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主游戲[基建種田] 第25節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前任渣反派后翻車了、聯姻對象是反派BOSS、死對頭影后竟是我網戀女友、獨占柔弱公主后、與會長o交往后我成了奶狗、隨口說的女朋友成真了、虐完女主死遁后我又回來了、穿書后和冤種美人相愛相殺、不復合真的很難收場
看著看著,陸瑤的目光忽然轉移到了自己手上還有些濕潤的土上。 這一小塊土剛被她捏在手里的時候是比較濕潤的,捏起來也很潤滑,但是隨著她無意識的捏動,這塊土表面的水分開始揮發,這塊土也開始變得干燥起來,最邊緣有一小部分沒被她碰到的地方,已經徹底干成了黃白色,開始變得粗糙,甚至隱隱有要裂開的跡象。 陸瑤的眼睛盯著這塊土上干濕交界的地方,眼睛忽然瞪大了。 作者有話要說: 我記得曾經在某個不知道哪里的地方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有人問,十二年小初高中教育里教的很多知識,尤其是高深復雜的數學,在大部分人以后日常生活里根本就用不上,沒有誰會用雙曲線導數高等函數去菜市場買菜,學這些東西到底有什么用? 一個很有意思的回答是:我們辛苦被培養學習這些復雜的知識,并不是為了以后都能用上這些知識,而是為了讓我們學會科學系統地分析思考。小初高中教育,真正希望我們所有人都學會的,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時的思維模式。 這個觀點還挺有意思的,我自己也能感覺到,高中學到的東西在高考完那一刻就迫不及待地還給老師了,唯有遇到問題總結規律分析實驗控制變量這些思維永久地留在了腦海里,遇到點問題第一個想法就是——控制變量了嗎?連和人吵架的時候都這樣╮( ̄▽ ̄")╭ (ps:只是聊聊一個角度新奇的觀點,不代表以上觀點是完全正確的) 感謝在2021-07-01 17:02:26~2021-07-02 18:56:3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副長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南風知我意 87瓶;珊瑚海 66瓶;啦啦啦 32瓶;葳蕤 25瓶;小蟲子 20瓶;九醉顏 13瓶;不一樣的詩歌.游魚.程清.青橘.hygge.南安.夏夜.副長.常勝立海 10瓶;洛千凝 8瓶;無從.琢云.揚羽.熔靈橙子.楓葉色橘貓 5瓶;猶瀅.盈 3瓶;空中的煙花.花溪墨.二媛joe.白十八.muscat bnc 1瓶; 謝謝大家的營養液支持,你們都好給力呀![受寵若驚.jpg] 第29章 33 陸瑤對于陶器的燒制過程, 只有過那么一絲絲的印象,那是她出于好奇在陶藝課后問過老師一句,她們捏好的陶器要多久才能好。 她記得那時候, 老師的回答是,至少要三天。 當然, 事實上,她們做好的陶器是在下一周的勞技課上才發給她們的, 所以陸瑤很快就把這件事拋到了腦后。 但是, 此時, 手里被體溫蒸干變干燥粗糙的泥土卻提醒了她一件事。 如果燒陶器真的需要至少三天, 那這三天都是用來干什么了呢? 