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91節
劉長閣、龐煥等人在分析諸多情報之后,將原本集中于京師的精銳力量外派出去,包括雄武成、岳四海等人。 霍鄰返回安全局總部,了解到這些情報之后,看向龐煥:“不要告訴我,如此明顯的調虎離山之計你看不出來?” 龐煥嘴角透著一絲笑意:“有人想盡辦法讓咱們的人出去走一遭,不配合回應下怎么行?!?/br> 霍鄰看著龐煥自信的目光,輕松地展開一份情報:“看來這些調動都是虛假的,外松內緊嗎?只不過這個殺害李六指的人,到底是誰,沒有半點頭緒嗎?” 龐煥抽出一份情報,遞給霍鄰:“有孩子曾看到過,有一個戴著白色帷帽的人出現過初等學院后面的河道旁,眨眼之間就不見了?!?/br> 霍鄰有些意外:“高手嗎?” 龐煥肅然:“應該是,湯不平再現過現場,依舊不如對方輕巧,可以判定對方御勁功夫了得?!?/br> 霍鄰仔細查看情報,詢問:“有如此強御勁功夫的應該不是無名之輩吧?” “正在查,目前還沒有線索。再說了,有些高手隱匿民間,并不都在官府、安全局名冊之中,尤其是一些新出來的高手……” 龐煥愣住了。 霍鄰笑著將情報合攏:“名師出高徒,沒有誰能自學成才?!?/br> 龐煥凝重地點頭。 強如湯不平、劉長閣等人,都是跟著師父學出來的,尤其是湯不平,自從跟了郭欒之后,武藝更是突飛猛進。 沒有好的高手引導,靠一本武功秘籍修煉出本事,呵,不是傳說,就是杜撰。 “如此,我們有方向了?!?/br> 龐煥深深看向霍鄰,這個書生果然了得。 霍鄰明白龐煥的眼神含義,感嘆道:“若沒有你做了這么多的情報與分析,我也不可能抓住細節。還有一點我不明白,李六指并沒有暴露,為何被殺,防范于未然也不需要這樣吧?!?/br> 龐煥搖頭:“目前猜測是為了古今令牌?!?/br> 霍鄰沉思不言,翻看著一份份文書,許久才問:“據白依依所言,古今令牌總共有十一塊,除了古今手中的,尚有十枚令牌?;噬鲜种杏袃擅?,楊五山手中握著溫字令、白蓮令,如今算上李六指手中的復字令,楊五山手里應該有三塊古今令。彭與明的呼字令、傅添錫的怨字令、趙九的禍字令也都出現過,只不過現在下落不明?!?/br> “還剩下兩枚未知的令牌,一枚是丁三掌握的吉字令,一枚是棋手掌握的黑字令。丁三近年來沒有任何聯系,陷入死寂。棋手不知所蹤,杳無音信。白依依推測丁三、棋手兩人,應是主動切斷了與陰兵之間的聯系。龐兄,你說,那個戴著帷帽的男人,會不會是丁三、棋手的人,亦或是,古今的人?” 龐煥緊鎖眉頭:“目前并沒有辦法證實這一點?!?/br> 霍鄰起身,嚴肅地說:“也沒有證據證明,丁三與棋手都處在沉寂之中,或許他們在京師,或許在遠處,但我不相信他們會毫無作為。白依依等人說他們消失了,有沒有可能只是躲在暗處,等待著我們露出破綻?” 劉長閣推門走了進來,身后跟著白依依。 白依依看著霍鄰,認可地說:“丁三、棋手確實有躲在暗處的可能?!?/br> 霍鄰看向劉長閣:“所以,我們需要早點找到這兩個人,找到他們,說不定就能找到戴帷帽的男人?!?/br> 劉長閣有些為難:“如何找?” 霍鄰看向白依依。 白依依搖頭:“我知道的不多,這些機密,大部分都在李祺、劉伯完手中?!?/br> 霍鄰握著拳頭,嚴肅地說:“那就審訊吧,我們手中抓了這么多人,不可能一個都無法突破。紀綱不是落網了,這個人跟著楊五山時間不短,又是個貪生怕死、貪戀榮華的,想辦法撬開他的嘴!”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明疆域,西部再無缺 六月十二日。 烏斯藏尚師、活佛等入奉天殿。 繁雜的禮儀與介紹之后,朱允炆看著這些烏斯藏高層,這些人雖然不能代表烏斯藏全部的大小領主,卻能代表烏斯藏幾乎所有人的信仰。 