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男主對照組 第420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回到末世強制“愛”前(1V2、偽骨)、喂奶(古言1V1 高H)、波斯玫瑰(NP)、被拉進廁所隔間後、囚于籠中(民國兄妹骨科 1v1 HE)、葉青的故事、斷情殘念之或許明天、我的塾母事件、狩獵,制服、舅舅的綠凄邀請函
“太醫!” “來人,傳太醫!” ......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滿朝文武親眼目睹全公公叫走安王,私下猜測陛下這是要秋后算賬。 果不其然,安王進御書房不過一炷香時間,就被宮人橫著抬出來了。 “看樣子陛下氣得不輕,對安王下重手了?!?/br> 然而這場鬧劇還沒結束。 不多時,眾人又聽聞御書房傳了太醫。 已知受傷的安王已經出宮回府,那么傳太醫的人是誰,答案不言而喻。 “安王實在不該,舒妃娘娘生的十一皇子都比他懂事,起碼不會把陛下氣得傳太醫?!?/br> 以阮景璋為首的安王擁躉自是焦心不已。 有人為尚在病中的安王出謀劃策,也有人因為外面的風言風語生出退意。 這樣意氣用事的皇子是否值得他們的擁護? 假如有一天安王登基,他會是一位明君嗎? 他們在心里給出了否定答復。 他不能。 相反,宸王和靖王一系的官員對此喜聞樂見。 安王越倒霉,就越襯得他家王爺胸襟開闊,只恨不得這種事情每天發生一次。 韓榆也聽說了安王和永慶帝之間的二三事,心中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 為了讓他閉嘴,揮手賜下黃金百兩,結果轉頭大打出手。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真是好沒意思。 “只是這樣一來 ,你我的折子怕是遞上去了也要過些時日才能得到批復?!?/br> 下值后,韓榆和韓松走在宮道上,準備去找席樂安。 席樂安在大理寺任少卿一職,前途光明,深得頂頭上司——大理寺卿的重用。 “無論銀行還是吏部改革,這二者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趁這幾天再完善細化一下?!?/br> 韓榆頷首,去大理寺接上席樂安,三人一道去了韓宅。 上次相聚還是四月,今兒得空,韓榆又打了場勝仗,怎么也得慶祝一下。 祁高馳倒是想來,奈何他還有公務沒處理完,只能下次再聚。 韓宅的飯廳里,三人圍桌而坐。 “銀行?聽起來挺不錯的樣子,但就怕百姓不相信這銀行能給他們利息,到時候銀行建成了沒人來存錢,只有個空架子放在那里?!?/br> 韓榆和韓松都明白席樂安的顧慮。 前者表示:“無妨,屆時鼓動商賈來銀行存儲即可?!?/br> 后者表示:“無妨,屆時讓朝中諸位大人把銀錢存到銀行?!?/br> 席樂安:“......” 你們倆一個逮著經商的薅,另一個逮著做官的薅,是半點不給人留活路??! “這主意好,我名下那幾間鋪子也賺了不少,到時候我第一個把錢存進銀行?!?/br> 韓松淡然的面孔浮現一絲笑意,舉杯相領:“那就說定了?!?/br> 席樂安:“說定了?!?/br> 韓榆也舉杯,然后仰頭一飲而盡。 “唉,今日月色正好,可惜不能和燦哥兒共賞?!毕瘶钒舱Z 氣幽幽,“三年太長了,真真是度日如年?!?/br> 韓榆斟酒的手頓了下,神色如常道:“燦哥兒為師公盡孝,明年就能回來了?!?/br> “這倒是?!