首先, 陸瑤不認為這三天都用來燒陶器了,畢竟她自己在這里燒,一個上午過去, 雖然沒能得到成形的陶器, 但是土也已經被燒得足夠堅硬了, 即使質量更好的陶器需要更長時間的燒制, 但是僅僅是給一群學生做的手工陶器做燒制,老師能給她們燒一天,就已經算很給面子了。 那剩余的必要的兩天, 被老師用來干什么了呢? 陸瑤低頭看著手里半干的泥土,答案已經呼之欲出——當然是用來晾干她們的泥碗了。 想明白手工課上的泥碗需要用兩天時間來晾干, 她就立馬明白了自己做泥碗最主要的失敗點。 她把手里已經半干的泥從正中間掰開成兩半,果不其然, 外面那一圈被她的手直接接觸到的泥層已經被手溫差不多蒸干了,可泥團內部的泥,卻還是濕潤柔軟的。 泥團內部被外部的泥包裹著不透風, 變干的速度本來就要比外面慢得多。 而手的溫度比自然空氣的溫度要高,更加加速了泥團外部的水分散發速度,造成了泥團里外兩層干濕度嚴重不一,最外面接觸手的一層已經干透了,里面還是半干,甚至是濕潤的,但是干濕度不一,就已經把這團泥分成了兩部分。 而她之前將那些做好的泥碗放在陽光下暴曬,泥碗喪失水分的速度會更快,泥碗內外兩層干濕度不一,分成了干濕兩層,外面看起來已經干了,實則內層部分還是半干,殘余水分,再被她放到溫度更高的火堆中,這種干濕分層的速度瞬間增速無數倍,泥碗便分崩離析,成了亂七八糟的形狀。 弄清楚這一點,陸瑤心里一片敞亮,之前是氣悶挫敗一掃而光,甚至覺得更有動力了。 探索的過程就是這樣,遇到問題自然是讓人惱怒難受的,但是解決掉迎面而來的問題的那一刻,獲得的歡欣快樂也遠非平??杀?。 陸瑤重新在那幾處泥土質量比較好的采樣點采了樣,上回采了九個點的泥土,但是考慮到火堆大小夠不夠燒九個碗的問題,陸瑤最后只做了八個碗,這次陸瑤準備在河邊做一個專門用來燒碗的大一點的窯,將九個試點的土都做成碗放進去燒。 陸瑤當然也沒有做窯的經驗,但是沒吃過豬rou,也見過豬跑,窯外面大體長啥樣她是在電視里看到過的,至于里面的結構到底如何,陸瑤不知道,但是窯這種東西嘛,總歸不就是為了提高溫度收集熱量的,功能在那里就行。 陸瑤在河邊和泥簡單構思了一下,參照自己見過的灶的結構,決定將自己的窯做成一個面包形狀,中間掏空,其他幾面都封住,只最上面留個小煙囪用來通風供氧。 陸瑤一邊和泥一邊構思,很快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了一個濕漉漉的小窯。 等她準備在窯里窯外燒火快速把窯烤干她才犯了難,原來她好像忘記給自己留一個口子做柴火和碗進出的口子了。 陸瑤用臟乎乎的手擦一把臉上流下來的汗水,又默默伸手,在自己的窯的一側,掏出一個足夠放柴火的口子來。 等掏出口子,陸瑤不急著立馬就定型,而是拿著柴火往濕漉漉的窯洞里塞了塞,試了試空間大小。 這一試,果然又出了問題。 她做窯的時候只顧著把外面盤得圓圓潤潤,忘了給里面留足夠大的空間,現在手往里一伸,就發現外面看起來好大一個的窯,原來里面的空間說不定還不能放下她一個南瓜。 陸瑤連忙緊急趕工,趁著泥窯還濕潤著,將泥窯的厚度壓扁,擴大了里面的空間,直到里面至少能平放下兩個大南瓜才停下來。 做好最后的定型,陸瑤讓泥窯也和做好的九只小碗一起風干了兩天。 泥窯壁厚,沒有泥碗這么嬌貴,陸瑤是直接讓它在陽光下風干的。 而泥碗則是被陸瑤放到了林蔭里,讓自然風風干。 兩天后,陸瑤摸著自己的泥碗覺著薄薄的碗壁里里外外的水分都干得差不多了,就準備在這天將這九個碗燒出來。 