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男主對照組 第260節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回到末世強制“愛”前(1V2、偽骨)、喂奶(古言1V1 高H)、波斯玫瑰(NP)、被拉進廁所隔間後、囚于籠中(民國兄妹骨科 1v1 HE)、葉青的故事、斷情殘念之或許明天、我的塾母事件、狩獵,制服、舅舅的綠凄邀請函
“韓通判有什么權利捉拿知府大人,周大人和趙大人?” 馬永超乃是韓榆的頂頭上峰,周大人和趙大人雖只在省城掛了個閑職,可有家族做靠山,韓榆哪來的膽子敢對他們動手? 更令人詫異的是,竟然還有官兵聽從韓榆的吩咐行事。 簡直荒謬至極! 韓榆睨了眼氣勢洶洶的胡通判:“貪墨朝廷撥下的治水銀兩,強占百姓良田,強搶民女......” 胡通判臉色陡變。 韓榆仍覺不夠,上前一步,輕聲低語:“爾等與徽州府駐軍將領狼狽為jian,虛報兵員冒領軍餉,蛇鼠一窩,難道不該抓?” 胡通判腿一軟,跌坐到地上。 他和馬永超的反應如出一轍,意識到事情或許已經沒有了轉圜的余地,便指著韓榆罵不絕口。 韓榆手握長劍,聞言一劍柄上去,直接把胡通判抽暈了。 負隅頑抗的官員們:“?。?!” 就在他們 呆若木雞地杵在原地時,韓榆偏過頭,笑容核善:“需要韓某幫諸位一把嗎?” 大可不必! 幾十位官員見識了韓榆的暴力輸出,再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心思,乖乖束手就擒,被官兵押往大牢。 剩下沒被抓走的官員面面相覷,心底翻涌著種種猜測。 韓通判為何一夜之間變了個人? 之前是偽裝,現在才是他的真面目嗎? 韓通判如何發現知府大人及其他人的罪證? 韓通判他......會殺雞儆猴,對他們下手嗎? 最后一點才是他們最最關注的問題。 其實在場沒被帶走的官員中,大有與被捕之人沆瀣一氣的。 只是當年韓松有句話說的很對——水至清則無魚。 他們只犯了一些無關痛癢的過錯,沒到危害社稷,壓榨百姓的程度,因此韓榆愿意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韓榆看了躲在角落里戰戰兢兢的同僚一眼:“韓某替天行道,只捉拿罪無可赦之人,諸位無需憂心?!?/br> 偷瞄一眼韓榆手中的長劍,劍身上血跡斑駁,顯然不是韓榆的。 聯想到某種可能性,官員們繼續瑟瑟發抖.jpg。 韓榆覺得挺沒意思,轉身離開廳堂。 有這功夫,他都看完幾本賬冊了。 有人惶恐,自然也有人看出如今府衙當家做主的人是韓榆,便壯著膽子跟隨。 韓榆往后看一眼,沒說話。 那官員咽了口唾沫,沒話找話說:“大人看起來心情很好?!?/br> 說完就后悔了, 恨不得抽自己一個嘴巴子。 韓榆查出數十位官員的諸多罪證,明顯是大功一件,假以時日定能重回越京,升官加職。 未來美好而光明,是個人心情都會很好。 原以為韓榆不會搭理自己,誰料他竟然嗯了一聲。 “見到了想見的人?!?/br> 那官員愣了下,一頭霧水:“什、什么?” 韓榆笑而不語,很快將對方遠遠甩在身后。 其實在原定計劃中,韓榆今天完全沒必要出城。 收到徽州府三巨頭碰面,以及隨行官兵換了人的消息,韓榆本可以直奔那座宅院而去,來一招甕中捉鱉,不費吹灰之力地將人拿下。 可他還是去了,冒著被人背刺的風險。 韓榆在試探。 除了韓二韓三,他的身邊還有沒有藏著其他人。 結果顯而易見。 避而不見,卻一刻沒有停止過對韓榆的暗中觀察。 真是個怪異又別扭的人。 ...... 當天下午,有一婦人蘇氏擊鼓鳴冤,狀告官府侵吞亡夫錢大勇的撫恤銀。 做戲做全套,韓榆立刻升堂。 待蘇氏訴說完冤屈,在府衙外諸多旁觀百姓的灼灼注視下,韓榆信誓旦旦地保證,一定會給她一個說法。 在韓榆的有意模糊下,竟無一人奇怪怎么是通判大人出堂,而非知府大人。 兩天后,韓榆的“調查”有了結果。 