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03節
兩股外部力量若悉數站在李芳果那邊,那自己再想謀事就多了很多變數。 河侖思考良久,方回道:“依臣來看,大明未必會與足利義滿言和修好?!?/br> “說說!” 李芳遠急切地問道。 河侖認真地看著李芳遠,嘴唇微動:“其一,臣聽聞不久之前,大明的南方遭遇安南入侵,結果大明將士翻越群山,奪下鎮南關,將安南大軍悉數滅于大明境內。再加上大明水師所作所為,可以看出,大明新皇帝雖是年輕,卻非被動防守之人,而有善戰進攻之心。倭寇亂明沿海,他應會下令軍士戰至最后,靖平海波,之后方可再議其他?!?/br> “其二,從傳來的消息,大明水師窮追不舍的架勢可以看出,大明有著不惜代價,徹底剿滅倭寇的決心。在此決心之下,若突然轉變政策,命令水師船隊轉而與倭人為善,實是有負軍心,對水師而言,是一個打擊?!?/br> 李芳遠贊佩地看著河侖,道:“你說得在理,眼下我們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等待?!?/br> 河侖微微搖頭,道:“也許大人可以主動一些,派人聯系大明水師,提供倭寇情報……” 李芳遠頓時明白了河侖的意思,若是大明調整政策,最大的變化便在水師,若水師繼續強勢剿滅倭寇,自然說明其對足利義滿的態度。 “既如此,那就命令鄭津及康澤率全羅水軍,接應大明水師,并提供必要的后勤,對沿海倭寇情報,可一律共享?!?/br> 李芳遠下令道。 河侖欣慰地點了點頭,轉而說道:“雖是如此,大人還應早做準備,不可拖延太久?!?/br> 李芳遠握了握拳頭,道:“眼下最為棘手的便是李芳干,命令暗中的人鞏固平安道,加快策反豐海道的將領,務必不能讓其調入京畿道?!?/br>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李芳干占據優勢。 因為松京距離豐海道只有數十里,而距離李芳遠的全羅道、慶尚道卻很遠。一旦松京有變,李芳干完全可以從容調兵應對。 河侖自信地說道:“李芳干雖有些本事,卻過于寵信樸苞,而豐海道的主要將領又與樸苞不合。李芳干想要謀事,只能在松京內動用私兵?!?/br> 李芳遠并不擔憂松京內李芳干的力量,只要豐海道的軍兵不參與其中,以李芳干的實力,還不足以與自己抗衡。 “李芳干手下,也就孟宗、李成奇有些本事,命令李叔藩盯緊他們,一旦有異動,先發制人!” 李芳遠果決地說道。 對付敵人,就不能有任何手軟。 李芳干老老實實還好,若真想要自己的命,那沒辦法,擋住自己的人,只有死路一條! 在李芳遠安排策略的同時,大明皇帝朱允炆也寫就了一封國書,經內閣用印之后,交給朝-鮮使臣,讓其帶回朝-鮮。 也正是在這一夜,六百余倭寇在黑夜的掩護之下,乘數十艘小船登陸了浙東象山,揮舞著武士刀,開始了他們嗜血的狂歡…… 第三百六十章 易紹宗的死祭 象山錢倉千戶所巡卒胡林聽到了動靜,連忙自林中牽了一匹馬,飛奔十余里,抵達前倉千戶所。 易紹宗正在秉燭夜讀,聽聞有人來報,連忙走出房間。 胡林一臉驚慌之色,快速稟告道:“大人,大事不好,有大批倭寇上岸了,此時正朝著湯岙、潘家坎方向殺去,大概有七八百人,看不真切?!?/br> “倭寇?終于等到了!” 易紹宗聽聞之后,不驚反喜,高聲喊道:“去,將副千戶楊亮從他婆娘被窩里拉出來,還有所鎮撫萬表,另外,召集所有軍士,武訓場集合!” 胡林看著眼前身材高大的湖南漢子,從他的眼神中沒有看到畏懼與退縮,不由心神一定,大聲答道:“屬下遵命!” 易紹宗抬頭看向天空,這一夜星光并不明亮。 洪武三十年,自己被調來象山,擔任錢倉千戶所千戶一職,昌國衛指揮曾下了死命令,來這里,就一條: 殺倭寇! 這三年中,易紹宗看到了大明沿海不斷遭遇倭寇進犯,時不時傳來戰報,其中夾雜著倭寇的強大、殘忍與恐怖。 朝廷為了抗倭,不僅派出了大明水師精銳日夜游弋東海,還在東南沿海設置了四十余衛、所、城、寨,加派了軍士。 象山自立所以來,從未遭遇過倭寇,如今,他們來了! 易紹宗知道倭寇兇悍,也知道自己手中滿打滿算也不過一千一百二十人,面對數量相當的倭寇,錢倉千戶所并不占據優勢。 但是! 自己沒有退路! 哪怕是惡戰,哪怕是死戰,自己也要前進! 千戶所喧嘩起來,易紹宗的妻子李氏披著衣服走了出來,問道:“發生什么事了?為何如此嘈亂,孩子都被吵醒了?!?/br> 易紹宗轉身看向妻子,面色嚴峻,沉思了下,說道:“去準備一桌酒菜,另外,把孩子們都叫醒吧?!?/br> 李氏不解,見易紹宗如此嚴肅,加之千戶所如此動靜,心知可能有變,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轉身去準備酒菜。 