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72節
常百業連忙答應,然后看了看周圍,問道:“還有誰沒有來嗎?” 渠寶重重地點了點頭,道:“還有一位重要人物?!?/br> “誰?” “英烈商會的代王,朱桂?!?/br> “藩王?!” 常百業震驚了。 李景隆請來商人也就罷了,就連王爺也請來了,這個動靜是不是太大了一些,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就在眾人逐漸有些煩躁時,門口傳來了喊聲:“英烈商會代王、曹國公到?!?/br> 常百業等人紛紛起身行禮。 李景隆與朱桂招呼兩句,安排眾人落座,朱桂坐了下來,很干脆地說了句:“今日我在這里,非是王爺,僅代表英烈商會,有事以商人之法-論,來去自由,無人節制?!?/br> 眾人松了一口氣,怕就怕這兩尊大佬強買強賣。既然代王發了話,那事情就有了轉圜的余地。 李景隆以自嘲開場:“因內弟之事,皇上禁足李某半年,原以為出了門,沒人敢接曹國公府的請帖,不成想大家都來了,如此賞臉,第一杯酒當給你們?!?/br> 常百業看著有些虛偽的李景隆,暗暗鄙視。 你在請貼上寫的可不是李景隆三個字的落款,而是寫的“曹國公李景隆”六個字,不是你閑著手賤多寫了三個字,而是拿著曹國公的名頭威脅人,人人都可拒絕李景隆,但不是誰都可以拒絕曹國公。 大人物自嘲,不配合笑笑也是不合適。 眾人一頓好聽的鬼話,幾杯酒下來,李景隆就有些面帶紅光了,不由說道:“今日宴請諸位前來,是有一筆生意想和大家一起做?!?/br> 常百業看向一旁的渠寶,低聲問道:“渠叔,你可知是什么買賣?” 渠寶搖了搖頭,曹國公府沒多少信譽可言,想當年在廣東陽江的時候,他們收了不少商人的好處,答應商人跟隨鄭和出海,結果事情黃了,他們卷好處跑路,讓那些商人血本無歸,不少人明里暗里咒罵曹國公府。 和這樣失去信譽的人做買賣,要長點心眼。 有不捧場的,自然也有捧場的。比如趙大宇,早就想要攀附一條官線,齊王與珉王幾次都不搭理自己,代王又是挖礦的,生意不搭嘎,現在有個國公出來,也是不錯的人選。 趙大宇當即支持:“曹國公,什么生意,說出來給大家一條發財之道啊?!?/br> 常百業看向趙大宇,渠寶低聲說道:“看吧,有些商人的精明,也只不過如此?!?/br> 常百業點了點頭,趙大宇這個人還算有些知名度,尤其是他在銀銅兌比失衡的時候,想要順帶發一筆錢,結果猶豫來猶豫去,最終虧損不少,成了與官府對抗金銀比例的犧牲品。 李景隆看過眾人,只有那么寥寥幾人表態,不過沒關系,畢竟他們是商人,誰能拒絕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這筆買賣,就是武會試?!?/br> 李景隆沉聲說道。 剎那,滿堂無人說話,全都驚訝地看著李景隆,就連代王朱桂也皺起了眉頭。 常百業與渠寶對視了一眼,有點想逃。 武會試乃是朝廷級的會考,主持這次會試的可是兵部與五軍都督府,你一個閑散的國公敢將武會試當做生意,這不是找死嗎? 上次禁足還不夠,你這是打算去刑部,和李增枝搭伙過日子嗎?刑部有你兄弟,你去了不寂寞,但大家伙在刑部可沒熟人,我們不想去啊。 趙大宇臉有些疼,這個時候也不敢說話了。 朝廷大典,誰敢插手? 看李景隆的意思,他是打算買賣武會試,準備打假賽了,這可不行,萬一朝廷震怒,一刀砍下來,曹國公脖子上有個瓦片頂著,自己脖子上可沒瓦片啊。 