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43節
朱允炆擺了擺手,說:“蘇州府吳縣遭災,長州、蘇州城也有災情,你還是去蘇州一帶吧?!?/br> 姚廣孝老家長洲,就在吳縣旁邊,朱允炆安排他去,也是讓他為鄉親出一把力。 黃福當即請命去鳳陽。 朱允炆點頭應允,強調:“先收老幼病殘,若國子監醫學院有需,先為其建造屋舍或帳篷?!?/br> “遵旨?!?/br> 鄭賜等人領旨而去。 雙喜站在武英殿門外著急不已,眼看著陳迪剛被傳召進去,鐵鉉又跑了過來,不由攔下鐵鉉,哀求道:“鐵尚書啊,若非急事就改日再求見吧?!?/br> 鐵鉉陰沉著臉:“若非急事,焉能來此?你身為內侍,竟敢擋大臣求見,莫不是忘記了宮廷規矩?” 雙喜連忙告饒:“我一內侍如何敢攔大臣,只不過鐘粹宮的寧妃娘娘要分娩了,太后、皇后都在鐘粹宮里,剛有侍女傳信寧妃體弱,難以生產,求皇上趕緊回去。眼下大臣接連進奏,皇上分身乏術啊……” 鐵鉉看向武英殿敞開的大門,眉頭緊鎖。 雙喜見鐵鉉沒說話,就補充了句:“尋常人家,父親尤在門外候著孩子出生……皇上為了災情,已接連會見了十幾位大臣,幾個時辰都不得休息片刻,還請鐵尚書體諒體諒皇上……” 鐵鉉冷著臉,怒問:“那你還在這里站著,為何不去通報?” 雙喜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無奈地說:“各地遭災,一封封急報送進來,又一封封急報送出去?;噬辖淮^,政務時不論其他事,若政務不停,咱家也不敢進言啊。君父君父,先是君,才是父,難啊……” 鐵鉉握了握手中的文書,收入袖子之中,轉身道:“想起一些事,明日再來?!?/br> 雙喜看著離開的鐵鉉,行了個禮。 鐵鉉在回去的路上,又將求見的都察院練子寧、吏部侍郎毛泰亨等人給擋了回去。 眼下內閣四人,出去了三個,陳迪坐鎮朝廷,朱允炆諸多決議都需要與陳迪商議,陳迪并非是一迂腐無能之人,雖然有些小心思,卻也是有能力的。 陳迪提出安民十策,以糧為主,其他為輔,確實為朱允炆發布政令提供了不少支持。 朱允炆與陳迪商議,決定利用清江造船廠打造的深水港,由剛剛完成海試的四艘寶船出長江走海路,將糧食運到淮安府,以淮安府為中心,向鳳陽府、河南等地運糧食。若清江深水港水深持續走低,無法行寶船,便直接在云梯關等濱海小城卸運糧食。至于瀘州府方面,通過安慶籌糧,運抵合肥等地。 陳迪領命離開,朱允炆盯著輿圖,大明百姓遭了天災,就不能再遭人禍,為避免朝廷賑濟糧、錢挪用,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自己直接派出了內閣大臣坐鎮,有他們督查地方,應不至于出現大發國難財,枉顧百姓死活的貪官。 就現在來看,災情雖然嚴重,但事態尚在可控之中,不至出現餓殍滿地,易子而食的悲劇,也不至于出現民變、流民成匪盜的情況。 有糧,是朱允炆最大的底氣。 經過休養生息,加上前兩年主產糧區豐收,朱允炆推動了八大糧倉,之后又先后設置了若干小糧倉,地方賑濟糧也得到了補充,加上三季稻的收成增加,糧食問題并不是危機問題,真正的危機來自于朝廷治理。 雙喜走了過來,輕輕喊了一聲“皇上”。 朱允炆這才從思緒中走了出來,雙喜連忙稟告:“鐘粹宮侍女來報,寧妃體虛難產,太后與皇后都到了……” 朱允炆心頭一緊,看了看桌案上的文書,問:“門外可還有大臣?” 雙喜搖頭,道:“已無大臣求見?!?