毕瘶钒苍俅味似鹁票?,“敬重逢!” 韓榆勾唇:“敬重逢?!?/br> 一瞬的躊躇后,韓松也舉起酒杯:“敬重逢?!?/br> 期待重逢,慶祝重逢。 - 永慶帝正當天命之年,早年毫無節制的酒色和丹藥讓他的身體遠遜色于同齡人。 這廂經歷了吐血暈厥,在龍床上躺了三五天都沒能起身。 戴皇后為首的后宮嬪妃日日侍疾,朝陽宮彌漫著濃郁的苦澀藥味。 梅貴妃擔心永慶帝被安王氣出個好歹,又掛念遠在宮外的安王,前者將她拒之門外,后者則被前者禁足,她派去的宮人連門都進不了。 梅貴妃愁得日夜難安,幾天下來瘦了一大圈。 她倒是想讓宮外的娘家人弄死韓榆,唯恐再次觸怒龍威,只能生生咽下這口氣,整日里在朝陽宮外以淚洗面,嬪妃們直呼晦氣。 轉眼到了月底,永慶帝不顧太醫的勸阻,重回人前開始處理政務。 早朝上,大家看著臉色蠟黃,骨瘦如柴的永慶帝,不敢相信這是當今圣上。 月初時,永慶帝還面色紅潤,寬松的龍袍也掩蓋不住微微挺起的肚腹。 這場大病帶走了他大半的氣血,與先前判若兩人。 不過官員們掩飾得極好,沒被永慶帝發現自己的震驚。 早朝接近尾聲的時候,永慶帝提及銀行 。 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雙方各執己見,唾沫星子亂飛。 永慶帝身體還虛著,被他們吵得頭痛不已,索性砸下第二個重磅炸彈。 “朕打算改革吏治?!?/br> 如同一滴冷水落入熱油鍋里,金鑾殿上瞬間炸開了鍋。 “改革吏治?” “陛下三思,當前吏治無甚弊端,微臣以為無需改革?!?/br> “臣附議!” “臣附議!” 反對者多于支持者,且反對的態度比反對銀行時還要激烈。 可無論他們怎么反對,也沒讓永慶帝收回成命。 八月初,吏治改革正式拉開帷幕。 首先由吏部出面,裁汰部分冗官,停廢閑散衙門。 嚴格把控朝廷及地方官員的銓選,將政績定為升遷的主要依據。 另一方面,吏部出臺了一套極為完善的官員考勤、獎懲、考績等制度,并建立官員檔案,政績懲處一律記錄在案。 除特殊情況,官員每月缺勤天數不得超過三天,情節嚴重者將記錄在檔案上。 官員無論立下的功勞大小,一律分發獎賞。 同理,官員犯下不至死的罪行,也會根據罪行輕重處以相應罰款。 當然了,上交罰款不代表可以逃脫大越律法的懲治,該坐牢坐牢,該流放流放。 ...... 吏治改革涉及到的條例眾多,直到十月才完成了七七八八。 朝堂一片風聲鶴唳,吏部官員忙得腳不沾地,散發出來的怨念足以養活整個閻羅殿。 這期間,韓榆徹底掌控整個吏部。 阮景璋手 中的權柄被他收回半數,只留下侍郎職分之內的權利。 韓榆一改起初的細雨和風,做事雷厲風行,說一不二,且賞罰分明,不論親疏一視同仁。 到如今,吏部官員對韓榆已經到了聞韓色變的程度。 若非必要,遠遠見到韓榆必然拔腿就跑。 一次偶然,韓榆發現他們給自己起了個諢名—— 索命判官。 尚書大人表示他有以下六點要說:“......” 不過索命判官也有索命判官好處,至少沒人敢在他面前玩心眼。 阮景璋倒是想,奈何韓榆完全不給他機會,重要差事都丟給另一位林侍郎處理。 官大一級壓死人,任憑阮景璋如何憤懣,也只能無能狂怒,被韓榆壓得死死的。 而他那位主子,安王被永慶帝罰了半年禁足,如今正在安王府休養生息,外面有禁軍把守,連聯系外界的機會都沒有,更不可能為他討回公道了。 這一切都被隔岸觀望的官員們看在眼里。 確定韓榆技高一籌,且阮景璋少有逆風翻盤的可能,便相繼向韓榆發出意欲交好的信號。 具體表現在雪花一樣飛向韓宅的各種請帖,以及一天三次登門的媒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