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26節
三人頓時紅了臉。 寧妃一跺腳:“誰會用那個……” 淑妃一轉身:“狐媚之道……” 賢妃一抬頭:“她們不要,全都給我吧……” 寧妃,淑妃同時道:“休想!” 朱允炆看了看遠處爭執的女人,不知道她們在爭執什么。 朱文奎不哭了,不是被人哄了,而是哭不下去了。 只要一張嘴,就會有糕點塞進來,擋都擋不住,加上沒解鎖過捂著臉哭的技能,只好擦擦眼淚,看著不知道哄自己卻還給自己糕點吃的韓夏雨。 韓夏雨也是有些為難,這糕點吃不完怎么辦,要不,帶回去晚上吃吧…… “那,你把外衣脫了?!?/br> 韓夏雨看了一圈,沒見到青青、子衿等人,一看朱文奎,這天氣那么熱,竟然還穿個外衣,索性就他了。 朱文奎堅決搖頭:“母后說了,衣裳是禮儀,不可亂穿,也不可亂脫……” 韓夏雨指了指桌上的糕點,問道:“那你是要這個糕點,還是要那個糕點?” 朱文奎小手已伸,韓夏雨就跑到他身后,在朱文奎的抗拒下,將外衣脫了下來,又摸了摸朱文奎的后脖頸,道:“看你都出汗了,還穿這么厚?!?/br> “我的衣服……” 朱文奎看著韓夏雨直接將衣服攤在桌案上,將碟子里的糕點拿出來放到衣服上,然后打包,動作不太熟練,直接打成了死結。 “那,晚點你來鐘粹宮門外,我請你吃糕點。還有,千萬不要告訴你母后,要不然就吃不得了……” 韓夏雨將“包裹”藏在桌案下面。 朱文奎看著覺得新鮮,自己從來都沒有見過這種生活,好像,還挺有趣。 不過…… “不讓母后知道,是不是有點晚了?” 朱文奎低聲問道。 韓夏雨坐了下來,拿起了一點瓜果,小腿晃悠著,道:“只要你不說,誰會知道……” 朱文奎低著頭,見韓夏雨還沒半點反應,一著急跪了下來,喊道:“孩兒見過母后,寧妃、賢妃、淑妃娘娘……” 韓夏雨腿瞬間緊繃起來,感覺到背后多了幾道銳利的目光,面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開溜。 以前在杭州的時候,自己和父親偷吃糕點,母親來的時候,父親就讓自己快跑。 那就跑吧。 韓夏雨不慌不忙,一彎腰將桌子底下的包裹拿了起來,然后走到朱文奎面前,一把抓起來,喊道:“快點,跟我跑?!?/br> 馬恩慧瞪大眼,寧妃捂著額頭,淑妃已經笑得上氣不接下氣,賢妃站立不穩,就連遠處看著的呂太后,在錯愕一瞬后,便拍手大笑起來。 朱允炆見呂太后心情大好,便陪在一旁,說著微服私訪中的趣事,至于自己孩子被韓夏雨拐走的事,那就隨他們吧,反正皇宮里有人跟著他們,總不會出事。 馬恩慧倒有些擔憂,時不時地看向寧妃,咬牙切齒,自己的兒子平日里學了不少禮儀,現在好了,被一個鄉野丫頭給帶壞了…… 寧妃不介意,每當馬恩慧看過來時就沖她笑,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皇后要欺負,那就欺負韓夏雨去,跟自己有啥關系…… 朱文奎從來都沒都沒感覺如此刺激過,自己竟然跑出了坤寧宮,若是身后沒這些宮女太監就更好了。 韓夏雨拉著朱文奎,直接跑到了鐘粹宮里面,找來青青、子衿、子佩,然后將包裹打開,糕點的香氣頓時便傳開了。 “來,都嘗嘗?!?/br> 韓夏雨很得意,這是自己的戰利品。 青青等人也沒多想,昨晚上寧妃說了,韓夏雨說的話自己就要聽著,既然她讓吃,那就吃吧,至于旁邊的朱文奎,他又不能吃,還不如糕點…… 朱文奎擦著額頭的汗,歡喜地說道:“好開心,從來都沒人帶我這樣玩過?!?