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夫郎的好日子 第214節
何木匠本來想著讓周氏去,自己在家繼續趕工,但是后來又一想,既然是重要的,那他也去一趟算了。 這一時半會兒也干不了多少活兒,免得他在屋里等著也著急。 看著人都到的差不多了,何正剛清了清嗓:“都別嚷嚷了,今天可是有件天大的好事兒!” 何正剛今天真是從頭到尾都帶著笑,哪怕是對著何老三,整個人都笑瞇瞇的。 讓何老三心里都有些毛毛的。 等眾人安靜下來之后,何正剛的聲音在眾人的耳邊響起。 何明生在村中辦學了! “當真?!村長!您說的可是真的?” 其中一個有些上了年紀的老頭含著眼淚問道,似乎是有些不敢相信,他們村可從來都沒出過什么讀書人呢。 “這自然是真的,明生和玉哥兒原本只想請些夫子教導自己家的孩子,咱們可又是占了他們好大的便宜??!” “村長放心!該出錢的咱們一分都不會少,一定不讓明生小子吃了虧!” 眾人七嘴八舌的,立馬開始想著自家適齡的孩子有幾個,總之束脩是絕對不能少的。 何正剛看了一圈,沒發現有那想占便宜的,心中也很欣慰。 “別高興的太早,咱們可是先說清楚了,那不聽管教的不用帶過來,想著讓孩子們以后考科舉的也要考慮清楚了,村中的學堂主要是識字為主,要科舉還是要去鎮上正經的學堂才好?!?/br> “村長,您放心!鎮上的人總是看不起咱們村里的,這下咱們村也有學堂了,誰還稀罕他們鎮上的!” 就連何老三,都愣的說不出話來了,只是可惜他還沒有孩子,不過以后還是能有機會的! 想到這兒,何老三也更是堅定了心中所想,他一定要好好在村里待著! 這事兒定下來了,何明生也讓進寶回來時給朱一刀帶了個信。 年后就能帶著孩子來小竹村正式拜師了。 * 作者有話要說: 第263章 第兩百六十三章 年關(六) 朱一刀在家中等了好幾日都沒個動靜, 還以為何明生這是默認拒絕了他的要求。 心中雖然覺得可惜但是他也沒想著就這么放棄,只是可惜他們雖然相識得久但是關系卻沒有那么親厚。 多去幾次,厚著臉皮為了孩子們拼一把。 隔了這么久, 朱一刀覺得這時候上門應該不會讓人覺得厭惡,這回他沒帶豬rou,去鎮上花了一兩銀好好置辦了一些禮。 沒想到峰回路轉,居然這事兒就這么成了! 雖然進寶說是年后再去,不過朱一刀可等不了那么久了。 依舊是第二日專門一大早就帶著孩子們一道去了小竹村, 這回還帶上了他媳婦。 他們不打算中午留飯,去得就早。 昨個晚上回來的時候進寶帶了消息回來, 早上要待客, 何明生早上便醒得早了些。 朱氏也是頭一回來小竹村,見了何明生都差要給他磕個頭了。 “何大人,您的大恩大德咱們永生難忘, 咱們家拿不出來別的, 今后你們家的豬rou咱們家全都包了!每日盡管讓王婆來拿便是,您可千萬別客氣??!” 朱一刀不知道該怎么感謝何明生, 家里有的不多,能拿出來的也就這些。 何明生沒拒絕,他能讓朱一刀的兩個孩子過來讀書, 算是破了例收了村外的人, 若是再拒絕, 朱一刀也不會安心的。 略坐了一會兒,朱子康和朱子樂去善堂跟著三毛幾個還跟著上了兩節課。 現在善堂這邊賈安和李由住得近, 兩個人也常湊到一塊兒去, 鉆研學問的同時, 還研究出了不少怎么教導孩童的方法。 還真是有模有樣的, 朱一刀站在窗口往里面看了兩眼,滿意得不行。 都不敢再往前走上兩步,生怕擾了孩子們學習。 朱氏同他是一樣的心情,可惜若是他們再不走的話,就要到飯點了,下了課兩個孩子也主動回到自己爹娘身邊,反正他們年后就能日日在這兒了,也不著急這么一時半會兒的。 