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619節
安克帖木兒必須早點將這個消息告訴宋晟,讓其注意鬼力赤等韃靼部的動靜,最好是說服宋晟出兵清掃一次,讓鬼力赤與阿魯臺搬家。 馬哈麻火者牽過馬,看著急匆匆上路的哈密王,追趕了上去,喊道:“賽吉如果帶來冊封的消息,鬼力赤會不會就此收手?” 安克帖木兒揮舞馬鞭,側頭說:“一旦明廷冊封,鬼力赤怕會暴怒,說不得會馬上對我們下手,我們務必先聯系宋晟,讓其保證我們的安全!” 馬哈麻火者想了想也是,如果大明真的冊封安克帖木兒,那就意味著哈密完全臣屬大明,將鬼力赤的老家臣服給大明,他不生氣才怪…… 可哈密到嘉峪關還有一千多里路,哪怕是急行軍也需要好幾日時間。 在安克帖木兒催馬趕路的同時,宋晟正站在嘉峪關的土城墻上凝望著關外,漫漫黃沙席卷在空曠的戈壁灘上,在黃沙的背后,則是高大肅穆的祁連山。 雪峰,大漠,荒涼,冰冷,似乎眼前的世界毫無生機,除了身后的一座雄關,八千將士! 宋瑄踏上城墻,見父親宋晟正在沉思,便立在一旁等待,直至宋晟走出思緒,才上前稟告:“阿魯臺等人擁立鬼力赤為大汗,并將汗庭遷移至甘肅外千里之地?!?/br> 宋晟抬手摸了摸有些花白的胡須,嚴肅地說:“阿魯臺等人最理想的大汗是本雅失里,只不過帖木兒不打算放本雅失里回歸,怕是打定主意東征,意圖打下大明之后,以本雅失里為籌碼控制蒙古各部落。眼下鬼力赤上臺,雖不是最佳人選,但也需要警惕,一個團結的韃靼,可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br> “父親的意思是聯合馬哈木等人,給鬼力赤一個教訓?” 宋瑄問。 宋晟呵呵搖了搖頭:“馬哈木就算了吧,他現在可不敢輕易南下,哈什哈一直都在找機會報仇,若馬哈木露出破綻,怕會讓哈什哈抓住機會。瓦剌是靠不住了,眼下最好的棋子,是哈密王安克帖木兒?!?/br> 宋瑄有些迷茫,說:“可是,安克帖木兒根本就沒有實力與韃靼本部對抗?!?/br> 宋晟沉默了會,開口:“所以,安克帖木兒也一定可以看清楚局勢,會派人求援,這是我們進軍哈密,形成事實上控制哈密的絕佳機會!” 宋瑄明白了,宋晟是打算借幫助安克帖木兒的機會,將軍隊直接插入到哈密等地,形成事實上的軍事存在,繼而迫使安克帖木兒徹底臣服,亦或是找機會將其解決,也好為協防亦力把里打下準備。 “請神容易送神難,安克帖木兒應該懂得這個道理?!?/br> 宋瑄提醒道。 宋晟對自己這個有些不開竅的兒子頗是無奈:“相對于身家性命,其他都是小節小事。安克帖木兒一定會派人前來嘉峪關,等著吧?!?/br> 宋瑄雖有些不解,卻十分相信宋晟的判斷。 宋晟抬手,不著痕跡按了下胸口,感知了下胸口的信件,心頭頗為沉重。朱允炆已經將西北方略與初步盤算詳細傳達了過來,簡單概括下來,不是聯合亦力把里與哈密王對抗帖木兒東征,而是四個字: 驅狼吞虎。 被朱允炆定位為狼的,是哈密的安克帖木兒與亦力把里的沙米查干。 至于虎,自然是帖木兒。 事說得輕巧,可執行起來卻很難。 西北總兵力(陜西行都司)最初不過七萬余人,這兩年興建馬場,加上朝廷調整衛所,北平兵力調入,西北總兵力增加到了九萬余。 