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45節
“成功一定會成功的,朕絕對相信你們。只是,大家都是人,不能太過疲憊。寧妃與賢妃,也有幾日沒休息好了吧?總這樣下去,醫用紗布沒成功,你們先倒了,如何是好?” 朱允炆拍了拍木架子解釋道。 寧妃、賢妃見此,心里莫名多了一些溫暖。 皇上是關心自己的。 待返回坤寧宮之后,朱允炆向馬恩慧建議道:“朕觀承乾宮還有一些空房,不如再招納一些人參與其中,就是那文工團中若有人擅紡織針線,也是可以參與其中的?!?/br> 問策群眾,從群眾中汲取智慧,這是馬列哲學的思維。 要相信廣大群眾的發明創造,相信他們無窮的智慧,這歷史的重車,便是他們在發力,一步步碾壓出車轍,留下無數的文明。 朱允炆沒辦法宣傳馬列,但卻可以拿馬列的思想來指導,古人不也提倡眾人拾柴火焰高嗎?既然這把火要燒大點,自然要多弄點人手,一起撿柴火。 馬恩慧深以為然,當天便命人在浣衣局、文工團等遴選了三十六位紡織能手,命六日前往承乾宮聽差。 正月初四。 大明迎來了第一個國慶節,京師歡騰。 朱允炆、馬恩慧出皇宮,與民同樂,共醉國慶,同享新春。一時間,文人書之,市民鼓之,商人喝之,京師華彩,晝夜不休。 第五十一章 秋露白,重錢輕鈔的商賈 江東門,東接水西門,西通上新河,是京師西南商業中心。 遼王朱植、岷王朱耿兩人帶著幾個小廝,晃到了江東門內西關南街,看著繁華盛景,兩人更是相視一笑,頗有默契地伸手道了一聲“請”,便齊步而行,墜入喧囂。 金陵十六樓中,僅坐落在江東門的,便有輕煙樓、翠柳樓、梅研樓、淡粉樓、江東樓五座,皆是高基重檐,棟宇宏敞,雅士云集,高朋滿座,熱鬧非凡。 不少文人墨客,在這里飲酒作樂,恣情狂歡,揮墨潑墨,留下佳作。 郡樓閑縱目,風度錦屏開。 玉腕揎紅袖,瓊卮泛綠醅。 參差凌倒景,迢遁絕浮埃。 今日狂歌客,新詩且細裁。 這便是對輕煙樓、淡粉樓的吟詠之作。 朱植與朱耿站在大街上,左手邊是輕煙樓,右手邊是淡粉樓。 “十五哥,我們去哪家?” 朱耿有些猶豫。 朱植打量了下兩座高樓,說道:“趙女酒翻歌扇濕,燕姬香襲舞裙纖。便先看看這輕煙樓吧?!?/br> 輕煙樓內,一群體態婀娜的女子陪在兩王身旁,時不時勸飲一番,朱植與朱耿要了十幾種酒水,一樣一樣的品著,店家在一旁賠笑,好好的伺候著。 對于酒而言,明代可謂漢唐宋之后的一個巔峰。 別看明初商業整體不發達,但酒肆業卻相當活躍。 對于明初京師之人,最為喜歡的還是浙江黃酒,雖然一些地方出現了燒酒,但畢竟尚未占據主流。明代的酒,品類很多,如金華酒、秋露白、五香燒酒、俊巡酒、景芝高燒、姜酒、茴香酒、綠豆酒、竹葉酒…… 景芝高燒與秋露白,便是相對烈性的燒酒,顏色偏白。 而如五香燒酒,則以檀香、木香、乳香、丁香、糯米等釀造而成。后世人看著這些配料估計也沒了心情,甚至會懷疑,這丫的是喝的酒,還是做的料酒? 但在當時,五香燒酒卻被譽為“江南第一名酒”,喝這種酒,有“春風和煦之妙”。 朱植手中端著的,便是這五香燒酒,顏色有些渾濁,品飲之后,一臉地舒坦,憋了一口氣,才緩緩吐出,贊道:“好酒!” 朱耿推了推一旁的秋露白,對朱植說道:“這個酒,應該可以?!?/br> 朱植嘗了兩口之后,感覺體內有些微微發熱,認真地點了點頭,對店家說道:“這秋鹿白,如何售賣?” “回客官,秋露白分上中下三等,下等五錢銀子便可,中等便要二兩銀子,您兩位乃是貴人,所品嘗的自是上等秋露白,承惠,五兩銀子?!?/br> 店家笑著回道。 朱植微微點頭,這個價格在輕煙樓還算是公道。不過五兩銀子,個人喝喝還沒問題,若是大量采購,兩人只能縮衣減食,拮據度日了。 “你去把是中下秋露白拿出來,讓我們品品?!?/br> 朱耿突然說道。 朱植愣了下,臉有些燒,看著朱耿的眼神也有些郁悶,心說:弟啊,我們可是藩王,你掉價不掉價?你自己丟人沒關系,為什么拉著我一起? 店家也被這個古怪的要求給弄懵了。 來輕煙樓的不是富商便是官宦子弟,風流才子,只有向上要更好的,從未見過向下要更次的。 這兩位,有些獨特啊。 不過店家涵養還是不錯,擠出不自然的笑容,安排人去取來。 朱植看著倒出來的中、下秋露白,直搖頭,堅決不喝。 朱耿端起酒杯,看著朱植,悠悠來了一句:“完不成上面交代的事,我們兄弟兩個,便要交代在這里啊?!?