這不是買賣,這是傷害。 李景隆看著不配合的眾人,自顧自飲了一杯酒,接著說道:“開個盤口,標明賠率,自由押注?!?/br> “哦……” 眾人松了一口氣。 趙大宇連忙擦汗,原來不是打假賽,而是武會試外設個盤口,加注賭這么一回事啊…… 賭博,可謂歷史悠久,四大文明古國,其他三個雖然半道夭折了,但深究下來,人家也是出現過賭博文明的…… 中國在這方面,可謂是不落人后,經過歷朝歷代,不斷發揚光大,直至清至后世,才逐漸被“徹底”禁止。 中國最早的博戲,名為“六博”。 按照《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夏朝桀時期的一個大臣烏曹所創。這個說法準不準,有沒有烏曹這個人,還真不好說,但人輸急眼的時候,都會喊一聲“我曹”,不知道這其中有沒有歷史淵源。 春秋戰國時,賭博活動已高度發展,什么上流的王侯君主國,什么下流的雜工百姓,都嗜好賭博,不僅賭,還打架。比如宋國君主閔公,就和人博戲,結果發生爭執,不知道是帶的人不夠多還是自己身體太虛,就被人打死了…… 著名的田忌賽馬,不就是一場賭馬。 斗雞、斗狗、投壺、弈棋、六博,是這個時期主流的博-彩業務…… 但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賭博,雖然也輸贏錢財,但多少帶著一種娛樂的成分,也就是小賭怡情,賭個差不多就行了。 可到了秦漢,尤其是漢朝,賭博就徹底成為了純碎的“戲而取人財”,純碎的賭博。司馬遷這個家伙在寫《史記》之前,估計是被賭博害過,將其稱之為“jian富”,都勾搭成jian了,還能有什么好詞…… 至于魏晉南北朝,別看社會動蕩的很,但賭博卻很熱鬧,加上這一個時代的人都很君子,曠達的很,輸的光潔溜溜,還能大笑,就能贏得好名聲:你看,這個人好豁達,是個君子耶。 南朝宋武帝劉裕出身微寒,也愛賭博,結果輸了三萬貫,被人綁在了馬柱子上,后來劉裕當了皇上,當年誰綁的自己,追過去一刀就給砍了。 所以說,賭博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真正讓賭博業如日中天的,還得說唐宋。像是流傳千年而依舊被人使用的骰子,那就是唐人發明的賭具,可以說,拿起骰子,你已經與千年之前的大唐有了關系…… 像是什么接龍、牌九、葉子戲,都是那個時代的“智慧”結晶。 唐代的小武就嗜賭,還讓狄仁杰和張昌宗對賭。還有唐玄宗,楊貴妃等,傳說骰子上有一點是紅色的,就是唐玄宗要求點紅的,所謂的“骰子飾以朱者”。 宋代更不用說了,人家撲買成風,其他朝代雖然好賭,好歹要點臉,一群人賭下也就是了,弄完回家睡覺去??伤未?,那可是專門出現了柜坊,而且一個地方幾百個柜,不僅讓百姓參加,連軍隊的人也忽悠進去…… 這也就不能理解,宋代軍隊為了鼓舞士氣,找老千先騙賭軍士的錢,然后說,兄弟們抄家伙上,打贏了你們的債就免了…… 現在,李景隆想出柜,不,是想設個柜坊,開個盤口了,只不過看他的樣子,是想拉人入伙啊。 不過,貌似不合法啊…… 第五百五十八章 開盤口的李景隆 說不合法,是因為老朱不喜歡游手好閑,賭博成性的人,為了禁絕京師賭博,曾興建一座“逍遙樓”,這座樓專為賭徒設計,進去賭就行,絕不收取小費,消費透明。 只不過,逍遙樓有兩條規矩: 其一,概不提供餐飲服務。 