朱一刀一家走了之后,很快村里有孩子的人也都排著隊去何正剛那邊登記名字。 基本大部分都是漢子,其中也有幾家帶著丫頭雙兒也來了。 何明生沒想著讓他們出多少的束脩,但是也不能太便宜,最終定下一月一百錢,一年還是得要一兩銀左右,平日里的筆墨紙硯自己買,雜七雜八算下來一個孩子光是讀書,就要用上兩三兩銀。 求學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兒,何正剛也覺得這樣正好,家家戶戶每月挪出一點兒來,也不至于讓家里一下就支出那么多,沒個備用的。 “除了咱們村的孩子以外,還有兩個是鎮上朱屠戶家的小漢子,大家心里都有點數,別鬧不痛快,善堂名額也有限,容不下再多的,就別往外村遞消息了,若是以后能收得多了,明生自然會和我說的?!?/br> 外嫁來的婦人雙兒們多少也有些遺憾,不過現在也該緊著自己自家孩子才是。 這事兒定下了,何木匠也終于知道自己這做的是什么東西了,他們家順兒年紀正好,也有機會,他這做阿爹的也該好好給爭一口氣,就是再怎么也不能苦了孩子。 周氏也是如此,自從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后,幾乎是一夜一夜激動的睡不著。 “相公,既如此,你說咱們要不要再給便宜些,明生小子做了好事兒,咱們順兒也是要去讀書的,這錢可不能掙多了?!?/br> 不用周氏在他耳邊囑咐,何木匠也知道,他們家沒那么大的手筆,不能給全免了,就當這筆生意不賺了,收個木材的錢便是,自己出些力氣也不打緊。 “行,明個我再去一趟村長家,現在玉哥兒有孕,明生怕是也不得空見我,說起來現在他們兩家關系像是真正的一家人了,雖說咱們都姓何,不過也沒幾戶像他們這樣,再加上從前田有望不爭氣,玉哥兒都是村長養大的呢?!?/br> 周氏嫁過來的時候田玉已經有十多歲了,周氏原先還以為何正剛只是時不時接濟一下,卻沒細想那個年紀的小雙兒單靠自己怎么能活下來,這么說來,倒是和自家親生的雙兒沒什么兩樣了。 這么聊著,周氏突然想到一件事兒。 第二日何木匠帶著周氏兩人一起去何正剛家里,年關廠里的事兒忙,林氏不在,就連何正剛都是要準備出門的模樣。 “怎么今個來了?可是明生定的那批桌椅制好了?” “還沒呢,只剩下最后再給打磨一遍就好了,免得讓孩子們給磕著,今日確實是有些事兒要和村長您說道說道的?!?/br> 何正剛將水給倒上,等著他們的下文。 “是這樣的,村長,原先咱們不知道明生定這桌椅是為了在村中辦學,所以咱們收了明生不少的銀錢,現在知道了,可就不能這么算了,這批木材都是用的好的,咱們家擔不起這筆費用,只能再委屈明生些,這木材錢我就厚著臉皮收下,其余的就不必了?!?/br> “你們有心是好事兒,不過不必這般,該多少你收便是,家中有孩子花費都大,好好攢著,明生不缺這么些的?!?/br> 村人們知道感恩是好事兒,但是何明生同樣不想占大家便宜。 “不過這讓咱們怎么好意思呢?” “讓你們家順兒好好用功,將來長大了出息了,再來說這事兒吧?!?/br> 何正剛沒再給兩人再勸的機會,直接就將這事兒給敲定了,之前說的多少,就是多少,木工活兒可不是那么輕松的,費時費力,賺的可都是辛苦錢。 “行了,以后可別再說這些錢不錢的了,也別多想,若是沒別的事兒,我還得去鎮上一趟?!?/br> 夫妻倆對視一眼,何木匠還有些猶豫,周氏卻已經立馬就跟著開口了,生怕何正剛要走了她沒地兒說去。 “村長啊,咱們還有一件好事兒想和您商量商量呢!” 周氏沒賣關子,見何正剛又重新坐了回去繼續說道:“在我娘家那邊有個說法,家里有雙兒或是婦人生孩子時,定是要娘家的長輩守在門口的,這叫堵門,閻羅殿的大鬼小鬼都進不來,保佑產夫平安生產的。