至于泥窯就沒泥碗干得那么快了,一則是泥窯的厚度遠遠超過幾個泥碗,二則泥窯不僅有外面一層,還有里面的一層,不僅曬不著太陽,內壁連風也不怎么通,手摸上去都還能感覺到一點涼意呢。 不過只是用來燒陶器的窯而已,即使有點小縫也不礙事,用不著這么精致,所以陸瑤直接將干草塞滿泥窯的里面和外面,起了一把大火。 一把大火后,窯里窯外就干得差不多了,陸瑤也就用干草重新鋪滿泥窯的底部,然后小心翼翼將自己的九個小碗分別放了進去。 放了泥碗進去之后,陸瑤在碗上又鋪了一層干草,然后才拿出之前特意去林子里砍了風干后帶回來的好柴,小心翼翼避開碗,在干草架成十字,堆了差不多大半窯的柴火。 最后,陸瑤拿著鎂棒打火石引火,將窯里的干草點燃,火焰一下子沖了出來,給了陸瑤一臉的灰。 陸瑤嗆咳兩聲,抹去臉上的灰,渾然不覺自己的臉已經被自己抹成了一張花貓臉,還一臉高興地看著窯里燃起的大火,滿是期待地在窯口邊坐下了。 這回她是一刻也舍不得離開,干脆也不編籮筐了,直接從空間里拿出干草,開始搓草繩。 說起來,陸瑤腳下的鞋已經快要報廢得差不多了,陸瑤一直還強行拿草繩藤蔓這么綁著防止它四分五裂。 但是隨著冬天靠近,這么穿肯定不行。 陸瑤剛剛收獲了幾只兔子的兔皮,就打算著,看能不能用干草編個草鞋,然后把兔子皮塞到里面做襪子或者說,做內襯,都好。反正冬天她也不出遠門,只要走慢一點,這么穿不影響走路。 至于等到春天到來,溫度上升,那她可以再把草鞋里的兔皮拿出來,直接穿草鞋嘛。 陸瑤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所以這兩天有事沒事都在搓草繩。 用來做鞋的草繩畢竟不是用來編草席子的草繩可比,要能做鞋,草繩必須更加細,也更加柔軟光滑,不然穿著光是磨腳就能她折磨死。 所以陸瑤這新編的草繩,還沒什么好的靈感呢。 陸瑤就這么坐在窯口邊捉摸了一天,反反復復拿著草繩實驗,拆了又編,編了又拆,還真給她捉摸著起了個頭。 只是這時候天色也已經開始將近傍晚了,陸瑤將自己的草繩收了起來,把窯里的火熄滅了,把還沒燒盡的柴火和熱炭拿出來,開始等待窯里的溫度降下來。 傍晚的風帶著陣陣涼意,飛快地帶走窯里的溫度,等到天邊已經變成暗紅色,火燒云低低壓下來,陸瑤屏著呼吸,拿出火中取栗專用大號竹夾子,開始把窯里的灰往外扒。 作為一個經常從灶灰里扒拉烤土豆的人,陸瑤在灰里扒拉東西的經驗可謂是已經爐火純青,三下兩下的,她就把窯里區別于炭和灰的固定有形物全部扒了出來。 除去兩截燒得只剩一個火柴頭的木柴,剩下的就都是她做的泥碗了。 陸瑤在自己的一堆陶碗碎片里扒拉一通,驚喜無比地發現,這讓她不抱什么希望,覺得只要能有成形陶片燒成就算大獲成功的一堆泥碗粗胚里,竟然有兩個沒被燒成碎片的完整的陶碗。 雖然這兩個陶碗也被她幾近退化成手殘的捏制手藝捏得歪歪扭扭,丑的十分具有抽象風格,可那畢竟是兩個碗! 陶碗??! 能裝水不怕漏,可以放在火上燒不怕它燒一次就變成炭的陶碗! 這一刻,陸瑤簡直想喜極而泣。 她迫不及待地把這兩個完整的陶碗從一堆陶片里夾了出來,用冷水冷萃過一遍,拿在手里細細欣賞,只覺得它們歪歪扭扭的形狀也變得極具藝術價值起來。 這叫丑嗎? 這叫藝術。 藝術,就是高深莫測! 陸瑤拿著兩個成形的陶碗愛不釋手,不停地在溪水里舀水又潑出去,舀水又潑出去,簡直是重回三歲半時代,玩水玩瘋了。 