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937節
侯淺淺坐了下來,笑著說:“話是如此,但你認為此事有幾分真?” 常百業盯著建文報上的署名,咬牙說:“十成真,不需質疑?!?/br> 侯淺淺微微皺眉:“就因為是內閣與建文皇帝寫的文章?” 常百業端起茶壺,給侯淺淺倒了一杯,又給自己倒了一杯,認真地說:“建文皇帝不是一個說空話的人,他雷厲風行,文治武功,威望與人心俱在,根本不可能撒謊,對他也沒有任何好處。何況,鄭和水師一去近五年時間,沒有人知道他們去了哪里,取來一些神秘之物,未嘗沒有可能?!?/br> 侯淺淺眨了眨眼:“若是真的,他們一定找到了仙島,在仙人那里乞求來的寶貝種子?!?/br> 常百業哈哈大笑:“志怪之言還是算了吧,南洋貿易這都幾年了,也沒見到誰遇到什么海龍王。聽說禮部以超高規格準備迎接鄭和水師,現在朝廷又將其比肩孔圣人,可見鄭和此行所獲頗豐。說不得他們手里有不少寶貝,若是我們能接洽一二,或可以大賺一筆?!?/br> 侯淺淺連連點頭,有些心疼地說:“與韃靼的所有交易都停了,我們損失可是不小?,F在轉而去找瓦剌買羊毛,路途遙遠不說,還多了個沈一元。夫君,你說我們要不要運作一番,安排人與韃靼交易,現在韃靼無法出貨,是壓價的好時候……” “不行,絕對不行?!?/br> 常百業伸出手,彈了下侯淺淺的腦門,責怪道:“往日里你精明的很,怎么遇到點損失就糊涂起來。朝廷禁令,不允許任何大明人以任何方式與韃靼做任何交易,若我們暗箱cao作出關貿易,成了是海利,可敗露了呢,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侯淺淺揉了揉腦門,跺了跺腳:“還不是因為朝廷禁令,咱家多少買賣靠著韃靼……” 常百業何嘗不rou疼,韃靼每年可常家帶來的利可不再少數,晉商壯大的背后就是出關貿易,可現在出關貿易直接關了一大半,別說羊毛進不來,就說那些獸皮、東珠等等,都進不來。 “安排一批人去東北吧,論物產豐富,東北可不輸給韃靼。朝廷在移民,軍隊在開荒,那里發現了不少好東西,千年的靈芝、人參也都出現了,不妨在東北設一個藥園子,過渡一段時日。朝廷封鎖韃靼,也不可能十年二十年?!?/br> 常百業看向輿圖,指了指東北方向。 侯淺淺思索了下,點頭應著:“劉掌柜在東北送來的消息確實可喜,那里有些女真人弓馬嫻熟,雇來采摘藥材,打些上等的皮子,倒是可行?!?/br> 常百業轉過身:“給劉掌柜去一封信,讓他進入朝鮮,看看能不能從朝鮮進一批藥材,這京師里有年份的上等藥材可不多。另外,讓他帶人打探下,能否從朝鮮前往日本,做點買賣?!?/br> 侯淺淺吃了一驚:“日本,為何?” 常百業從桌案上拿出一本書,掀開其中一頁,遞了過去:“日本盛產白銀與黃金,現在日本國被封在四島之上,根本就無法對外貿易,若有商人船隊前往,貨物價必高,利也豐厚?!?/br> “可朝廷已經與日本國宣戰……” “朝廷并沒有禁止與日本國交易,不是嗎?何況是借朝鮮之手去貿易。當然,你也莫擔憂,我只是差人打探打探。建文皇帝對日本國沒有好感,說不得我們生意還沒開始,日本國就被大明水師給滅了?!?/br> 常百業看著輿圖,語氣輕松。 侯淺淺白了一眼常百業,滅國之戰哪里是那么容易打的,不過去打探打探,總是無妨,反正朝鮮也有不少貨物可進。 “那鄭和水師這邊?” 侯淺淺問。 常百業拿起建文報,嚴肅起來:“無論真假,鄭和水師遠航近五年是不爭的事實,僅如此漫長的遠航就足以讓人敬重,自然要去看看?!?