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37節
丁顯有些不敢相信,我明明殿試都沒答完題,卷子才寫了一半,咋就當成狀元了? 絕對是夢,是夢就說得過去了…… 沒錯,一切都是夢惹出來的。 花綸是狀元,定好了,只不過發榜之前的頭一天晚上,朱元璋做了個夢,夢到大殿之上有個釘子,十分顯眼。 好了,既然夢到了釘子,那一定是老天給了什么暗示。 老朱醒來翻了翻殿試花名冊,挨個找,哎,還真有是釘子的,丁顯丁顯,不就是釘子很明顯嗎? 好了,雖然你小子沒出息,考了一百多名,但老天選了你,我老朱也得聽,狀元就你了,至于花綸,讓他見鬼去吧。 于是,第一名狀元花綸與第一百十八名丁顯的名字,被調換了…… 也不知道老朱家是不是遺傳有這種顏值或玄學病,到了建文帝時期,原本王艮的狀元,建文帝覺得王艮太丑,把狀元給了胡靖,所謂的“貌寢,易以胡靖”。 朱允炆不是歷史上的建文帝,對于顏值沒那么在意,顏值這玩意在后世可以當飯吃,搞個主播,小jiejie小meimei的,打賞飛飛來,可在大明,它當不了飯。 別以為你帥,我就點你為狀元…… 第一百七十八章 傳臚唱名,賜宴授官(三更) 五日一早,奉天門外,文武官員列隊于左,三百二十位進士列隊于右。 所有進士皆更換上了進士冠服,頭戴簪花烏紗帽,臉色雖是板著,故作嚴肅,但眼神中的喜悅,是如何都遮掩不住的。 今日,傳臚唱名! 傳臚唱名屬于殿試的一個環節,也是殿試中最為莊嚴隆重的儀式,始于北宋太宗雍熙二年。 粗暴一點來理解,那就是扯著嗓子大聲喊: 誰誰誰,第幾名。 奉天門緩緩開啟,新科進士不由激動起來。 這道門的開啟,似乎開啟了他們的未來,十年寒窗,不,二十年寒窗,乃至數十年寒窗苦讀,終于熬出頭了! 踏過這扇門,聽到自己的名字,便意味著自己已經踏入了大明帝國的官場,雖然不知道未來的官職如何,但生活已然徹底改變! 誰是狀元? 誰是榜眼? 誰又是探花? 會是我嗎?會是他嗎? 激動,緊張,期待,隨著奉天門打開,不少人的呼吸變得沉重起來。 奉天門完全打開,此時,奉天殿外的鼓聲敲了起來。 眾官員與進士紛紛整理衣冠,在鼓聲沉消之后,眾官員先一步進入奉天門,新科進士緊隨其后,踏過奉天門。 奉天殿外廣場上,官員肅然等待。 廣場兩側,有各種儀仗、樂師,還有數百威風凜凜,手持長槍,身披明甲的衛隊,整個廣場肅然,莊重。 禮樂起,待奉天殿門打開,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入殿,其他官員與進士在殿外靜候。 朱允炆身著皮弁服,升坐殿中,百官與進士跪拜,山呼萬歲。 “都起來吧?!?/br> 朱允炆嘴角帶著幾分和煦的笑意,道:“方孝孺何在?” “臣在?!?/br> 方孝孺出班。 “黃榜可準備好了?” “啟稟皇上,已填好。只待唱名,便可掛于午門之外,公之于眾?!?/br> 方孝孺肅然道。 朱允炆微微點頭,道:“既如此,那便開始吧?!?/br> 方孝孺躬身退了回去。 楊士奇作為殿試執事官,手持《恩科取士制書》,走至大殿門口左側,高聲宣讀:“七月三日,建文皇帝策試天下貢士,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br> 洪亮的聲音,響徹奉天殿內外。 胡靖、楊榮、金幼孜、楊溥等站在官員的后面,不由地在這一刻緊張起來。 楊士奇停頓了下,目光看向那些年輕的進士,嘴角微微浮出一抹笑意,旋即嚴肅起來,開始唱名:“建文元年殿試第一甲第一名楊榮!” 殿外四名序班齊聲喊道:“建文元年殿試第一甲第一名楊榮!” 后遠一些,又有四名序班喊道:“建文元年殿試第一甲第一名楊榮!” 唱名三次,名動天下! 