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節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的金絲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的小蜜桃超兇
霍善一向是很好客的,尤其愛給人展示自己平時都在搗鼓什么寶貝。 比如他這太守府中的空地都被他折騰成菜圃(雖然一般都是別人負責日常維護),他最愛和人講自己都在這些分散在府中各處的散裝園圃都種了些什么。 這里頭很多作物其實都是在暖房里過的冬,還是最近天氣暖和了才移栽過來,方便霍善每天沒事干的時候被忽悠去拔拔草抓抓蟲。 這么小的娃兒,想讓他一整天都坐在屋里讀書時不可能的,還不如給他找點可以充分活動腿腳的事情供他玩耍。 霍善就給劉徹重點介紹今年江夏郡準備推廣種植的幾種作物:棉花、番薯和番稻。 哦,還有新得來的番椒! 這些東西都帶個番字,據說是因為它們都是從南邊諸番傳過來的,但是具體有多南他也不曉得,反正是他們醫館給人治病得來的“診金”。 劉徹倒是記得霍善那個醫館的規矩,說是診金可以不用給,可以給他帶些種子或者種幾棵樹。 如今新豐縣那邊的醫館由華佗在那邊坐鎮,周圍已經多出一片矮林了。想必等霍善任滿歸去,就可以實現他家門口全是果樹的夢想! 只是沒想到這一規矩竟真的讓李長生他們從中發現一些值得推廣的作物。 因為這些作物都是南海以南的地方傳過來的,所以許多特性都更適合在南方生長。 唯獨這棉花卻是北方更適合。 劉徹看向那幾株剛從暖房移栽出來、已經長得挺茁壯的棉花,笑著說道:“看來你找得比張騫還快,不用他在西域那邊到處搜尋了?!?/br> 霍善這才想起自己以前和劉徹提起過棉花的事,他眨巴一下眼,說道:“西域那邊種別的作物很難活,種棉花和葡萄卻是很相宜的,聽說吸飽了日光的棉花特別暖和!” 他還給劉徹說起自己正在籌辦棉紡班的事,等這批生員學會了棉紡技術,棉花種出來以后就可以直接把它紡織成棉布了! 得虧了黃道婆的及時到來啊。 劉徹道:“黃道婆是誰?” 霍善道:“就是一個修道的婆婆?!?/br> 他和劉徹說起黃道婆在很遠很遠的南邊生活了二三十年、悉心學習當地土族的棉紡技術的事。她從南邊歸來,帶回的東西可珍貴了,從棉花脫籽到棉布紡織她都非常精通! 劉徹沒想到霍善還撿到了這樣的人才,看來他手頭的棉花種子也是從這位黃道婆那兒得來的。 女子不好封官,劉徹便問道:“這黃道婆可有子女或者兄弟?” 霍善如實答道:“她孤身一人,沒有家人了?!?/br> 劉徹沉吟片刻,說道:“若是她傳授的棉紡技術當真有用,你到時候上書給她討個表彰,再在郡中給她找幾個義子義女為她養老送終?!?/br> 都說農桑農桑,講的就是穿衣吃飯,農是吃飯,桑是穿衣,地方上的官吏有責任督促當地黔首勤種桑麻,保證人人都有足夠的衣服可穿。 這事兒要是沒辦好,小則男男女女衣不蔽體影響當地形象,大則許多窮苦人熬不過寒冬活活凍死。 棉花和配套的棉紡技術真要能推廣開,那天下黔首的“穿衣吃飯”問題便又多了一重保障。 劉徹雖然熱衷于開疆拓土,卻也不會嫌棄自己功績太多。 棉花的事情辦成了,旁人提起千古明君怎么都要算他一份! 對于黃道婆這種來送功績的人才,劉徹當然是給予最好的待遇。 沒兒沒女沒關系,咱官府出面給你找,保證讓你老有所依! 霍善沒想到還能這么獎賞有功之人,馬上點著小腦袋表示自己記住了。 就算黃道婆不想留下來、不需要他們幫忙找能夠孝順她的義子義女,他也可以多帶些好東西陪她老家,好叫她歸家路上不至于太勞累。 對待這種技術人才,要從方方面面把每個人的需求照顧到。 劉徹見霍善一臉“學到了學到了”的表情,笑問:“你這么認真在記什么?” 霍善便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劉徹聽。 “對有用的人,我們要不擇手段留下來!” 霍善說得擲地有聲。 劉徹:“……” 怎么感覺這不擇手段不是什么好詞? 算了,不擇手段就不擇手段吧。 霍善開開心心地帶著劉徹參觀了一圈被他改造(糟蹋)得差不多的太守府。 衛青跟著逛了一圈,感覺這太守府……前衙后衙的空地都被改成大大小小的菜園子。 為了方便霍善義診,前衙那邊還整理了一個巨大的藥房,聽說那藥房里整理藥材的學徒全是慕名來求拜師學醫的年輕人。 主要是霍善他們從不藏私,只要他們肯學肯問,霍善和李時珍都會耐心地把其中道理講授給他們聽。 經過半年的發酵,越來越多想學醫的人往西陵城這邊聚攏過來。 每逢初一十五他們就聚在一起聽霍善他們講課,平時就整理藥材或者下鄉采藥收藥以及給人看些尋常病癥。 