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節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的金絲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的小蜜桃超兇
霍善揮別嬴政,跟著嬴政配給自己的幾個隨從噠噠噠地跑去認藥材。 還背著個跟他身量適配的小藥箱。 結果到了地方上,他看到個和夏老頭長得挺像的人。 霍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 是你,夏無且! 霍善跑過去喊人:“夏侍醫!” 夏無且聞言一愣,轉頭想看看是誰喊自己,只找到個小豆丁。 旁邊的隨從給夏無且介紹道:“這位是公子善?!?/br> 按照時人的習慣,國君的兒子稱公子,國君的孫子稱公孫。 這一聲公子就是宣告了霍善的身份。 夏無且看向眼前這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左瞅右瞅也瞧不出他哪里像嬴政了。興許是隨了娘吧! 不過這孩子養得確實很好,臉蛋兒白里透紅,渾身上下都帶著股蓬勃生氣。 這樣的小娃娃誰看了都得生出幾分喜愛來。 夏無且耐心詢問:“公子可是有什么事?” 霍善答:“我來看看這邊都有什么藥材?!?/br> 夏無且和氣地說道:“那公子且隨我來?!?/br> 霍善心中暗道,夏無且這個當爺爺的脾氣倒是比當孫子的好很多??磥韺O思邈他們說的是對的,想長壽還是得多多鍛煉自己的養氣功夫。 少生氣,活得長! 幸而霍善還記得李時珍他們的殷殷叮囑,才沒和夏無且探討“你知道你孫子整天臉臭臭嗎”這種問題。 不過霍善想和夏無且討論的話題也不怎么適合拿來聊天就是了—— 只見霍善興致勃勃拿夏無且當柱子轉圈兒,邊轉還要邊問夏無且這個據說曾經向董仲舒等人聊秦時八卦的當事人:我阿父(限時版)當初是不是這樣繞柱跑的? 夏無且:? 第91章 若非秦朝尊卑非常分明, 夏無且還真想伸手把霍善的嘴巴給捂住。 到底是誰給這小祖宗講這些的? 這位小祖宗自己不想得到陛下的寵愛也就罷了,可別連累其他人??! 夏無且忙對霍善說道:“到了,到了,公子別再繞了, 再繞我要昏過去了?!?/br> 霍善這才消停, 跑進擺放藥材的地方挨個檢查過去,拿起一樣藥材便思索相應的配伍, 看得十分仔細。 夏無且一聲不吭地跟在他后頭, 生怕這孩子再說出點什么容易讓他掉腦袋的話題。 霍善卻只是和他討論其中幾種藥材炮制得不太對。 夏無且只當霍善是來玩耍的, 見他一拿到藥材就說不對,夏無且那作為醫家的責任感頓時就上來了, 忍不住問道:“哪里不對?” 霍善是跟著孫思邈他們去采了小半年藥的, 這些藥材一入手他就知道采摘時節以及具體炮制方法, 自然給夏無且掰扯得清清楚楚。 夏無且一開始是不相信霍善能說出個所以然來的, 等到霍善從采藥開始講起,嘴巴就慢慢張大了。 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把藥材炮制之法講得頭頭是道。 連為什么用水、為什么用火或者為什么水火兼用都給說透了。 夏無且很快擺正心態, 沒再把霍善當無知小兒看待,而是認真和霍善探討起來。 另一邊, 嬴政還不知道一大一小轉眼間又快聊成忘年交了。他行至江邊, 駐足遠眺,心中思緒萬千。 大隊伍接下來將要前往巨鹿郡。 這地方不怎么吉利。 李時珍他們說的沙丘就在巨鹿,距離平原縣不過兩三百里的路程,也就是他病倒沒幾日便死了。好在他發病之初就得遇良醫, 才沒有讓趙高他們有機可乘。 秦末的巨鹿郡還發生另一件很有名的事, 巨鹿之戰。這一點他分別從劉徹、李時珍、司馬遷父子幾人口中印證過, 幾個人講得大差不差。 這一戰,項羽以少勝多贏了秦軍, 不僅殺死王離、誘降章邯,還坑殺了跟著章邯他們投降的秦兵。 據傳二十萬大秦兵馬盡喪此地。 嬴政對后世記載的這些兵馬數目頗有些不信任,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經過巨鹿一戰,大秦再無生機。 嬴政望著遼闊無垠的平原津思索自己接下來該做些什么。 司馬遷他們的話,他沒有全信,也不會憑著那點兒先知先覺就覺得自己掌握了一切。畢竟算算時間,那個“大漢”距離秦末都過去近百年了,誰能真正了解百年前發生過什么? 