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91節
“金口玉言?!?/br> 韓夏雨高興起來,拿起漏斗,便靠近了重新點燃的蠟燭。 馬恩慧、寧妃、伊真兒等人連連搖頭,蠟燭之火,一口氣肯定能吹滅的,哪怕是用了漏斗,那也是一樣結果,朱允炆如此,這是故意放水,給韓夏雨玩的機會啊。 韓夏雨一臉興奮,鼓起嘴巴,小嘴含住漏斗小口,對準燭火用力一吹,蠟燭的火焰晃動起來,朝著漏斗方向偏去。 一口氣之后,蠟燭恢復了正常,依舊燃燒著。 “怎么會?” 韓夏雨難以置信,馬恩慧等人也吃驚起來。 韓夏雨不信邪,鼓起嘴連著吹了幾口氣,蠟燭還是那個蠟燭,除了燭火晃動,稍微微弱一些之外,沒有什么改變,依舊燃燒著。 “這是怎么回事?” 寧妃一臉詫異,走到蠟燭旁,輕輕吹了一口,蠟燭忽得熄滅了。點燃之后,從不甘心的韓夏雨手中接過漏斗,吹了一口氣,蠟燭如剛才一樣,晃動而不熄。 朱允炆看著疑惑的眾人,道:“當空氣從小端口流出之后,會快速分散到大端口,沿著漏斗壁流散,而中間卻沒有多少空氣,周圍空氣強,中間空氣弱,強得空氣擠壓弱的空氣,會將火焰拉向里面,這就是空氣流通與壓強的學問,在我們看不見的空氣里面,也有著無數的學問,孔明燈大家放過吧?” 馬恩慧等人點頭。 孔明燈在民間是常見的物件,每年元宵、春節時,總少不了。 朱允炆卷起紙張,比劃著孔明燈,道:“孔明燈之所以飛起來,靠的就是空氣的力量。你們有沒有想過,小小的孔明燈可以帶著蠟燭飛,若是制作一個巨大的孔明燈,是不是可以帶幾十斤貨物飛,甚至可以帶飛起來?” “???” 馬恩慧等人面面相覷,第一次聽到如此異想天開的想法,但仔細想想,似乎也有道理…… 伊真兒看看著朱允炆有些出神,原以為朱允炆這個皇帝只懂得處理政務,治理國家,不成想動手能力也是如此之強,就連想法也都天馬行空,出人意料。 朱允炆并沒有停留在想象之中,而是拉著朱文奎的手,嚴肅地說道:“這個世界有很多秘密,比如花兒為什么這么紅,蘋果為什么向地上落,而不是朝天上飛,地震是如何產生的,為什么會有黑夜與白晝……” “這些秘密,都需要學問來解答,父皇說這么多,就是希望你謹記于心,玩可以,但要在玩的同時,學會思考,在思考時,究其根本,這就是儒學格物,朕將其稱之為,理論與實踐。你還小,或許不明白,但你只記住一點,只有善于學習的人,才不會成為蠢貨?!?/br> 朱文奎這次聽懂了,握著小拳頭道:“我不要當蠢貨,我要學習?!?/br> 朱允炆欣慰地笑了。 眼下國子監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奇怪的階段,因為有了望遠鏡,兵學院已經在考慮如何快速搭建高梯與高樓了,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也省得斥候來回跑路了,為此,匠學院出現了拼裝式的建筑思維,還被要求提高望遠鏡的距離,為此組織了一批人秘密研究。 商學院除了研究推銷技巧之外,還會跑到京師試驗一下效果,看看京城多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招牌,就知道這是商學院的杰作,這群人也不老實,有些人甚至想要去瓦剌找哈什哈做一筆買賣,試試自己的商業本領。 數學方面出現了幾個厲害人物,已經在測算下一次日食是什么時辰了。這也就罷了,真正讓朱允炆驚訝的是,數學院自從學會了阿拉伯數字,有了更好的數學基礎之后,已經開始糾結大地有多重,海水有多少,天空有多高的問題了,密度、質量、容積等知識點,逐漸被他們學透。 朱允炆不知道幾十年后,國子監與大明的科技能走到哪一步,但無論如何,朱文奎作為皇長子,他將在未來繼承自己意志,只有他對科技有一個充分客觀的認識,才能保證科技一直發展下去。 今日,只是種下一粒種子,種子的名字,叫做想象與科學。 第五百八十二章 白蓮教的覆滅? 種子能不能發芽,長出什么結果,就需要看朱文奎自己的造化了。 