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283節
胡杜盯著輿圖,面容冷峻,思索稍許之后,對胡木下令道:“你不要配合梁康作戰了,帶三千人去鎮南關!若鎮南關有失,你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回來!” 胡木重重點頭,自信地答應道:“等我好消息吧!” 胡杜收起輿圖,攜帶自己的衛隊,跟上了梁康的隊伍。 廣西都司指揮同知孟察擔任先鋒,率三千人抵達那捏,并沒有冒然前進,直接對十里之外的胡杜大軍發起進攻,而是安營扎寨,等待韓觀大軍抵達。 韓觀親率一萬大軍,浩浩蕩蕩而來,安排好防務之后,韓觀對孟察問道:“可有張輔的消息?” 孟察搖了搖頭,肅然道:“此處雖然距離鎮南關只有四十里,但我們的斥候還過不去,胡杜封鎖了要道,想要知曉消息太難了。大人,不管張輔有沒有奪下鎮南關,我們都不宜再等待,而是應馬上發起進攻!” 韓觀皺眉,若沒有確切的消息,直接發動進攻,萬一把胡杜嚇跑了,南大門封不住,那將導致前功盡棄。 只是群山重巒,又哪里是那么容易翻過去的,鎮南關重鎮,又豈會輕易打下來? 該如何決斷? 韓觀有些猶豫,是繼續等一等張輔的消息,還是主動出擊? “報,安南營中有異動?!?/br> 軍士來報。 韓觀握了握拳頭,剛想下令迎戰,突然問道:“如何異動?” 軍士道:“有兩支隊伍朝那米與我駐地而來,一支隊伍好像南下,去了鎮南關方向?!?/br> “你說什么?有隊伍去了鎮南關?” 韓觀驚喜地問道。 軍士肯定道:“沒錯,應是南下?!?/br> 韓觀大喜,對孟察等人說道:“大戰當前,分兵南下,定是張輔奪下了鎮南關,封死了胡杜南下的通道,現在就看我們的了。準備戰斗,一舉蕩平賊寇!” 孟察等人紛紛準備迎戰,韓觀上馬,對跟過來的黃廣成說道:“你乃是文官,就不要參戰了,在后面觀戰吧?!?/br> 黃廣成抽出了腰刀,用刀柄砸了砸盔甲,發出了鐺鐺地聲音,道:“安南大軍肆虐思明府,我身為思明府知府,有戡亂之職。別看我是文官,但馬上功夫還是有一些的,就算今日戰死這里,權當是以死報百姓了!” “呵,好一個以死報百姓!你最好還是活著,有無數人等著知府大人安頓!” 韓觀贊賞黃廣成的勇氣。 在廣西這地方當官,基本上沒有不會騎馬的,畢竟地方治安不好,就算是不考慮平日串門走訪,也要考慮下出了事怎么跑得快不是。 驅馬上前,遠處已出現了安南軍士的影子,密密麻麻一群,烏泱泱地向前涌動,手里拿著武器,很多人別說盔甲,就是連皮甲都沒有。 “這真的是胡杜的大軍?” 韓觀有些難以想象。 黃廣成面色帶著殺機,道:“不要小看他們,要知道思明府死在這些人手中的軍民可不在少數?!?/br> 韓觀有些不適應,還以為安南大軍會不同于地方土司,好歹是正規軍,你弄點盔甲、盾牌什么的,再不濟,你也弄一些陣型吧,怎么能跟開玩笑一樣,擠在一起沖鋒? 哦,還有一個人跑出來了,他跑這么快是做啥? 喊話讓大明投降? 韓觀皺眉道:“這些人是不是以為自己不會死?” 孟察撓了撓頭,看了一眼韓觀,然后舉起長弓,搭箭滿月,道:“試試不就知道了?!?/br> 箭出,射中了那喊話之人的眉心。 孟察看著倒下去的安南軍士,對韓觀說道:“看,還是能打死的?!?/br> “弓箭手,三連射!準備,放!” 韓觀喊著。 一隊隊弓箭手上前,前隊半蹲,后隊戰著,分為三行前后隊,在安南軍士進入百步之內時,弓弦嗡地一聲便響動起來。 震顫的弓弦聲是如此的美妙,箭矢如一陣黑云,壓至半空,然后又跌落而下,咻咻地破空聲,是死神的鐮! 噗噗噗! 箭矢刺穿了安南軍士單薄的衣服,一片慘叫聲伴隨著鮮血,撕來了地獄的大門。 一名安南軍士抬起手中的竹盾,箭矢直穿過竹盾,刺入左眼,深入腦髓! 梁康看到了損失慘重的軍士,但卻沒有任何撤退的意思,而是下令道:“給我殺!” 貼上去! 一旦貼上去,大明軍士必然會崩潰! 這是梁康在思明府作戰時總結出來的經驗。 只是他不知道,經驗這個東西,往往是不能照搬,教條主義,它害死人啊…… ps: 稍微拓展下: 廣西壯族語言中的“那”,意為“田”和“峒”。峒指周圍有山的一片田,“那”引申出來是稻田的意思,很多地名都是以那開頭的,如文中的那留,那捏。 板,則意味村落。 