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男主對照組 第377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回到末世強制“愛”前(1V2、偽骨)、喂奶(古言1V1 高H)、波斯玫瑰(NP)、被拉進廁所隔間後、囚于籠中(民國兄妹骨科 1v1 HE)、葉青的故事、斷情殘念之或許明天、我的塾母事件、狩獵,制服、舅舅的綠凄邀請函
祖籍在縣城的考生仍然在府城逗留。 上下值的路上,韓榆總能看到身著書生袍的年輕人走在街頭。 韓榆看一眼就收回視線,繁重的事務和其他亂七八糟的事情讓他沒有閑心想太多。 另一邊,府試的閱卷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考生并不多,連韓榆參加府試那年的零頭都沒有。 當然,人少也有人少的好處。 原本需要三天的閱卷工作,閱卷官們只用了一天半就完成了。 閱卷結束,李通判將考生的答卷給韓榆送來。 韓榆很有耐心地把每張答卷都看了一遍,水平高的不是沒有,但也只有零星幾人。 “還是太少了?!敝笕瞬惶珴M意,“本官府試時,競爭不知有多激烈,更遑論之后的院試鄉試了?!?/br> 照這個趨勢,鄉試時云遠府的秀才怕是會被其他府的秀才壓著打。 李通判也是科舉出身,如何能看不出這些答卷的水平。 只能說,那些年官府的不作為,給當地的讀書人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這種影響一年半載不會消失,三年五載,甚至更久才可以。 “明日放榜后,你帶人去找通過府試的考生,游說他們留在府城,入府學讀書?!?/br> 李通判拱手:“是,下官記下了,明日便去?!?/br> 除了府學和官塾,坊間還真沒幾個教學有方的教書先生。 ——早在幾年前,匪患成災的時候就舉家搬走去外地了。 總而言之,入府學讀書是最佳選擇。 翌 日,府試放榜。 韓榆早早處理完公務,叫上幾位大人一起去看熱鬧。 途徑云遠書齋,里面的人群熙熙攘攘,隔壁的閱覽室也坐滿了人。 “每逢休沐,我都會來這里轉轉,總能淘到幾本好書?!卞X通判瞟了眼走在最前面的韓榆,“知府大人也常來,我幾次碰見他為讀書人答疑解惑呢?!?/br> 張同知捋著胡須慨嘆:“韓大人是我見過最沒官架子的知府?!?/br> 眾人深有同感。 “誒你們說,前陣子三月里出的那件事,到底什么章程?” “什么事?” “還能什么是,馬三唄?!?/br> 四人面面相覷,都有些沉默了。 “左右知府大人已將此事上達天聽,自有陛下和朝中武將cao心,跟咱們什么關系?” 張同知沖著過于天真的李通判翻了個白眼:“你想得太簡單了,一旦兩國撕破臉,大魏首當其沖要打的就是嘉元關和清塘關?!?/br> 嘉元關位于西北,乃是大越最最重要的軍事要塞,有十數萬將士駐扎于此。 一旦攻破嘉元關,大越西北岌岌可危。 至于清塘關,是位于云遠府以南的一處要塞。 同理,若清塘關被敵軍拿下,第一個倒霉的就是云遠府。 李通判臉色大變:“這可如何是好?” 吳同知拿胳膊肘捅了張同知一下,低聲寬慰:“怕什么,清塘關有陳將軍把守,再大的風浪也波及不到咱們云遠府?!?/br> 陳方海將軍可是鎮國將軍的義子,深得他的真傳,打仗是 一把好手。 ......應該? 畢竟清塘關安定多年,他們還真沒見過動真格的時候。 想到這里,吳同知換了個說法:“就算陳將軍沒守住,不還有隔壁幾個府,大家齊心協力,總能撐到救兵趕來的時候?!?