/br> 朱植牙齒有些酸,不得不端起酒杯嘗了嘗,不由眼前一亮,看向朱耿,點了點頭,說道:“這個不錯,哈哈?!?/br> 店家呵呵在一旁陪著,眼神中有些鄙視。 這兩個沒見識的,連品酒都分不出好劣,真虧了他們穿的錦衣玉帶。 玉帶? 店家瞳孔微微一瞇,臉上頓時冒出了恭謹的笑意。 腰帶是輿服禮儀的重要內容,什么官,佩什么腰帶,是有明確規定的。 太祖爺對于輿服頗為重視,在洪武三年,洪武十四年,洪武二十六年,三次修改輿服規制,要求文武官員公服腰帶:一品玉或花素,二品犀,三品、四品金荔枝,五品以下烏角。 若誰穿錯了,或越了規矩,一個三品的敢穿玉帶,那估計連腰帶都省了,直接砍了。 眼前兩人,雖是常服,竟都是玉帶,可見對方,不是一品,便是親王。 店家有些顫抖,這兩位通天的爺,來這里做什么? 若出點事,這輕煙樓估計也沒了。 “這下品秋露白,不錯。只不過,一壇酒便是五錢銀子,還是有些貴了?!?/br> 朱植盤算了下,如果大量采購的話,這一壇酒便是五錢銀子,三千壇豈不是要一千五百兩,若要萬壇,都直奔五千兩去了,這筆開支可不小。 “呵呵,若是兩位喜歡,本店可以減惠一些,一壇兩錢銀子,真不能再少了?!?/br> 店家有些為難,兩錢銀子可是成本價了,再低,自己就要貼錢了。 “哈哈,我們也不占你多少便宜,這樣吧,三錢,我要一萬壇,如何?” 朱植笑著說道。 店家瞪大眼,這可是一筆大買賣,雖然利潤低了一些,但勝在數量啊。若是如此,自己還可以賺上一筆。只不過…… “一萬壇,小店一時無法拿出這么多,您看,要不然先三千壇?過上三個月,哦不,兩個月,店里再送上府三千壇,如何?” 店家連忙說道。 朱植微微點頭,從袖子里拿出一疊寶鈔,說道:“這里有三百貫作為定金,你只需將這三千酒壇,送抵西安門外即可?!?/br> 店家聽聞是西安門,頓時一驚,難道說,這批貨是皇宮采辦的? 看著朱植放在桌案上的寶鈔,店家眉頭微微一皺,恭謹地行禮道:“實在抱歉,本店多以銀錢為主,寶鈔的話,一貫鈔,只能抵算半錢銀子?!?/br> “憑什么?”朱耿聽聞之后,站了起來,面色有些難看,厲聲說道:“按照朝廷規制,一貫鈔,便是一兩銀子,兩者相當,如何在你這里竟是重錢輕鈔?豈不是無視朝廷規制!” 店家立馬跪了下來,哭喪著臉說道:“兩位爺啊,這可不是咱一家如此行事,所行商賈,皆是如此啊?!?/br> 朱植揮了揮手,止住了想要發表的朱耿,說道:“如此的話,那這三百貫鈔,便抵一百五十兩吧,貨送西安門,自然會有人以銀錢支付與你,如何?” 店家連連感謝。 朱植與朱耿離開輕煙樓之后,朱耿悶悶不樂地說道:“十五哥,為何攔我?” 朱植呵呵笑了笑,對朱耿說道:“你這段時間留戀煙花之地,難道沒注意到,連那些紅袖添香的姑娘,都不喜歡寶鈔了嗎?” 朱耿皺眉,擁美入懷的時候,誰會在意這點細節,難道不應該將眼睛用在該用的地方? “走吧,我們也該入宮了,這件事,還需要稟告皇上才是?!?/br> 朱植嘆息道。 ps: 有推薦票、月票的,還請支持下大明,驚雪謝過。 第五十二章 貶值的大明通行寶鈔 明代宮廷,設有酒醋面局和御酒房。 酒醋面局掌管宮廷食用酒醋、糧醬、面豆等物,職掌內宮人食用酒;御酒房釀造的酒,專供皇上及其家人,以滋補養生酒為主,如竹葉青、五味湯、真珠紅、長春酒、滿殿香等。 朱允炆打算造酒精,可這東西不能用滋補養生酒來蒸餾吧,暴殄天物也得有個限度。對于酒醋面局的那點酒水,朱允炆實在是不忍心挪用,只好委托朱植、朱耿去宮外采購。 因為尚在休沐期,朱植與朱耿便直接到了后宮,拜見過太后,便轉入坤寧宮,向朱允炆匯報了秋露白酒水的事,拿了一小壇酒,請朱允炆品嘗。 朱允炆品了下,估摸著度數應該在二十五度上下。 秋露白已經接近白酒,當然,這里的白,只是顏色接近透明,但尚有些泛黃, 古人往往并不是說喝酒,而是吃酒。 唐宋以前的酒,多為簡單的發酵酒,實則是酒釀,工藝不夠,度數不高,過濾不純,里面還夾雜著不少酒槽。 而這些酒槽,是需要吃下去的…… 故而,吃酒。 陸游的“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便是告訴客人,你別笑話我家的酒渾濁,但我家的菜豐富啊。 宋元時期的酒,也多為低度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