他們的態度,對朝廷控制烏斯藏極是重要。 “賜座,設宴?!?/br> 朱允炆并沒有怠慢這群人。 酒菜嘗了,也該進入正事了。 黃教尚師宗喀巴的弟子釋迦益西首先起身,走出來說:“天子曾派使臣遠行烏斯藏,告諭我等安業守成,共享太平之福。我等感懷天子恩情,特來京師謝恩?!?/br>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含笑道:“你們能來,朕心甚慰?!?/br> 釋迦益西臉色變得凝重,轉而說:“我等祈愿天子恩榮永在,烏斯藏佛經主張靜不宜擾,如雪堆山,驚擾過大,則雪崩覆野。烏斯藏將一如既往臣服于大明,納貢如舊,不敢怠慢,還請天子留烏斯藏寧靜于世外?!?/br> 朱允炆看著釋迦益西,柔和的目光變得銳利:“說起雪崩,朕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們都是高僧,想來應該能明白其深意?!?/br> “何話?”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br> 朱允炆目光幽深。 釋迦益西、昆澤思巴、宗喀巴、哈立麻等人聽聞,臉色大變。 建文皇帝是什么意思? 他是說,一旦烏斯藏出現雪崩,都是我們造成的嗎?沒有一個是無辜的,所有人都要負責任? 宗喀巴看著無法接話的釋迦益西,苦澀地搖了搖頭,讓他去對付建文皇帝終究還是差太多了。 釋迦益西無奈退下。 宗喀巴起身走出:“我們不想在烏斯藏看到雪崩,一旦雪崩出現,將無情覆蓋一切,沒有任何動物,任何人可以活下來?!?/br> 朱允炆直言:“既是如此,那就應該竭盡全力避免雪崩?!?/br> 宗喀巴慈善一笑:“正如天子所言,我們此番來,正是為了避免雪崩。只要沒有外來的聲音,只有自然的風,縱雪積壓百年,也未必見有雪崩?!?/br> 朱允炆平和地看著宗喀巴,緩緩說:“外來的聲音,自然的風。呵呵,如此說來,諸位還是排斥朝廷駐軍啊。當年元朝的聲音在烏斯藏沒少出現吧,吹了百年的元朝風,這冰天雪地的高原,就吹不得大明的風了?” 宗喀巴感覺到一股凌厲的威勢,饒是修為高深,依舊后退一步,面色慘淡。 朱允炆將目光從宗喀巴身上移開,看向昆澤思巴、得銀協巴等人,威嚴地說:“大明承元而立,只會比元強,不可比元弱!元能駐軍烏斯藏,管理烏斯藏,大明不可以?難道說,非要訴諸武力而后屈從,諸位才滿意?” 昆澤思巴、得銀協巴等人低頭不敢說話。 烏斯藏拒絕大明駐軍,最軟弱無力的一點就是這里,元朝駐軍沒問題,大明駐軍就反對,這說不過去啊。 若朱允炆是一個軟弱的君主,糊弄糊弄,說說好話,或者是收買一些官員吹吹風,烏斯藏駐軍的事也就沒人在意了。 可朱允炆不是昏君,他一點都不軟弱,反而是態度強硬,意志堅定,有著一種認準了就做,要做就做成的魄力! 面對如此強勢的帝王,太有壓力。 朱允炆見烏斯藏高僧不說話,看向徐輝祖:“魏國公,你來告訴他們?!?/br> 徐輝祖起身走出,肅然說:“朝廷駐軍烏斯藏的意志不容動搖,為實現這個任務,西疆都司練兵蔥嶺,已有雄兵一萬三千,完全適應高寒氣候,并驗證了高寒地帶的火器狀況,針對火器作了專門優化?,F調令已發出,年底之前,蔥嶺雄兵將返回京師!” 解縉看著臉色難看的高僧,起身說:“然皇上有好生之德,不忍讓烏斯藏一方凈土燃起戰火硝煙。只要烏斯藏上下一心,歡迎朝廷軍隊入駐,你們念你們的經文,我們守護烏斯藏的和平,這對烏斯藏是最好的結果?!?/br> 宗喀巴等人苦澀不已。 大明果然祭出了火器這個大殺器,用戰爭來迫使烏斯藏臣服。 他們就差喊出來: 不聽話,就戰爭。 哈立麻見事已至此,知道絕無退避余地,站出來支持:“元朝能駐軍烏斯藏,大明自然也能。