但再想增加兵力就太難了,要知道這里是西北,距離京師遙遠,周圍又缺乏產糧區,雖然有些軍屯,但根本無法維持大量兵力存在,就連嘉峪關如此重要的關卡,平日里也只有八千軍士。 不是宋晟不想安排幾萬兵,而是因為后勤保障到了極限,除非有大型戰事,一般情況下,嘉峪關只能維持低位兵力。 在兵力有限且分散的情況下,朱允炆還想讓宋晟分兵圖謀哈密,“聯合”亦力把里,甚至想要引虎嘯山,這不得不說,是一步極險的棋。 但宋晟并沒有上書反駁朱允炆的方略,反而有些躍躍欲試,因為朱允炆的終極目的那不是哈密,不是亦力把里,也可以說不是帖木兒,而是整個西域! 收回西域,這是何等的榮耀,漢唐時期的盛世,也不過如此??! 自己已經六十了,還能活多少年呢? 趁著還能拿起刀,還能砍殺敵人,將西域收到大明版圖之中,這不是名垂千古的事嗎? 徐達,常遇春,藍玉,這些名字留在了史冊之中,那自己的名字呢? 收回西域,彪炳史冊! 宋晟眼神中有些狂熱,這是大明絕密等級最高的計劃,也是大明王朝正在積極籌備的事情,在西北甘肅鎮,許多人并不清楚朝廷為了這一戰正在做哪些準備,他們也不清楚不久之前運輸來的一輛輛車子裝載的是什么。 不過沒關系,他們會有機會見到的。 “報!” 千戶陳茂上前,遞上一封文書:“亦力把里的沙米查干發來文書,請求下次馬市時,可以準備更多的鐵器,鹽與茶?!?/br> “哦,沙米查干竟然將鐵器放在了最前面?” 宋晟打開看過,嘴角浮出一抹笑意。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信號,說明沙米查干很需要鐵器。沙米查干如此想要鐵,自然不是為了造鍋煮羊rou,而是為了打造兵器,殺人用的。 換言之,此人在籌備戰爭。 宋晟清楚,沙米查干此番籌備,很大可能并不是針對帖木兒,而是針對瓦剌,但沒有關系,沙米查干想怎么折騰就怎么折騰,只要玩不死,往死了玩就是了,他越有野心,帖木兒越可能更早過來,彼此過個招。 “準備吧,他們要什么,給他們提供什么?!?/br> 宋晟批準了。 陳茂猶豫了下,眼神飄向城下幾次,見宋晟沒什么動靜,只好點明了說:“御史高寧多次阻攔馬市、茶市,又屢屢上書彈劾都司,若被其發現大量對外輸送鹽鐵,怕會有更犀利的彈劾……” 宋晟冷笑一聲:“一介書生罷了,他懂什么!他彈劾他的,我們做我們的便是?!?/br> 第七百四十一章 后勤之困(一更) 徐輝祖笑呵呵地目送哈密使臣離開,端起茶碗,對背對著自己研看輿圖的朱棣問:“如何?” 朱棣回過身來,指了指桌案上的文書:“皇上的感覺沒有錯,安克帖木兒這份文書雖然寫得簡單、輕巧,卻透著一種急切,說明哈密情勢并不樂觀,這個哈密王怕是度日如年?!?/br> 徐輝祖也感覺到了這一點,嚴肅起來:“安克帖木兒定是掌握了一些我們不知道的情報,帖木兒的威脅還不足以讓他如此緊張吧?!?/br> 朱棣坐了下來,彈了彈衣襟:“帖木兒東征必然會給哈密帶來威脅,但應該還沒有那么急切,畢竟帖木兒想要東征,必須動員所有的戰力,漫長而危險的高原高山線,想要支撐起數十萬大軍出征,其后勤之大是很難想象的,即便是帖木兒想東征,沒一年的籌備時間根本無法動身?!?/br> 徐輝祖認可朱棣的分析,抬頭看了一眼輿圖:“若不是帖木兒,那會是誰?