原來是知府大人伙同駐軍將領私吞了因公殉職士卒的撫恤銀。 韓通判為了還無數個像錢大勇這樣的士卒一個公道,頂著 莫大的壓力,冒著以下犯上的風險,將此事上報到省城。 知道內情的府衙官員:“......” 當天,便有三品大員攜官兵前來。 此人乃是永慶帝心腹,早早接到命令,這廂韓榆的消息剛傳到省城,便點兵出發了。 抵達府衙后,韓榆公事公辦地迎接,將牢獄中關押的數十人,以及從馬永超三人的書房和秘密宅院搜刮出來的相關證據盡數上交。 “韓通判當真神速,本官以為起碼要一年半載才能有喜訊傳來?!蓖醮笕伺牧伺捻n榆的肩膀,一副贊許的口吻,“本官定會將韓通判的所作所為稟報給陛下,事后必有重賞?!?/br> 韓榆雙眼閃亮亮的,不自在地抿唇,頗有些不大好意思:“能為陛下分憂,是下官的榮幸?!?/br> 而后,不待王大人追問,便主動道明事情的來龍去脈。 如何謊稱路遇劫匪住進馬府,如何收買馬、周、趙家的小廝縱火后盜出證據,如何甕中捉鱉,將所有人一網打盡,就這么半真半假地告訴了王大人。 王大人全然沒想過韓榆說謊的可能性,得知韓榆與徽州府官員斗智斗勇,當即贊不絕口。 韓榆十分配合,激動得面紅耳赤。 一番互相吹捧,到了分別的時候。 來自省城的官兵將小山般的賬本搬到車上,王大人問韓榆:“這些賬本,韓通判可瞧了?” 韓榆眨了眨眼,面不改色道:“不瞞大人,自從下官拿到這些賬本,一直 因為府衙中繁雜的事務脫不得身,還沒來得及翻看?!?/br> “那真是可惜了?!蓖醮笕俗焐线@么說,實際卻是松了口氣,“本官覺得,以韓通判的聰明才智,說不定能看出些什么?!?/br> 韓榆謙虛道:“陛下身邊能人輩出,下官打小就不喜算術,對這些個賬本最是頭疼,那是看都不愿看一眼的?!?/br> 王大人放聲大笑,滿意離去。 可惜他走得太快,沒能捕捉到韓榆眼中的深意。 以韓榆的謹慎,賬本到手后怎么可能不看。 馬永超等人入獄當天,韓榆花了一整夜時間,將所有賬本盤了一遍。 周家主和趙家主兩人的賬冊上,每個月分別有一筆高達萬兩的巨額出賬。 就算賬本上沒有標明去處,韓榆也能猜到。 趙家和周家位于八大世家最末,隱隱有沒落之象。 宮中無周姓與趙姓嬪妃,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搏一個從龍之功了。 這兩家素來親近梅家,更是將家里不止一位姑娘嫁給梅家非嫡長一脈的男子,討好的意思不要太明顯。 永慶帝可不是什么大方的人,即便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不會容忍三皇子從他的口袋(劃掉)國庫里摳銀子,轉頭用它們來參與奪嫡。 且等著吧,梅家絕對沒好果子吃。 韓榆勾唇一笑,滿心愜意地處理公文。 不過片刻,周家和趙家聽聞了自家家主即將被押解進京的消息,跟蝗蟲似的往府衙涌來。 韓榆接見了,卻是軟硬不吃: “韓某不過一六品通判,人微言輕,還是等新的知府大人到任,再與諸位詳談吧?!?/br> 兩家人吃了閉門羹,只能四處找關系,妄圖把頂梁柱救出來。 可惜努力了半個月,幾十名罪官已經抵達越京,也沒想到脫罪的法子。 又過兩日,永慶帝的圣旨到了。 關于韓榆的任命。 圣旨中,永慶帝大肆褒贊了韓榆的英勇無畏,破例將他提拔為正四品知府。 眾目睽睽下,韓榆著一身深綠色官袍,衿貴從容:“微臣謝主隆恩,定不負圣意,為陛下鞠躬盡瘁,為百姓謀福祉?!?/br> 眼看營救家主無望,正打算跟新知府打好關系的周、趙兩家人:“......???” 遠水解不了近火,兩家有出息的子弟都在越京或外地做官,留在祖籍的都是些繡花枕頭,草包一個,經不起事。 唯一能擔大任的兩位家主,眼看腦袋都快保不住了,哪還記得千里之外的族人。 為了拉韓榆下水,繼續暗戳戳薅徽州府的羊毛,兩家人商討許久,想出個餿主意。 韓知府走馬上任第二天,被周家二老爺攔在府衙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