遇到疑難病癥他們可以請李前輩他們出手,這就是他們的底氣! 霍善是很歡迎這些滿腔熱血的年輕人來學醫的。 他來到江夏郡以后了解了許多事,不能怪江夏郡的人們會信巫,因為整個大漢的醫家都太少了,只有少數人能碰上有良心的醫者,剩下的人不信巫還能信什么? 霍善當初打擊了一批騙子,本來覺得還挺解氣的,后來知曉了具體情況以后心里很是郁悶。 這根本不是揭穿幾個騙子就能解決的事。 正好走到了藥房外頭,霍善就很真誠地問劉徹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要怎么做才能讓天下有需要的患者都能得到醫治?” 劉徹:“……” 你小子是不是見沒騙我被辣哭,決定換個辦法為難我?! 說實話,朝廷的醫療機構連皇室和官吏都覆蓋不過來,要覆蓋天下黔首無疑是天方夜譚。 劉徹面不改色地來了個禍水東引:“朕也沒什么好辦法,不如你好好想想,想好了跟我講講。要是你想的辦法可行朕就讓你兼任個太醫令,由你來解決這個問題?!?/br> 霍善不知道太醫令是啥官,也不知道這事情到底有多難辦,見劉徹說他也沒有辦法后頓時失望地說:“好吧?!?/br> 見霍善變得蔫了吧唧,劉徹伸手把他抱了起來,繞過回廊走到公堂前瞧了瞧懸在上頭的匾額,奇道:“這誰寫的?” 第184章 衛青和霍去病聞言抬頭望去, 只見公堂上懸著“明鏡高懸”四個大字。 那字體竟和未央宮中的匾額有點相像。 霍去?。骸啊?/br> 不是像,看起來就是找蕭何寫的。 事實證明霍去病想得沒錯,這就是霍善跑去找蕭何題的字。 蘇軾的字雖然也不錯,不過他擅長的是宋代字體, 這種正經的匾額題字不是他的強項, 所以霍善就跑去找蕭何寫了。 蕭何雖然不知道霍善為什么老愛找自己題字,但寫幾個字也不怎么費力, 他自然也不在意幫霍善這種小忙。 霍善道:“蕭先生幫忙寫的!”他這么說完了, 還頗為惋惜地和劉徹感慨, “可惜他不能來江夏郡玩?!?/br> 劉徹夸道:“寫得挺好。不過這‘明鏡高懸’又是怎么個說法?” 提到這個,霍善話可就多了, 他給劉徹說起明鏡高懸的由來:據傳秦始皇有一面鏡子, 只要人站在鏡子前就會把他的心肝脾肺腎都顯露出來, 把人有沒有壞心照得清清楚楚。 這鏡子可真不錯, 要是紂王也擁有它的話,比干說不準就不用挖出心來證明自己心有沒有七竅了。 霍善還曾經讓嬴政把這面鏡子拿給他照照, 讓他體會一下扁鵲那種一眼掃過去就能看出五臟六腑病灶的奇異能力。 可惜嬴政當場否認他有這樣一面鏡子,霍善也無從驗證他是不是把它偷偷藏了起來。 霍善當然沒有和劉徹提起嬴政不承認自己擁有這樣一面“神鏡”的事。他一本正經地說道:“要是公堂之上有著這樣一面鏡子, 那么不管誰都沒膽子說謊了, 一說謊就會暴露!” 這奇異的神鏡聽得劉徹心馳神往。 有這樣一面鏡子還真不愁底下的人敢欺上瞞下了。 劉徹看了眼那莊嚴肅穆的匾額,笑道:“可能那秦始皇把它帶進皇陵里去了,要不然怎么秦二世怎么能由著趙高指鹿為馬?合該拉他去鏡前照上一照?!?/br> 霍善聽后覺得很有道理,當場在交流群里和嬴政說起這個建議。 好東西不要埋進地底下去, 得給子孫后代留點, 要不然子孫后代很容易被人蒙騙了去! 嬴政:“……” 關鍵是我真沒有這樣的鏡子??! 霍善才不管當事人否認不否認, 反正李時珍他們說這匾額到處都在掛,怎么可能是假的? 李時珍還給他講過《包公案》, 說里頭有位叫包公的,向來被人夸清明如鏡,他的公堂上就掛著這四個大字! 霍善還積極地給劉徹講起《包公案》的內容,開局包公作為欽差出使永州,發現當地有個野廟每年都要周圍的黔首上貢一對童男童女以及財帛祭品,否則就要到處興風作浪,惹得民不聊生。 包公抵達當地后了解了這種情況,頓時感到十分憤怒,你還敢說你是神靈,居然每年都要享用無辜的童男童女。哪個正經神靈會干這種事? 他下令嚴禁當地人去祭祀這個野廟無果,氣憤地向老天禱告說“來個雷劈死這個妖邪吧”,結果三日后當地雷電大作,雷火將那野廟燒得干干凈凈,只留下一條巨大的蛇尸。 原來這哪是什么神靈,而是蛇妖在作祟,現在它被雷劈死啦! 這說明了神祠不能隨便立,你哪里知道自己請來的到底是神是鬼呢! 這些年曾在上林苑里設立了各種神祠的劉·封建迷信愛好者·徹:“?” 有被冒犯到。 你小子是不是在拐著彎罵我? 劉徹決定挽回一下自己的形象,點頭應和道:“這種一不高興就要為禍一方的妖邪當然不能信奉?!?/br> 他又問霍善這個包公是何方人士。 這種有干才且還能溝通上天的能人,劉徹非常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