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的金絲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的小蜜桃超兇
張仲景沉默下來。 在霍去病之前本沒有冠軍侯。 西漢本來也沒有冠軍縣,但是既然有了冠軍侯,那就必須有這么一個縣。所以在霍去病封侯以后沒多久,朝廷就專門在南陽劃拉出一個冠軍縣來。 只可惜冠軍縣這個侯國傳到第二代便國除了。 因為霍去病的兒子去世時年紀太小、沒有子嗣。 想起史書上那短短的幾句話,張仲景不由看向長得白嫩可愛的霍善。 這孩子竟沒能活到能誕下子嗣的年紀嗎? 現在肯定會不一樣吧。 霍善沒得到答案,不解地仰頭望著張仲景。 對上霍善那雙烏溜溜的眼睛,張仲景含糊地回道:“各地大災大疫一場接一場地來,天災人禍接連不斷,天底下哪有地方能幸免?別看我們南陽郡如今有些蕭條,比起別處來已經算好的了。別處莫說是活人了,連長安和洛陽周圍那些長眠于地底的達官貴人,早些年都叫人把墓給掘了?!?/br> 像董卓和呂布這對假父子就挺愛干這些事,幾乎把洛陽周圍那些皇室的墳全給挖了。倒不是他們對皇室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養軍隊要錢。 曹cao也曾被人指著鼻子罵挖人祖墳,不過真輪到他干這事的時候收獲估計沒董卓豐厚了。 畢竟皇室成員的陪葬品可值錢了。 霍善沒想到人死了都不得安生,居然還會被人挖墳。他氣悶地說道:“不好!” 張仲景追問:“什么不好?” 霍善道:“大災不好,大疫不好,天災人禍不好,我不喜歡!” 聽著他稚氣的話,張仲景無奈地笑道:“誰都不喜歡,只是許多事非人力所能及。我們能做的,也只有做好眼前的事,幫一幫能幫到的人?!?/br> 霍善問張仲景:“長大也做不到嗎?” 張仲景道:“你看我空長這么多歲,又能做到什么?我讀了那么多醫書,到大疫降臨時卻連自己的族人都救不回多少,我們張家兩百余口人,到建安九年已經只剩五六十人了?!?/br> 是他不想救自己的親人嗎?是他救不了。 就像孫思邈接診過六百多位麻風病患者,能救活的也就其中十分之一。 學醫以及行醫其實是非常殘酷的事,因為人力有窮時,總有許多疾病是醫家無法解決的,有時候把自己的性命賠進去都解決不了。 當你的醫術達到一定高度時,許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而你的肩膀必須承擔得起那么多人的生死。 李時珍道:【仲景前輩無須傷懷,《傷寒雜病論》千年來曾活人無數,可謂是功在千秋?!?/br> 張仲景道:“《傷寒雜病論》只是我基于前任著作編纂而成的,其中許多方子皆非我獨創。何況后世之《傷寒》又豈是我一人之功?全仰仗一代代人的傳承與躬行而已?!?/br> 事實上在聽到李時珍說明代人把自己尊為“醫圣”的時候,張仲景便覺臊得慌,老臉都不知道該往哪里擺了。 他做的這點兒小事,哪里有成圣的資格。 孫思邈見霍善還是滿臉郁悶,不由寬慰道:【我們且先做好眼前的事,往后的事往后再說。只要你的本領足夠大,你就能庇佑更多的人。就像學醫一樣,你平日里多學上一些,身邊人生病時便不會束手無策。能幫身邊人解決病痛,甚至能讓他們多活許多年,難道不是很美妙一件事嗎?】 霍善用力點點頭。 他要把孫思邈他們的本領統統學會! 幾人正說著話,就瞧見前頭有個老嫗正抱著孩子哭,那孩子一直在吐,前頭的醫館卻大門緊閉,看起來已經許久沒開過了。 這種小地方懂醫的那就那么幾個人,這些人一走,當地人就看不上病了。不過許多人連飯都吃不上,有些地方幾乎到了“人相食”的地步,醫療系統崩潰也是很正常的事。 連當廣陵太守的陳登都做不到“良醫在側”,普通人生病能怎么辦?熬著吧! 可自己受罪還是其次,看到孩子受罪那簡直是心如刀割。 張仲景大步邁上前,詢問道:“這是怎么了?” 老嫗見張仲景背著藥囊,喜出望外,抱著孫子對張仲景說道:“先生您行行好,救救我們家孩子吧,我們家就他一個了,就剩他一個了,我老伴去得早,兒子兒媳去年又得病沒了,只剩這孩子陪著我的??!” 常年的苦難讓她眼眶凹陷,整個人看起來老態畢顯,那一聲聲帶著哽咽的訴說更是令人為之心酸。 便是這樣,她眼里也沒淚了,許是早就把淚給哭干了。 即便憑借著這副老邁的身軀把孩子養大又能怎么樣?還不是要把他送上戰場去。 可不管多不容易,活著總比死了好吧。 萬一以后的日子會好起來呢? 許多人便是憑著這樣的信念堅持了一天又一天。 張仲景寬慰道:“且莫著急,我給看看?!?