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20節
河侖目光中噙滿悲傷:“大王,留得青山在?!?/br> 李芳遠抬手,重重拍在垛口處,咬牙說:“如此說來,你也要本王逃命去?” 河侖痛苦地說:“不是逃命,是保留最后的力量!大王,我們不能將所有的戰力都損耗在松京,一旦那樣做,即使是大明來了援軍,我們也再難復國!亦力把里的苦難,就在于他們沒有保留有力量!臣請大王,即刻遷至北方重鎮,等待大明消息!” 李芳遠回頭,看著熟悉的王宮,嘆了一口氣:“看來,本王要背負恥辱了?!?/br> 河侖聽出了李芳遠的退讓,連忙說:“昔日大唐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簽下渭水之盟。大王應知進退,明厲害。臣請大王出城北上!” 李芳遠深深嘆了一口氣,看到下坡道,就走了下去:“那就撤吧,去安州等待大明消息,再給大明發緊急求援文書?!?/br> 河侖點頭。 不久之后,河侖有些亞麻呆了。 因為李芳遠的車隊開始出城了,而這個不久,真的是不久…… 感情大王早就打包好行禮,老婆孩子都準備好了,就自己還蒙在鼓里? 你可是大王??! 李芳遠心說:我是大王,我的命自然也是更重要的,既然要跑,自然也應該第一個先出城…… 不戰而逃,放棄國都,這是一件極可恥的事。 可對于朝鮮王朝來說,實在是算不得什么可恥,國家這么小,地盤都丟了一大半了,寄予厚望的漢城都沒延滯敵人,這還打個球。 再等下去,倭軍就會包圍松京,到時候誰都別想跑路。 事實上,李芳遠低估了漢城對倭軍的傷害,而倭軍此時選擇在漢城外舔傷口休養三日,也是一個極大的戰略錯誤。 漢城雖然被倭軍打了下去,但漢城守軍并不是沒反抗過。倭軍死了不少人,尤其是吉間三繪這種高級將領被殺,對倭軍上下也造成了極大震撼,還有攻入內城時的巷戰,也讓倭軍痛苦不已,損失慘重。 林林總總算下來,漢城一戰,倭軍死了近萬人,傷四萬余。 這個損失并不小。 加上入朝作戰以來,倭軍始終是急行軍作戰,過于疲憊,這才給了松京一次機會。 若李芳遠有勇氣帶兵主動出擊,未必不能沖垮極度疲憊、散亂休整的倭軍主力。只是李芳遠被打怕了,朝鮮的武將也被嚇破膽。 沒了軍心與戰力,只能是逃走了。 李芳遠的撤退,確實避免了朝鮮最后有生力量的覆滅,但同樣也徹底毀掉了朝鮮軍隊的戰斗意志,讓松京的軍隊成為了看家護院流。 鴨綠江以北,明軍大營。 張輔收到了漢城淪陷的消息,氣得直罵李芳遠無能,怒喝:“漢城如此重地,怎么會二日失守!” 楊文臉色鐵青:“這漢城丟的還真不是時候?!?/br> 毛整皺眉:“著實不應該。倭軍即無強大火器,也無強橫弓弩壓制,竟能在如此短時間內打開漢城,屬實令人震驚?!?/br> 盛庸連連點頭:“按理說,城高善防,漢城堅守個半個月應不成問題??涩F實是,漢城丟了?!?/br> 楊文苦澀地搖了搖頭:“漢城能不能守住,也要看是誰來守。李芳遠不敢放權給武將,選擇李稷一個文官督守漢城本就是失策。何況漢城軍隊之中,絕大部分是臨時拉上城墻的百姓,并非軍士。當然,朝鮮的軍士什么戰力你們也都清楚?!?/br> 毛整想想也是,歷史中一日破城的記錄并非沒有,遠了不說,就說當初李文忠打應昌時,都沒給元順帝辦葬禮的時間,不到一天就把城池給打下來了,順帶將買的里八剌俘虜走了。 還有帖木兒國進攻亦力把里時,幾座城池都是一日而下,攔不住哈里鐵騎。