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46節
哈什哈指揮著軍隊,命令卓力格圖、巴錫渥從左右方向包抄,試圖繞到韃靼的后路,尋機進攻。 可哈什哈終究還是小看了阿魯臺,此人能在韃靼中占據領導地位,讓也孫臺、馬兒哈咱等言聽計從,不是靠一張過得去的臉,而是真正的實力。 眼看著哈什哈分兵,阿魯臺干脆給了哈什哈一個驚喜。 你不是想要讓我下來跟你打嗎? 好,我下來了,還帶了幾萬人…… 哈什哈郁悶的吐血,從山丘之上奔跑而下的馬匹可不需要三里助跑,這已經是慣性拉滿了,如此猛烈的沖擊,待在山下的哈什哈根本無法抵抗,軍陣直接被沖得四分五裂,若不是卓力格圖、巴錫渥帶兵回援,哈什哈估計能被打回營地去。 挨了一頓悶棍的哈什哈發瘋了,不顧巴錫渥與卓力格圖的反對,下達了全力進攻喬巴山的命令,并帶一批精銳拼死作戰,韃靼見哈什哈如此生猛,竟無法阻攔,被哈什哈攻了上來。 阿魯臺看著遠處悍勇至極,無人可擋的哈什哈,臉色陰沉地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喬巴山擋不住了,那就換個地方,向東還有一座無名丘陵,哈什哈再厲害,也不可能每次都那么生猛吧。 現在的局勢主動權,依舊在撤退的韃靼手中。 哈什哈確實拿阿魯臺沒有辦法,這一夜連續作戰多次,算是見識到了韃靼的實力,再向東打下去,怕也占不了太大好處,而且越向東,越接近韃靼的大本營了,若他們傾力反攻,瓦剌軍很可能難以抵擋。 就在哈什哈思考是繼續追擊還是整頓撤至安全局時,遠處傳來了喊殺聲,而韃靼的軍陣似乎變得凌亂起來。 “丞相,好像是阿古拉回來了!” 巴錫渥驚喜地喊道。 哈什哈放聲大笑,揮舞著帶血的馬刀,下令道:“跟我殺!” 阿古拉是哈什哈手下的一名猛將,備受哈什哈器重,此番打算與高麗聯合,哈什哈親點阿古拉帶五千精銳隨行。 現在阿古拉返回,正好迎面碰上了撤退的阿魯臺,活該此人倒霉。 對于阿古拉的出現,阿魯臺當真是毛骨悚然,一股不詳的感覺縈繞心頭,憤怒地喊道:“脫魯忽察兒,我必殺你!” 在阿魯臺的想法中,一定是朵顏衛出賣了韃靼,與瓦剌聯合在了一起。 原因就兩點: 其一,朵顏衛攻擊瓦剌營地,沒錯,是打了,也打進去了,但這群家伙不守信用,還沒等自己跑路呢,他們先一步跑了,這不明擺著坑自己? 其二,朵顏衛誘導瓦剌哈什哈分兵前往高麗,哈什哈確實是分兵了,阿拉古帶了五千人北上,這點韃靼探查到了,這些人為了避免打草驚蛇,走得緩慢,有時候還是白天睡覺,晚上跑路,但事情過去幾天,他們此時此刻應該在野人女真部里吃魚,怎么可能會跑回來,還正好攔住自己的退路? 不用說,一定是朵顏衛的脫魯忽察兒投靠了哈什哈,聯手坑自己,阿古拉北上高麗是一個針對自己的陰謀。 除了這個解釋,沒有其他! 阿魯臺恨透了脫魯忽察兒,這個家伙本身就背叛了蒙古部落,成為了明廷附屬,現在又一次出賣了韃靼,擺明了就是二姓家奴! 但恨雖然比刀沉重,但卻沒刀鋒利,砍不死人。 阿拉古出現在韃靼正面,而后面又有哈什哈的追兵,腹背受敵之下,阿魯臺已難以招架,雖然說阿拉古的五千人在平時不算什么,可現在不是平時,是分毫必爭的時刻,一旦被阻滯在這里,便會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分兵突圍!” 阿魯臺已經沒有其他辦法,雖然知道分兵乃是兵家大忌,但為了活命與保全實力,分兵是避免被圍困的唯一方法。 也孫臺、馬兒哈咱也十分清楚眼下的局勢,不再猶豫,約定好會合地點之后,立馬帶人向北殺去,而阿魯臺則帶人朝南殺出。 因為天色的緣故,哈什哈一時之間也無法判斷阿魯臺在哪支隊伍之中,但很清楚,無論是誰,自己都不打算放過。 