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第61節
書迷正在閱讀:制作游戲后成為創世神、領主游戲[基建種田]、穿成前任渣反派后翻車了、聯姻對象是反派BOSS、死對頭影后竟是我網戀女友、獨占柔弱公主后、與會長o交往后我成了奶狗、隨口說的女朋友成真了、虐完女主死遁后我又回來了、穿書后和冤種美人相愛相殺
所幸殿中君臣都不以為意,未曾投來探究目光。 而項籍少年還咧著一口大白牙,笑得眼睛晶晶亮! 項梁則再次恨不能捂住侄子的嘴! 周邈:仙使正神游仙境,心外無物,勿cue。 …… 雖有點小插曲,但楚國終于也拜見完畢,一地人起身退出大殿。 接下來入殿覲見的就是舊燕國。 那個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結果燕王喜獻上太子丹人頭,最終被滅的燕國。 周邈聽著禮官念了一長串,就沒聽見一個熟悉的名字。 因為燕國王室和趙國一樣,在國滅后,都沒有什么有名的后裔。 最后覲見者乃是舊齊國,因為齊國今年才國滅,舊齊國王族來得是最齊的。 除餓死在共地松柏之間的齊王田建,其余沒名的、有名的齊國后裔,都來了。 “……故齊國王族儋、及子巿,從弟榮、及子廣,從弟橫……故齊王建弟假……并故齊諸遺民,覲見!” 周邈耳朵一抖:哦豁!田儋、田巿父子,田榮、田廣父子,田橫,還有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 楚漢爭霸時但凡有點名氣的齊國人,都給一網打盡了! 舊齊國諸侯和遺民拜見已畢。 這一項流程就算走完了。 周邈回想著那些歷史上,楚漢爭霸時期攪動風云的六國后裔們。 現在基本都入了咸陽。 此處就不由地在袖子里,為始皇陛下豎起大拇指! 既然說了要遷天下十二萬戶富豪于咸陽,那就把六國王族及貴族都給遷到咸陽來! 雖然六國故地沒了那些王族和貴族,要想生事也能再找借口。 但到底是增加了他們出師有名的難度。 …… 六國諸侯后裔及遺民,盡皆參拜章臺宮,大秦一統天下之威勢,至此盡顯。 接著,嬴政又下旨道: “固六國遺族,落戶咸陽,安居樂業。然亦宜當冊封德高之苗裔,以彰寬容?!?/br> “今封故韓橫陽君成、為倫侯橫陽侯?!?/br> 歷史上張良 輔佐過的韓王成,被封為了大秦的倫侯橫陽侯。 “故趙大將李牧孫左車、為倫侯武寧侯?!?/br> 趙國王族絕嗣,封趙國大將、昔日大秦勁敵李牧之孫李左車為倫侯。 周邈再次在袖子里,為始皇陛下豎起大拇指:始皇陛下的心胸與遠見,真是令人欽佩! 趙國遺民感念大將軍李牧,更甚于懷念趙王,而大秦就封了李牧之孫李左車為倫侯武寧侯。 甚至封號武寧,都讓人想到李牧武安君的封號。 “故魏寧陵君咎、為倫侯寧陵侯?!?/br> 原本歷史上的魏王咎,被封為大秦倫侯寧陵侯。 “故楚懷王孫心、為倫侯懷義侯?!?/br> 項梁擁立、項羽叛殺的楚王熊心,也成了大秦倫侯懷義侯。 “故燕遺民鄢,為倫侯鄢侯?!?/br> 燕國王族不堪擇選,于是在遺民中擇一德高望重者封倫侯。 “故齊王建弟假、為倫侯齊忠侯?!?/br> 末代齊王田建的弟弟田假,也被封為了大秦倫侯齊忠侯。 至此,六國后裔及遺民皆有封侯。 倫,類也。 倫侯,與列侯相類,卻無封邑。 簡而言之,就是封在咸陽的富貴閑人。 