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節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的金絲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的小蜜桃超兇
終軍感慨不已,把這些見聞統統記錄下來,準備等回到長安以后鉅細靡遺地講給劉徹聽。 這是他作為“天使”應該做的! 終軍在西陵城待滿一旬,才與司馬遷等人依依惜別,動身踏上歸程。 與此同時,劉徹正好收到了驛站馬不停蹄送到長安的書信。 劉徹最近心情很不爽,因為汲黯那家伙無緣無故上書罵了他一頓,指責他近年來的許多做法貽害無窮。 任誰突然被人指著鼻子罵,心里都不會太高興,何況是劉徹這種唯我獨尊慣了的人。 以前當著汲黯的面,劉徹得捏著鼻子聽。這會兒汲黯被他踢到地方去了,劉徹就沒那么好脾氣了,對著衛青罵道:“這汲黯真是蹬鼻子上臉!” 衛青壓根不吱聲,由著劉徹罵去。 只要劉徹不想大開殺戒,一般不用勸;而要是劉徹想大開殺戒,勸了也……一點用都沒有。 所以這種情況當個好聽眾就好。 恰巧這時候有人來報說終軍從江夏郡那邊傳了書信回來,劉徹才面露笑容,笑呵呵地讓人把書信呈上來。 他等終軍的消息很久了,就想瞧江夏郡那邊的樂子。 作為霍善父子倆的長輩,他當然也不想看到自家孩子受委屈。 要是真的需要他們這些當長輩的出手,他們肯定是不會袖手旁觀的。只不過在那之前,他可以先盡情地笑話笑話他們! 劉徹展開終軍派人送回來的那疊厚信看了起來。 看著看著,他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了。 第175章 劉徹也不是那種底下人把事情辦好了自己卻不高興的人, 只不過霍善不一樣,他就是秉承著逗樂一下的想法把他放去江夏郡的。 想想他們父子倆一個沒接觸過水上作戰,一個橫算豎算也才五歲大,能折騰出什么風浪來?即使他們捅了什么簍子, 劉徹也做好了幫他們兜底的準備。 偏偏吧, 這一大一小父子倆還真做到了出發前放下的豪言,居然真的把江夏郡治理得挺不錯。 雖然霍去病時不時私自派士兵去幫他家娃干活, 但這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反正他是去實踐屯田計劃的, 叫那些士兵多干點雜活也不是什么大事。 問題就在于,劉徹是打算看點霍善那邊的樂子開心一下, 結果這小子倒好, 不僅把江夏郡治理得有聲有色, 還舉辦了盛大的元宵燈會。 最過分的是, 終軍還在信中透露說太守府的府庫十分充裕,一點都沒有被掏空的跡象, 反而還有堆不下的煩惱。 以至于這個冬天霍善都給郡中的鰥寡孤獨發了兩撥物資,說是怕這些米糧布匹堆在府庫里會壞掉。 終軍還從來沒聽過這種煩惱! 所以他把這些全都記錄下來, 派人快馬加鞭送到長安, 好叫劉徹也知曉江夏郡那邊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其實細算起來,霍善在江夏郡的各項安排都還沒真正起到作用,只有今年冬天由官府工匠批量生產出來的蠟燭稱得上是新鮮事物。 只是從這場燈會可以看出來,江夏郡的人心凝聚起來了! 只要江夏郡上下肯把勁往一處使, 何愁太守府擬定的發展計劃落實不下去? 孩子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 做長輩的應當高興才是。 可惜劉徹不是一般長輩, 他現在只覺得把孩子放太遠了,早知道這小子這么會來事, 不如把這小子放在長安讓他有機會湊湊熱鬧。 江夏郡隔得那么遠,他根本沒法第一時間過去玩耍! 那終軍也是個混賬,不僅自己把燈會的盛況繪聲繪色地寫了一遍,還讓司馬遷他們也一起寫,于是劉徹就讀到了他們從各個角度夸那場燈會有多好玩的文章。 不是一篇,不是兩篇,而是每個人都寫了一篇! 甚至還有那個叫蘇軾的人也湊了個熱鬧,提筆給他吹噓了一通江夏郡的元宵夜如何明亮如晝以及現煮的芝麻湯圓有多軟糯香甜。 真是豈有此理! 劉徹簡直氣炸了。 你們背著朕玩得那么歡就算了,居然還要寫文章跟朕炫耀! 他,劉徹,十幾歲就當上了皇帝,二十多年來從沒受過這樣的委屈! 劉徹憤怒地讓衛青安排安排,他今年就要開始親自巡察郡國。 首先從江夏郡開始巡起! 衛青:“……” 陛下您這個決定是否有些草率?! 劉徹表示朕不管,朕反正受不了這個委屈! 劉徹倒也不是臨時起意,他早就有這個想法了。 這巡察天下郡縣的事秦始皇做得,他難道做不得? 去年他就已經派人出去給他探路,雖然有些奉詔出去巡察的使者目前還沒回來,但終軍過段時間就回來了,路況自然也探明白了,他出去溜達一趟完全沒問題。 