楊榮有些激動,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之下,出班上前,至殿外御道前,下跪謝恩:“臣楊榮,謝皇上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楊士奇繼續唱名道:“建文元年殿試第一甲第二名楊溥!” 序班再唱之。 楊溥上前,跪拜謝恩。 楊士奇再唱名:“建文元年殿試第一甲第三名金幼孜!” …… 金幼孜上前,跪拜謝恩。 楊榮、楊溥、金幼孜,分取狀元、榜眼、探花! 朱允炆坐在殿上,看著跪在遠處的三人,目光中滿是笑意。 這份榮耀,配得上他們的才情、才智。 一甲唱名結束,便是二甲第一名王艮、第二名胡靖、第三名吳溥…… 與一甲不同的是,二甲唱名只唱一次,且不享受引領出班的待遇,只能自己走出來,上前跪拜謝恩。 二甲取士一百一十七名,剩余二百人,則為三甲。 唱名結束后,進士起身,向皇上行三跪九叩大禮,以示自己此時是天子門生。 傳臚唱名沒朱允炆什么事,也就出來,擺個樣子,今天的主角就是這些進士,等唱名結束,百官與進士隨黃榜而出…… 午門外,長安街早已是熱鬧非凡,烏泱泱擠滿了人,無數商賈與民眾,翹首以盼。 掛起黃榜,楊榮、楊溥與金幼孜領眾進士觀榜,觀榜之后,便是夸官,俗稱:游街…… 禮部送來了紅袍與宮花,狀元、榜樣、探花,駿馬高騎,前面有鳴鑼開道,榮耀無限…… 士民瞻仰,有些人摁著自己小兒子的腦袋,嚴厲地喊道:“看到沒,看到沒,你要認真讀書,日后若是能如此,老子便可以含笑九泉了!” 懵懂的少年,聽不懂那么多,只覺得這種榮耀,似乎很是令人渴望,不由想:若我也能如此,豈不快哉? 富商便簡單多了,看看狀元楊榮,在街上就扯著嗓子喊了起來:“狀元郎,可有婚配,我家小女容顏絕世,只要你愿意,女兒給你,還附送千兩嫁妝啊……” 楊榮差點從馬上摔下去,這都什么跟什么…… 楊溥看著楊榮的窘態,不由笑了起來。 “榜眼郎,我家乃是晉商大戶,也有一女,芳齡……” 楊溥無語。 商賈也清楚,狀元、榜眼、探花都是不容易爭取的,更多的商賈,都在觀察與拉攏二甲之人,許以錢財、宅院,說媒的更是不再少數…… 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的這首詩,將金榜題名的得意之感,描寫的淋漓盡致。 對于絕大部分讀書人而言,他們想要在這個世界上出頭,唯一的途徑,那就是科舉。 無盡的酸楚與漫長的煎熬,都在金榜題名后,化作了得意與從容,笑傲金陵,享受世人的尊崇。 傳臚次日,朱允炆于禮部賜下“恩榮宴”,命解縉、楊士奇等人侍宴,慕容景兒率文工團之人承應獻藝。 恩榮宴結束之后,狀元攜所有進士前往鴻臚寺,學習官場禮儀。 畢竟當官要學會說官話,人家問你,你是不是說我壞話了?你要學會打太極,說一堆有用的沒用的,就是不能說:沒錯,我說你壞話了。 太極話術要會,要精,還要學會基本的禮數,比如人活著的時候,你叫他什么,死了之后,稱呼他什么。 再比如,見到一般官員該怎么打招呼,見到大佬該怎么行禮,見到超級大佬,該如何…… 學習了三天禮儀之后,狀元需要率諸進士上表謝恩。 朱允炆受其贊表。 禮部尚書陳迪奏請道:“皇上,臣懇請工部為進士題名立碑?!?/br> 朱允炆欣然答應。 朱元璋十分重視進士名錄的保存工作,總覺得這名錄在紙上,萬一哪一天燒了,豈不是虧大了。于是下令:凡殿試錄取進士,刻其名于碑。 這些人的名字,便會刻寫在國子監的石碑之上,一是告訴孔子,你的學問后繼有人了,二是告訴后來人,想要留名千古,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到了這里,殿試便結束了吧? 還沒有…… 殿試制度的最后一項,便是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