/br> 朱允炆指了指桌案上的文書:“帶上,去鐘粹宮?!?/br> 寧妃難產,呂太后與馬恩慧都焦急不已,穩婆在里面伺候著,女醫梅惠站在門口喊人送去參湯,然后端了進去。 呂太后與馬恩慧眉頭緊鎖,淑妃、賢妃與伊才人也都不知所措。韓夏雨更是不允許入院,站在了門外,拉著朱文奎的手很是用力。 “姐夫,姐夫來了?!?/br> 韓夏雨聽到腳步聲,連忙喊道。 朱允炆對韓夏雨、朱文奎微微點頭,示意兩人在外候著,然后走入鐘粹宮。 “皇上?!?/br> “莫要行禮了,母后,皇后,寧妃如何了?” 呂太后臉一沉:“皇上怎才來,寧妃已生產近一個時辰,體力不支,剛醫婆要了參湯?!?/br> 朱允炆著急想要進去,卻被馬恩慧一把拉?。骸盎噬喜豢扇雰?,以免被沖撞,折損了皇室氣運?!?/br> 什么氣運,朱允炆不想明白,只聽著寧妃痛苦的叫聲,心都在顫抖。古代女子生孩子,就如同過“鬼門關”,若出現一點意外,都可能會導致產婦與孩子…… “看到頭了,使勁,使勁?!?/br> 穩婆的聲音傳到室外。 朱允炆感覺手一涼,低頭看去,只見馬恩慧的手伸了過來。 “寧妃一定沒事的?!?/br> 朱允炆看著馬恩慧,握緊有些冰涼的手,對著產房喊道:“寧妃,朕在等你和孩子!” 第六百四十二章 弄璋之喜,小皇子(二更) 鳳陽府,渦陽。 一根繩子拋了起來,順著樹枝穿過,垂落而下。尤柴將繩子打了個結,抬頭看了看如火的驕陽,喊了聲:“蒼天??!” 聲音很弱。 墊腳的石頭被踢開了,枯萎的樹搖晃起來,影子在陽光下顯得如此的陰涼。 解縉停在了樹下,看著一動不動的尸體,在樹下,還有兩個草席,尸體已是發臭。 渦陽知縣呂信被抓到了樹下,解縉沒有請示司法機關,也沒有上奏朝廷,只下了一個平靜的命令:“都埋了吧?!?/br> 站在解縉身旁的安全局千戶郭綱沒說話,只讓人挖了個坑,將尸體埋了進去,連同活著的呂信,然后牽了兩匹馬,來回踩踏著。 地平了,事情卻沒有結束。 朝廷下令開放賑濟倉糧,渦陽知縣開了,然后插上了標簽,明碼標價: 一斤米,一兩銀子。 百姓之家,拼了全部財產,能拿出五兩銀子就算是不錯了。 五斤米,夠一家五口吃幾天? 解縉無法相信,在朝廷三令五申,安全局日行于野,監察御史日夜奔波的鳳陽,還會出現這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貪污! 鳳陽那么多人沒死,懷遠那么多人沒死,臨安那么多人沒死,反而是一個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人命,而且不是一條兩條,而是三百多條! 全都是餓死的! 呂信拿著朱允炆不允許百姓流散于野的文書,將百姓困在了渦陽城中,并勾結當地富戶,組成了“救災隊”,只準進不準出,若不是安全局的人從城墻上溜繩索出城,渦陽的事怕還會繼續掩蓋下去! 解縉來到了這里,看著城中餓死的百姓,痛心疾首,更讓人烈日下發寒的是,一些破爛的院子里,有四五個頭骨。 有頭骨不算什么事,有事的是頭骨很小。 院子里還有人,解縉沒說什么,只讓軍士記下了他們,然后開倉放糧,安撫百姓,之后在城門外,砍掉了二十六家富戶的人頭,連同妻兒老少,一個不剩。 富戶有糧,還很多,渦陽兩個月都不需要朝廷運糧了,只三天時間,渦陽城就被整頓得極有秩序,只不過有些昨天還領飯的時候,今天卻沒有來。 郭綱告訴解縉處理好了,解縉點頭,吃人的人是留不得的,哪怕是再迫于無奈,再要餓了,也要不得,所以,活下來也得死。 