等過足了窮孩子第一次摸著真正的碗的癮,陸瑤又拿著夾子在一堆歪瓜裂棗的碎陶片里扒來扒去,這一扒,她意外地發現,這堆碎陶片里也還有個碎得沒那么厲害的碗。 她將那幾塊比較大的碎陶片合在一起,順利組成了一個差不多是碗的形狀。 這個陶碗碎得比較可惜,主要是一側碎得比較厲害,陸瑤看這一側的碗壁捏得比較薄厚不均,而另外一邊整齊的斷面也表明,這個陶碗本來也許是能成形的,只是這一側沒捏好,才在燒制過程中受熱受壓不均,碎開了,然后導致另一邊也跟著碎開來。 陸瑤可惜地嘆息一聲,把這三個碗都翻過了,查看它們碗底留下的編號。 另外兩個完整的小碗的編號倒是一找就著,陸瑤看到了它們的編號分別三和六。 但是因為捏得不好而被燒碎的那個陶碗,好巧不巧,陸瑤寫編號的地方正好是它碎開的地方,編號看不清了。 陸瑤對自己的運氣感到一陣無語。 但是她拿著這三只碗仔細觀察對照了一番,發現碎掉的這個碗竟然還是質量最好的一個,而六號的質量又比三號要好一些。 她回憶了一番自己捏碗編號的過程。 陸瑤編號并不是沒有條理的,她是按照從淺到深,從近到遠,從最靠近溪水最上方的采樣點依次編的號,所以三號和六號毫無疑問,就是采樣點三號和六號,三號的距離溪水邊緣半米處距離地面二十厘米的那一個采樣點,六號則是距離河床一米處二十厘米的采樣點。 由此可見,距離河床一米處的土應該比距離河床半米處的土質量更好。 而距離地表二十厘米深的土很可能比上面的土質量更好。 至于編號未知的那一個碗,陸瑤思考了一番,最終決定根據完好的兩個碗的特點,大膽猜測,碎掉的質量最好的那一個碗,應該是五號,也就是距離河床一米遠,距離地面十厘米深這一處試點的土。 至于其他幾處試點的土未能做出成形的碗來,陸瑤也沒敢完全把鍋推到土質上,畢竟她用手捏的碗質量有浮動,而且火候也不熟悉。 她看著那些已經被燒成硬塊,但是要么碎成片要么干脆黏在一起亂七八糟的陶片,懷疑這些粗胚沒能成形,一來有土的緣故,但很可能和她捏得薄厚不均,并且燒得時間太久了也有關系。 她帶著自己的碗回去,決定明天再來嘗試。 作者有話要說: 碗來! 感謝在2021-07-02 18:56:30~2021-07-03 20:16:41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星星呀.喵家的小萱萱 20瓶;七個七.游魚.二媛joe.笙歌.喵愛吃果仁~?.阿繁.紫丁香 10瓶;萌 8瓶;sleepycat 6瓶;琢云 5瓶;涼笙.赫舍里軒瑩 3瓶;孤月 2瓶;月之狼星.白十八.青云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30章 34 晚上回去, 陸瑤特意把自己之前收的干菌菇拿出來泡了,又從橫梁上割了一小塊已經被烤得油汪汪泛著棕紅色油光的臘雞,煮了一鍋冒著nongnong臘味的臘雞菌菇湯。 臘雞的香味已經是登峰造極的香, 但是已經吃過豬油渣打牙祭的陸瑤也不是那沒見過世面的餓死鬼了,比起臘雞和湯, 更讓她充滿期待的是自己剛剛燒出來的印象派小陶碗。 此刻的陸瑤正如一個看待自家娃娃的老母親,手里把著自己的兩個歪歪扭扭的凹凸不平的小陶碗, 那是怎么看怎么覺得可愛滿意。 而一想到自己馬上就能用它們盛湯喝, 陸瑤心里更是雀躍到像是有小鹿亂撞, 抱著碗眼巴巴地蹲在鍋前, 恨不得鍋里的湯立馬就熟了讓她盛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