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戀愛腦的世界做女帝 第190節
一群讀書人指責帝王的文采不行,怎么,難道帝王要給他們寫文章嗎? 如果帝王的文學水平很高,還要大儒何用?要天下讀書人何用,畢竟他們的水平還沒有帝王高,難道帝王會用他們去治理天下嗎? 就是因為帝王也是人,有自己的短處,所以才會廣納天下良才入朝為官。 古往今來從來沒有人要求帝王有超高的文學水平! 在沈玉耀于宮中嘲諷那些讀書人讀書讀壞了腦子時,民間的聲音也一直沒有停下。 這世界上除了讀書的士人階級外,還有民眾。 甚至民眾才是真正掌握著世界的人,他們的聲音是那么寬廣強大,因為人數夠多,所以強而有力。 比起那些對沈玉耀新政惡意很大的讀書人,大部分貧民百姓卻對新政持理解態度,甚至是十分支持的。 因為他們已經讀過了官府發布的公告。 沈玉耀的白話寫法確實影響了所有上下的官員,那些官員或許私底下也會和親朋好友一起吐槽沈玉耀寫的文章實在是太過樸實,一點兒都不像寫文章,但是真當他們也寫起官府公文的時候,他們還是會選擇趨向沈玉耀的寫法。 有句話說的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沈玉耀是上,那么她喜歡的,就一定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群眾。 就好比現在,各地都紛紛建立了各種女子學院,招收女學生,同時也興起了讀書風潮,家中但凡寬裕一點的,必須送家中孩子去讀書。 不去讀書,會被人笑話家中窮酸的。 以前這種事情是不會出現的,現在卻全部出現了,就是因為沈玉耀的喜好。 她喜歡不拘一格降人才,所以民間就從上而下的刮起了興學大風。 那些酸臭書生的話,或許有人會聽,但必定不會持久,因為大部分人都有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他們知道什么才是對的。 “武狀元已經選出來了,不日就會被派到佛地來,日后佛地的武將,可不一定是你,石采文,你還要在佛地偏安一隅嗎?” 楊可卿看完從京城送來的邸報后,長舒一口氣,問旁邊的石采文。 石采文搖搖頭,“我可從來沒有偏安一隅過,只不過是為君效忠,死而后已,現在陛下需要我在佛地支持大局罷了,若是陛下要放我回京,那我必定是要選擇回京的?!?/br> 誰不想當京官?京官就在陛下面前,出了事情可以第一時間反應過來,而且沒事兒就能和陛下去溝通一下感情,不用擔心什么時候君臣情誼淡了,陛下手中的刀直接揮向自己。 楊可卿一直沒有回京,就是因為她覺得石采文心懷不軌,現在石采文說自己絕對沒有二心,她并沒有馬上相信。 “希望石大人,能說到做到?!?/br> 楊可卿接下來還要去拜訪一位佛地的大師,沒有時間和石采文在這里你來我往的互相試探,所以說完這話后,她就起身告辭了。 看著楊可卿出去的背影,石采文默默的嘁了一聲。 她就不相信,把楊可卿放在她的位置上,天高皇帝遠,自己手上有兵有人有地,她會沒有二心? 只不過石采文這個二心出現的非常短暫,而楊可卿與暗部的人來的也很及時。 任何人都會有私心,有爭奪權力的欲望,有些人一念之差,墮入地獄,有些人則可以明哲保身,絕對不越雷池半步。 石采文就是后者。 她很快就意識到,此地也是王土,沈玉耀當初能派人攻打佛地,自然就能派人來攻打她。 她確實有天縱之才,但是她是個人,她的親人還在大莊,她若是得位不正,更是會被天下人拋棄。 那她必輸無疑,何必為了一時的爽快,就葬送自己一生? “這個楊可卿,沒事兒長那么利的一雙眼睛做什么,當御史還當出經驗來了?!?/br> 石采文低聲吐槽兩句,該說這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果然就是敵人嗎? 楊可卿竟然一眼就看出她內心的不堅定,然后在這兒盯了她兩個月! 京城那么大攤子她都不管了,就跑到佛地這么偏僻的地方來做樣子。 今天殺一個販賣柳暗花的僧人,明天再弄死一個欺壓貧民百姓的惡僧,儼然一副清官明吏的模樣。 石采文唾棄楊可卿的做面子事,但是又不自覺的學習對方,她不得不承認,楊可卿在為官上,屬實是有一套。 “蘇丹,今日楊可卿是要去見誰?倒是很少見到她如此行色匆匆的模樣?!?/br> 石采文有些好奇。 “回大人,聽說是個久居佛地的外國智者,他名字非常長,大家都叫他浦西?!?/br> 浦西? 石采文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人的名字,看來這個人在佛國,并沒有得到王公貴族的重用。 “他是做過什么事情,能被稱作智者?想來肯定不是對佛法有所研究?!?/br> 如果真是對佛法研究深刻,那么早就被佛國的王公貴族接到府上講經了。 “好像是……” 蘇丹有些難以說明,因為那個詞在大莊沒辦法用一個準確的詞去翻譯。 