/br> 李通判這才放下心來。 錢通判揣著手往前走,忽然來了句:“都別說了,知府大人呢?” 另三人抬頭,前方已不見韓榆的身影。 “對啊,知府大人呢?” “甭說廢話了,還不趕緊追上去!” 四人拔腿就追,因常年久坐不動,沒跑幾步就氣喘吁吁大汗淋漓。 過路人瞧見,吃吃發笑。 “他二嬸你快看,對面跑來的四個像不像村里犁地的牛?” “哪里像了,村里那頭老黃??杀人麄兘Y實多了,耕一天的地都不會累?!?/br> 四位大人:“......” 說就說,怎么還人身攻擊? 緊趕慢趕趕到試院,韓榆果然已經在對面的茶館里坐著了。 年輕的知府大人著一身靛青色常服,除了相貌優越一點,氣質突出一點,和其他人沒什么不同。 試院外人聲鼎沸,放眼望去,都是前來看榜的考生。 韓榆捏著茶杯,拖長了語調說:“十二年前,本官也是他們之中的一員,時隔多年,本官都老了?!?/br> 四個人:“......” 您要是老了,咱們幾個怕是已經入土了。 最討厭沒有分寸感的人了! 張同知決定,從現在開始,他要半盞茶時間不跟知府大人 講話。 “張大人,本官打算加固城門城墻,順便把城墻砌高一點?!?/br> 韓榆一行人坐在最角落,人聲嘈雜,其他人沒法聽到他的低語。 “這件事交給你去辦,切記質量優先,那些亂七八糟的豆腐渣磚頭白送也不要?!?/br> 張同知抱著茶杯,嘴唇動了下:“是,下官回去就張羅這件事?!?/br> 剛才不算。 半盞茶,從現在開始倒計時。 “本官以為,還是選用徽州磚,硬度足夠,便是敵軍強攻,也能堅持一段時間?!?/br> 張同知:“就聽大人的?!?/br> 算了,只當我沒說,半盞茶不作數。 吳同知眼神微閃,用氣音問道:“大人可是覺得......” 韓榆給自己斟茶,語氣沉靜:“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br> 吳同知還要再問,茶館外傳來響亮的一聲“放榜了”,成功打斷他想說的話。 考生們爭相往前涌去,推推搡搡,誰也不讓誰。 “中了!我中了!” “這上面有我,王兄你看到了嗎?我在第十八位!” “我怎么落榜了?” “劉兄莫要氣餒,這才第一次,很多人準備得都不充分,來年你定能榜上有名?!?/br> 有人哭有人笑,形態各不相同。 體味一番人生百相,韓榆對這一批新鮮出爐的童生也有了大致了解:“我先回了,別忘記府學的事兒?!?/br> 李通判跟著起身,往對面的試院走去。 ...... 張同知一聲令下,自有工匠忙活開來。 工匠的動作自然瞞不 過火眼金睛的百姓,都很好奇地圍聚過來。 “修城門作甚?” “怎還又往上砌墻了?這么高還不夠高?” 對此,張同知表示:“城門城墻年久失修,知府大人擔心有賊人鉆空子,特讓工匠前來加固?!?/br> “至于加高城墻,雖說如今匪寇已滅,但總有心懷不軌之人妄圖越過守城士卒入城?!?/br> “往往這時候,他們會選擇利用工具翻墻入內?!睆埻f到這里,右手握拳,猛地往左手手心里一敲,“知府大人這么做,是為大家的安危著想?!?/br> 百姓不疑有他,又對知府大人展開長達數百字的夸夸。 張同知看在眼里,很羨慕他們不知內情,無憂無慮。 “好了諸位,近日切勿在附近逗留,以免被誤傷到?!?/br> 百姓都很聽話地散開了。 張同知回到府衙,發現韓榆也在廳堂,正和錢通判談論著什么。 走近了才聽清,是與青龍山有關。 年初時,韓榆在青龍山上圈了半個山頭的地,用來栽種大量的花草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