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782節
崔娘有些意外,竟然有人能認出自己?看其容貌,很是陌生。陳木聽聞也走了出來,看著行禮的黃二斤,問:“我是陳木,你是?” 黃二斤笑了起來,果然沒有認錯,報上姓名之后,便對張馬夫說:“你如此不講誠信,就不怕官府治罪嗎?” 張馬夫郁悶,一件小事怎么可能會驚動官府,不過看圍過來的人多,若再不解決,說不得是個大-麻煩,連忙說:“我不要錢了,還不行嗎?” “不行,你必須要錢,你也必須將他們送到通濟門大街去,不能因你一人,破壞了京師無數商人的誠信形象。當然,你還需要為你的錯誤給他們道歉,賠償?!?/br> 黃二斤直言。 張馬夫剛想呵罵,就聽有人議論:“這不是中華書局的黃管事嗎?” “什么?” 張馬夫臉色一變,中華書局的背后是司禮監,司禮監又是皇宮里面的人,自己只不過是想省點時間,不成想得罪了如此人物。 “好,我答應。我們出金川門,從城外繞向通濟門吧?!?/br> 張馬夫怕事情越來越麻煩,連忙答應下來。 黃二斤讓黃二月先回家,直接上了馬車,對愣著的張馬夫說:“走啊,我若不跟著,誰給你證明履行了承諾?” 張馬夫固執地認為黃二斤是想坐便車,但沒辦法,只好掉頭。黃二斤對車里的陳木、崔娘等人說:“你們是來找陳余陳管事的吧?” “你認識我jiejie?” 陳力連忙伸出腦袋問。 黃二斤哈哈大笑:“何止是認識,我們同為宮里效力,她做得可是比我強多了,我給你們說啊,陳余精明過人,現在可是皇后身邊最得力的管事。你們也知道,皇上原本想要送她北平,可北平又營造新都,耽誤了下來……” 陳木、崔娘聽著女兒的趣事,一路也不煩悶,直到了通濟門大街的迎春暖爐閣,在陳木一家人下了馬車,交給張馬夫二百文錢,馬夫收下之后就想走,被伸出手的黃二月攔?。骸暗狼?,賠償?!?/br> 張馬夫臉色幾變,又看了看迎春暖爐閣,知道這里的水深得很,便取出了二兩銀子,交給陳木:“對不住,是我魯莽了?!?/br> 陳木看向崔娘,崔娘將銀兩還給了張馬夫:“你是一個生意人,就應該重承諾,重信用。這筆錢就還給你,但愿你能謹記,做人要有良知?!?/br> 張馬夫感動不已,連聲感謝。 陳余正在飛快地撥弄算盤,厘算十一月的暖爐賬冊,一抬頭看到黃二月來了,不由提起毛筆就點了過去,黃二月避開,舉起雙手:“陳管事,當著你父母的面多少注意點規矩吧……” “父母?” 陳余這才注意到自己父母與弟弟來到了京師,眼眶一熱,連忙走出柜臺,撲向崔娘,喊了聲:“母親,想死女兒了?!?/br> 崔娘抱住陳余,輕輕拍著陳余的后背,安撫道:“我們也想你啊,這不來了?!?/br> 陳余看了看自己兩個弟弟,問:“meimei呢?” 崔娘笑著說:“你meimei也想來,可他們身子骨弱,經不起長途奔波,這才托給了張先生照顧,張先生有意認她們為義女,教點文字?!?/br> 陳余原本有些失落,可聽聞這個消息還是很高興,張博志先生是有名的大儒,還參與過社學教材的編纂,是個了不得的人。 陳木看著外面人來人往,摸著頭說:“這京師還真是熱鬧?!?/br> 陳余連連點頭,引家人進入后院:“自昌都剌大捷之后,京師熱鬧便一日勝過一日,等明日朝廷封了印,恐怕會更熱鬧?!?/br> 陳木聽聞昌都剌大捷,便激動地說:“朝廷打了大勝仗,我們脊梁骨也挺得直啊,你是不知道,北平城為了這件事,竟然罕見地停工一日,幾十萬人,說停工就停工了,周圍的酒水都販賣一空,連你母親的豆漿也賣出光了……” 陳余咯咯直笑,昌都剌大捷讓無數人挺直了腰桿啊,大家都不覺得這是征西大軍的事,更覺得這是大明的事,是所有人的事。 聽聞后院的歡聲笑語,朱允炆邁著輕快的步子走入進去,見是陳木、崔娘等人,不由笑道:“看來朕來的不是時候啊,打擾你們敘說親情了?!?/br> “皇上?!?/br> 陳余連忙行禮,陳木、崔娘也拉著陳樹、陳力行禮。 朱允炆示意眾人起身,含笑打量著陳樹、陳力,對一旁的楊士奇說:“張先生來信說這兩個弟子聰穎有智慧,讓朕多照顧一二,如此走后門托關系的先生,恐怕只有張博志了,怎么樣,考校一二,看看他們夠不夠讓朕開后門的資格?!?