/br> 一座尋常的院子里,紀綱看著建文報上的消息,猛地將建文報摔在地上:“荒唐,建文皇帝竟是如此荒唐,畝產十石,鄭和圣人,胡說!” 白依依走了過來,將建文報撿起,拍了拍灰塵:“若當真五谷變六谷,又有如此高產作物,咱們的人恐怕不會再效力,尤其是新招募來的人,更不會為我們做事?!?/br> 紀綱知道白依依的擔憂。 敢對抗建文皇帝的,不是有仇恨在身,就是吃不下去飯,混不下去的有罪之人。 可如果讓他們知道建文皇帝英明神武,不僅讓鄭和帶來了新的糧食,還產量驚人,堪稱圣人在世,那還玩什么? 誰都清楚,糧食穩了,人心就穩了。人心穩了,誰也不是建文皇帝的對手,找死都找得板上釘釘,只有傻子才會繼續跟。 “這件事需要找楊五山商議?!?/br> 紀綱咬牙。 白依依微微點頭,贊同道:“時間越長,越是對我們不利?,F在鄭和回來了,建文皇帝的威望將無人可敵,我們再多努力怕也無用?!?/br> 紀綱搖頭:“只要人死了,威望再高也會煙消云散!世人只記得活著的人,沒有人會一直懷念死去的人?!?/br> 白依依苦澀,自進入京師之后,才感覺到劉伯完的重要性,感覺到劉伯完的強大,想要在京城搭建起情報網又不驚動龐大的安全局,簡直是困難重重!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鄭和水師歸來 四月二十日,晴,微風。 龍江碼頭以西十里,水師將士以十六艘新型蒸汽機船只巡視長江,指揮著路過的商船、民船靠岸,不準乘船前往下游。 而在龍江碼頭以西五十步、百步處,更有數十條大福船一字排開,以鐵索連接,拴掛兩岸的鐵柱之上,形成了兩座跨江浮橋。 浮橋阻斷長江,如同跨越水的隔絕,讓南北相見。 水師都督府將士引著鄭和水師將士的家眷登上浮橋,依次安置,讓他們在這里迎接久別的親人,無論是活著的,還是走了的。 龍江碼頭岸邊早已開出廣場,難以計數的百姓烏泱泱站滿,許多人連轉身都做不到。只有碼頭的中央區域空著,搭有高臺,并有羽林衛把守。 歡歡墊著腳尖張望,李晟卻絲毫不著急,將建文報攤開擱在前面老爹李老三的后背上看著說:“別急,別急,還有半個時辰呢?!?/br> 李老三搓著手,對一旁的李九說:“這一次說啥也得找皇上討要一點新糧種,十石的畝產啊,這可是祥瑞!” 李九目光中透著渴望,嘴里罵罵咧咧:“還有人不信皇上的話,呵呵,一群蠢貨?;噬险f要疏浚會通河,這京杭大運河通了幾年了!皇上說要文教,一年多少社學拔地而起?皇上說的話,哪個沒實現?” “畝產十石的農作物,別人家不敢信不敢要,他們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誰求著給他們了?這可是水師拼了命,花了近五年時間找來的寶貝!不是朝廷求著百姓種,而是我們求著朝廷恩賜給咱!一群白眼狼……” 李老三連連點頭,看著李九很是滿意:“我們是受過皇恩的人,要信任皇上,哪怕皇上錯了,那也要義無反顧的跟上去?!?/br> 另一邊,陳余挽著花娘的胳膊,低著嗓音說:“我可是從皇后那里打探過,鄭和帶回來不少農作物,皇上那里還有一份菜單,像是什么狼牙土豆、涼拌土豆、酒鬼花生、辣子雞、剁椒魚頭……總而言之,娘要辦個小菜館,應該做點特色?!?/br> 花娘看著聰慧的陳余,對這個兒媳婦很是滿意,連連點頭:“成,咱就做新糧種的菜品,皇上都盼著的,沒道理不好?!?/br> 黃二月連忙規勸:“娘啊,這新糧種是種子,大概都要拿去種植的,今年怕是用不上了……” 花娘一聽也是,鄭和水師辛辛苦苦帶來的種子,怎么也得種個幾茬,物產豐富了才敢吃,現在吃豈不是罪過? 