楊亮、萬表匆匆走來。 易紹宗喊來胡林,問清楚倭寇上岸地點之后,便找來一根木棍,在地上劃出痕跡,道:“按照胡林所言,倭寇有七八百人,我們姑且便作八百人來論。錢倉千戶所位于象山東北,湯岙、潘家坎處在象山西南,距離十七八里,你們說,我們該如何行事?” 楊亮看了看,拍著胸脯道:“給我五百兄弟,可以在湯岙、潘家坎撤退之路上,伏擊倭寇,讓其有來無回!” “我不同意!” 萬表連忙表態,認真地說道:“不可托大,倭寇難對付,若輕敵很容易吃虧。而且使用伏擊,便意味著放任倭寇燒殺搶掠,太過被動,我認為,當舉全所之力,各個擊破!” 易紹宗看著爭論不休的楊亮與萬表,搖了搖頭,沉聲說道:“你們應該聽聞過張輔之事吧?” “張輔?那個安南打了勝仗的張輔?” 楊亮疑惑地看著易紹宗。 眼下的敵人不是安南叛賊,是倭寇,這里也沒有張輔,只有我們。 易紹宗揮了揮手中的木棍,指向倭寇上岸的位置,道:“張輔有勇氣翻越群山,不惜犧牲,奇襲鎮南關,一舉鎖住安南大軍退路,才有了廣西之捷。今有倭寇亂我象山,我們也當有勇氣,徹底擊沉倭寇船只,切斷其退路!” “現在,我下令:楊亮率領二百軍士,在胡林的帶領之下,燒毀、擊沉倭寇船只。我親率剩余軍士,直奔湯岙、潘家坎,待倭寇欲退之時,只能留下來與我們決一死戰!” “大人,我們兵力本就不足,若是再分兵……” 萬表擔憂道。 楊亮面色嚴峻地說道:“不需二百,只需一百人,一定完成任務!我愿立下軍令狀!” 易紹宗沒有同意,丟下木棍,肅然道:“按我安排行事,命所有軍士,一刻鐘后準備完畢!” 李氏聽聞到倭寇的消息,不由緊張起來,暗暗擔憂,將簡單的酒菜準備妥當,然后喊來兩個兒子、一個小女兒。 易紹宗坐在酒菜前,看著自己的兒女,沉聲道:“退后兩步,跪下!” 兒女不知所以,卻很順服地跪了下來。 “起!” “跪下!” “再叩頭,起!” “跪下!” “三叩頭,起!” “跪下!” “四叩頭,起!” 李氏面色蒼白,看著端坐在上面的易紹宗,眼淚不禁流了出來。這哪里是尋常之禮,是祭奠死去親人與族譜時的禮節! 不用說,易紹宗已經做好了死的準備,這是在給孩子們訣別! 李氏哽咽地說不出話來。 易紹宗起身走向李氏,認真地看著這個為自己生兒育女的女子,用平生可能是最溫柔的聲音說道:“日后孩子就拜托你了?!?/br> 李氏再無法忍住,哭出聲來,但突然想到丈夫出征時哭不吉利,只能咬著牙,任由眼淚滾滾而下。 易紹宗抱了抱幾個孩子,囑托了幾句,然后穿上盔甲,配上寶劍,威風凜凜地走了出去。 訓武場中,一千一百二十人整整齊齊列隊,肅殺的氣氛席卷長空。 易紹宗登上高臺,看著火把之下眾人的臉,這些人,易紹宗都可以喊出名字,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兄弟! 現在,我要送他們去戰場,去殺敵! 也許,他們會死。 但這是他們的職責,是他們的命運! 易紹宗上前一步,高聲喊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眼下倭寇正在殺我百姓,掠我妻子,作惡多端,身為大明軍士,若不能殺敵報國,又何為人?!拿筆墨來!” 一旁人拿過筆墨,易紹宗握著粗大的毛筆,蘸滿了墨水,轉身看向身后的墻壁,走了過去,揮毫之間,只有八句話,三二十個字: “設將御敵,設軍衛民??v敵不忠,棄民不仁。不忠不仁,何以為臣!為臣不職,何以為人!” 丟下毛筆,易紹宗高聲喊了三遍,軍士跟著喊了三遍! 聲震寰宇! “出發!” 易紹宗舉劍下令。 楊亮帶人去了海岸,易紹宗攜九百余人直奔湯岙、潘家坎而去。 因大明馬匹奇缺,整個錢倉千戶所的戰馬也不過三十余,易紹宗雖催馬快行,然畢竟不能丟下大部隊,眾人只能跑步前進。 穿著盔甲,背著弓箭,握著盾牌與刀槍,大大小小加在一起,已超出了二十斤,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負重長跑。 張亮距離海岸更近一些,用了半個時辰帶兵趕到,眾人隱藏在山坡后面,胡林小心地指著海岸的方向,說道:“就在那里,倭寇已滅了燈火,需要走近了方可看清?!?/br> “準備作戰!” 張亮吩咐下去,眾軍士開始準備火銃、火箭,一些人準備了火藥與稻草,在夜色的掩護下,小心翼翼地接近海灘。 “大人,沒多少守備?!?/br> 胡林緊張地看著海灘,輕聲說道。 張亮微微點了點頭,倭寇行事風格便是如此,一旦搶掠,主力盡出,只留少數人守備。 這與其搶掠的野心,瘋狂有關,與他們的獸性有關。 “一舉滅盡所有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