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81節
現在好了,朝廷打算實踐實踐,永嘉學派的葉博士不是說了,要多實踐,用事實來檢驗…… 日本國在大規模動員,朝鮮國在大規模調兵北上,大明在大規模運輸火器,大家都忙得很。 大明的武進士選出來了二百人,其中一百六十人派入水師,四十人前往東北,無一人留用京師。 這些跡象已經表明了朝廷在準備動手了,只不過無數人只看到了表象,沒有看到表象背后的籌劃與動向。 時間轉眼至三月中,新糧食作物先后開始種植,這一次土豆、番薯的種植面積更大,僅僅是皇室田莊,就種了二十畝番薯,地方上更多。 建文十一年,并不算風調雨順。 河南奏報,天降大雪,氣溫驟降,有百姓被凍死路邊,而不少莊稼將因此而減產。 山西奏報,地龍翻身,房屋倒塌三百余,死千余人,傷無數。 云南奏報,土司造反,殺官軍士一百余人。沐晟率兵進剿,屠四千。 國大,事總少不了。 但值得欣慰的事也有不少,永嘉學派在國子監立足,調查、實踐、實干務實的風越吹越大,空談心性,聚而論說理學,坐在竹子面前光想著格竹子的不見了。 想研究竹子,那最好是砍一截竹子研究,而不是坐在對面看。想要反駁別人,你至少需要拿出證據來,別口說無憑。 理學之風被吹淡,最得意的是商人。 商業報國的理念開始被國子監接受,國子監監生中也有不少人在結業之后主動成為商人。 隨混凝土道路里程進一步增加,重鎮、州府貫通,水道完善,海運興盛,商業物資轉運效率越來越快,貨物南來北往,促進了大明商業繁榮。 除了商業得到進一步發展之外,鳳陽府、淮安府等地沒有出現旱災,這也是一個好消息。 北平新都營造進入第六個年頭,三大殿已是落成,主體建筑完工,標志著營造進入后半程。按照姚廣孝、張思恭、陳珪等人估計,北平新都營造不需要等到建文十五年,再有兩年,便可提前三年完工。 工程進度速度如此神速,主要還是京杭大運河與海運的功勞,極大縮短了各類物資的運輸時間。加上績效施工法的引入,讓匠人、民工充滿活力,工程上還應用了滑輪、三角吊塔等工具,都讓施工進度變快。 當然,姚廣孝、張思恭、陳珪三人的功勞不可忽視,幾十萬人在他們手中調配的秩序井然,這本身就是巨大的功勞,還有數不清的匠人們…… 朱允炆搖了搖頭。 大明疆域越來越大,總有幾家歡喜幾家愁。 夏元吉入殿,行禮后,呈報一份文書:“皇上命戶部整理的數據已整理完畢?!?/br> 朱允炆讓內侍接過,詢問:“說說吧,去年兩稅、商稅、專賣稅各有多少?” 夏元吉緩慢地說:“核算去年所有賬目,兩稅合計三千二百萬貫錢鈔,商稅突破八百萬錢鈔大關,達八百三十六萬貫,鹽鐵茶專賣稅有七百二十一萬貫,總計四千七百五十七萬貫錢鈔?!?/br> “支出呢?” 朱允炆繼續問。 夏元吉看了看笏板上的數字,繼續說:“去年時,官員俸祿支出八百六十二萬錢鈔,造船廠及冶煉廠支出四百萬貫錢鈔,國子監及天下府州縣社學支出三百六十萬貫錢鈔,衛所新軍之策支出一千一百二十九萬貫錢鈔,新都營造支四百萬貫,西北馬場支持七十萬貫錢鈔……” 朱允炆看著文書,仔細聽著夏元吉的匯報。 夏元吉面無表情,匯報:“水師支三百萬貫,撫恤陣亡將士,賞賜封爵等六百萬貫,賑災、移民、疏浚河道三百三十萬貫,其他繁瑣支出一百六十萬貫,目前戶部上年結余四百四十六萬貫,累計結余七百二十八萬貫錢鈔?!?/br> 朱允炆點了點頭,翻看著戶部的數據表,一目了然。 “看來上一年耗費還是有些厲害,不過朕想,今年財政應該結余不少吧?!?/br> 朱允炆認真地說。 夏元吉不自信,如果這些年不是朱允炆大手大腳,這里花,那里花,戶部早就富裕了。還結余不少,等到打了日本國,水師難道不需要錢去賞賜? 誰知道你今年會在哪些額外地方花錢,戶部沒點結余都只能要飯了。 朱允炆拿出一份文書,遞給夏元吉,笑著說:“絲綢之路打開了,帖木兒國、藍帳汗國、諾蓋、札剌亦兒、黑羊等國商人陸續抵達西疆,茹瑺奏報,絲綢之路將興,不少西方商人沿著古代絲綢之路而來,絲路繁榮可期!”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時代,絲綢之路 西疆省,烏魯木齊城西。 伙計史守素緊走兩步,踏上一處高坡,眺望著遠處的烏魯木齊城,轉身對身后的商隊喊道:“掌柜,看到城池了!” 掌柜扎蘭屋將駱駝繩交給一旁的伙計,上前看去,果見遠處一座大城,如猛虎盤踞,令人震撼。 “那是?” 扎蘭屋指著城池里高聳的建筑。 史守素拿起一本冊子,展開看了看,對扎蘭屋說:“掌柜你看,前面準是大明絲路冊中標注的烏魯木齊城,那高聳的建筑,定是天山英烈碑?!?/br> 扎蘭屋是金帳汗國之人,身后的三十只駱駝、二百匹馬,二百五十人的商隊,都是出自金帳汗國,具體來說,是兀龍格赤。 去年時,有進入金帳汗國的商人憑借著大明帶來的貨物賺了巨大財富,引起了轟動。 許多商人看到了機遇,循著商人的足跡,終于找到了一條相對安全、可以通往大明的發財之路。這一條路以兀龍格赤為起點,轉向河中方向,可以前往布哈拉、撒馬爾罕,通過撒馬爾罕前往大明西疆。 當然,除了這一條路之外,也有商人走草原,走訛答剌、阿力麻里,經過瓦剌、韃靼草原,前往大明,只不過這一條路似乎不暢通了。 扎蘭屋很是高興,經過漫長的四個月旅程,總算是抵達了大明西疆省的中心! “準備入城!” 扎蘭屋尖聲喊著。 商隊熱鬧起來,有說有笑繼續出發。 看似近,行則遠。 足足走了半個時辰,扎蘭屋的商隊終于抵達烏魯木齊城西,還沒到城門百步,就有一名身著官服的中年人迎了上來。 “尊敬的商人,我是大明西疆烏魯木齊城課稅司官員林現,見你們攜帶貨物較多,可否需要幫助?” 林現cao著一口流利的察合臺語。 扎蘭屋禮貌地說:“我們初來乍到,并不了解交易事宜,還請介紹一二?!?/br> 林現看了看扎蘭屋攜帶的貨物,笑著說:“敢問商人,你們是打算在烏魯木齊出手貨物,還是想要前往關內?” “有何區別?” 扎蘭屋感興趣地問。 林現耐心地介紹著:“若在此處出手貨物,馬匹可以走東城,那里有專門的馬市,其他貨物可運至城內,租賃攤位售賣。若想要前往關內,暫留此處休息數日,售賣部分貨物,可使用大明專門營造的倉庫、馬廄,倉庫免費使用七日,七日后手取一定費用,馬廄免費使用,只不過照料支出需要你們負責……” 扎蘭屋認真地聽著。 大明官員介紹得很仔細,在烏魯木齊出手貨物可獲利大致多少,若前往關內獲利大致多少,各處稅狀況,哪座城可以購置到哪類上等貨物等等。 扎蘭屋回頭看了看自己的商隊,這群人已經很疲憊了,加上是第一次來大明做買賣,都想著賺一筆錢早點回去,繼續前往更遙遠的河西、乃至大明京師,著實有些困難。 “我們想在此處售賣貨物?!?/br> 扎蘭屋準備先做成這一筆買賣,純粹當鋪路了,回頭再深入大明。 林現欣喜地招呼來一名軍士,安排道:“他們希望在這里售賣馬匹,你負責帶路,做好引導,不可怠慢?!?