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807節
湯不平嚴肅地說:“你要想清楚,進入安全局,許多事都不能對外人講,安全局不是朝廷,有刑律可依,而是有自己的規矩,xiele密,犯了錯,輕則鞭刑,重則殺頭!” 霍鄰點頭:“在西域的時候,薛同知告訴過我,安全局紀律森嚴,規矩很多,這一點我知道。其他的我不想問,我只想知道一點,薛夏說,一旦加入安全局,家人就由安全局負責養,這是不是真的?” 湯不平松開手,嚴肅地說:“你聽錯了,是死在安全局,你的家人由安全局來養?!?/br> 霍鄰呵呵笑了笑,坦然地接過文書,打開說:“聽聞安全局待遇不錯,一個千戶的待遇,可比一衛指揮史的待遇都好?!?/br> 湯不平沒有接話,而是板著臉說:“前段時間,中軍都督府出現了文書泄密事件,導致朝廷在對貴州的問題上顧忌重重,難以施為?;噬弦呀浵铝嗣?,務必查出泄密之人?!?/br> 霍鄰看著文書,臉色終于變得凝重起來,自己這一次是遇到棘手的問題了,如果能解決,說不得可以在安全局立足下來,如果解決不了,很可能會被趕出安全局。 文書泄密嗎? 霍鄰陷入沉思。 武英殿。 劉長閣如實稟告:“就目前掌握的消息,文書在中軍都督府中泄密的可能性很小,但因為涉案之人身份特殊,安全局無法刑訊,也可能有人隱瞞了實情……” 梅殷、李堅都是朱允炆的姑父,皇親國戚,安全局總不能直接大棍子伺候。 高巍雖然不是皇親國戚,但此人在中軍都督府中處理軍務果決、干練,向來忠誠,在一年前被提拔為中軍都督府僉事,對他用刑恐怕會寒了人心。 朱允炆不同意用刑。 劉長閣繼續說:“湯不平提議,邀霍鄰進入安全局,負責勘察此事,或有轉機。臣請旨意,批準霍鄰進入安全局?!?/br> 朱允炆看著劉長閣,微微點了點頭:“霍鄰是一個聰慧、有擔當的年輕人,大膽而富有機智,讓他加入安全局確實是不錯的選擇。原本朕準備將他放入兵部,既然安全局需要人才,那朕就準了?!?/br> 劉長閣詢問:“那給他什么官職合適?” 朱允炆想了下,說:“給他個百戶,若他能勘破文書泄密一事,調為千戶,專司疑難之事?!?/br> 劉長閣有些猶豫,以霍鄰在西域的功勞,直接給他個千戶都算委屈了,皇上竟然只給了一個小小的百戶,是不是有些太委屈人才了…… 朱允炆拿出一份文書,對劉長閣說:“貴州的問題,可謂是懸而未決太久了?!?/br> 這個久,可以追溯到洪武時期,可以說,貴州問題是朱元璋遺留給朱允炆的問題。 在洪武十五年,傅友德、沐英、藍玉等平定云南,設云南布政使司。但貴州依舊孤懸于西南,朱元璋對此直言:“靄翠輩不盡服之,雖有云南不能守也?!?/br> 而這里的靄翠輩,指的就是當時的貴州土司。 靄翠為元朝的貴州宣慰使,與宣慰同知宋欽各領水西、水東之地,是貴州當地勢力最大的土司之一。 洪武五年,靄翠、宋欽投降大明,朱元璋當時的任務主要是對付元朝殘余勢力,只能讓其各領其地。但在平定云南之后,朱元璋就曾想要徹底收回貴州,改土歸流,但靄翠、宋欽先后掛了,靄翠的老婆奢香,宋欽的老婆劉淑貞成為了土司首領。 當時鎮守貴州的都督馬燁見兩個女流之輩,認為朝廷應該借此機會,廢掉水西、水東土司,設置流官,繼而實現貴州的改土歸流。 馬燁為了實現貴州改土歸流,找了個由頭抓了奢香,將其剝光了鞭打,借此希望激起土司民變,繼而出動大軍,徹底掃除土司勢力,為改土歸流掃除障礙。 劉淑貞看穿了馬燁的打算,立勸土民不要造反,并親自跑到南京找朱元璋,狀告馬燁故意激變,朱元璋沒有借此機會殺掉劉淑貞,反而是命奢香來朝。 奢香至京師,與劉淑貞一起狀告馬燁。 兩個土司頭領遠離土司領地,只要朱元璋狠下心來,命令馬燁發動大軍,當地土司勢力必會因群龍無首而被擊潰,朝廷在貴州改土歸流的設想也會實現。 但朱元璋沒有這樣做,而是下旨,殺掉了馬燁,加封奢香為順德夫人,劉淑貞為明德夫人。 