/br> 陳木、崔娘感動不已,不成想張博志為了這兩個孩子竟做到了這一步。 ps: 感謝v臭不要臉v、晁一清打賞,多少有些受之有愧,原本想這個月爆更到底,月底多爆更一些,可突然羊了,發燒不斷,嗓子如刀割,坐不住,這幾天時間里可能要少更新一些。 但驚雪保證,欠下打賞的,少更的,在一月、二月一定會補回來。還請大家諒解,也愿大家多注意保護身體,盡量避免羊,真的難受…… 第九百四十七章 少年志 陳力、陳樹畢竟只有十四五歲,見過的世面不多,即便是面對平和的朱允炆,也難免局促不安。 畢竟,他是大明的建文皇帝! 楊士奇看出兩人緊張,便笑呵呵地上前,溫和地說:“只是尋??夹?,不會為難你們,怎么想,就怎么對答?!?/br> 陳力、陳樹作揖,直起身來等待楊士奇的考校。 楊士奇略一沉思,開口道:“少年郎應有志向,說說你們的志向吧?!?/br> 陳力與陳樹對視了一眼,目光中都有些意外,這考校第一問,竟不涉學問,只問志向。陳力放輕松下來,先答:“回先生,我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教書先生?!?/br> “為何?” 楊士奇問。 陳力認真地回道:“先生也應是知道,我們是山西移民至北平附近的百姓,祖祖輩輩可都算是白丁,并不識幾個字。幸是朝廷大開社學,振興文教,我們才得以讀書識字,了解這世上的學問與道理。日后,我也想成為一個像張博志那樣的先生,無私地授業解惑,讓更多的人可以識文斷字?!?/br> 朱允炆連連點頭,在一旁稱贊:“你有如此志向,倒是一件好事。文教并非一朝一年之策,而是百年大計。日后每年朝廷都將在教育上投入更多力量,待你學業有成時,相信你也愿意加入到先生行列?!?/br> 楊士奇知道,在打敗帖木兒的大軍之后,朝廷在外敵上的壓力就變得很低,即便是瓦剌、韃靼依舊有威脅,但這種威脅也變得極是有限。 接地方奏報,瓦剌的安樂王把禿孛羅親自帶使團而來,想來瓦剌暫時會老實一陣子。韃靼雖然有了大汗鬼力赤,但鬼力赤畢竟缺乏威信,能不能控制好局面都很難說,他想要直接對抗大明,怕是有點難。 在外敵威脅變弱的背景下,朝廷的施政重點只能是內治,而教育則是內治的重中之重,是僅次于官場治理的第二大事。 教育是持續一代又一代的大事,不僅需要這一代先生出力,更需要年輕人參與進來。只有這樣,未來的學子才可以踩著前人的肩膀,抵達一個新的高度。 百年大計,一點都不為過。 楊士奇看向陳樹,陳樹抬手擦了擦額頭,說:“我的志向是進入水師,成為像鄭和一樣的英雄,帶領船隊遠航海外?!?/br> “鄭和——” 朱允炆有些感慨,也不知道鄭和的船隊現在到哪里了。 自建文五年九月,鄭和帶水師船隊第三次出航,至今已有一年多,考慮到他們需要護送西洋使臣回家,等待季風洋流等,如果一切順利,此時應該乘上了非洲西岸的本格拉寒流,抵近非洲中部西海岸。 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航海,其中的風險無法估量。 鄭和是英雄,是大明遠航的代表人物,他在民間的知名度很高。提起遠航,必然繞不過這個名字。甚至于坊間中有些書坊,竟專門找人寫了《鄭和西行記》,雖說里面夾雜著海怪、海賊、法寶,明顯偏離現實,可人家銷量還不錯…… 陳樹握著拳頭說:“我想的是,近年來朝廷解開海禁,遠航貿易日益增多,就連北平也出現了一些南洋諸國的商人。為了保障遠航貿易,朝廷總需要一支水師遠航東西。在鄭和之后,還需要一個鄭和?!?/br> 朱允炆大笑起來:“好一個鄭和之后,還需要一個鄭和。沒錯,朕需要無數個鄭和,將遠航一直推動下去?!?/br> 楊士奇有些欣慰,陳力立志教書育人,陳樹志在浩瀚大海,單單就從志向上來說,他們的方向十分明確,且有榜樣在前,而非含混不清,寬泛虛指。 “為了實現志向,你們打算怎么辦?” 楊士奇含笑問。 