無封邑,無實權,大秦彰顯仁德的吉祥物。 說實話,周邈沒想到始皇陛下會封侯六國后裔,畢竟歷史上就沒有過。 但這對天下六國遺民來說,卻是大秦厚待故國后裔之舉。 代表著大秦不會追責六國遺民,一視同仁愛護他們、視其為大秦之民,簡單直接地,便軟化收攏了天下六國遺民之心。 始皇陛下不愧是千古一帝之首! 一旦決定收服六國遺民,以安天下黔首之心。 迂回懷柔之策,也是用的唰唰的! …… 封侯六國后裔及遺民既畢,大朝賀繼續進行下一項。 掌管大秦外交、九卿之一的典客出列,“宣月氏王息子河喜,覲見!” 周邈耳朵聽著,腦子里邊分析著:月氏王的親生兒子河喜,此次大朝賀覲見始皇陛下。 河喜,一個聞所未聞的名字。 但月氏,如雷貫耳。 月氏,這個時期居于河西走廊和祁連山一帶的強盛勢力,與蒙古高原東部的東胡,對匈奴形成了夾擊之勢。 月氏王子本人或許乏善可陳,但其身份代表的政治意義,就非同一般了。 不管是來日扼制匈奴,還是大秦本身與月氏的建交,月氏王子的覲見,都是一把開啟未來的鑰匙。 周邈遠非政治生物,分析不出驚心動魄的權謀。 只大概從封侯六國后裔及遺民,月氏王子覲見之事,窺見了兩分風云涌動之勢。 周邈想得也開:本也不用他來做這事,滿殿的人精,難道還指望他嗎! …… 另一邊,月氏國王子覲見既畢。 也終于進行到了今日大朝賀的最后一項。 此時,章臺宮大殿中,也唯余大秦君臣百官。 始皇帝嬴政,開啟大朝賀最后一項流程——朝議。 朝議開始,嬴政當先拋出三件大事,第一件—— “朕欲東治燕齊,令通武侯王賁率兵及刑徒,營建海鹽場?!?/br> 第二件—— “朕欲北卻匈奴,令內史蒙恬領軍守上郡?!?/br> 第三件—— “朕欲大興科舉于天下,令左丞相隗狀統籌施行,以擢野之遺才,共治天下?!?/br> …… 第35章 張良:六國士人,才是最擁護科舉取士者 咸陽的侯爵上卿們,被嬴政賜過一斗精鹽者,皆知仙使有煉鹽神通。 此時聽嬴政提出東治燕齊之地,營建海鹽場,即知仙使已將煉鹽神通傳授。 鹽,國之大寶,富國之利器也。 鹽之利,春秋時看吳之崛起,戰國時看齊之富強。 如今大秦能得鹽之利,求之不得,怎會反對? 御史大夫馮劫當先出列:“鹽乃活命、耕戰之必需供養,亦是腌儲食物之利器,天下千萬黔首缺之不可?!?/br> “東治燕齊,營建海鹽場,鹽產加增,是富國強民之舉也!宜當速行?!?/br> 王綰等知情上卿們,多少都知道仙使煉鹽神通的些許內情。 仙使所授曬鹽及煉鹽神通,遠勝夙沙氏煮海為鹽的煮鹽技藝。 鹽產高,且耗費少。 接著王綰和隗狀出列,以丞相之身對皇帝決策表示擁護:“臣亦附議?!?/br> 興鹽業,是利國利民之舉。 滿殿百官無人反對,紛紛附議:“臣等附議!” 嬴政便道:“天下共苦鹽鹵難得久矣,前有夙沙氏煮海為鹽,太守冰入蜀開鑿鹽井,今幸有仙使邈革新曬鹽及煉鹽之藝,鹽產加增而靡費少也?!?/br> “御史大夫建議的是?!?/br> 又下令王賁:“及至歲首末旬,通武侯王賁率驪山徒十萬、及士伍兩萬,東往燕齊臨海之地,營建海鹽場?!?/br> 屆時自然會帶著仙使周邈透露的天然海鹽場地點,及曬鹽和煉鹽步驟和訣竅。 先行試驗,有所成果了,再大肆營建海鹽場曬鹽、煉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