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后是地球 第431節
過了一會兒,忘書就回來了。 “農政司胡春司長,帶著人去三江郡實地調研去了。不但種子化肥,正在通過火車往那邊運輸,技術人員也都重點派往新占區了?!?/br> 忘書匯報說道。 “嗯?!?/br> 任平生點點頭:“胡司長最是老實,這些年來任勞任怨,工作也是身先士卒,看上去不像高官,更像一個老農。 現在不但工作沒落下,種地、養殖也是行家里手,比那些技術員都懂?!?/br> 這些年,對于這個話不多,但是工作從來沒落下,將吳州農業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條的農政司司長,任平生是很滿意的。 三江郡之所以叫三江郡,是因為這里有橫跨九省的文昌河、發自安瀾郡的安瀾江、源自花鼓郡的花江,三條水系流經這里,又在這里全部并入文昌河。 有著得天獨厚的水利條件,而且還是大片的平原沃土,是真正的魚米之鄉! 而這樣得天獨厚的魚米之鄉,百姓卻吃不飽! 這是因為除去朝廷的稅賦沉重之外,地方官員也是趁機以各種名目加稅,硬是將百姓們逼的賣兒賣女賣田賣自己,成為了士紳家里的長工、佃戶。 后來被北皖集團給占了,也沒撈到好。 雖然北皖在這里的統治薄弱,但卻是軍隊統治,又沒有抱著長治久安的想法,自然也是拼了命的壓榨,就是原本在朝廷體制下過得比較自在的士紳老爺們都遭了大殃! 三江郡臨著浣花郡,有的百姓在浣花郡有著沾親帶故的親戚,眼見著浣花郡的老百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那是眼里著急、心里羨慕、嘴上期盼,就盼著吳州的齊王爺快點發兵打過來。 如今天可憐見,齊王爺終于發了善心,派了天兵打了過來! “盼著盼著,俺老牛也終于翻了身,成了齊國人了!” 老牛雙腳插在泥里,黑瘦黑瘦的身材,讓他看上去像是五十多歲的老漢。 但實際上,他雖然自稱老牛,但其實還不到三十。 “啥齊國人?我聽說齊王爺還沒登基呢?!?/br> 旁邊有人說道。 “早晚的事兒,要是齊王爺都成不了事,那這大景就沒人能成事兒了!” 老牛喜滋滋的看著自己的分到水田,心里高興的很。 “別美了,這地就種今年的,新來的那個年輕的縣老爺說了,明年還得調地呢?!?/br> 旁邊一個同樣身材干瘦,頭上裹著頭巾的老頭擦著臉上的汗水說道。 三江郡四月份的天,已經讓人感覺到熱了。 “為啥?你聽誰說的?” 老牛聞言,打了個激靈,盯著老頭說道。 老頭原先是村里的老夫子,曾經中過童生,大家對他的話還是很信的。 老頭坐到了路邊上,說道:“我聽以前一個學生說的,他現在在衙門里當差。 說是今年為了趕種水稻,地分的匆忙。明年會按照家里的人口、分到土地的肥力等,重新進行調整,不過縣老爺說不會大調,只會根據各村各戶提出的意見,根據省府文件和分地慣例,再進行微調?!?/br> “那就好?!?/br> 老牛聞言松了口氣:“縣老爺公正著呢?!?/br> 正聊著,老牛一抬頭忽然看到不遠處來了幾個人。 打頭兒的是個老漢,穿著短打汗衫,一看就是耕田的。 不過,這老頭后面卻還有兩個年輕人,雖然也穿著方便干活的短打,但那身上卻有一種莫名的氣勢,看上去就很不好惹的樣子,而且皮膚也比農家人白皙多了! 這仨人走在一起,就讓人感覺有點怪異。 “老哥,今年這苗子,覺著咋樣?” 老牛跟那老漢剛對上眼兒,那老漢就朝他走了過來,一邊走還一邊沖著老牛問。 看到路邊有小孩,他還笑著從口袋里抓出了幾顆糖,一個小孩分了一粒黃豆大小的麥芽糖。 頓時,老漢就成幾個小孩子眼里的大善人。 村民們也很快對老頭放下了戒心,笑呵呵的說起話來。 “還不到三十?那牛小哥顯老,老漢我今年五十出頭了?!?/br> 聊了幾句,知道了老牛的真實年齡,老漢笑呵呵的說道。他又看著腦袋上裹著頭巾的老頭:“聽老哥說話談吐,不像平凡人,應該是讀過書吧?” 老頭聞言,頓時喜上眉梢:“不瞞你說,老頭我之前中過童生,在村子里開過私塾,后來朝廷亂了,科舉都斷斷續續的,村里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少,我那私塾才散了?!?