宋晟此時不太可能出兵一千余里進駐哈密,亦力把里的沙米查干主要的敵人是瓦剌與帖木兒,與哈密的安克帖木兒并沒有沖突?!?/br> 朱棣看了一眼徐輝祖,平和地說:“南面,西面與北面都沒有敵人,那就只剩下北面了。聽晉商與大同斥候打探消息,韃靼部落向西遷移了,目的地很可能是河西一帶與甘肅之外。若這個消息屬實,就可以說明安克帖木兒先一步察覺到了韃靼的動向?!?/br> 徐輝祖凝重地點了點頭:“這個解釋最說得通了,只不過事實如何,還需陜西行都司給出文書?!?/br> 朱棣走到桌案旁,翻過幾份文書:“西北混凝土道路修筑開始停下來了,天氣轉冷,已無法保證道路修筑質量。運糧怕也會受影響,若有大雪封路,對我們的計劃就更不利了。后勤問題,五軍都督府與兵部可有全策?” 徐輝祖搖了搖頭,滿是憂愁。 朱允炆想要圖謀西域,即要打敗帖木兒,占領哈密,又要占據亦力把里,如此龐大的軍事行動需要的軍士數量可不再少數,其作戰規模絕不可能低于安南戰爭的三十萬! 要知道安南國小地狹,一個月跑個來回沒問題,但哈密是一大片區域,亦力把里的區域比之哈密更大,加起來超過了七個安南國(以明時期安南版圖為準)! 可問題是,大明真的能支撐起來三十多萬大軍縱橫西域嗎? 西北之地不同于遼東,遼東后勤可以依賴薊州,北直隸,甚至有海路運輸糧食,平均七八個民工就能保障一個軍士后勤,可大西北運輸過來一個人的糧食,需要的是二三十個民工啊,即便是取最低二十人,三十萬軍士的物資保障,需要動員六百萬民工! 整個大明才多少人,六千多萬啊,一口氣抽調十分之一的青壯民工投身西域,那大明朝還要不要過日子了?哪怕是大明再有錢,朱允炆再強令,也根本無法動員如此龐大的后勤。 混凝土道路是彌補運輸困難的一種方式,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沿途興建大型糧倉,未雨綢繆,確實足以支撐起大軍行進,進入西域。 但問題是,進入西域之后的后勤如何保障?這需要源源不斷的后勤運輸!以當下大明的國力來說,除去維持陜西行都司的日常所需外,能持續供養五萬戰兵深入西域已經是極限中的極限了! 而五萬戰兵深入西域作戰,其危險可想而知,一旦遭遇意外,很可能會全軍潰敗,乃至全軍覆沒! 在朱棣與徐輝祖等人看來,謀求西域并不是難事,真正困難的是后勤,這一場戰爭,打的就是后勤,只要朝廷能供養十萬戰兵深入西域,朱棣就有把握橫掃一切敵人,將大明的國旗遍插西域諸城! 徐輝祖滿是為難地說:“我曾與鐵尚書商議過,他的意見是調七萬京軍進入西域,各帶半個月口糧,后續供養由陜西、四川來支應,并讓哈密來提供物資作補充。其還提出,希望晉商出關之后,與韃靼交易一批牛羊等牲畜,趕至西北,充當軍資。只不過……” 朱棣嘆了一口氣,不需要徐輝祖明說,他也十分清楚,只不過這些辦法根本無法支撐起來七萬戰力長時間深入西域的后勤所需。 打下西域,不是一兩天的事,至少也需要三個月,而完全控制西域,沒半年乃至一年時間,很難做到! 羈縻與實控,需要耗費的力量完全不同。 “若真到了無后勤的絕境,那只能走另一條路了!” 朱棣的語氣變得冷厲起來。 徐輝祖的喉結鼓動了下,另一條路,是以戰養戰,以掠奪為生,以殺戮為生! 帖木兒就十分擅長這一招,打下來某個地方,糧食全部搶光,人全部殺光,然后帶著吃飽喝足的軍士走人。 