這個好理解,大家是來賭錢的,不是來混吃混喝的。 其一,只進不出。 什么,想回家? 哎呀,不好意思,這里不允許外出。 餓了? 那咋辦,我們這不提供餐飲服務,要不擲骰子,看看能不能擲出糧食來? 那什么,這位爺,玩盡興啊。 餓死了多少賭徒,沒有人知道,但很明顯的一點是,明初的京城,可是沒幾個敢把賭博放在明面上玩的。 現在曹國公李景隆這是想要公然開賭坊,挑戰太祖爺的威嚴啊,這是不是也忒大膽了一些,他就不怕被請到逍遙樓,或被砍了雙手? 趙大宇清楚眾人的顧慮,先一步提了出來:“曹國公,朝廷可是禁賭啊,若我等參與其中,豈不是壞了規矩……” 李景隆笑了笑,抬手道:“朝廷禁賭,我等自不敢違。然武會試乃是開國以來首次舉辦,若無撲賭押注,豈不是少了許多樂趣?” 趙大宇問道:“計將安出?” 李景隆舉杯道:“共享太平之福罷了?!?/br> 共享! 這里的共享,可不是什么單車,電寶之類的,而是利益上的瓜分。 李景隆想要通過利益的方式,撕開一條口子。在古代,沒有黃與毒,唯一真正厲害的,只有賭。畢竟前面一項政策允許,后一項又不存在。 “各中利益多少,相信諸位能看清楚。今日請大家前來,有兩件事?!崩罹奥∠嘈抛约嚎梢愿愣ǔ?,直接轉入正題,道:“你們都是京師各行各業的商人,武舉人一旦入京,未必會住在兵部安排的驛館,有些人一定會住在客棧之中,他們也會在京師買賣貨物,與人交流,談論……” 常百業算是聽明白了,李景隆想要自己這些商人充當耳目,幫他打探武舉人的情報,比如動作習慣、飲食習慣、馬匹狀況、力氣程度、敏捷程度…… 這些情報,將直接關系著賠率的設定,比如誰會中式,是一賠一還是一賠十,比如誰會中狀元,是一賠十還是一賠一百。 很多電視電影里面在介紹古代武舉時,都會有這樣的場景:兩個人騎著馬,拿著刀對砍,打得精彩紛呈,難分勝負,贏得滿堂喝彩。 哦,這都是扯淡。 因為縱觀古代武舉考試,根本就沒有一對一的pk環節,當然也沒一對多的群毆環節,有的只是類后世競技比賽,你射你的箭,我找我的靶子,你舉你的重,我擦我的汗,誰都不干擾誰。 不比拼拳腳功夫,不安排二人對抗,沒有你死我活,但依舊是事關命運的賽場,唯實力方致勝。 這種武舉考試,雖然少了觀瞻與欣賞性,但依舊吸引著無數的人,誰不想看看大明第一武狀元是誰,誰不想參與一個幾百萬、幾千萬的項目之中…… 李景隆侃侃而談,自信地說道:“這第二件事,就是保大盤穩定。曹國公府希望諸位在必要的時候,能注入銀錢,加以調節。只有這樣,盤子里的錢才是諸位的?!?/br> 渠寶看了看常百業,兩個人明白過來,李景隆是擔心自己家里的錢不夠維護大盤的,這才拉商人加注資金,以保持合理賠率,萬一出現一個一賠五十,還被人下了大注,那就不太好玩了。 “若朝廷允許,我等參與不成問題?!?/br> 趙大宇表了忠心。 一些商人也見此,也紛紛點頭。 只要朝廷允許,那商人參與其中就沒什么不可以的。 “我們該怎么做?” 渠寶低聲問常百業。 常百業喝了一杯酒,起身道:“曹國公,常家經商,雖有投機取巧的時候,卻不準沾染賭術,此乃家訓,萬望國公可以理解。但國公cao盤,常家也不能毫無表示,這樣吧,稍后百業送萬兩白銀至府上,不知國公可滿意?” 李景隆瞇著眼看著不給面子的常百業,淡然地說道:“區區萬兩……” “五萬兩?!?/br> 常百業當即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