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我是你的,主人
陳豈巖回想起剛了解這個圈子的知識時,總會被一些言論刺痛—— “無論什么時候,女貝應當全心全意服務于主人,女貝的存在意義就在于主人……” 這種剝奪個體獨立性的言辭,令她極為反感。 做誰的附屬,成為誰的奴,這樣的要求于她,猶如將一個完整的靈魂生生撕裂。 她固然享受調教中帶來的快感,卻始終清醒地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一段純粹的DS關系。 在這場關系中,主人與女貝的互動終究是一場游戲,一場為了滿足彼此欲望的游戲。 也只有在這場游戲中,她才愿意臣服于主人,但這種臣服的權利始終掌握在她的手中。 一旦出現不適,又或者說,一旦游戲結束,她會毫不猶豫地推翻對方,拒絕讓他成為她的主人。 因此,她從不將主人神化。 因為神壇即是祭臺,神化對方就意味著將對方妖魔化,把他的人性燒毀。 其實說到底,主人也只是一個正常的人類。 而她也知道,一個正常人,尤其是一個正常男人,一旦被認作主人,必然會擁有上位者的優越感,這也是他享受這場游戲的樂趣所在。 她理解,也愿意滿足這種需求,只要他同樣能夠滿足她的欲望。 只不過,她萬萬沒想到的是,Brian竟會說出“我是你的主人”這樣的話。 “主人”這個詞語,本身就暗含著等級之分,而“我是你的”這一說法卻削弱了這種等級感,反而帶來了某種意味深長的附屬感。當兩者結合,便呈現出一種奇妙的平等意味。 Brian沒有說,她是他的,女貝;而是強調,他是她的,主人。 這一句話,在陳豈巖聽來,也許是他無意識中透露出的觀念——他們之間是平等的關系。 這種被尊重的感覺,在她心中層層迭加,最終完全包裹住了她的靈魂。 而事實上,謝之白的確是無意識地說出了這句話,連他自己都不清楚為何會這么說,甚至都無法解釋其中的意味。 但在陳豈巖看來,她已然領會了其中的內涵。 他之所以能說出這樣的話,正是因為他尊重她,想了解她,更關心她,這也解釋了他為何能如此敏銳地察覺到她內心的波動。 不過,冷靜下來后的陳豈巖,也重新思考了主人的建議。 她向來聰慧,自然理解主人說的道理。 她也明白,人不能總是活在回憶的泥沼中,而應著眼于當下與未來。 可是,對于母親,她卻始終難以釋懷,總會忍不住格外在意。 或許因為,她自幼便跟著母親長大,她的一切成就都深深扎根于母親的支持當中。 她無法坦然接受母親不愛她的事實,寧愿一次又一次地掙扎,試圖換來母親那微弱的關注,哪怕只有一絲。 所以,盡管道理早已明白,情感卻依舊難以自拔。 但好在她知道,不能再讓自己越陷越深,而是要學會在迷途中找到出口。 此時此刻,她細細品味著主人的話語——不該用他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人無法改變別人,唯有改變自己對事對人的看法與態度。 她咀嚼著這份啟示,漸漸明白,也許,她可以嘗試著做些什么,來拯救自己。 “主人,我在想,也許我該試著不去想母親的事了。我會將它擱置在一旁,等到任務完成后,再來面對它、解決它。您認為,這樣是否可行?” 如果暫時無法承受這份殘酷,那就將它封存吧,待時光稍稍撫平棱角,再去觸碰。 “可以的,Marian,這也是一種智慧,你很善于思考?!?/br> “謝謝您,主人,我會努力去做到的?!?/br> “嗯,我相信你。那么,接下來我們要面對下一個問題。不過,在此之前,你想先去洗把臉,還是繼續聽我說下去?” 陳豈巖的眼淚尚未完全干涸,此時此刻她如同一只脆弱的小貓,根本無法離開主人片刻,只渴望聽他繼續分析問題,于是她抬起濕潤的大眼睛,低聲道: “請主人繼續說下去,我想聽您說?!?/br> “好,Marian。你提到上一個項目做得很失敗,導致你對接下來的挑戰失去了信心。那么,我想問,你是否有從中獲得過什么經驗和教訓?” 賽后的復盤不算走馬觀花,而有對每個細節都反復咀嚼。 關鍵問題有兩點:一是陳豈巖的心態,二是她的身體。 這兩個方面如同針尖與麥芒,一齊向她刺來。 至于搭檔的問題,她當時心煩意亂,根本無心去細聽。 而在單打比賽里,心態和身體的問題就像兩座大山,橫亙在她面前。 解決這兩個問題,絕非幾句寬慰之言或幾副藥方所能化解,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與治療。 陳豈巖思索片刻,簡潔地回應道: “有的,不過根本問題在于我自己,得調整心態、調養身體?!?/br> “很好,你已經從過去的失敗中提煉出智慧。那么就可以將其翻篇,而不是拿它來打擊自己。Marian,失敗只是成長的一部分,不代表未來的你無法成功。你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做到?!?/br> 主人頓了頓,才繼續堅定地說道: “如果你暫時沒辦法自信,那么至少你要知道,主人相信你能做到?!?/br> 陳豈巖再次哽咽,不知所措。 她的喉嚨充斥著無言的感激與驚訝,因為從未有人能以如此輕盈的語調,安撫她內心那沉重的挫敗感。 主人在向她傳達一個深邃的訊息:失敗不過是人生的過客,不必因其駐足于心。 這種對待失敗的方式對她來說無比珍貴。 因為她總習慣于從失敗中感受到教練的不滿、觀眾的黯然、朋友的寬慰,而自己則陷入自責與憤怒。 身邊所有的面孔都在隱藏或顯露著失望,唯有主人,對她的失敗既“不動聲色”卻又“鄭重其事”。 主人希望她對失敗能不動聲色地面對,而他卻將她的困境看作心頭重事。 陳豈巖感到無比幸運,慶幸自己找到了他,讓他成為了她的主人。 她感覺自己身上的重擔被他一一接過,身體與心靈的沉重得以緩解。 她想對他表達謝意,也渴望了解他的煩惱,但似乎只有在主人主動開口時,她才能跨越那道微妙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