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府學的學規中并未規定學生必須要住校,你若是能顧好自己的學業,倒也無妨,只待入學時,將走讀事宜稟告給夫子便是?!?,山長并未難為他,知府大人傳來的信中提及,此案首家境貧寒,但勝在勤勉聰慧,他日必成蓋世之才。 他打量著謝見君一身素色長衫,的確不像是什么富裕的人家,又因著自己本也是寒門出身,待這樣的賢才,自然要更寬容一點。 “十日后有入學考試,你可要好生準備..這隨堂小考,滿十次為優者,都可來我這兒領上一刀紙和一錠墨?!?。 出此學規,便是學府擺在明面上,想要扶持寒門學子,這世家子弟和豪紳之子,是瞧不上這點東西的。 謝見君自是也明白其中道理,當即謝過山長指點,后而躬身退出雅室,門童尚在門口等待,見他出來,便又將他帶出了學府。 ———— 剛從學府里出來沒多久,便瞧著云胡站在路一旁,正頻頻往這邊張望。 謝見君快走兩步,“今日這么熱,怎么出來了?”。 “來、來買東西、順道、過來?!?,云胡提了提剛從雜貨鋪子里買來的油紙,明日豆腐鋪子便要開張,他尋著時間出來再填補填補點東西,但他決計不會告訴謝見君,之所以橫跨好幾條街走到這兒來,是想來接他下學。 謝見君抿嘴笑了笑,意味深長地“哦”了一聲,他們租下的小屋旁就是一家雜貨鋪子,他去過幾次,東西都齊全得很,想置辦些油紙,倒不至于多走這么遠的路。 他沒有揭穿云胡的小心思,上前牽起他的手,二人慢悠悠地往家里走。 “你、你去府學還、還算順利?”,走出老遠,云胡回眸瞥了眼衢州學府的大門,小心地問起。 “大抵沒什么事兒,山長人雖瞧著嚴厲些,但很好說話,還夸我字寫得好,我把走讀的事兒稍稍一提,他便答應了,臨走時,又囑咐我這幾日要踏實認真溫書,十日后開學,會有入學考試?!?,曉得云胡是在擔心自己上學一事兒,謝見君就細細同他說道,好讓他也寬下心來。 果不然云胡聽了,暗自悄悄松了口氣。他們跋山涉水地搬來府城,最要緊的就是謝見君上府學了,如今聽他說順利,自己也跟著心生歡喜,眼下豆腐坊的生意,雖算不得上乘,但已是比在村里時,賺得多多了,如此,他們在府城安家落戶,便更是沒有后顧之憂了。 眨眼, 十月初十,府學開學。 第57章 衢州學府建校至今已逾百年, 無數楚才輩出。 學府外墻上是燙金刻的“博學,憤思,明辨, 篤行”八個大字, 據說是由當年建校時, 任職衢州的知府大人, 親筆題名。 學府內學齋近百間, 設有先師祠堂, 供奉著建校以來的先師先賢,所有初入府學的學子都要來這兒祭拜上香。 開學第一日,新生們在學齋里聽完山長的訓話后,便由夫子引著,入先師祠堂, 行祭拜禮。 今年一同入府學的共有十位學生,除卻像謝見君這般成績兼優, 由知府大人亦或是當地縣衙舉薦而來的寒門學子, 亦有世家子弟和豪紳之子, 會通過別的門路進來。 往先師祠堂走的路上, 一身著素色長衫的書生忽而湊近謝見君身邊,小聲問道,“你就是今年院試的那位案首吧?”。 謝見君一怔,垂眸望著眼前這個只到自己肩膀處的瘦削書生, 點了點頭。 “我就知道是你,方才,我可聽著山長喚你名字了....我叫宋沅禮, 是南陽鎮過來的,我家先生之前還拿你, 同我作比較來著...”,那書生笑得眉眼彎彎,一雙圓眸清澈明亮,瞧著還有幾分稚氣未脫。 謝見君登時抿嘴笑了笑,只覺得這小書生年紀怕是不大點,性子同盧笙似的大大咧咧,挺招人喜歡。 “在下謝見君,見過宋兄..” “客氣客氣,叫我沅禮便是...”,宋沅禮滿不在意地擺擺手,自顧自地跟謝見君嘮起了閑話,大多都是南陽老家的一些趣聞,一直到先師祠堂,他還巴巴地一直沒停嘴,惹來夫子一記怒瞪才耷拉下腦袋,不敢造次。 這先師祠堂乃是一間小室,四面掛著歷代鴻儒的題字,正中間是一處長桌,擺放著先師先賢的牌位。 謝見君等十位學生各分了三炷香,由夫子帶頭,躬身行禮三鞠躬,誦讀衢州學府祖訓學規,而后依次上前祭拜。 整個過程莊嚴且肅穆,誰都不敢出聲,一直到出了祠堂,才聽著身邊人紛紛松了一口氣。 夫子又引著他們將學府內轉了一遍,挨個介紹了膳堂、寢廬、藏書閣等地方,才回了學齋。 衢州學府都是小堂課,一間書齋僅有十人。謝見君挑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宋沅禮坐在他面前,其余八人各自三三倆倆圍坐在一起。 因著早先就領了書本回來,夫子簡單訓了兩句話后,便帶著幾人開始誦背,謝見君有些不適應這種搖頭晃腦的誦讀,只一會兒功夫便覺得頭昏腦漲,好在夫子及時被山長叫走,他趴在案桌上,緩了緩神。 “我們書院,只有三歲開蒙的孩童才這般讀書..”,宋沅禮顯然也沒見識過,兀自靠在椅子后背,同謝見君抱怨時,連語氣都聽著蔫蔫兒的。 “習慣就好了。你若是不舒服,只管同夫子說,我瞧著夫子也不是那不通情達理之人?!?,謝見君見他臉色有些發白,像是身子不太爽利之人,便出聲關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