/br> 韓夏雨笑著說道:“聽說京城里面可好玩了,我們什么時候可以出宮看看去?!?/br> 朱文奎連連搖頭,道:“我們出不了宮?!?/br> “有我在,肯定出得去?!?/br> “才不信,母后、父皇都不允許我們出宮?!?/br> “那我們就想辦法……” “有什么辦法?” “總之一定會有辦法?!?/br> 韓夏雨想起朱允炆描述的京師繁華,就充滿了向往,這里可是比杭州人還多,還要熱鬧,不出去走走,總待在皇宮里有什么意思。 雙喜走到朱允炆身旁,稟告道:“皇子在鐘粹宮,一切安好,已差人送去膳食?!?/br> 朱允炆微微點頭,示意馬恩慧放心,然后對呂太后道:“那我們就不等他們了,用膳吧?!?/br> 呂太后頷首,對一臉不高興的馬恩慧道:“皇宮里太過沉悶,多個性子跳脫,鬧騰的孩子也好。等文奎出閣讀書,可就不能再如此自由了?!?/br> 馬恩慧連忙笑臉解釋:“臣妾只怕文奎失了規矩禮儀,惹宮里人閑話?!?/br> 呂太后不以為然,這后宮里面還不是你管著,誰敢說文奎的閑話。 朱允炆見呂太后看了自己幾眼,知道她在催問什么時候讓文奎出閣讀書,給個準話,只好回道:“朕盤算著,文奎畢竟還小,不若再過一年,待他五周歲時,先舉行冊封儀禮,再出閣讀書?!?/br> 馬恩慧眼睛瞬間一熱,這是朱允炆第一次明確表態,將朱文奎立為太子! 第五百零五章 臣保舉李景?。ǘ?/br> 沒錯,朱文奎是獨苗,又是皇后所出,身為嫡長子,太子之位名正言順。 但朱允炆遲遲不松口,也沒有冊立太子,哪怕是朝臣幾次上書,都被朱允炆留中不發,這讓馬恩慧始終都有些不安。 看多了歷史就會發現,嫡長子并不一定是皇位繼承人,遠不說秦、隋、唐,就說大明旁邊的朝-鮮,李成桂不就是想要側立自己的小兒子當太子,結果引起了政-變,到現在老二坐在皇位上還不穩,估計還要換人…… 朱允炆現在只有一個兒子,但他不會一直只有一個兒子,萬一后面出來個極度受寵的妃子,萬一人家又生了兒子,萬一皇上又支持…… 朱允炆計劃過給朱文奎找老師,結果又沒了動靜,加上淑妃、寧妃、賢妃先后侍寢,馬恩慧也曾提心吊膽過一段日子。 若不是朱允炆對朱文奎素來喜歡,時常陪伴,馬恩慧的擔憂會更甚。不過現在好了,這種擔憂沒有必要了。 只要再等一年多,朱文奎就會被冊封為太子,入主東宮。 到那時候,太子身邊就會有官屬,背后便站著文官勢力,即便是朱文奎有弟弟,也無法與之相爭。 呂太后很是滿意,在她看來,太子不立,國本不穩。既然皇上公開表了態,自然是不會食言,那就再等一年吧。 寧妃、淑妃、賢妃羨慕不已,恭賀馬恩慧之后,又恭賀大明。 朱允炆看了看安心的馬恩慧,又看向淑妃、寧妃等人,盤算著是不是再要幾個孩子,之前一直沒要孩子,特意選在安全時間行事,擔心的就是皇權紛爭。 現在朱文奎都四歲了,即便是再有幾個弟弟,他也能年長五歲,有五歲的優勢,收拾哪個小弟不是收拾…… “皇上,青州八百里加急?!?/br> 雙喜接過內侍傳來的文書,問明之后連忙送了過來。 呂太后哀嘆一聲,道:“天下人誰能想到,身為皇上連頓飯都吃不安穩?!?/br> 朱允炆起身凈手,接過文書道:“皇后你們先陪著太后?!?/br> 告別了呂太后,離開慈寧宮,朱允炆打開文書看了看,臉色不由變得難看起來,傳令道:“即刻召見徐輝祖、鐵鉉、內閣大臣,還有楊榮?!?/br> 武英殿。 