陳力再無壓力,回道:“張先生說,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先生,就必須進入國子監進修,還說國子監的學問是最深奧、最全面的,只有進入國子監才能得到完備的學問,成為一名博學多才的先生?!?/br> 朱允炆與楊士奇點頭。 作為教育革新的引領者,國子監無論是在師資力量上,還是在各項資源調配上,都是超一流,背靠朝廷,缺錢可以要錢,缺物可以要物,缺人可以在各地調。 加上國子監革新已走過多年,各科學院也基本建立起來,形成了相對完備的教學體系,相關探索也不斷出成果,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先生,在國子監進修確實是一個好的選擇。 陳樹也想要進入國子監,理由很簡單,國子監在今年五月份,開設了海洋學院,專門負責培養海航、遠航人才。 朱允炆對陳力、陳樹很滿意,有定位,有道路,剩下的就是去做了,加之他們出身農家,又跟著父母經歷了千里移民,生性中本就有著一股子堅韌,何況能被張博志推舉,想來心性是不錯的。 “開春之后,你們就去京師初等學院修習課業吧,到時候自有人考校你們學問,看看歸屬六級中第幾,朕愿你們記住志向,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時代在快速改變,已經沒有人能停留在原處了?!?/br> 朱允炆嚴肅地告誡。 陳力、陳樹連忙答道:“定不忘今日之志?!?/br> 朱允炆微微點了點頭,看向陳木、崔娘,笑著說:“聽聞你們入京師時遇到了一些麻煩,有沒有對京師失望?” 陳木、崔娘沒想到消息傳的如此之快,局促地不知如何回答。 陳余聽聞,很是擔憂,拉著崔娘的胳膊問:“遇到什么麻煩?” 崔娘不知如何解釋,黃二月在一旁說:“沒什么大事,只不過是馬夫不講信用罷了,事情已經解決了?!?/br> “對,幸虧這位黃公子相助?!?/br> 崔娘感謝道。 陳余看了一眼黃二月,便對朱允炆說:“我就說,這幾年商業太活躍,人心不古,皇上就應該好好整頓整頓,免得他日微服私訪,被人坐地起價……” 陳木、崔娘很是緊張地看著陳余,如此大膽地對皇上說話,當真沒問題嗎? 朱允炆并沒有動怒,反而是認真地點頭:“你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這幾年商業發展太快,人心逐利,不少商人喪盡天良,前段時間江蘇還出了一個錦雞案……” “何為錦雞案?” 陳木問。 楊士奇解釋道:“商人販賣錦雞,售價八兩銀子。蘇州一戶陳氏百姓家,因父親得有血痔,特意買來錦雞醫治??烧l知買到家之后,卻發現錦雞掉色,長長的尾巴也是插上去的,本就是一只老母雞,找商人不得,便告了官?!?/br> “太可惡了!” 陳木、崔娘等人氣呼呼地說。 要知道八兩銀子對尋常百姓家可不是小數目,說不得是人家多年辛辛苦苦的積蓄。結果一朝被人騙空,不知如何能承受得起。 朱允炆看向楊士奇:“商業要發展,人心不能亂。內閣需要和戶部、禮部商議對策,務必加大懲罰失信、欺詐交易力度。若嚴重失信,則取締其商貿憑證,不準其再次取得經商許可?!?/br> 楊士奇答應下來:“是時候整頓整頓了,務必讓商人做到最基礎的誠信?!?/br> 朱允炆嚴肅地說:“若喪失誠信,喪失基本的信任,那商業又從何發展?這件事應該作為明年的開年之事,不可拖延?!?/br> “臣領旨?!?/br> 楊士奇應下。 朱允炆來這里,自然不只是考校陳力、陳樹兩個孩子,看向陳木、崔娘:“聽你們來了,陳余想來是很高興的,但朕等不及你們敘舊啊,先陪朕說說北平營造新都的情況,北平的奏報難免避重就輕,刪減太多,朕盼著你們說說實情?!?/br> 陳余笑著說:“那我去吩咐人準備酒菜?!?/br> 朱允炆看著離去的陳余,對陳木、崔娘說:“你們有個能干的好女兒啊,當然,黃二月也是不錯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