳陽林昭雪、江西徐三千、杭州梁弱水?!?/br> 霍鄰記下一個個名字。 鄭大成不用說,此人在西疆立下戰功,為大軍征討西疆提供了大量情報。 梅直云在湘潭重挫過白蓮教,此人更是薛夏的弟子,父親是安全局中人,忠誠可靠。 林昭雪是武舉出身,曾參加過征安南戰爭,以安全局的身份,此人是郭欒的弟子,與湯不平多少算是一家人。 而徐三千、梁弱水,則是安全局中的新銳,皆是京軍與國子監監生雙重身份,兩人沒有結業,便被秘密調走,充入地方安全局辦事。 徐三千曾只身進入土司大寨,談笑之間,砍掉了土司之長的腦袋,手提人頭,威嚇土司諸部,令蠢蠢欲動,試圖謀反的土司再不敢反抗。 這是一個狠人,拼起來不要命。 而梁弱水在杭州也做出過不少大事,他最擅長的就是給杭州府縣官吏送信。 每次安全局偵察出杭州官吏貪污,勾結大戶,殘暴百姓,便會寫一封信,然后在半夜三更時送到官吏床頭,信的最后一句,必然是: 天亮不認罪,天黑收人頭。 這種狂傲的手段,令杭州府官吏膽戰心驚,有官員彈劾安全局梁弱水。畢竟地方安全局沒有緊急突發情況,連抓人的權限都沒有,更何況殺人了。 梁弱水每次聽聞有人告自己,都不慌不忙,反駁一句:冤枉。 沒人有證據證明信是梁弱水寫的。 杭州出現過官吏夜間死亡的事,而且不止一起。 霍鄰知道這是梁弱水干的,但梁弱水非說他們是馬上風,做運動的時候掛的。朱允炆對這些事諱莫如深,根本不表態。 因為梁弱水的存在,杭州府現在可以說是官場清明。 皇帝講法律,走正常程序,大不了脫帽子脫衣服走人,可梁弱水不守規矩,行走在黑暗之中,還動不動發個殺人預告,不去認罪吧,腦袋不保,認罪吧,又心存僥幸,認為罪不多嚴重,活動活動就過去了。 這些人,是安全局在地方上的得力人手。 朱允炆此時提出將這些人秘密調入金陵,足見這些人的分量。 “皇上,還有一件事?!?/br> 霍鄰開口。 “講?!?/br> 朱允炆坐了下來,準備批閱奏折。 霍鄰臉色變得嚴肅起來:“據安全二局提供的消息,遼王朱植、代王朱桂,將于明日在聚寶門外的英烈商會中召集一批商人議事,晉商常百業、徽商沈一元、浙商王大能等,都在受邀之列?,F如今地方富紳活動頻頻,臣認為此事應給予關注?!?/br> 朱允炆微微皺眉:“朕記得代王剛從山西回來沒幾日吧?遼王前段時間腳疾,如今也好了?” 霍鄰回道:“代王返京是昨日的事,已報備給宗人府與內官,遼王也已無大礙?!?/br> 朱允炆端起茶碗,目光炯炯:“匆忙歸來,大病初愈,這就開商議事,呵呵,那就派人暗中聽聽吧,看看他們說些什么。對常百業、沈一元多加關注,這兩人的能量,可是不小,在這個節骨眼上,可別讓他們興風作浪為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