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節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的金絲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的小蜜桃超兇
等江夏這邊做好的示范,他會把軍屯一路南移,說不準哪天就直接兵臨南越。 就看是朝廷使者先說服南越自愿并入大漢版圖,還是他先帶著人去南越家門口遛彎了。 劉徹對這個計劃也很認可,親自首肯了江夏郡這邊的撬墻角行為。 這就是皇帝過來巡幸的好處了,很多在其他地方干起來相當于違規的事,在劉徹面前過了明路以后就可以無懼非議光明正大地干了。 霍善這邊熱熱鬧鬧地賣起了米粉(不時邀請覺得好吃的人參與南方大開發計劃),劉徹也悄無聲息地微服出了太守府,帶著大漢最昂貴的兩個保鏢(大司馬x2)前往司馬遷給他們預留的最佳觀賞位看戲去。 因為排了好幾場戲,所以司馬遷安排上午和下午循環兩場,方便早上錯過的人可以下午來看戲。 大家忙活了這么久,總得讓這些戲讓足夠多的人看到才是。 劉徹落座以后,戲臺上很快就熱鬧起來,開場演的不是霍善讓排的那幾出戲,而是嫘祖發現桑蠶的過程。 正好目前也該進入養蠶季了,也算是敦促江夏百姓積極耕織,非常符合朝廷的要求。 劉徹對這些教化黔首的內容興致缺缺,隨意地與衛青他們閑聊了一會,臺上的布景很快變了,整個戲臺一分為二,一邊演的是“賈孝”,一邊演的是“甄孝”。 那邊賈孝吃得好住得好,父親來討藥錢卻被他嫌晦氣趕走了;另一邊一家人擠在破破落落的居所,卻想盡辦法為臥病在床的父親治病。 這對比就十分強烈了。 那幾個俳優也演得活靈活現,賈孝那邊開口的時候觀眾罵聲四起,甄孝這邊開口的時候眾人又紛紛唏噓落淚,所有人的心情都跟著戲文起起落落。 等到兩邊的察舉結果一出來,群眾嘩然。 一時間罵察舉者的有,罵假孝子的有,替甄孝子痛心的人更是不少,情緒已經徹底被調動起來了。 連劉徹都覺得這出《真假孝廉》挺有意思,只是看著看著他突然就想起了……年后汲黯突然上書罵他的事。 怎地這個主題跟汲黯提到的那句“舉孝廉,父別居”那么像?! 劉徹的目光轉到司馬遷身上。 聽說這幾出戲都是司馬遷負責的,司馬遷這家伙是不是跟汲黯一樣想罵他? 司馬遷對劉徹的危險目光一無所察,他也是頭一次看正式演出,正認真關注臺上的俳優有沒有好好把精髓演出來。 等眾人的情緒逐漸平復下來、開始期待下一場戲開演,臺上的簡單布景又變了樣。 《金箱藏經》開始了! 如果說上一場戲是探討孝子該事生還是事死,那這一場戲就是初步揭露厚葬的后果了。 最終呈現的這場戲,是從采藥人偶然發現盜墓賊藏在深山中沒來得及變賣的金箱開始的…… 因為金箱的出現,當兒子哭著去自家父親的墳前一看,自家父親的尸骨都擾得不得安寧咯! 本來棺槨的存在是為了不讓泥土侵蝕亡者,結果給他們隨葬豐厚的陪葬品以后反倒引得盜賊挖墳開棺,這是何等的諷刺! 這難道是孝子賢孫想要的結果嗎? 劉徹:? 這個金箱,還有金箱里的經書,怎么也越看越熟悉?! 你小子跟我借這些東西,難道是暗示我會被開棺? 豈有此理! 第190章 司馬遷今天總感覺吧, 自己后腦勺涼颼颼的,也不知是什么道理。 霍善收攤溜達過來,赫然發現戲已經演到《曹cao發墓》了。他跑到司馬遷面前質問他為啥不等自己,難道不知道他正辛辛苦苦擺攤賺錢養家嗎! 司馬遷:“……” 別以為我不知道, 你全程也就負責把米粉放到鍋里這個步驟以及跟食客們聊你的江南大開發計劃, 哪里辛辛苦苦了? 還是旁邊的蘇武彎身把霍善抱了起來,方便他可以看清戲臺上馬上要演出的新戲, 嘴里還幫司馬遷解釋了幾句:“陛下已經到了, 哪有讓陛下一直等著的道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br> 霍善一聽, 往左右瞧了瞧,很快看到坐在人群中央看戲的劉徹幾人。因為周圍已經密匝匝地圍了不少人, 所以他也不好擠過去, 所以便安心地讓蘇武抱著自己看這一出《曹cao發墓》。 不得不說, 江夏郡這邊的民間藝人還是很有底蘊的, 大概是因為往日楚人信奉鬼神,很喜歡搞各種巫祝儀式, 所以很容易就演出了王朝末年那兵荒馬亂的架勢。 一場代表天下大亂的群魔亂舞結束以后,就是一首《臨江仙》橫空出世。 沒錯, 就是楊慎寫的那首“滾滾長江東逝水”, 李時珍特別愛唱給他們聽,所以袁枚他們就把這首詞給添上了。 為了讓曹cao聲名遠揚,交流群里的每個人都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比如諸葛亮就給大伙描述了曹cao具體的身高相貌。 雖然到臺上不一定能演出來,不過他作為蜀漢代表總要意思意思地為曹cao名揚大漢這樁大事添磚加瓦才是。 