/br> 老嫗連聲道謝,按張仲景的要求把孩子放到路旁的草垛上。 張仲景看過孩子的嘔吐物,又診過孩子的三部九候,心里有了數。他溫聲說道:“是風寒引起的蛔厥證,我正好帶了烏梅丸,用上兩日便好?!?/br> 小孩子大多不愛吞丸藥,但烏梅丸是最好喂的,烏梅能叫人口舌生津,不必費什么勁便把它吞進去。 張仲景將烏梅丸給孩子喂下,孩子情況便慢慢好轉了。 這蛔厥證,其實就是蛔蟲往上跑引起的。一般蛔蟲如果乖乖待在腸道里頭,人就算是嘔吐也吐不出來。但是如果感染了傷寒,蛔蟲容易入膈,這時候患者就會出現吐蛔現象。 用烏梅丸正好對癥。 霍善沒想到來到朝陽縣都能遇到他們的老朋友寄生蟲。 又有人吐蟲子了! 那老嫗見張仲景給的藥有效,當場就要給張仲景磕頭道謝。 張仲景哪能受她這樣的大禮,扶起老嫗叮囑道:“烏梅丸至少得再服兩日,我帶的藥堪堪夠用,你拿回去每日給孩子服上三次。這兩日注意看他糞便中是否有蟲,蟲出來就沒事了?!?/br> 老嫗連連點頭,認真把張仲景的話都記了下來,生怕自己遺漏了半句。 張仲景把藥囊里的烏梅丸都給了出去。 待到老嫗要掏錢,張仲景搖著頭說不用了,回頭可能還得給孩子買些吃的。 老嫗千恩萬謝地抱著孩子走了,眼看孩子有了好起來的希望,她那微微駝背的身子仿佛都沒有最初那么傴僂。 周圍的居民雖少,卻也有人在街上目睹了張仲景給孩子診病的過程,這些早遍回家告訴左鄰右里。 尤其是家中有病人的。 那老嫗才走,不少人又攙扶著家中病患尋了過來,希望能在張仲景這兒得到診治。 旁邊一家生意慘淡的店鋪把自己的門面收拾收拾,恭恭敬敬地將張仲景請了過去。 店家剛才看了張仲景診病的過程,還知道張仲景拒收藥錢的義舉,自是對張仲景心生敬佩。 反正店里也沒什么生意,不如騰出地方來讓這位良心醫家坐診! 于是在這陌生的朝陽縣中,張仲景竟受到了在太守府那樣的禮遇。 不是因為人人都知曉他是張仲景,而是這一片已經沒有醫家能給他們看病。 霍善看著那些面黃肌瘦的臉龐、那些瘦骨嶙峋的軀體以及那些掩藏不住的期盼眼神,不知怎地竟覺得鼻頭酸酸的。 心里很有些難過。 大漢不是很厲害的嗎? 朝陽縣怎么會是這樣的呢? 他想不明白。 聽張仲景他們說,整個大漢都和這里差不多,不管你是長安還是洛陽、是朝陽縣還是冠軍縣,全都逃不開民生凋敝的命運。 霍善覺得很難受! 第31章 李時珍見霍善這般情態, 心中不忍,待到張仲景的藥囊空了,便說起了別的事吸引霍善的注意。 講的還是那諸葛亮,那可是內政的一把好手, 據傳甘蔗便是他從西南夷那邊引種到巴蜀的, 后世不少糕餅業師傅都拜他當祖師爺! 諸葛亮再怎么神機妙算,應當都沒想到自己后來竟跟關二爺一起再就業了。 而且諸葛亮還兼職哩, 他還是饅頭業的祖師爺。 他做的這個饅頭, 乃是有rou餡的炊餅, 吃著老香了。也跟餛飩與餃子一樣,能換許多餡, 四時蔬菜皆能包進去, 牛rou豬rou馬rou也都能用。反正是特別好吃! 霍善一聽, 眼睛睜得溜圓, 一時忘了剛才的不快,忙把李時珍說的饅頭給記了下來。那日他雖嘗了炊餅, 師父卻不在身邊,心里又緊著草紙的事, 一時沒想起問他爹能不能叫人做。 好在李時珍說過這做面起子得費些功夫, 一時半會怕是吃不上的了,倒也不急在這一天兩天。 經過李時珍的美食寬慰法,霍善情緒總算是沒那么低落了。 只不過霍善心里多了個宏偉的大目標:他要每天吃飽長高,以后把朝陽縣變成特別好的地方! 至少這年年要給他繳賦稅的一千戶人絕對不能窮得看不起??! 霍善早上起來, 精神抖擻地大吃了一頓。 還是霍光忍不住提醒:“你說過要少吃些?!?/br> 霍善看了眼面前所剩無幾的早飯, 忍痛撕下半塊面餅遞給霍光:“這一半分給你吃!” 霍光:“……” 其實他也快吃飽了, 只不過看到霍善那心疼的表情又笑著接過那半塊面餅。 結果才吃了兩口,霍光就感受到來自親哥的死亡視線。 霍光:。 兄長您的意思是“他要吃就讓他吃好端端的提醒他干什么”對嗎? 堂堂冠軍侯有了孩子居然不是個嚴父, 真是難以置信! 霍善沒注意到他爹和他叔之間的眉眼官司,頗為珍惜地把自己最后半塊餅子吃完。他洗凈手后摸摸肚皮,嗯,還是飽飽的,少吃一點也沒關系! 想到自己少吃了足足半塊餅,霍善督促霍去病喝藥時便顯得理直氣壯起來,一直在邊上給霍去病加油鼓勁,說些“一點都不苦”“三兩口就喝完啦”“您是最厲害的”之類的話。 可惜霍去病仰起頭就把藥全灌了進去,害得霍善都沒發揮出全部的實力。 這可是他根據從小到大的喝藥經驗總結歸納出來的勸人喝藥實用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