冷兵器時代,攻城略地是困難,但也分是誰在攻城,也要看是誰在守城。 盛庸看向張輔:“有消息說,李芳遠已經打算放棄松京了。這樣算下來,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是時候整頓軍隊,準備出征事宜了?!?/br> 張輔擺了擺手:“不急,再等等?!?/br> “還等什么?” 楊文等人問。 張輔指了指南面:“朝鮮不是派了使臣去京師,這個時間點,也差不多該回來了吧。等吧,看看皇上的安排,順便在鴨綠江邊等李芳遠的下一步動作。更重要的是……” 楊文、盛庸、毛整等人目光炯炯。 “等水師出征!” 張輔沉聲! 漢城陷落,對朝鮮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對張輔來說是個小麻煩,但對于水師而言,這是一個行動的信號! 濟州島。 駱冠英、楊榮、趙世瑜等站在港口處,迎接鄭和水師的到來。 鄭和與耿璇下了船,踩在濟州島的大地之上。 海風呼呼,身后無數船只旗幟招展,亮眼的日月旗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動人。 駱冠英等人上前行禮。 鄭和看著熟悉的面孔,爽朗地笑著上前,聲若洪鐘:“駱冠英,楊榮,諸位,都說磨刀霍霍向豬羊,你們的刀——可磨鋒利了?” 「驚雪在這里,祝愿高考學子取得理想的成績,走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之上。人生到此處,不是路口,而是港口,無論是哪里,都將啟航。愿你們揚帆,愿你們航行到想去的地方?!?/br>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水師出,海波藍 濟州港,熱鬧且擁擠。 碼頭之上,海風吹來重逢。 駱冠英、趙世瑜、萬青林等頗是激動,在大航海結束一年之后,鄭和再次成為了水師船隊的指揮!這個身材高大,聲若洪鐘,氣宇軒昂的人,將帶領水師再次踏上征程! “耿總兵……” 駱冠英看著走來的人,招呼著。當看到劉長閣的面孔時,頓時打了個激靈:“你來水師干嘛?” 劉長閣、薛夏走了過來,面色冷峻。 鄭和看了一眼劉長閣等人,對駱冠英說:“事情有些變化,找個地方商議軍略吧?!?/br> 軍營,眾人落座。 鄭和看向劉長閣:“將不久之前得到的消息告訴大家吧?!?/br> 劉長閣微微點頭,起身看向眾人,沉聲說:“皇上派我等來水師,只是為了輔助水師獲取日本三島地形、地勢、山川、人口、地方等諸情報,爭取在更短時間內掃平倭國,并抓一批俘虜,先行開采銀礦?!?/br> 楊榮皺眉,手指敲打著桌子:“先行開采銀礦,這是皇上的意思?” 眾人也頗是疑惑。 打仗就打仗,應該以控制地方、毀殺敵人力量為先行目標,可如今突然要求在戰爭的同時,先行開采銀礦,這就讓人看不懂了。 劉長閣從懷中取出圣旨,擱在桌上,正色道:“楊尚書,諸位,此時情況已與你們初至濟州島時大不同?!?/br> 萬青林不解地問:“有何不同?” 劉長閣看了一眼薛夏,薛夏拿出一份輿圖,走到前面的黑板處,展開掛好,拿起竹棍指著輿圖說:“先前朝廷作戰規劃,僅有兩個方向,其一,由張輔領東北、遼東衛所軍士入朝,解決三十萬入朝倭軍。其二,由東海水師、東南水師、阿伊努人,自西、南、東北三個方向合擊幕府,占領日本三島?!?/br> 駱冠英、楊榮等人點頭,這些安排都在計劃之中。 