不過等他造化,至少得二十年。 朱允炆等得起。 鳳陽城,冷風卷起灰塵,吹過寂寥而冰冷的街。 劉長閣已經兩天一夜沒睡覺了,雙眼充滿血絲,鳳陽城雖然在他的控制之下,但白蓮教的人卻似乎根本沒有入城,亦或是入了城,又消失不見了。 岳四海也有些頭疼,咬著牙倔強地支撐著疲倦的身體,對劉長閣勸道:“我會盯著,你去休息下吧,一有動靜,我會立刻通知你?!?/br> 劉長閣站在高處,審視著夜間的鳳陽城,搖頭拒絕:“不抓到白蓮教徒,我是不會躺下的。眼下可以確認,白蓮教徒確實在城中,幾處宅院的異動,就是白蓮教擾亂我們判斷與視線的手法?!?/br> 岳四海認可劉長閣的判斷,只不過知道也沒有辦法,環控了整個城,無數眼睛盯著,也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人,這群人就好像人間蒸發一般。 楊山俯身在城墻上,看著明暗分散的鳳陽城,問道:“白蓮教為何偏偏選擇在鳳陽集議?” 岳四海嘆息道:“這還不簡單,鳳陽處在山東、河南、江浙一帶之間,集結起來相對容易?!?/br> 楊山從懷中掏出了一份破舊的輿圖,借著城墻上的燈火,說道:“白蓮教主要分布在山西、陜西、北直隸、山東、河南等地,江浙一帶白蓮教徒應不算多,就此來看,選擇在河南境內,可比鳳陽城更為便捷?!?/br> “河南,那里白蓮教勢力被一掃而空,他們怎么可能會去河南?!?/br> 岳四海皺眉。 劉長閣走了過來,拿著輿圖仔細看著,道:“河南白蓮教被一掃而空,對他們而言反而是一種掩護,要比鳳陽好些。楊山,你繼續說?!?/br> 楊山思考了下,謹慎地說道:“我們盯著白蓮教,一門心思想要找到他們的人,但如果知道了他們的目的,是不是就能找到他們的人?” “他們的目的,可沒有人知曉?!?/br> 岳四海有些發愁。 安全局審訊,哪怕是把人給打死了,他們也沒有說出佛母在鳳陽集議的具體地點與目的,可見是他們真的不知曉。 楊山微微點了點頭,悠悠說了句:“或許也可以猜上一猜?!?/br> “猜?” 岳四海有些頭疼,看向劉長閣。 那意思是,這個楊山到底是什么人,如此大事,怎么可以靠猜的?這是你的小弟,你給個解釋唄。 劉長閣靠著城墻,并沒有責怪楊山,反而欣賞與鼓勵:“反正我們也毫無頭緒,那就說說吧?!?/br> 楊山指了指輿圖,道:“其一,白蓮教選擇在鳳陽,絕不是集議路程遠近的考慮。其二,白蓮沫兒叛變,一干白蓮匪首被抓,這些人肯定得到了消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依舊沒有改變鳳陽集議,而選擇其他地點,說明鳳陽本身就是他們的目標!” 岳四海吃了一驚,問:“你是說,白蓮教想要奪取鳳陽城?” 楊山凝重地搖了搖頭,道:“鳳陽城衛所軍士力量不同小可,白蓮教還不敢在這里作亂。而且我們緊盯鳳陽也沒有發現其蹤跡,說明白蓮教徒來到這里的人手并不多?!?/br> “那你的意思是?” 岳四海不解。 楊山伸手指向北方,一片黑暗處,道:“鳳陽有別于其他地方的,不外乎就兩個,一個是皇陵,一個是皇城!皇陵有衛軍把守,可皇城卻是沒幾個人看護!” 一座爛尾的,沒有多少作用的皇城,確實沒有安排多少人看護,一入夜,北方甚至連燈火都沒有。幾乎可以斷定,在寒冬之下,少量的軍士也懶得去守護那里了。 劉長閣凝重地點了點頭,將輿圖還給楊山,拍了拍楊山的肩膀,道:“你說的很可能是對的,他們選擇鳳陽,肯定會伴隨著一次行動,否則,完全可以換一個更安全更隱秘的地點。中都皇城雖沒有建成,但依舊代表著皇家的尊嚴與臉面,不容有失!抽調總部與蒙城安全局兄弟,盯著皇城!” 岳四海答應,當即安排人手調動。 一座宅院中。 佛母試圖說服韓天父、呂程、余丑母等人支持自己奪取琉球建造佛國的計劃,可這些人依舊搖頭,不是說百姓故土難離,就是說不太現實,難度太大,總而言之,無論佛母擺明了多少形勢,說了多少好話,就是沒人響應。 哦,除了陜西的王金剛外。 