值得一提的是奢香,其在回到貴州后,一面宣揚朝廷的威德,使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諾言,親率各部,組織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荊斬棘,開辟了以偏橋(施秉縣)為中心的兩條驛道: 一條經水東(貴陽東北)過烏撒(威寧)達烏蒙(云南昭通); 一條向北經草塘(修文縣),六廣(修文六廣鎮)至黔西、大方到畢節二鋪迢迢五百余里。 這兩條驛道,名為龍場九驛。 龍場九驛中有一座驛站的名字,叫龍場驛。 奢香、劉淑貞的臣服,穩定了貴州局勢,在洪武朝時期算是相當平穩,并沒有大的變故。 但忠心耿耿的馬燁死了,一心為朝廷在貴州改土歸流的馬燁死了,終洪武一朝,朱元璋都沒有在貴州實現改土歸流。 現在,輪到朱允炆了。 朱允炆沒有見到過奢香這位夫人,她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時候就病逝了。對于此人的開明與識時務,朱允炆是表示欽佩與尊重的,她是一個偉大的彝族首領。而那一位智多的劉淑貞,也在建文二年的時候走了。 奢香、劉淑貞的離開,對穩定的貴州構成了影響。水西、水東一帶尚好,受兩位夫人熏陶與朝廷勢力深入,大體穩定,但其他地方土司失去了威懾,開始蠢蠢欲動。 貴州谷勞、王石等地,開始抗拒朝廷,并以宋阿襖為首領,形成一股勢力。不僅如此,貴州思南、思州兩個宣慰司的關系也逐漸趨向于惡化,思南土司田大雅及其子田宗鼎,與思州宣慰使田琛矛盾重重,為了爭奪沙坑地,在建文三年、五年、六年,發動了三次兵戈。 朱允炆對于這些變故都看在眼里,因為是當地土司與土司之間的斗爭,朝廷只適合居中調和,或者說,只適合坐山觀虎斗,直接參與其中并不智。 但問題是,朱允炆現在沒辦法繼續看他們斗來斗去了,因為這些土司不僅內斗,還不聽從朝廷的話,該繳納的賦稅不繳了,該給朝廷的歲貢也沒有了。 拖欠農民工工資,農民工只能仰天問蒼天。 拖欠朝廷的賦稅,朱允炆只能拔刀問問他們,到底是繳賦稅,還是交人頭。 老朱沒解決的問題,咱要給解決了。 但在這之前,必須找出是誰泄露了朝廷機密,是誰在攪亂西南! 朱允炆對此人恨得牙癢癢,就宋阿襖、田大雅、田琛這些不聽話的人,在貴州的顧成完全有能力收拾掉他們,再不濟,可以調廣西的張輔進入貴州。 可現在,滿城風雨之下,西南局勢如同干柴,只要朝廷一點火星,很可能會燃燒起一大片火,直燃燒西南數個??! 這個結果,朱允炆很難承受。 想打打不了,有力氣用不出來,被局勢硬生生逼退,朱允炆心頭堵得慌。 朱允炆咬牙切齒,對劉長閣下令:“安全局必須早點勘破此案,無論如何,無論用什么辦法,都必須在三日內找出蓄意擾亂西南,惡意傳播流言的元兇!” “三日!” 劉長閣心頭一驚。 朱允炆對安全局辦事很少設置時限,可一旦設置了,就必須辦到。劉長閣很清楚,如果三日內還找不到泄密之人,那就必須拉出來一個人,借他的腦袋用一用! 京師流出全面改土歸流的消息,一旦這種消息傳入西南諸省土司耳中,那問題就嚴重了。 止住流言傳播最好的辦法就是辟謠! 與后世辟謠發個公告不同,大明辟謠,得用人頭。 劉長閣領命而去,匆匆趕赴中軍都督府,見霍鄰已經來了,只不過坐在椅子上在那里喝茶,不由得陰沉著臉說:“皇上下了旨意,我們只有三日時間?!?/br> 湯不平有些不安,眼下調查陷入困境,三日未必有突破。 霍鄰放下茶碗,對劉長閣說:“你們應該知道,這段時間我時常去國子監旁聽吧?” 劉長閣、湯不平不解地看著霍鄰。 霍鄰起身,從桌案上拿起一份文書,在手中搖晃了下:“國子監的助教教學,有一種方法,叫做情境再現。我認為,要想找出是誰泄密,找出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重現文書自進入中軍都督府之后的每一個情境,看看文書經過了誰的手,走過哪些地方?!?/br> “這算什么?” 湯不平不理解,安全局都盤問清楚了,每個細節都問過了,并沒有找到問題,你情境再現,就能發現問題? 霍鄰解釋道:“盤問的回答,與情境再現是不一樣的。既然你們沒辦法,那就用我的辦法試試,是誰領的這一份文書,從頭演示吧,我要每一個細節!” 