最后她想起了之前石采文給她看的,大莊皇帝親筆所寫的官文,想起了其中一個詞。 “是數理!” 數理的智者? 石采文一驚,隨后拍桌而起,“那人在何處,我也要去拜訪,務必要趕在楊可卿之前!” 怎么能什么好事都被楊可卿給占了! 她就知道,敵人靜悄悄,必定在作妖,這兩個月楊可卿留下來不可能就干那么點事。 沒想到啊沒想到,楊可卿竟然偷摸找到了一個數理上的智者,能在佛國和其他國度稱作智者的人物,放在大莊絕對算是一代大儒了。 甚至是可以開宗立派的人,雖然大莊之外的地方,未曾開化之地居多,但是那些國家也有不少人,總能從里面找出幾個格外出色的人來。 以前長居中原,石采文也會小覷天下人,后來她走過諸多地方,見識了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這才慢慢的明白。 時間篩選剩下的瑰寶,能被人珍而重之,必定有其無法掩蓋的耀眼光芒。 觀者只需心懷敬畏,去仔細品瑰寶華美的姿態,便足夠了。 但是石采文再快,也沒有早有準備的楊可卿快,等她到的時候,楊可卿已經和浦西相談甚歡,敲定了浦西和楊可卿一同入京的事情。 看到遠道而來,氣喘吁吁地石采文,楊可卿露出志得意滿的笑容,“石大人,承讓了,我與浦西智者先行回京了?!?/br> 然后楊可卿就當著石采文的面,將那位頭發花白的女子扶上了馬車,揚長而去。 石采文可算知道為什么她來佛地這么久都沒有聽說這位智者的名字,同時也明白了,這位足以開宗立派的智者,為什么會跑到佛國,這么一個只興佛教的地方。 原來是因為,這位智者是女子。 更西方的國家,對女子的蔑視比之東方更甚。 掌握知識的女子,在他們眼中,甚至被妖魔化為女巫,被活活燒死者不盡其數,能在那么惡劣的環境下成為智者,這位浦西絕對有著非同一般的能力。 如此罕見的人才,竟然被楊可卿給帶走了,楊可卿這個女人真是好運氣! “大人,要追嗎?” 蘇丹已經蠢蠢欲動,她在草原的時候,可是練習了一身不差的馬術,絕對能追上前頭拉車的馬。 石采文擺擺手,“不追,回府!” “大人,難道就這樣眼睜睜看著她們離開?” “哼,她們能走,你家大人我就不能了嗎?休想就這么撂下我!楊可卿!” 石采文翻身上馬,勒緊韁繩,調轉馬頭,“走,回府收拾東西,今晚必須追上她們!” 蘇丹陡然意識到,這是要回京了! 她眼睛一亮,大聲應道:“是!” 京城啊,不知道大莊的京城是什么模樣,是不是和傳說中那樣,金銀玉石鋪滿地面,即便是夜晚,依舊燈明如晝。 蘇丹從來沒有去過京城,曾經的她能活著都是奢望,一切改變,都來源于石采文。 她會一生追隨大人,無論大人何去何從。 剛剛因為武舉而沸騰過的京城,在稍微的平靜后,很快又要掀起波浪。 第126章 自打沈玉耀的新政開始實施之后,各方人士紛至沓來,都想要來京城尋常一條新的出路。 不拘一格降人才,口號喊出來容易,做出來難,如果是一般的帝王,天下人也就聽聽便罷,他們不會相信一個帝王會真的愿意降下身軀,同底層人接觸。 但是沈玉耀不同。 觀她上位后的種種,所有的一切都標識著她與其他帝王不同,如果是她,群眾愿意相信她會是那個特殊的帝王。 當各方人才都涌來后,新點子猶如繁星一般,猛然在天空炸開,閃爍著的星光,照亮了前路。 沈玉耀看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怪不得人們都說高手在民間,原來將大莊的人才搜羅到一起后,科技竟然能發展的如此迅速! 因為是沈玉耀提倡,所以各家來投的人并不吝嗇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 反正本來就是要售與帝王家的才藝,又有什么不能表現的呢? 如果他們的表現好,讓帝王看上眼,那才是他們的榮幸! 所以一掃之前各自封閉的態度,他們非常大方的拿出了自己的畢生所學,研究方向一致的人,沈玉耀安排他們在一起繼續探究學習。 效果喜人,這群大佬揚長避短,才不過半個月,就已經初見成效,形成了系統的體系,甚至之前進展緩慢的數理課本都被推動了一大截。 但這還是不夠。 沈玉耀合上簡單的修訂本,手上的紙散發出微微的紙香氣,潔白無瑕不說,還十分光滑平整,這是沈玉耀登基后,主要研究的東西之一。 她已經許下要開民智的愿望,如此龐大到幾乎難以實現的愿望,必須有足夠低廉且好用的紙張來支持。 登基前,其實沈玉耀就已經開始著手這些基礎的改造了,只是效果沒有現在這么好。 這是一天接一天的改良,一版接一版的更新后的最終成果,廉價又量大的白紙,可以供給一部分人使用。 等工業水平提升上來后,白紙會更加便宜,連帶著其他紙張也會降價,遲早有一天,大莊所有孩子都能用上紙去寫字。 “淑君,你有跟他們說朕的要求嗎?能讓人更快看懂是什么意思的簡單符號,他們有沒有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