陳余瞪了一眼黃二月:“你就不知道去尚膳監順一點回來,我還不信了,皇上不吃?” 黃二月差點暈倒,我的乖乖,咱們誰敢搶皇上的伙食,你不能為了點臉面,丟了咱家的腦袋,要順,你也去順皇后的,她脾氣好…… “藩王來了?!?/br> 不知道誰喊了一嗓子,無數人側身看去,只見遠處官道上走來一批官員,走在最前面的正是燕王朱棣,后面跟著朱桂、朱植等藩王。 藩王隊伍之中,還有藩王府的世子、郡王等,包括梅殷等老朱的女婿一大家子。 緊隨著藩王之后的,是內閣大臣解縉、楊士奇,其后是六部、都察院、五軍都督府、水師都督府等文官武將,大大小小官員千五百余人,幾乎占據了京官的三分之一。 萬人空巷不說,還百官空衙署。 “太后到?!?/br> 無數人震驚不已。 呂太后很少出宮,這一次竟為了鄭和離開宮中,看著慈善的太后,無數百姓有些激動。呂太后還帶來了后宮妃嬪,淑妃、寧妃、阿曉穆、伊真兒等人都紛紛跟隨,自然也有朱文垣、朱文堂等小皇子、小公主。 藩王、官員行禮問安。 “太子到?!?/br> 朱文奎在韓夏雨等人的陪伴下,緩緩走來。 相比《少年說》時的朱文奎,此時的朱文奎更顯得成熟穩重,時不時監國,養成了一身逼人的貴氣,加上與生俱來的堅韌個性,讓其步伐透著穩健。 所有人都看到了朱文奎,都看到了大明第三代接班人,他雖然還很年輕,卻沒有紈绔子弟的影子,他身上有著朱允炆的影子。 如此太子,大明百年國運當定! 優秀的太子帶來的心理穩定、安撫民心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藩王、官員對太子行禮。 “帝后駕到,萬民免禮?!?/br> 在藩王、官員等起身后,便傳來了內侍的傳話聲。 帝后! 皇上與皇后一起來了,這個規格確實超出了無數人的想象。 朱允炆與馬恩慧并肩而行,一龍一鳳,一威嚴一輕柔,一剛毅一慈善,緩緩走來。 朱棣攜藩王、解縉攜文武,山呼萬歲。 百姓雖無法行禮,口中卻依舊附和著“萬歲萬歲萬萬歲”,聲浪匯聚,橫掃長江,一只只魚兒躍起,再入水時,帶出陣陣水花。 “平身?!?/br> 朱允炆登上高臺,揮袖喊道。 藩王、官員起身。 朱允炆看向江面,遠處疾馳而來一匹戰馬,騎士高喊:“鄭和水師距離碼頭五里!” 沒過多久,騎士再次來報:“鄭和水師距離碼頭三里!” 事實上,此時已不需要通報了。 江面之上,已出現了一艘艘船只的身影,高傲的日月旗在飄舞,破爛的帆在訴說著苦難的經歷。 更近了些。 已可以看到船上的人。 隨著一艘艘寶船、大福船接續而來,無數人陷入了震驚的沉默之中。 寶船的旗幟褪了色,船帆滿是補丁,甚至還有破洞。 就連船舷,也有些不再完善,破碎的船舷如同一個沒有護欄的高樓。而船只身上,更是遍布傷痕。甚至有些船連桅桿都折斷了幾根! 他們到底去了哪里,經歷過什么,這群人如同從地獄里殺出來一般!難道說,他們真的去了地獄里,在最恐怖的環境下奪出了最寶貴的新糧種? 鄭和站在船頭,耳邊聽到了渾厚的軍號聲,還有戰鼓雷動的聲音。遠處的碼頭上站滿了人,甚至可以看到高臺上的建文皇帝朱允炆! 一向剛強的鄭和在這一刻濕潤了雙眼,身后將士站得筆直,卻已是淚流滿面。 四年七個月的航行! 四年七個月的離別! 四年七個月的思念! 回來了! 我們回來了! 肩負著最偉大的使命,穿行過無數黑暗的魔海,付出了一個個犧牲,我們終于完成了使命回來了! “落帆!” 鄭和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