/br> 軍士答應。 扎蘭屋安排史守素去販馬,拿起一本冊子,對林現說:“我看這冊子上說,無論是哪里的商人抵達烏魯木齊城,都需要去天山英烈碑廣場,是這樣嗎?” 林現收斂了笑意,肅然道:“這一片土地的安寧、繁榮,都是他們用生命換來的,所有英雄都應被銘記。雖說商人去天山英烈碑廣場并非朝廷強制規定,但烏魯木齊城歡迎一切尊重英烈的商人?!?/br> 扎蘭屋凝重地點頭:“英雄不應遺忘,大明是一個偉大的國度。走,我們去天山英烈碑廣場!” 林現目送扎蘭屋等人離去。 周忱走了過來,對搓著臉的林現說:“大規模的商隊越來越多,絲綢之路總算有了樣子?!?/br> 林現端起茶壺,潤了潤嗓子:“漢唐時期,駝鈴不斷,商隊連綿??赡憧纯催h處,這駝鈴聲還是斷了的,商隊也沒連綿,要我說,咱們距離真正的絲路繁榮差得還很遠?!?/br> 周忱哈哈大笑,拍了拍林現的肩膀:“看來你的野心足夠大啊,怎么,不想回京師了?” 林現搖了搖頭:“最初來這里的時候,咱想的是立下功勞,回到朝廷混十年,當個侍郎、尚書什么的??稍谶@里呆久了才發現,與其待在京師,還不如待在這里。從荒涼,到有生氣,再到繁華,可都是我們一手打造出來的,這座城,這條路,有了我們的生命,離不開了啊?!?/br> 周忱背著雙手看向遠處。 何嘗不是這樣。 去年年底,朝廷就發來嘉獎文書,并調林現、黃本固等七十二名官員返京,另有任用。 可這些人不想離開了,包括自己在內。 這里的生活雖不如京師繁華,但這里有天山的壯美,沙漠的凄涼,坎兒井的輝煌,有蒼鷹駿馬馳騁,有駱駝商隊往來,有各色各樣的人,帶來遠方或好或壞的消息…… 離不開了。 周忱清楚,自己的命運與西疆、與絲路緊密連接在了一起,回到京師會毀掉自己,而留在這里,將成就自己。 “那就讓我們一起留下,讓絲綢之路成為連通東西的通道?!?/br> 周忱堅定地說。 林現挺直胸膛:“如此方不負此生?!?/br> 如今的西疆省整體太平,去年鬧事的只有兩起,還想跑山里打游擊,結果被衛所軍士追到山里,全都跳了崖。 現在已經沒什么人鬧事了,這里的回回人、各色人種都看清楚了,老老實實臣服大明,大家都好,非要鬧事,那大明殺起人來是不眨眼的。 “你聽說了吧,晉商與徽商似乎有了沖突?!?/br> 周忱對林現說。 林現手搭涼棚看向遠方,平和地說:“這件事上,晉商確實貪心了。他們明明知道羊毛只能從瓦剌這里購置,就因為自己多跑了路,不能從山西出關,就想要壓瓦剌的羊毛價,破壞了規矩,讓徽商搶了買賣,晉商損失慘重,可謂活該?!?/br> 周忱也有些惋惜。 常百業確實是一個出色的商人,可他手下的掌柜并不如他一樣出色,為了點小利,折損了瓦剌的羊毛生意,這對常家而言損失可不小。 倒是沈一元,為了促成這一筆買賣,不惜涉險直接前往瓦剌大本營,與馬哈木等人談笑風生。如今瓦剌羊毛全入徽商之手,晉商全面敗退,晉商與徽商的激烈競爭將會走上明面。 “若常百業真的重視草原利益,他就應該親自到西疆省,這是他修復與瓦剌關系的唯一辦法?!?/br> 周忱開口。 林現聳了聳肩:“若他真來了,倒是好事。商業壟斷,也意味著利潤壟斷。晉商、徽商哪一家變得太強都不符合朝廷利益?!?/br> “來商隊了,我去迎接,你回布政使司一趟吧?!?/br> 周忱見遠處有商隊來,整理著衣冠。 “去布政使司干嘛?” 林現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