朱允炆將桌案上的文書拿了起來,嚴肅地說道:“青州八百里加急送來文書,你們先看看吧?!?/br> 內侍將文書轉呈解縉等人,眾人看過之后,都沒言語,一個個沉默中盤算著。 朱允炆敲了敲桌案,壓制著憤怒道:“青州戰事已了,諸位為何還愁容滿面?” 解縉、徐輝祖、鐵鉉等人彼此對視了一眼,最終鐵鉉走出來,道:“皇上,雖然青州白蓮作亂已被平定,白蓮廣袖被斬首,但那白蓮沫兒與一干天王于玲瓏山逃出,不知所蹤,且我明軍傷亡不再少數……” 黃子澄看著傷亡數字,咬牙切齒,憤然道:“耿炳文怎會如此糊涂,中了白蓮教的jian計,如此損兵折將,應當嚴懲!” 徐輝祖很想替耿炳文說話,卻無法張嘴。 青州戰事打成這個樣子,不說先前戰損,就這最后一戰,明軍陣亡兩千人,傷四千余人的結果,這個結果實在是匪夷所思。 要知道大明水師面對齊王朱榑四萬余人,也才損傷了幾十個人,這還是撈人的時候受傷的。雖說水師有寶船之利,但你耿炳文也不能損失如此之大吧? 楊榮握著戰報,有些心痛地喊道:“這場戰事打得如此慘烈,耿炳文責無旁貸!” 解縉、郁新也有些頭疼,左右掂量著該如何應對。 朱允炆抬了抬手,命令內侍抬來沙盤桌子,臨時擺出青州城沙盤,然后對鐵鉉、徐輝祖等人道:“推演下青州戰事,說說耿炳文錯在哪里?” 鐵鉉無奈,只好依文書中內容推演,道:“鐵鉉固守青州城,圍三闕一,并無不妥。在白蓮廣袖率主力出東門之后,耿炳文立即調整部署,命人隨后追擊,這些都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在于,耿炳文急于搶下青州城,導致兵力從固守匆促轉為進攻,且分散在三面城池?!?/br> 徐輝祖哀嘆一聲,道:“耿炳文明顯低估了城內白蓮教徒的意志與戰力,以為他們會束手就擒,不成想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加上兵力分散,無法形成軍陣,以亂打亂,明軍人數少并不占優勢?!?/br> 楊榮看著沙盤,將手中的竹竿點在沙盤青州城西南方向,道:“長興侯先是調動主力追擊,后放棄固守,分散兵力夜攻青州城,讓原本的固守力量過于薄弱,而白蓮教徒選擇一處薄弱點,集合主力突擊,才導致在此處,明軍折損過重,也導致那白蓮沫兒逃竄到玲瓏山!” 朱允炆盯著沙盤,沉聲道:“說到底是指揮失誤了?” 鐵鉉、徐輝祖等人都沒言語,指揮失誤,導致作戰失利或損失慘重,是要被處罰的,可耿炳文畢竟贏得了青州戰事的勝利,斬殺了白蓮匪首廣袖等一干主力。 黃子澄看準時機,彈劾道:“皇上,長興侯先是任用私人,治軍不嚴,導致明軍損失慘重?,F又有指揮失誤,折損數千明軍,還讓那白蓮沫兒逃走,可見其能力不足,應撤其山東都司職務,調回京師,臣保舉一人,定能安山東?!?/br> “哦,你要保舉誰?” 朱允炆看向黃子澄。 黃子澄自信滿滿,還特意彈了彈朝服,方認真說道:“臣保舉曹國公李景??!” “李景???” 朱允炆打了個哆嗦。 我的乖乖,歷史上就是你丫的給建文帝保舉的李景隆,結果把五十萬人外加一把龍椅保舉沒了,你還在這里保舉李景??? 黃子澄侃侃而談,道:“皇上,李景隆乃是李文忠之后,將門虎子,兵法嫻熟,韜略驚人,又兼在廣東立有軍功,現賦閑京師,正是啟用之時?!?/br> 朱允炆打量著黃子澄,后槽牙隱隱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