倘若未來的一切是可以改變的,那他這里變換了策略,焉知別的事不會變?所以說到底還是得他親自把情況摸清楚再做決斷。 再想到霍去病他們計劃著要設立西域都護府,嬴政心頭又變得一片火熱。 可惜他手頭沒有衛青和霍去病??! 是時候選拔一批適合橫掃大漠的人才了。 回頭先讓章邯去開個荒吧。 這人帶著二十萬秦兵轉投項羽雖有趙高作亂的因素在,卻也無法掩蓋他的投降讓這些老秦人葬身巨鹿、埋骨他鄉的事實。 如果知道跟著投降也是死,這些大秦將士會不會寧愿死戰到底? 嬴政回憶著秦末的種種局面,知道自己回到咸陽后要做的事絕對不少。 如今他身體漸漸恢復了年輕時的輕快,求長生之事可以往后先挪一挪。 嬴政命人呈上筆墨。 再讓人迎著初升的夏日艷陽綻開空一卷白書帛。 嬴政親筆在上面寫下了三個字—— 求賢詔。 因為內容是現成的,所以嬴政寫得非???,轉眼間已寫就全文:“ ……受策察問,咸以書對,著之于篇,朕親覽焉?!?/br> 如果劉徹在這里,一定會氣昏過去:這不是他剛登基那會兒頒行天下的詔書嗎?! 那時候劉徹將詔書下達天下郡國,讓地方上舉薦能夠出將入相或者遠使極遠之國的人才,要是覺得自己可以上的也能到長安直接上書。 只要你愿意上書,就有很大概率獲得皇帝直聘機會! 張騫就是看了這詔書才站出來表示自己愿意出使西域的。 這份求賢詔到現在都還在發揮余熱,前兩年劉徹才收到個沒滿弱冠的人才,名字叫終軍,年紀不大,說話卻特別好聽。 當時劉徹祠五畤抓到只白麟,劉徹問眾人這是怎么回事,就數這個終軍吹得最好。 這家伙不僅把劉徹的文治武功都給夸了一遍不說,還把衛青和霍去病都給跨進去了,說什么“大將軍秉鉞,單于奔幕;票騎抗旌,昆邪右衽”,大意是舅舅出馬,打得單于落荒而逃;外甥出馬,打得昆邪王俯首稱臣! 最后更是直接慫恿劉徹改定告元,也就是給每個重要時期定個頗具意義的年號,方便大家記錄這個時期發生的大事。 劉徹采取了這個建議改元為“元狩”。 年號這東西可是劉徹首創的,再此之前從來沒人用年號來紀年。 拍馬屁拍得這么全面、這么叫人舒服,怎么能說這小伙子不是個難得的人才呢! 所以說他這求賢詔,招來的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隨便拎一個出來都能想出這樣的絕妙主意。 哪怕他用起人來消耗有點大,每年還是有新的人才源源不斷補充進來。 這就是人才招聘通道保持暢通的好處了,用完一茬還有一茬! 嬴政當時聽劉徹說起這事時就上了心,回頭就去跟司馬遷打聽來求賢詔的全文。他本來就有過耳不忘的好記性,這么簡短的幾句話他自然是聽上一遍就一字不漏記了下來。 其實這求賢詔寫得也沒多特別,不過聽劉徹吹噓他憑借這個求賢詔求招攬了多少厲害人才,嬴政就覺得……嗯,這個詔書很吉利。 轉發這個求賢詔,說不準能掉落無數人才! 比如什么蕭何韓信之類的。 拿來吧你,求賢詔! 嬴政看了眼自己寫出來的詔書,覺得非常滿意。 他轉身對跟隨在自己身后的蒙毅說道:“你命人把這詔書傳抄天下郡縣?!?/br> 據說他在此地病重,命蒙毅去為自己祭祀山川祈福,以至于身邊只有趙高與李斯在。 這次他還未病重便得了奇遇,蒙毅倒是還沒被他派出去。 既然病已經好了大半,那就不必再去祈福了。 蒙毅喏然應是,心中卻有種奇妙的感覺。 就好像…… 曾經那位意氣飛揚的秦王政回來了。 他們兄弟二人自幼便追隨于嬴政身邊,親眼見證六國在嬴政手底下逐一傾覆,也親眼見證嬴政因為年歲漸長而愈發迷信方士、渴求長生。 對于嬴政這種轉變,蒙毅心里是有些難過的,可是他知道嬴政已經不會再把別人的勸諫聽進耳里。 他要是一再諫言,只會讓嬴政連他也疏遠了。 蒙毅只能盡職盡責地追隨在嬴政身邊,盡心盡力地執行嬴政所有命令。 剛才看到求賢詔三個字,蒙毅就想起當年孝公求賢之事,那時候孝公可是求來了商鞅,一革大秦舊弊! 如今嬴政親筆寫下這份《求賢詔》,是否也決定不再專用李斯、趙高? 蒙毅對李斯意見不算大,對趙高卻是頗有微詞,因為他曾經差點判犯了過錯的趙高極刑,還是嬴政保下了他。 那是嬴政的決定,蒙毅也沒法說什么,只能眼看著趙高越發受嬴政信任。 目前看來趙高越發地謹言慎行了,似乎已經徹底改過自新,可蒙毅心中始終存著幾分懷疑:曾經犯下那種大罪的人當真會這么安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