但王金剛畢竟不是王金剛奴,一個新人本就沒多少威信,他的聲音沒有人在意。 佛母頹然地坐了下來,目光有些悲憫:“你們要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眼下明廷尚未完全開放海禁,若我們一舉奪下琉球,待明廷開放海禁,我們就可以徹底隱去白蓮身份,發展壯大,等待時機成熟之時,返回明廷,帶領百姓……” 韓天父打斷了佛母的話:“帶領百姓做什么?一旦我們離開了這里,就失去了根本。他日縱是明廷內部混亂,百姓困頓,我們遠在琉球又能做些什么?白蓮教的火焰,就應該一直在這一片大地上燃燒,而不是去一個充滿野人的島嶼!” 余丑母也失去了耐心,毫不客氣地說道:“此事就不要再議了,遠去琉球是斷不可行之事。白蓮教的根是百姓,至少山西百姓不可能跨過太行山,走向大海,再去島嶼之上謀生。佛母,不要為了你的一己之私,讓整個白蓮教陷入絕境?!?/br> 佛母沉默了,任由幾人反駁而不發一言,待所有人停下之后,才喝了一杯酒,道:“既然你們不同意,那我也就不勉強了。朝廷抓我白蓮教徒眾多,重要人物折損已超百人,我們不能無動于衷,必須作出回應?!?/br> 韓天父松了一口氣,誰都不想徹底與佛母撕破臉,她能不再堅持,是一件好事。 “那就給朝廷一個回擊吧?!?/br> 韓天父贊同。 余丑母沒有反對,選擇點頭:“佛母的布置我們還是信得過的,只是安全局在這里布置了天羅地網,我們如何離開是一個問題?!?/br> 佛母呵呵笑了起來,道:“自然是有人送我們離開,這鳳陽城的鑰匙,可不是握在劉長閣的手中。子時行動,沒意見吧?” “沒有意見?!?/br> 韓天父等人答應。 佛母吹滅了燈火,眾人拉開厚重的簾子,走出廂房,呼吸著外面的寒風。佛母指了指東面,道:“各自休息吧,要行動之前,我會通知你們。為了掩護這次行動,我會安排一些大動作?!?/br> “好?!?/br> 眾人對佛母還是信任的,加上眾人是一條船上的人,一個人出了事,所有人都會倒霉。 人進入了東廂房,自始至終,沒有任何燈火。 佛母走到一顆枯了的槐樹下面,對跟在身旁的孫天佑道:“我努力爭取他們了,可惜他們沒有把握住機會。古今的條件,我答應了,去吧,該怎么做,你應該清楚?!?/br> 孫天佑沒有說話,只對著佛母的背影拱了拱手,然后后退幾步,消失在宅院之中。 佛母伸出手,北風吹過,很冷。 適合放火。 鄰近子時,鳳陽城東一處宅院突發大火,風助火勢,轉眼便燒開來,不少人家被驚醒,走水、救火的聲音響成一片。 站在皇城附近的劉長閣打了個哈欠,看著遠處的火焰,只輕輕說道:“人家已經在動作了,我們多少應該配合配合?!?/br> 原本在皇城周圍看護的安全局與軍士,紛紛跑向城東。 路清了。 十幾道身影在黑暗中躍動,穿過昏暗的巷子,接著樹木與建筑隱藏著身形,逐漸接近了北面的皇宮。劉長閣小心翼翼地將身體藏在城墻后面,隱藏在暗處的安全局人,等待著命令。 然而,就在這些身影逐漸接近皇宮宮墻的時候,突然之間停住了腳步,轉身向后瘋狂跑去,似乎發現了這是一個陷阱。 劉長閣微微閉著眼,沒有任何動作。 原本想要沖出去的安全局人,也沒有任何異動。 安全局的人是軍士出身,服從命令是第一位的,沒有命令,不得行動,這是他們的信條。 韓天父帶人跑出一段路之后,又折返回來,到了一處建筑下,對隱藏的佛母問道:“可有什么發現?” 佛母走了出來,道:“沒有人,準備登墻,行動?!?/br> 韓天父等人各自準備,拿出了抓鉤,身上還背著背簍,里面裝著一大罐桐油,抓鉤飛出去,直掛在城墻垛口上。 劉長閣微微偏頭,看著距離自己近在咫尺的抓鉤,嘴角浮現出了一抹笑意,這群家伙也太過狡猾與謹慎了,聲東擊西不說,還差點詐出來自己。 若沒有經歷過戰場廝殺,見多了這些手段,自己怕也會忍不住,下令追擊吧。那樣的話,安全局或許可以抓到白蓮教的人,但絕不會是全部。 可自己來這里,就沒打算放一個人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