哈什哈帶兵向北,命令卓力格圖帶人向南,并傳令阿拉古緊追不舍,務必死死纏住對方。 而在后方與智武竹戰斗的岱森達日也終找到了破綻,趁對方分心時,一刀砍在了智武竹的脖子上,脖頸被斬一半,智武竹的腦袋瞬間歪搭著,手中刀落,人也從馬背上跌落下去。 岱森達日撿起智武竹的人頭,徹底清剿了其斷后的五千人之后,問明方向,向北追蹤而去。 朵顏衛的脫魯忽察兒、哈兒等人聽聞到了遠處的動靜,彼此臉上都浮現出了驚恐之色。 哈什哈提前一步離開了營地,張開麻袋等待著自己與韃靼鉆進去,也幸虧是自己逃的及時,沒有被留下來,否則一定會被當做重點照顧對象…… “前面就是捕魚兒海了,韃靼大本營就在北面的呼倫湖附近,我們不能再停留在這里,應馬上翻過哈剌溫山,回到營地?!?/br> 哈兒心有余悸地說道。 脫魯忽察兒瞇著眼看著遠處的捕魚兒海,不算明亮的星光,照不出清晰的影子,但直覺告訴脫魯忽察兒,那里有人。 “繞路走?!?/br> 脫魯忽察兒準備繼續向南,而不走捕魚兒海這一條路。 可事情已不是他所能控制。 暗處的人見脫魯忽察兒想要逃走,連忙從地上站了起來,叫喊著開始沖鋒,雖沒有馬匹,卻每個人都手握弓弩。 “不過是一群步兵,不足為慮?!?/br> 哈兒看清楚了情況,剛說了一句,就感覺臉疼起來,因為對方的聲音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已經到了草木之處似乎都是兵的地步。 “這是韃靼本部的后備軍,撤!” 脫魯忽察兒聽清楚了對方的叫喊聲,雖然不知道阿魯臺為什么會預留一支后備軍在捕魚兒海,而不是留在呼倫湖,但如果被這群人攔住,一旦無法脫身,等哈什哈或阿魯臺騰出手來,朵顏衛就真的完蛋了。 不能硬抗。 烏巴圖帶著韃靼兵開始追擊脫魯忽察兒,眼神中充滿了痛恨。 就在不久之前,一個渾身帶血的韃靼人跑到了呼倫湖,告訴所有人,朵顏衛出賣了韃靼部,導致韃靼中了哈什哈的詭計,幸虧韃靼阿魯臺應對得當,才沒有折損過大,現在朵顏衛要從捕魚兒海跑路,一定不能讓他們離開。 烏巴圖聽聞之后大怒,得到韃靼留守大將同意,帶了一萬余青年人埋伏在捕魚兒海,為了避免暴露,還特意將馬匹留在了遠處丘陵的后面。 可誰知道脫魯忽察兒的直覺如此敏銳,眼看著對方要逃走,再也顧不上隱藏,一舉殺出。箭破長空,留下了數十騎,追上之上,奪馬便去追趕。 青壯少年正是血氣方剛,幾十個人都給敢追兩萬人跑,脫魯忽察兒跑了一段路才發現對方人少,當即下令停下來收拾掉這群尾巴,可誰知道烏巴圖等人雖少,但卻極是兇橫,不僅箭法超絕,就連近戰也毫不遜色于一流將士。 脫魯忽察兒終于想起來了,這個帶頭沖鋒的不是別人,正是韃靼的后起之秀,神雕手烏巴圖,他曾在今年的那達慕大會上表現極是出彩。 “撤吧!” 遠處傳來了馬蹄聲,脫魯忽察兒已經顧不上收拾烏巴圖,只好帶人連忙南逃。 天快亮了。 阿魯臺逃了出去,身邊還有一萬余人,剩下萬余人少部被殺,大部四散而逃。遠處就是呼倫湖,留守軍士已然趕了過來,與阿魯臺合兵一處,也孫臺等也繞路而歸,重新聚攏起來。 有了兵力的補充,阿魯臺開始組織反擊,自己的軍隊雖然鏖戰一夜,但畢竟還有一部分力量保持著體力,可哈什哈的軍隊就不一樣了,他們是全部投入作戰,徹夜不得休息。 這里是韃靼的領地,想要在這里擊敗韃靼,哈什哈的力量還不夠! 面對韃靼的反擊,哈什哈的軍隊終于露出了疲態,不得不撤到西面丘陵處休養。 雙方罷兵,只不過是短暫的安寧。 哈剌溫山。 一處密林中,寧王朱權手指盤弄,一枚黑色的圍棋子不斷翻動,看著眼前石頭上的棋盤,猛地敲落棋子,對大將朱鑒道:“現在,該你出手了?!?