依我看,不僅要駐軍,還應讓所有烏斯藏人都知道大明來駐軍了,讓所有人都擁戴大明軍士!” 宗喀巴看向哈立麻,咬牙切齒,這個家伙就沒半點骨氣嗎? 哈立麻不在意這些,作為白教尚師的哈立麻日子并不好過,前面有花教,后面有黃教,夾在中間既無法迎面趕超,還有被人后來居上的危險。 唯一的對策,是抱緊明朝的大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白教的利益。 朱允炆看著哈立麻,很是滿意:“白教尚師是朕的老朋友了,你能如此忠誠于朝廷,朕看,白教當興啊,快快入座?!?/br> 白教當興! 哈立麻等得就是這句話,當即謝恩。 花教尚師昆澤思巴、黃教尚師宗喀巴與活佛的銀協巴等人總算是明白過來,什么烏斯藏利益不利益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派利益。 沒有人能真正阻止大明軍隊入駐,圍繞著這個問題的討論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是不可能成功的。該爭取的對象,不是大明不駐軍烏斯藏,而是如何分割教派利益,如何贏得大明朝廷的扶持! 花教尚師昆澤思巴想明白過來,改變了反對的態度,轉而支持:“之前是我愚鈍,細細沉思,朝廷駐軍烏斯藏,有助于維持烏斯藏和平與穩定,對烏斯藏只有好處,沒有壞處?;ń淘溉χС殖⑴神v軍隊至烏斯藏,一萬軍士不夠,能否加派駐軍至三萬?” 徐輝祖、解縉、楊士奇等人看著變臉比翻書還快的昆澤思巴差點咬了舌頭。 高人啊,高人,這他娘的不在朝廷混實在是可惜了,就這一點見風使舵的能力,就勝過無數朝臣。 昆澤思巴看了一眼震驚的宗喀巴,有些無奈。 花教正在沒落,若能贏得朝廷扶持,說不定可以將花教從頹勢中拉出來,讓花教重現輝煌。 到此時,宗喀巴不表態也得表態了,既然表態的結果是支持大明駐軍,那就潤色一些吧。 宗喀巴不愧是黃教創始人,滔滔不絕:“朝廷駐軍烏斯藏,符合各方利益。黃教上下定會擁戴,還將為朝廷尋址,派遣僧醫教習烏斯藏民俗,引導烏斯藏百姓積極與駐軍交易,支持興建驛站,加快朝廷與烏斯藏的貿易……” 朱允炆也有些恍惚。 這說話的人,還是剛剛那一批人嗎? 哈立麻,這該不會是你用了什么幻術吧? 變化來得太快,我這才磨刀霍霍,還沒備鞍上馬,你們一個個就服帖了,這算不算是大明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應該是不戰而屈烏斯藏之僧人! 解決了? 解決了! 朱允炆笑得很爽朗,烏斯藏這一片高原之地,將徹底擺脫完全的羈縻狀態,真正有大明的軍士駐守! 無論這里有多少艱險困苦,無論這里有多寒冷,大明軍士一定會釘在這里,永遠! 大明朝廷是很會辦事的,這邊烏斯藏高僧同意了,那邊內閣楊士奇已經擬寫好了一封《大明恩澤雪原,駐軍烏斯藏》的文書,呈報朱允炆看過之后,直接交給哈立麻等人。 哈立麻沒想到明廷的效率如此之高,如同生怕人反悔一樣。 朱允炆點頭,沒錯,就是擔心你們反悔,丫的,剛剛態度轉了三百六十度,不,是一百八十度,鬼知道你們會不會繼續轉個一百八十度,早點簽個字,留個印,日后想賴都賴不掉。 口說無憑,立書為證。 哈立麻、宗喀巴、昆澤思巴、得銀協巴等人無可奈何,也無路可退,只好簽下了文書,并留下了一雙雙大大的手印。 朱允炆滿意至極,能通過和平手段解決烏斯藏問題,對大明、對烏斯藏都是一件好事。 雖說烏斯藏內部問題還有很多,不管是奴隸領主之間的爭斗,還是教派之間的爭斗,但這都是小事,握著暴力機器的大明,將會成為烏斯藏真正的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