薛夏話鋒一轉,指向大寧以北方向:“然接最新情報,兀良哈、韃靼正在集結精銳,蠢蠢欲動,似有入侵之象。還有西北的瓦剌,目前邊關雖沒有消息證實瓦剌有異動,但金陵安全局總部遞來消息,瓦剌可能會撕毀盟約,抽刀向南!” 楊榮臉色終于變得凝重起來。 沈偉、趙世瑜、許壽文等人看著輿圖嘴角抽動。 駱冠英淡然一笑,起身走向輿圖:“如此說來,這場戰爭規模不小,姐夫也缺錢花了啊?!?/br> 劉長閣無奈地點了點頭:“倘若瓦剌、韃靼、兀良哈在此時作亂,對朝廷來說是個壓力,尤其是東北方向,遼東、東北衛所抽調力量過多,城防尚未完善,未必能扛得住兀良哈的精騎?;噬弦颜{了五萬京軍前往北平,但你們也應該知道,戰爭打起來,耗的錢財將是無數!” 鄭和站出來,肅然喊道:“眼下局勢尚不明朗,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一旦瓦剌、韃靼、兀良哈全部參戰,大明將被迫拖到五線作戰的境地。你們是知道皇上的脾氣與性情的,從來都是咱們大明欺負人,沒有人能欺負咱們大明!” “若朝廷出兵應對,將不會僅僅限于城防,而將是一場追擊戰,殲滅戰!想要支撐起如此大戰局,需要的費用可想而知!聽說朝廷已經發了五年期八百萬貫國債,這些費用可支撐一時,但無法支撐起戰后重建、軍士撫恤、封賞等用?!?/br> 趙世瑜了然:“這么來看,我們是需要抓一批俘虜去開礦?!?/br> 劉長閣微微點頭:“當然,開礦歸開礦,戰爭進度不能耽誤,你們的軍略安排還需按照既定方略走?!?/br> 駱冠英看向楊榮。 楊榮側身看著輿圖,默然沉思。 眼下局勢之變化,雖并沒有波及水師作戰方略,但水師有責任在大局之中承擔更多,發揮更大作用! “俘虜要抓,礦要挖,推進速度上,每日增加五里,爭取更早結束三島戰事!” 楊榮下了決斷。 每日增加五里! 看似微不足道,但對于水師將士而言,對于地勢起伏大,山多的日本三島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意味著將士需要多走更長的路,付出更多! 雖說水師規定的里程并非強硬指標,還需根據行軍環境來定,但這個命令的下達,也意味著日常行軍作戰的進度加快。 駱冠英看向趙世瑜、萬青林等人:“有沒有問題?” 眾人起身,異口同聲:“沒問題!” “急報!” 軍士匆匆走了進來,遞上一份情報。 駱冠英接過,想了想還是遞給了鄭和,畢竟他才是東征倭國的大將軍。 鄭和沒有推辭,接過文書看了一眼,臉色極是凝重地看向眾人:“漢城失守了!” “這么快?” 許壽文有些驚愕。 駱冠英也難以相信,眾人有些不敢相信。 按照朝廷發來的文書,皇上給出的命令是,漢城失守或漢城堅守二十日為信號,水師出征。 從這一條命令上來看,皇上也認為漢城可以堅守一段時間,可誰成想,漢城竟在這么短的時間之內被攻克! 李芳遠啊李芳遠,你好歹讓人守個十天八天的! 鄭淮嘆了一口氣:“漢城這么快失守,也并非沒有征兆。我去過朝鮮幾次,那里的軍士不善戰,也缺乏日常武備訓練。松京守軍尤且如此,更何況漢城主力是一群百姓了?!?/br> 楊榮無奈地搖了搖頭,看向鄭和:“雖說漢城如此快丟失出乎意料,但烽火的信號已是點燃!鄭大將軍,還在等什么?” “讓百戶、千戶、指揮使,全部集結!” 鄭和肅然下令。 命令傳出,濟州島之上的水師,港口中的水師,停泊在海上的水師將領,紛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