以后有去廣西的朋友,可以大致了解下,不同地方的文化都是獨有特色的。 第三百三十七章 待我回家,代我回家 無論梁康的布陣有多愚蠢,但安南士兵悍不畏死、踏尸奮勇的精神,還是值得肯定。 至少說明了一點,他們是真正的軍隊,而不是散兵游勇! 韓觀看著距離己方只有五十步的安南大軍,弓箭手已退至馬隊之后,便抽出了馬刀,厲聲喊道:“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斬盡賊寇,覓個封侯!給我殺!” 話罷! 韓觀一馬當先,便沖了出去,孟察、徐亮等一干武將拍馬加速,越過了韓觀。 孟察揮舞著重達十六斤的純鐵狼牙棒,沖著安南士兵的頭顱便砸了過去,鐵釘直接砸入了頭皮里,帶出來一串皮毛與血跡。 安南士兵長槍刺向韓觀,韓觀后仰一躺,直接躺在了馬背之上,手中長刀橫著,直接擦過了軍士的腦袋,憑借著馬匹的速度與刀鋒,不是斷頭便是斷手! “王壁,把國旗插到最前面去!” 韓觀砍翻一人,厲聲喊道。 王壁揮舞著旗桿,在兩旁軍士的保護之下,沖到最前面! 身后的軍士看到國旗在前,主將帶頭沖鋒,更是勇不可當,一個個沖上前,猛烈地沖擊著梁康的軍陣。 梁康看著軍陣開始崩潰,急得滿頭大汗,明軍如此悍勇,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自己需要更多的力量! 可是手里只有三千人,這才剛接觸便損失了近五百人,再這樣打下去,所有人都得死!要知道大明動用的可不止三千人! 梁康回頭看向遠處的胡杜,而胡杜的軍隊只列在百米之外,不為所動。 “給我殺!” 梁康清楚現在必須頂住,等待萬屾從后方打敗明軍,這樣才可以形成前后夾擊之勢,才有贏下來的可能! 可現在的萬屾,已經沒有辦法如期出現了。 萬屾清楚,想要最大限度的沖垮明軍,最關鍵的是出其不意,而想要做到出其不意,就必須保證足夠快。 所以,萬屾采取了急行軍的方式,繞了一個大圈,前往那捏。 在經過那渠的一座木橋時,萬屾看到橋下分散著無數的稻草,卻沒有想一想為什么這里的百姓會將稻草丟到淺淺的河里。 當兩千人經過木橋之后,傳出了三聲炮響! 咣咣咣! 橋梁底下埋伏的明軍迅速集結,封死了萬屾的退路,在萬屾軍隊的前面,也出現了一支明軍,而在一旁的民居里面,草棚子里、破爛的窗戶里,伸出了黑洞洞的鐵管子。 還沒等萬屾喊出千古名言“中計了”,便聽到了猛烈的轟鳴與震天的喊殺聲。 萬屾組織著軍隊想要抵抗,可是軍士都擁擠在狹窄的道路上,別說抵抗了,就是轉個身都難,何況在倉皇之下,軍士抱頭鼠竄,不是向一旁的田地里跑去,就是躲在地上投降或裝死。 萬屾左沖右突,試圖殺出一條生路。 只是不知道誰舉著火銃,一銃下去,便送走了這位勇敢的將領。 沒有了萬屾的指揮,兩千軍士更是成為一片散沙,要么被殺,要么被俘,沒有其他。 胡杜也聽到了遠處的三聲炮響,清楚自己的策略失敗了,明軍應是早就看穿了自己的意圖,只是胡杜不清楚,隔著那么遠,明軍是如何知曉自己的安排? 萬屾前進的道路是臨時指派的,絕沒有泄密的可能! “將軍!” 胡杜身旁的將領楊秀面色凝重地喊道。 “命令梁康死戰!我們撤吧?!?/br> 胡杜下達了命令,知道此時再帶人壓上去已沒有任何意義,畢竟明軍還有部分軍力在后方沒有投入戰斗。 而自己分兵梁康、萬屾與胡木,在兵力數量上已不占優勢。 胡杜撥轉馬頭,帶著自己的主力軍撤了,沒有揮揮手,也沒有看看云彩,冷漠地直奔那留而去。 梁康看到了這一幕,也收到了死戰的命令,只是他不甘心。 眼前的三千軍士中,其中骨干的一千余人,都是自己的力量。 作為安南的地方土司,梁康是有武裝力量的,但這個力量相對于安南國而言,明顯不足,只能聽從于胡季犛的調遣。 梁康不想死在這里,于是他選擇了逃跑,丟下大部分軍士,只帶著自己的親衛二百余人跑了。 孟察看到了這一幕想要追殺而去,卻被韓觀給攔了下來:“先解決眼前!” 韓觀并不追求戰場上殺了對方多少大將,他追求的是整個戰場的勝利,至于跑掉的人,呵,他又能跑到哪里去? 鎮南關已經關上了,憑祥關也牢牢控制在明軍手中,他們想要離開這里,只能翻越群山。 可沒有任何準備的進山,只能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