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
書迷正在閱讀:二爺的金絲雀瘋了、趁機、【咒回黑化】鎖鏈,早就不需要了、成為絕美貓郎后我在修羅場端水、病美人亡國后,靠臉在暴君手下續命、江南糯香[美食]、人外怪物都想讓我當母親、舊夜新歡、頂級Alpha豢養的小蜜桃超兇
他已經是過了好幾天醫的人啦,雖然很多東西都糊里糊涂的,卻也見識過好些個被庸醫開錯藥的患者。 聽張仲景他們說,這叫做壞病,是叫庸醫給治壞了或耽誤了。壞病是最難治的,因為用錯藥或者延誤治療時機會讓患者的病情發生難以預料的變化,這樣他們還怎么辨證論治? 所以說,知道個方子就亂用著實使不得,庸醫才會干這種事! 東方朔也是個好奇心強的,見一個建議行不通,又提了另一個建議:“我倒認識個行醫的,以前還給太后看過病,可以請她過來給你府中上下都看看?!?/br> 霍善聽后倒是有些心動,李時珍說明代的達官貴人都會定期請醫者到府上診脈,只為求個“病向淺中醫”。一個病剛冒頭時是最好治的,錯過了這個好時機興許就變成了張仲景他們所說的“壞病”。 既然李時珍他們現在沒法出來給他爹診治,何不請長安城中的醫家來給他爹看看呢! 霍善不認得什么醫家,立刻對東方朔道:“可以等我爹在家時再請過來嗎?” 東方朔一聽就知道他是不想落下霍去病,笑著點頭說道:“沒問題?!?/br> 霍光在旁聽者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商議請醫家登門的事,全程都沒有插嘴。等到他們說定以后才詢問東方朔對方家住何方、姓甚名誰,需不需要府中派人去接。 東方朔道:“對方姓義名姁,乃是左內史義縱的長姊,目前就住在義縱府上,離得不算遠,不過派輛車也行,到時我親自趕車去把她接來?!?/br> 霍光記了下來,先命人去準備車馬,接著又取出叔侄倆剛合力整理出來的草木圖譜給東方朔過目。 東方朔本人把關的話,應該會比霍善一個小孩兒更穩妥,底下人找起來會更輕松。 東方朔:? 東方朔看向霍善。 霍善立刻指著圖譜上的甘蔗對東方朔提醒道:“甘蔗!你寫過的,在《神異經》里!” 東方朔:“……” 我說我沒寫過這本書你信嗎? 想想自己這短短幾天的遭遇,東方朔陷入沉思。 看來這下不得不寫《神異經》了! 李時珍幾人見東方朔的反應,也明白過來了。 原來這跟《華佗神方》《仲景神方》之類的醫書一樣,《神異經》也是托名之作。 可見自古以來寫書之人想擴大知名度,都得扯個名人糊弄世人??! 醫家們經常分析《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大多認為它成書于戰國后期到西漢初期,最直接的證據是里頭許多句子與《道德經》等春秋戰國時期的典籍高度重合。 估摸著這書是秦漢時期好幾代醫家接力歸納整理寫成的,為了讓它成為經典才托名為《黃帝內經》。 連三皇五帝都逃不脫被扯虎皮的命運,尋常人又何必糾結那么多! 這一刻,張仲景釋然了,華佗也釋然了。 看看這個東方朔吧,還得當面被編排呢! 東方朔可不知道這是后世人在搗鬼,只覺李長生這人壞得很,換個人來哪里接得住這話頭? 當然了,神奇的東方朔可不會被這點小事難倒。他接過那份草木圖譜一本正經地從頭看到尾,時而輕輕頷首,時而凝神思索。末了,他才給予肯定評價:“沒錯,就是這樣?!?/br> 霍善都被他唬住了,感覺東方朔真的認得這幾種草木。他頗為期待地說道:“秋冬甘蔗正好能吃,要是能找到的話,說不準今年能吃上!” 東方朔道:“別說巴蜀以南,便是去巴蜀也遠得很,幫你找甘蔗再加上一來一回至少得花好幾個月,你想嘗鮮怎么都得等明年了?!?/br> 霍善這幾晚去過長沙、廣陵、北京,還以為去哪里都是一眨眼的事,聽東方朔這么說只覺失望得很。他問東方朔:“您懂那什么縮地術嗎?就是咻地一下走一千里,咻地一下又走一千里的那種?!?/br> 東方朔要是懂的話,就可以直接去西南把甘蔗扛回來了,一天往返幾趟根本不算事! 東方朔:“……” 有的小孩年紀不大,想法倒挺多! 我,《神異經》撰稿人東方朔,誠邀你小子一起來當《神異經》專欄作者! 東方朔接替霍光帶了半天娃,估摸著霍去病該回來了,便揣上霍善去義縱府上接人。 霍善是最愛出門的,屁顛屁顛就跟著東方朔跑了,弄得霍光忙讓金日磾跟上。 東方朔要是個人販子,一準能把他哄去賣掉! 第28章 義縱還沒下衙回家, 東方朔通報姓名后便見到了義姁。 義姁已經年近五旬,保養得卻很不錯,主要是瞧著精神奕奕的,沒有絲毫老態。這在許多漢代人身上是很難瞧見的, 受限于生活條件與醫療條件, 許多人過了三四十歲便迅速衰老。 很多人甚至活不過五十。 聽了東方朔的來意,義姁很有些吃驚。 倒是霍善得知義姁醫術了得, 積極邀請對方過府為冠軍侯府給府中上下看診。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醫家! 