解縉提拔文書孫元亮為渦陽知縣,安排妥當之后,帶人繼續巡視,誰知道在一封封文書背后,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場景,災情如何,災民如何,不親眼去看一看是不行的。 郭綱寫了一份文書,上報安全局總部,希望能增派人手。 安全局在鳳陽府的人手滿打滿算不到五百,大部分人手還需要盯著主要州縣,一些人還得去查賬,配合運輸,遞送信息,對于一些小縣城難免力量薄弱,有看不過來的時候。 朝廷御史也只有兩條腿,跑來跑去,總也需要時間,半個月又能走幾個地方? 必須加派人手! 夕陽,如血。 宮墻被染紅,靜謐的光灑在臉上,一聲嘹亮的啼哭穿越隔簾。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弄璋之喜!” 穩婆抱著孩子,連忙賀喜。 《詩·小雅·斯干》中有云: 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弄璋之喜,是為所生男子。 弄瓦之喜,是為所生女子。 呂太后開心不已,是個男孩,沒錯,能看到小東西,好啊,朱允炆只有一個文奎總是不合適的,皇室怎也該有七八十幾個孩子才是。 馬恩慧也笑得很是開心,男孩也無所謂,反正過幾個月朱文奎就要被立為太子,出閣讀書了。 賢妃、淑妃羨慕不已,可惜自己肚子不爭氣,龍涎香沒少點,就是沒懷上。 伊真兒有些心酸,別說羨慕了,自己連羨慕的資格都沒有,也不知道朱允炆是不是木頭,以自己的容貌、氣質,足以迷亂多少人,可他卻還沒在晚上找過自己一次,雖然也時不時去永和宮,卻只是白日或傍晚,而且每次來,都不是一個人…… 朱允炆看著眼前rou嘟嘟的孩子,擠著眼,哇哇哭著,伸出手輕輕觸碰了下他的臉,輕聲問:“寧妃如何?” 女醫梅惠掀簾走了出來,恭賀一番,道:“寧妃身體很是虛弱,這次生產傷了氣血,需要靜養兩三年方好?!?/br> 朱允炆抱過孩子,問:“朕可以進去了吧?” 女醫梅惠讓開,朱允炆抱著孩子走入殿中,看著躺在床上,臉色蒼白,汗水濕透長發的寧妃,輕輕將孩子放在一側,伸手擦去寧妃臉上的淚,輕聲道:“你辛苦了?!?/br> 寧妃勉強笑了笑,閉上眼昏昏睡去。 韓夏雨走了過來,尚未接近襁褓,就被侍女青青給拉到了一旁,就連朱文奎,也只能老老實實站在一旁。 呂太后、馬皇后都在,可不敢出半點事。 朱允炆伸手撥開寧妃臉上的一縷秀發,起身道:“寧妃誕下皇子,朕心甚慰,只是當下國事繁重,北旱南澇,百姓受災嚴重,朕不能常伴左右,愿皇后代朕好好照料寧妃與皇子?!?/br> 馬恩慧行禮答應道:“臣妾定會照顧好寧妃與小皇子?!?/br> 朱允炆看了看昏睡的寧妃,讓雙喜將文書放在桌案上,走向桌案旁準備處理文書。 呂太后見狀,勸道:“皇上,這里氣息不暢,又是悶熱的緊,不敢開窗,不若換個地方處理文書吧?!?/br> 朱允炆搖了搖頭:“百姓能熱得,寧妃能熱得,朕也能。太后在這里待了半日,怕有是困乏,兒就不親送了,皇后,代朕送送太后?!?/br> 呂太后嘆了一口氣,按理說宮里誕下小皇子,應是大慶,可眼下確實不是個好時候,身為皇上,先以天下為重,若大肆慶賀,酒rou朱門,消息傳出去,怕有損朱允炆的仁愛之名。 朱允炆坐了下來,對一干穩婆與醫婆道:“去領取賞賜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