我想著玉哥兒這不也快了,雖說這只是一個說法,但是寧可信其有啊?!?/br> 何正剛一聽是田玉的事兒,果然也不急了。 “玉哥兒親娘去得早,娘家那邊是早早就斷了關系的,這會兒也沒地方尋去,只剩下田有望,只有他一個人可行?” 若是真能保佑田玉平安生產,那么就是再荒謬的傳聞,何正剛和林氏也都會想著法子去試試的。 “田有望算是算,只是他這輩分不高,早年自己作下的孽怕是現在都還在還,這福氣不夠,是堵不好的,我有個法子,村長,您和林哥待玉哥兒就像是自己家親生的一般,若是辦個席認了干親,再由您二位出馬,那不就妥當了?” 何正剛和林氏其實在田玉小的時候就有過這樣的心思,只是當時田有望太會?;?,再加上那會兒族老們都開口讓他們別管閑事,總歸是田家的人,和他們何家有什么關系? 只要看著給口吃的別給餓死了就好。 后來這日子過起來了之后,兩人也就歇了這個心思,免得讓人說他們兩個老的是想在孩子們身上趴著吸血呢。 “這……” 何正剛還有些猶豫,其實現在這樣也挺好的,但是想到剛才周氏說的,何正剛還是慎重考慮了起來。 “這事兒我還得和我夫郎說說,只要玉哥兒能好好的,干不干親的倒是也沒什么所謂,你們倆知道這些能來告訴我真是有心了?!?/br> 何木匠干笑了兩聲,確實是有這么個說法的,但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兒了,也不知道他這媳婦怎么又想到了這茬,只希望是真的有用,免得到時候弄巧成拙就不好了。 這事兒當晚何正剛就講給了林氏聽。 “咱們將玉哥兒一直也是當做自家雙兒這般看待的,這個想來玉哥兒也知道,可這要真辦了席,旁人不知情的還不知道怎么想呢,難免讓人覺得咱們是故意這樣巴結,但若是真的……” 林氏這輩子也就何友銘這一個孩子了,若是真的能有這個福氣多一個孩子,那他什么都愿意為了田玉做。 “不管別的人怎么看,咱們只管自己家,難不成你不想聽玉哥兒叫你一聲阿么?” “想??!我有段時間做夢都在想,只是當年咱們都沒做到,怎么好現在又重提這事兒?!?/br> 林氏的語氣又低落了下來,可惜千金難買早知道。 “當年再怎么也是我不好,怪不到你頭上來,族老們勸說了幾句,我便沒再堅持,若是以后玉哥兒想起這事兒來要怪罪,也只怪我一個人便是了,和你沒關系?!?/br> 沉默片刻,最終還是何正剛嘆了一口氣:“行了,先睡吧,有什么明日再說,從前沒做到的,現在終于有了機會,雖然遲了些,咱們加倍對玉哥兒好,就算沒有這層干親的身份,咱們也還是一家人?!?/br> 第264章 第兩百六十四章 年關(六) 認親的事兒何正剛左思右想還是想著等過完年之后再去找何明生先說說, 反正現在也還不急。 不過沒想到周氏這嘴還真是快得很啊。 何明生定制的這一批桌椅做好之后,何木匠和周氏便直接給送去了善堂,這還是他們頭一回進去里面。 何明生重新選了一間更大采光更好的屋子作為年后孩子們學習的課室, 這些桌椅擺進去之后,這書卷氣息一下就出來了,另一側還有一個書柜。 里面放的都是何明生專門去書肆買的所有關于幼童啟蒙的書籍。 這些要價可不便宜全買下來得要個十多兩,還都只是啟蒙用的,等以后孩子們大些了, 需要的就更多了。 李由和賈安也為此出了一份力,兩人整理和謄抄了不少有用的手抄本, 里面都是曾經他們夫子所教導過的東西。 雖然孩子們現在還看不懂, 但是總有一天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