從前村里人有個頭疼腦熱, 全都是他師父這位方士順便給治好的。 說起來義姁本也是野路子起家(事實上漢代也沒有十分正統的醫學教學機構), 聲名鵲起以后才被請到長安為太后治病。 在漢代,醫、巫、商賈、百工都不屬于良家子, 若是混不出什么名堂來的話入仕或嫁娶方面會比較吃虧。 義姁早年沉迷學醫認藥, 錯過了擇婿的好時機, 后來她能靠行醫養活自己了, 便覺得擇婿只會耽擱自己治病救人,又不是交不起那筆賦錢。 沒錯, 漢代女子想要單身不嫁人,那是得每年給官府交錢的。 男人也要納稅“一算”, 從十五歲納到五十六歲, 也就是從十五歲起每年給官府繳納一百二十錢。 單身女子又不一樣,漢惠帝感覺大漢人口不夠興旺,所以規定十五歲到三十歲這個年齡段的女子如果待在家里不嫁人,那就得納賦“五算”。 足足是男丁的五倍! 為了不花這筆冤枉錢, 各家可不就趕緊給自家女兒說親嗎? 沒滿三十歲也不能守寡, 守寡了得每年白給官府六百錢! 還是文景年間休養生息, 大漢人口劇增,這種按人頭收的賦稅才降到了一年每人四十錢。 一年兩百的賦錢, 對義姁來說不算什么難事。 后來她為王太后治好病、讓弟弟當了官,自己也過了要繳納五倍賦稅的年紀,所以她得以一直待在長安研讀醫書以及行醫治病。 像東方朔這種邀約,義姁平時也接到不少,都是長安城中有名有姓的人家。 只是這冠軍侯府,她還真沒接觸過。 義姁取出自己行醫用的藥囊,隨東方朔一同出了門。 三人才剛走到門口,便撞見了從外頭回來的義縱。 義縱認得東方朔,見到他后眉頭皺了皺,詢問他阿姊這是出去做什么。 義姁一五一十地與他說了。 義縱道:“早去早回?!?/br> 說完竟是不搭理東方朔,轉身進府去了。 義縱是劉徹提拔起來辦事的,一向看不慣東方朔這種每天動動嘴皮子就能在御前露臉的家伙。 東方朔不以為意,將霍善抱上車后坐到了趕車的位置上,與義姁閑聊起來:“你這弟弟性子太獨了,得叫他多交些朋友才是。否則的話,估計很容易大禍臨頭?!?/br> 也是兩人算得上是朋友,東方朔才多勸義姁幾句。 義姁聽后眉頭皺起。 她當初便覺得這個弟弟不適合當官,他行事尚義任俠,若是當個游俠兒還好,走了仕途便與旁人格格不入。 義姁嘆息著道:“都是四十多歲的人了,我也勸不了他什么。若是他當真出了什么事,興許陛下能看在昔日的情分尚讓我替他收尸吧?!?/br> 聽義姁這般悲觀,東方朔倒是寬慰起她來:“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用得上你這弟弟的地方還挺多,只要他能好好辦差,一時半會應當也不會有事?!?/br> 義姁沒說什么。 自家人知自家事,她早便看出來了,陛下讓她弟弟辦的事沒那么容易辦成。要不怎么自從調到長安當這個左內史,她弟弟就整日把自己關在書房里? 兩家離得確實不算遠,兩位老朋友只說了那么一會話,冠軍侯府就到了。 霍善對兩人的對話沒甚興趣,一路上都趴在車邊往街道兩邊看。等瞧見冠軍侯府到了,他也不等人抱,自己便跳下馬車。 正巧霍去病從軍營回來了。 霍善馬上跑過去喊人。 霍去病看向多出來的東方朔和義姁,眉頭挑了挑,把霍善抱起來問:“你這是去哪里了?” 霍善道:“東方叔父說,可以請醫家過來給府中所有人看看?!?/br> 他還有模有樣地給霍去病講起治病如救火的道理,你若是一開始就發現起火了,趕緊把火給撲滅,損失肯定是最小的;可你要是發現起火了還不管,覺得等會兒它自己就滅了,那說不準能燒得你傾家蕩產! 所以咱得定時請醫者來看看身上有沒有起火的地方,千萬不能諱疾忌醫! 霍去病聽他講得頭頭是道,只覺怪有趣的。 到底是自家孩子的一片孝心,霍去病自是依著霍善的意思把義姁請入府中。 只是瞧見大搖大擺跟著往里走的東方朔,他又忍不住多看了對方一眼。 這家伙別的不說,身量倒是高得不像話,難怪敢吹噓自己身高九尺有余。 一行人入了府,義姁先給霍去病幾人看診。在霍善的強烈要求之下,霍去病排在了第一位。 面對給這位赫赫有名的冠軍侯,義姁是非常慎重的,嚴格按照《素問》中的三部九侯來查體。 所謂的三部九候,指的就是將人體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三候,于是一共有九候。 醫家通過這九候的綜合診斷,來確定這人身上到底有哪方面的毛病。 比如中部分為天、地、人三候,天候看肺,地候看胸,人候看心。 所以這時候各類醫經中提及的診脈,遠不只是在手腕上按按而已,而是一種全身性的全面查體。 《傷寒論》序中就曾經譴責一些醫家問診全靠口才,聊上幾句就給人開藥,診脈之看手部不看足部,一個兩個全都“三部不參”,對患者的九侯連點模糊的概念都沒有,無異于管中窺物! 你說你用個管子看東西,能看出它的全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