/br> 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退的傳統(二更) 朱鑒,朱權的忠實擁護者與狂熱追隨者,文士裝束,武夫模樣。 “不是死局啊?!?/br> 朱鑒低頭審視著棋盤,聲音有些粗獷。 朱權收起幾枚棋子,起身道:“想要布置死局,這些棋子可遠遠不夠。去吧,給朵顏衛一個教訓,讓他們老實點?!?/br> 朱鑒咧嘴一笑,飛身上馬,端坐于馬背之上,對朱權道:“王爺在此等好消息便是?!?/br> 朱權微微點頭,送走了朱鑒與一萬騎兵,然后喚來陳亨,問道:“給了他們幾日,算算時間,也應該到了預定位置吧?” 陳亨凝重地答道:“若途中沒有意外,以他們的速度應該到了?!?/br> 朱權一揮袖,就有人牽馬而來,踩馬鐙而上,凝視著西方,沉聲道:“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我發殺機,天地反覆。哈哈,走,我們去給哈什哈送行?!?/br> 林間,萬馬齊動。 哈什哈準備撤退了,一夜作戰,瓦剌折損了兩千余人,受傷達三千余,加上鏖戰追擊,人馬困乏,已經不適合繼續留在喬巴山附近,需及時后撤。 阿魯臺看出了哈什哈撤退的跡象,想要送行,奈何也孫臺等人不干了。 一晚上的折騰,韃靼的損失可比瓦剌大多了,不說大將智武竹被人割了腦袋,就說軍士,折損多達七千余,還有被打散至今沒回營的軍士,算下來接近萬人的損失。 也孫臺、馬兒哈咱的意思很明確,你阿魯臺想去追,那自己帶兵去,我們不跟。正因為跟著你,這才損失慘重,再來一次,可就真的要賠掉家底了。 阿魯臺怎么勸說都沒用,這兩個人顯然有點恐哈什哈癥了。無奈之下,阿魯臺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哈什哈帶兵撤出喬巴山,向西退去。 人都要走了,怎么能少得了送行的。 阿魯臺不講禮儀,沒道德,那是阿魯臺,作為寧王的朱權可是很有禮貌的,帶一萬騎兵,先哈什哈一步向西而去,打算在克魯倫河附近給哈什哈送行。 只不過送行的時間,選擇在了夜晚。 哈什哈緊繃著神經,戒備了一整天,確系韃靼沒有派追兵而來時,便放出巡哨,就地扎營準備過夜休息,沒辦法,這已經是兩天一夜沒合眼了,再熬下去,軍士就要跨了。 夜很靜謐,秋風吹來了寒意。 一支軍隊緩緩地出現在了哈什哈的西面,如同野狼,不斷顯現出自己的身影。 若有人近距離觀察,可以看到這些馬的馬蹄上,竟都裹著氈布,馬嘴也上了馬嚼子,輕易發不出大的聲響。 朱權身披雪白風衣,緩緩抽出了腰刀,高高舉起,身后一面大旗嘩啦啦招展起來,猛地向前一壓,西風起,獵獵作響。 沒有發號施令,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也沒有鼓動人心的豪言壯語,只有夾雜在秋風中兵器出鞘的鋒芒,借著微弱的星光,反射著幽冷。 一馬動,萬馬動。 騎兵雷動大地,猛烈的動靜驚醒了哈什哈,剛剛醒來,鉆出營帳,便向東面看去,竟不見敵人。而身后的動作越來越大,猛地轉身,看到了駭人的一幕。 騎兵殺掉巡哨的軍士,如惡狼一般,扇形狀沖入了瓦剌軍營,騎兵見人就砍,見人就殺,無論是倉促上馬的軍士,還是來不及上馬的士兵,亦或是還沒怎么醒來的人。 刀鋒過處,血流滿地。 朱權眼神中冒著兇光,揮刀就砍斷了一個人的脖子,驅馬上前,左右殺敵,竟沒有人能在其手下堅持三個回合。 哈什哈借著燃燒起來的火,看清楚了那一面帥旗,四爪蟒旗,大繡“寧”字。 “明軍?寧王!” 哈什哈徹底震驚了,寧王遠在大寧城,隔著一座山,他怎么可能會出現在這里,還出現在自己撤退的西面! “丞相,快撤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