見劉徹明顯主意已定,衛青也就沒有多勸,而是開始著手安排巡察江夏郡之事。 皇帝要出行,安防問題肯定是不能馬虎的,隨行名單要提前敲定,沿途的補給也要提前安排妥當。就連劉徹想帶上誰沿途負責逗樂子,也得提前摸個底。 尤其是安防方面,這事兒是決不能假手于人的。 真就是皇帝動動嘴,底下的人跑斷腿。 劉徹把南巡的事敲定下來,心里才舒坦一些。 他親自提筆給霍善寫了這一“喜訊”。 寫完信后,劉徹還把劉據喊過來訓導了一通。 雖然太子年紀還小,但過了年也十二歲了,十二歲的大孩子也可以學著獨當一面了。沒看到霍善這個當表侄的才四歲就這么厲害了嗎? 劉據:????? 萬萬沒想到,表侄出去玩以后受傷的居然是他這個表叔! 他還以為自己不能跟霍善出去玩耍已經很慘了,沒想到居然還成了對照組被他父皇敲打! 可惡,有這么個聰慧過頭的小表侄在,他都不能用自己年齡還小來說事了! 劉據無緣無故挨了半天訓,滿心郁悶地回去寫信埋怨霍善。 埋怨著埋怨著,他又把快寫滿的信紙收了起來。 霍善小小年紀就能把一郡之地治理好,那是霍善的本事。他這個當表叔的沒能做好表率就算了,怎么還因此而寫信去埋怨他? 劉據想明白了,便重新給霍善寫了封信,順便讓人收拾些宮中攢下的貢品一并送去給霍善嘗鮮。等安排完了,他就去找自家文武師父主動要求加課。 既然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就要迎頭趕上! 人在江夏郡的霍善哪里知道劉徹父子倆的想法。 終軍走的時候,正好出了九九,到處冰消雪融,迎來了明媚的春光。 當然,往北走的話依然是春寒料峭的天氣,遠還沒到可以徹底擺脫冬衣、穿上春衫的時候。 霍善知道終軍是要坐官船回去的,便讓人搬了滿船東西到船上去,其中有給終軍的,也有托終軍帶給長安那邊的親朋好友的。 反正他買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都給他送出去了。 終軍本來覺得這樣可能太招搖,但是打開一看發現那不過是些土產,連白蘿卜都每個箱子塞了幾根,他也就不多說什么了。 正經行賄誰送這些玩意??! 而且這小子不管是給皇帝和太子的,還是給衛青以及新豐縣那些小朋友的,全都是差不多的東西。 完全沒想過要給劉徹多塞一些! 如果霍善知道終軍在想什么,肯定得鄭重其事地給他介紹自家的白蘿卜可不一般,別處哪里有這么又白又胖的白蘿卜? 真是不識貨! 終軍走后兩天,就是二月二了,據說這天叫龍抬頭,掌管云雨的龍要開始行云布雨了,接下來雨水會漸漸多起來。 霍善一大早就被摁在庭院里剃頭,小孩子的頭發是要按時剃的,據說這樣才長得好。他們也不用找什么理發師傅,李長生就能幫他剃好。 霍善乖乖坐著玩孔明鎖,由著李長生幫他把頭發理得短短的。 這孔明鎖是諸葛亮上次過來時給他送的,據說又叫做魯班鎖。 魯班,那可是曾和他們墨家創始人墨翟當對手的。雙方倒是沒什么仇怨,主要是魯班很擅長制造工具,比如攻城器械,而墨家卻是專門幫人守城的。 雙方理念不一致,自然就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了。 事實上他們就算是當對手,那也是君子之爭。 最初墨子還默默無聞的時候,是魯班把他引薦給楚王。 后來楚王想要去侵占宋國,墨子持反對意見,就建議魯班用他制造的攻城器械來攻城,而他們墨家負責守城,看看真打起來是否會如楚王所想的那么順利。 結果當然是墨家九守九勝,成功打消了楚王出兵攻打宋國的念頭。 不過這并不代表魯班的技術真的不如墨家,畢竟守城一方有整個城池可以依仗,攻城卻只能依賴攻城器械,雙方的難度本來就不一樣。 只能證明魯班的攻城器械并沒有那么無往不勝,貿然開戰還是會有一定的風險。 霍善很喜歡玩這個據說是起源于魯班的“孔明鎖”,央著李長生給他做了好幾個變式。 等李長生給他剃好頭了,他也把手里的孔明鎖拼裝好了。 他摸了摸自己新鮮出爐的短發茬小腦殼,覺得整個人都清爽了不少,麻溜跑去招呼易知他們也來把頭發剃一剃。 李長生笑道:“你師弟的頭發可以扎起來了,不用剃?!?/br> 霍善不是隨隨便便放棄的人,又跑去拉夙小星來剃頭,說是剃完賊拉舒服。 夙小星將信將疑地坐了過去。 霍善把孔明鎖還原好塞到夙小星手里,說是讓她不用緊張,拼好這個孔明鎖以后頭也就剃好了,可快了! 夙小星本來就沒緊張,不過聽霍善拿孔明鎖當計時的來用,她也來了興趣,拿起孔明鎖認真擺弄起來。 等到李長生這個臨時理發師傅收工,霍光就找來了,說是親耕之事已經準備好,霍善該出城去意思意思地犁幾下田給郡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