/br> “原來如此,現在齊王爺統治了這里,以后大家肯定是都能過上好日子的。 要是在鎮子上建了小學,老哥說不得還能去發揮余熱,教孩子們啟蒙讀書呢?!?/br> 老漢笑道。 “要是能那樣,就太好了!” 老頭聞言,更是笑容滿面。 “老哥,牛小哥,鄉親們,伱們覺得今年這秧苗怎么樣?” 他又把話題拉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朝著大家問道。 這一次,大家就非常配合了。 “這苗子看著比以前的秧苗,更細長一些?!?/br> “這都是官府推薦的,而且縣老爺保證了,這些秧苗如果長勢不好,就會給俺們減免些稅賦?!?/br> “俺不知道這苗好不好,大家都說好,俺也跟這種?!?/br> “我卻是知道的,我有親戚在浣花郡,他們去年夏天就種上這種稻子了,配合花費,一畝能有上千斤,比我們自己的苗要多三四倍呢! 官府借給我們的這些苗,就是浣花郡現在種的那種。說是叫雜交水稻?!?/br> 一個年輕人跟老漢說道。 “嗯?!?/br> 老漢聽著話,連連點頭。 這邊離得浣花郡近,雜交水稻的推廣,要更加方便一些。 不過,以官府的名義進行推廣,而且還是出了苗的秧苗,要比推廣種子簡單很多。 又深入淺出的和村里的百姓們聊了一會兒,了解了他們的一些訴求后,老漢又開始給村民們講解種植雜交水稻應該注意的一些東西,講解化肥應該怎么用,什么時候除草、應該怎么除草,除什么樣的草,什么時候施肥,施什么樣的肥,怎樣自行制作有機肥等等。 村民們都是種地的,這就是他們吃飯的東西,此時聽到老漢的講解,從開始的質疑,到慢慢的恍然,一個個都覺得這個老漢確實是一個挺厲害的老頭了。 “好了,用了大家這么長時間,耽誤你們插秧了。要是再有不懂的,可以去縣衙里問,縣衙里面也有技術員,就是指導種地的。 老漢我還要趕路,就先走啦?!?/br> 老漢站了起來,拍了拍屁股上的黃土。 “老哥喝點水再走唄?!?/br> “對啊老哥,俺這里有個瓜,挺甜的,您路上帶著解渴啊?!?/br> 村民們熱情的說著。 “謝謝,謝謝大家?!?/br> 老漢朝著村民們拱手,最終推辭不過,帶上了幾個瓜繼續上路了。 村民們一邊交流著,一邊繼續插秧。 過了一陣子,快到了晚飯時分的時候,打頭的一個穿著長袍的年輕人,帶著十幾個官差匆匆忙忙的跑了來。 來到了地頭上,才抹著汗,朝著地里的村民喊道:“老鄉,有沒有人見過一個一米六出頭,頭發半黑半白,皮膚黝黑的老者?” 村民面面相覷。 戴著頭巾的老頭忽然看到年輕人身后的一個熟悉的面孔,那面孔也認出了老頭,連忙介紹說道:“這是咱們元和縣的知縣李大人!” 這一下,村民們站在地里,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一個個面色惶恐,不知如何是好。 “別跪了,別跪了,也不用上來,不耽誤你們插秧?!?/br> 李知縣急著問道。 “見過見過,我們今天插秧的時候,有一個老漢來和我們聊了很長時間的天,還指導我們種地來著,像是個有文化的!” 戴頭巾的老頭說道。 “哎呀,何止是有文化,胡大人啥時候來的?走了沒?” 李知縣連連問道。 “走了,中午的時候來的,下午日昃時分離開的?!?/br> 老頭回答說道,見著縣老爺對那看上去平平無奇的老頭這般態度,又實在忍不住的好奇的問了一嘴:“老爺,那位大人究竟是什么人呀?” “什么人?那是咱們吳州農政司的司長??!” 李知縣看看天,日昃時分,就是下午三點左右,現在也甭追了,肯定已經走遠了,說不定已經出了三江郡了。 “農政司?” 老頭聞言撓撓頭。 “九司之一,在吳州是除了王爺之外,最有權勢的官位之一,相當于景朝的六部尚書!” 既然追不上了,李知縣也不著急了。反正人家是下來調研的,估計也不想讓自己迎來送往。 就是想要給縣里申請幾個水利工程項目的機會,怕是碰不上了。 和村民們說了兩句后,李知縣便原路返回回去了。 但是老牛他們這些人,卻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那老漢,是尚書那樣的人物???” “天上的人物??!” “那樣的人物,和我們聊了一個多時辰吧?” “我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