老曹不用謝,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臨江仙》一出, 不少人都聽入了迷, 主要是這曲調是他們此前沒聽過的,那唱詞也很好懂, 只聽那么幾句,所有人仿佛都看到個滿面滄桑的老人立在江邊追憶著那尚未遠去的亂世烽煙。 劉徹也覺得這曲兒聽起來很新鮮,勉強讓他忘記了剛才那出《金箱藏經》給他帶來的不愉快。 他可是專門設立樂府讓李延年給他收集天下新舊之聲的音樂愛好者,當初衛子夫也是憑著一副好歌喉引起了他的注意,所以他對于好聽的樂曲還是很喜愛的。 唯一讓他比較郁悶的是,他才剛被這曲《臨江仙》牽扯出的宏大背景故事吸引,就發現……主角竟不是什么俊男靚女,而是開局就在月旦評中得不到點評、私底下去追著人給他評價的曹cao! 不得不說,這個月旦評還是很有意思的,由出名公正高潔的名士于每月月初對鄉中能人進行點評。 許多人因為得了一句好評,從此聲名鵲起、萬人簇擁。 相比之下,得不到點評的人就只能籍籍無名地待在一邊對這類幸運人士羨慕嫉妒恨了。 劉徹都代入到那個聲名鵲起的年輕人身上了,結果接下來的戲告訴他,主人翁居然是那個在陰暗角落嫉妒別人的人?! 這叫曹cao的家伙追著月旦評主持者給他點評,對方無奈之下只能給他一句“治世之能臣,亂世之jian雄”。 jian雄什么的聽起來就不是好詞,曹cao聽后卻哈哈大笑,滿意地走了。 劉徹:很怪,再看一眼。 很快地,大伙都知道這亂世之jian雄是怎么個jian法了,他因為養不起兵馬,居然設立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專門負責發墓斂財! 亂世之中人相食尚且不罕見,誰還會去尊重什么王侯將相、什么死者亡魂。 你們都已經死了這么多年了,子孫后代借你們點錢花花又如何! 這里的建議是不要把貴重東西放進棺材里,放在墓室里頭就得了,不然你看看……這些人竟開棺隨意地戲耍里頭的尸骨! 沒錯,又是一個曝尸荒野結局! 劉徹:????? 為什么又回到這上面來了?敢情這就是你們今天的主題對吧? 劉徹想起早些時候霍善曾在自己面前討論厚葬好還是薄葬好,只覺又好氣又好笑。 這小子也不知像了誰,有時候還挺固執的,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就一定要說服別人也認同他。 關鍵是,這么多的故事,這么龐大的戲文內容,肯定不是霍善這小子自己能搗鼓出來的。 想起終軍過來這邊參加元宵燈會,還曾拉司馬遷他們一起寫文章吹噓那是一場怎么樣的盛會,劉徹覺得這事和司馬遷等人脫不了關系。 霍善手底下攏共也就他們幾個能寫的,總不會是霍去病來cao刀的吧? 這些家伙還真是年紀輕,所以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做。 劉徹初時還有點想找霍善他們算賬,欣賞完整場《曹cao發墓》后便不那么在意了。他趁著觀眾們還沉浸在精彩故事的余韻里先退了場,走過去把被蘇武抱著看完了全場的霍善拎走。 霍善還沒反應過來呢,就已經被劉徹抱離人群了。他積極詢問劉徹的觀后感:“您覺得這幾場戲怎么樣?” 劉徹道:“就你們用十天半個月搗鼓出來的玩意,哪里有宮中俳優演得精彩?” 霍善才不信,哼道:“我又不是沒看過宮中的戲,很多故事都沒有意思?!?/br> 劉徹其實也是這個看法,碰上宮宴和重要場合的演出,無非是起祭祀或者教化作用,故事性是非常弱的。 作為一個書只讀一遍就能全記住的皇帝,劉徹也覺得那些公式化的演出很無趣,要不然他也不會專門弄個樂府讓人給他整點新花樣了。 他閑暇時無聊到連公車署那些上書內容都會親自讀一讀。 沒辦法,記性太好也有挺多煩惱的,比如老需要讀點新東西解解悶。 只是當著霍善的面,劉徹是不會承認自己和他有同感的。他呵呵笑道:“那是因為真正精彩的演出你還沒資格看?!?/br> 旁聽的衛青、霍去?。骸啊?/br> 什么真正精彩的演出?我們怎么沒見過?陛下你仔細講講。 霍善根本不知道大人一向謊話連篇,聽了劉徹的話后又立刻問道:“那我要怎么樣才有資格看?” 劉徹慢悠悠地說道:“等你把那什么江南魚米之鄉弄出來再說吧?!?/br> 霍善講南方大開發計劃的時候隨口提到過江南地區很適合發展成魚米之鄉,劉徹覺得這詞兒聽著挺不錯,就記住了。 霍善想想自己見到過的沙羨縣的情況,頓覺這目標任重道遠。 連那樣的交通要縣都人煙稀少,更別提南邊別的地方了。 太難了! 霍善向來是不怕困難的,馬上信誓旦旦地說道:“沒有把江南變成魚米之鄉,我就不回長安了!” 劉徹:“……” 倒也不必,你不會忘了你只是江夏太守吧? 你們江夏郡在長江南面也就兩個縣! 劉徹笑道:“那等你回長安去,你家小毛驢都成老毛驢了?!?/br> 霍善聽劉徹這么一講,也覺得有點想念他的霍小白了。 他不在的日子里,霍小白不知會不會寂寞! 此時此刻,遠在新豐縣的霍小白打了個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