劉長閣深深看著霍鄰,微微點頭,對湯不平說:“封鎖中軍都督府,讓所有人員各自歸位,從文書送入開始重現吧,告訴梅府事等人,全力配合,不得遺漏任何小事?!?/br> 一切似乎回到了四月一日。 文書送入,接應文書的官員開始勘驗,核對印信、火漆,確定無誤之后,將其轉呈至梅殷,放入梅殷書案之上。 梅殷處理文書,看到了李約提議全面改土歸流,然后將這一份文書單獨放在一側。 水師總兵李堅來了,與梅殷商議水師調動與運糧,蒸汽機用于戰船的問題,并翻看了李約的文書,認為李約的想法太過大膽,不宜推行。 梅殷據理力爭,認為大軍平定西域,乘勝之勢,朝廷完全有力在西南逐步、逐年改土歸流。 兩人爭執,高巍來了。 當日的一個個情境再現…… 第九百八十三章 浮出水面 高巍找梅殷,商談的是遼東之事,自水師東征對馬島與壹岐島之后,遼東局勢便趨向于緊張。 遼東都司擔憂倭寇可能會集結登陸,以報復大明的軍事行動,加上東北女真部落內部紛爭愈演愈烈,一些小型部落甚至被直接抹殺,而一些有實力的部落有所壯大,如何穩固遼東,控制局勢,成為了中軍都督府必須關注的問題。 梅殷對于遼東事并不擔憂,水師東征過去半年多,倭國連個水花都沒打過來,聽說足利義滿想要托朝-鮮國王李芳遠求和大明,但李芳遠根本不想當和事佬,干脆利落地拒絕了足利義滿。 至于東北女真的紛爭,這對朝廷來說是一件好事。 小型的女真部落的選擇并不多,只有兩個,第一,被其他部落吞并,第二,臣服大明。 受益于女真部落內部紛爭,不少女真部落前往南京,紛紛朝貢稱臣,對于朝廷所提出的駐軍要求更是連連答應,再無當初的傲氣。 在大明謀略西域的同時,遼東都司已在悄無聲息之中,收服了多達五十個小型女真部落,并強行遷移、整合為五個區域,分別設置了合蘭城衛、兀也吾衛、易馬忽山衛、塔魯木衛與阿速江衛,這五個衛所處在鐵嶺衛至建州衛之間,控制著朝-鮮以北的廣大地區。 大明衛所的設置,確確實實保護了女真部落的安全,同時也將其真正納入到了大明的管轄之下,加上孔府先生進入東北,承擔起了教化任務,女真部落中的孩子開始認同、認可大明,并從意識中確立了一點: 我們是大明子民,要忠誠于大明與大明君主。 梅殷分析過東北局勢,那里最大的問題不在于女真或倭寇,而在于遼東都司兵員不足。遼東都司的管理范圍并不包括東北諸地,但因為就近原則,在女真部落區域設置衛所的兵力,都出自遼東都司。 因為朝廷整合了女真部落,衛的設置都是滿建制的,五千六百軍士,一口氣從遼東都司抽出去近三萬軍士,遼東都司也有些吃不消。 高巍建議梅殷,聯名給朱允炆上書,增兵遼東與東北,以穩定局勢,并為后續經略東北提供可能。 梅殷認為高巍的想法,并詢問高巍對西南諸省改土歸流的意見,高巍不認可李約的建議,全面改土歸流不可一蹴而就,而應循序漸進,徐徐圖之。 看著情境重現,霍鄰不由地對高巍、李堅高看一眼,這兩人更為謹慎,而梅殷明顯被西征大勝的消息沖昏了頭腦,認為可以憑借著強大的武力,一舉解決掉所有的土司問題,實現全面改土歸流。 事情到了這里,依舊沒有任何頭緒。直到梅殷拿起文書,揣入袖子的時候,劉長閣、湯不平、霍鄰等人都瞪大了眼。 劉長閣一把抓住梅殷,冷厲地問:“你將文書帶出了中軍都督府?” 梅殷錯愕地看著劉長閣,連忙說:“如此重要的事,需要仔細思量清楚才好奏報皇上。再說了,給皇上寫奏折,也需要這文書作參考,帶至我的府邸并無不妥吧?” 劉長閣陰沉著臉,老子追問你十八次了,這文書有沒有離開過中軍都督府,你都說沒有,現在你告訴我帶出去過? 湯不平凝眸盯著梅殷,這些天里怎么查都沒問題,感情是你隱瞞了細節啊。你說你一個榮國公,中軍都督府府事,面對安全局盤問,為啥還要撒謊! 看吧,有些人不用刑,就是不會說實話!如果你早點說了,安全局還用去找霍鄰嗎? 霍鄰止住了要發怒的劉長閣、湯不平等人,說:“安全局需要秘密封鎖榮國公府,情境重演也需要轉至榮國公府之中才可?!?/br> “誰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