可大明能走這一條路嗎? 不能! 帖木兒發動的一次次戰爭,很多時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占領,而是掠奪,名義上那里的地盤是帖木兒帝國的,但事實上許多地方并不是真正聽從帖木兒的管理。 大明謀取西域,不是行的掠奪之路,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占領。既然是占領,就必須考慮人心,考慮當地百姓,不可能將所有人都干掉,也不可能一次次血洗城池。 馬恩慧坐在床頭,看著燭光晃動旁的朱允炆,暗暗傷感,白日里忙碌,到了夜間還需要批閱奏折,天氣漸寒,屋外都已上凍,若不是屋子里的暖爐,這里怕也會冷如冰窖。 朱允炆目不轉睛地看著手中的文書,文書是薛祿自大同發來的,薛祿認為韃靼西遷甘肅一線,瓦剌在西部蟄伏,帖木兒準備東征,亦力把里準備北征,都意味著西北將出現大變局,希望朝廷早日屯糧,并派遣重兵拱衛西北。 薛祿能站在大同之上,思考西北風云,足見其絕非莽夫,而是一個善于抓住全局的將才。 西北出風云,已經成為了事實,能看到這一點的人卻不多。 朱允炆想起了在甘肅的袁岳,宋晟并沒有將袁岳直接放在嘉峪關等最前線,而是將其放在了山丹衛,充任騎兵指揮史,鉆研騎兵戰術。 對于袁岳而言,他出身于廣西,善步戰,他想要進一步成長,必須精通騎兵戰術,聽宋晟前段時間來信,夸袁岳頗有常遇春之風,善突襲,也不知他成長到了哪一步。 西北! 朱允炆攤開輿圖,很是憂愁。 戶部、兵部、五軍都督府都在配合西北戰事,可依舊無法解決后勤問題。二、三十萬兵力轉入西域并不算難,難的是如何讓這數十萬兵力在西域活下來。 他們去西域不是搞個七日游,到敦煌看看壁畫就回來了,他們需要長時間在西域作戰,過于漫長的補給線讓兵部、五軍都督府高層很是擔憂。 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圖謀西域就是個笑話。 朱允炆不是神仙,沒有搬山運海的法術,無法將江南的糧食一瞬間轉移到西北,但如果只依靠大明百姓去運輸糧食,那大明多少事都要擱置,無數百姓無法安于生產,大明發展必然被拖入深淵,必須尋找其他的辦法。 馬恩慧見朱允炆煩惱,不由走了過來,問道:“可又是那個帖木兒惹皇上煩憂了?” 朱允炆喟然:“是啊,這個瘸子有點厲害,四叔對上他怕也需要一番苦戰。眼下最難的,還是糧草補給,路太遠了?!?/br> 馬恩慧低頭看了看輿圖,眼露柔光,低聲道:“若臣妾可以給皇上出個主意,皇上能否答應臣妾日后不熬過三更天?” “哦?” 朱允炆有些意外,仔細看著馬恩慧:“若皇后能解決如此難題,朕又何必需要熬夜?!?/br> 馬恩慧款款走到朱允炆身后,抬手放在朱允炆的肩膀上揉捏著:“臣妾只想問,路那么遠,當年蒙古與北元是如何穿越沙海,進入極西之地的?路那么遠,帖木兒又是如何保障后勤?亦力把里與哈密也有不少人口吧,他們又是如何保障后勤的?” 朱允炆頓時茅塞頓開,自己與徐輝祖等人一直都陷入了一個邏輯陷阱,大明打仗后勤都是依靠民工運輸糧食與物資的,這沒錯,也符合大明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