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人家 第184節
書迷正在閱讀:離惡魔的錢遠一點、紅線給我牽了冥神做老公、[星際] 穿越后嫁給了怪物四皇子、人魚的漂亮寶貝、[ABO] 絕美將軍在戀綜深陷修羅場、向鯨、[柯南同人] Gin他不想回酒廠、[網王同人] 和白石君的戀愛日常、[綜漫] 跡部家的神明小姐、[綜英美] 哥譚謎霧事件簿
瘦瘦小小的老太太,但要狠起來誰也攔不住,抄起搟面杖逮人就打,一點兒都不留情。 不僅如此,氣狠了老太太不僅不還孫女,還把大孫子也給帶回了家。 涉及到了兒子,爹媽不樂意,但老太太換了招兒,坐在家門口就哭,說兒子兒媳不孝,要逼死她這個老娘。 這誰還敢說什么? 那夫妻倆只能安慰自己,總歸是自己的孩子,有人愿意花錢養是好事。 “老太太哪里是想養孫子,都是為了我?!?/br> 小的時候不明白,但她現在看得透徹,老太太是怕自己百年之后,她萬一有個不順,沒個人撐腰。 的確是這樣,老太太大事上對她和大哥一視同仁,但小事對她處處偏袒,更是有意無意叮囑大哥,要記得看顧meimei。 大哥十三歲那年,老太太也不知道怎么做到的,竟是直接把大哥送去了縣城做學徒工。 不僅如此,等她到了讀書的年紀,老太太更是不顧村里人的議論,堅持讓她讀書認字。 “人要讀書,閨女更要讀書?!边@是老太太一直掛在嘴邊的話。 后來她經常在想,老太太到底是什么人,或者說到底經歷過什么,才能有那樣的眼界。 只可惜,不成熟的時候很多思想都是一閃而過就被忽略了。 她沒來得及問出口,老太太在一次睡著后沒能醒過來,她再也沒能觸碰那雙粗糙但是溫暖的手。 【那是一九四四年,她十三歲】 老太太走了,爹媽頓時支棱了起來。 那堵隔開兩個院子的墻被拆了,兩個meimei堂而皇之睡了她和老太太的床。 不能上學了,爹媽說家里負擔重,她是大姐,得讓著弟弟meimei,得多干點兒活。 哦對,爹媽還說她有個娃娃親對象,滿十五就得嫁過去。 她媽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樣,說男方家就在村里,不好不壞的條件,但是離家近呀,她被欺負了也不怕,有爹媽姊妹給撐腰。 這精明得呦,那是生怕閨女嫁遠了,兒子有事需要幫襯找不著人。 她被老太太養大,不算精明但絕不傻,而且從來不是逆來順受的性子,摔了家里的碗筷,收拾東西就要去投奔在縣城的大哥。 踏出家門的那一刻她才想明白,原來這就是老太太給自己留的后路。 她媽追著跑到了村口,引得不少人捧著碗看熱鬧,但她鐵了心要走,誰也攔不住。 彼時大哥已經在縣城成了家,娶的還是東家唯一的閨女。 準確來說是嫁。 女方比大哥還大了五六歲,之前有個童養夫,沒長大就死了,如今倒是和大哥看對了眼。 大哥吃住都在女方家,以后還要給女方父母養老,妥妥是上門女婿了。 她跑出來的時候干脆,臨到了地才開始忐忑,她這可不是普通的打秋風,也不知道大嫂一家會不會有什么意見。 好在那是一家良善之人,聽了那對爹娘的作為,大哥氣得跳腳,讓她只管在這兒住下。 嫂子許是看出她的不安,拉著她笑言:“這下好了,紅娟你來了,家里一堆活能給我幫幫忙,我也能安心生孩子?!?/br> 外甥還只是顆小豆子,家里也有做活的人,她知道那番話是嫂子給的定心丸。 也不知道大哥是怎么跟村里那對爹娘說的,總之他們是一次都沒來找過她。 她也樂得當沒有那回事兒,就這么在哥嫂家住了快一年。 等到滿了十五,嫂子牽線給介紹了個看鋪子的活計,錢不多,但能養活自己。 爹娘靠不住,跟著哥嫂也不是長久之計,只要自己能養活自己才是真理。 這是她失去老太太后,悟出的第一個道理。 看鋪子也是門學問,有嫂子這份人情在,她跟著東家學了不少本事,后來教給兒女的那些人情世故也大都承了東家的情。 工資的大半她都給了哥嫂,恩情還不完,但不能心安理得當做無事發生。 留給自己的錢不多,除開偶爾給侄子帶點兒零嘴,她一個子兒也不敢亂花,就盼著有一天能在縣城有個自己的家。 但還沒等她攢夠錢,東家先一步找上了她。 東家兩口子因著小兒子的關系,決定要去省城發展,問她愿不愿意跟著一起去。 她沒有多猶豫,像當初義無反顧離開林家村那樣,現在她也要跟著一起走。 哥嫂沒多說什么,就是挺擔心,準備了不少東西讓她帶走。 臨行前一晚,嫂子更是拉著她的手說了不少體己話。 “這是這些年你給我的錢,每月我拿走了點兒,剩下的都給你攢著了,你一個閨女在外身上得有錢,要是有什么事兒總歸底氣足?!?/br> 嫂子還說,在外要多長個心眼兒,千萬不能露財,必要時候哭哭窮,給她縫了條帶兜的褲衩,錢都記得藏進去。 有了看對眼兒的青年也別急著進一步,送個信兒回家他們當哥嫂的也能給把把關...... 那晚是繼老太太走后,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當做孩子。 接下來的幾十年,她是妻子,是mama,是奶奶,是很多很多人。 但再也不是孩子。 【那是一九四八年,她十七歲】 在省城干活和縣城似乎沒什么不一樣,東家家里都是相處好幾年的人,也就是來鋪子買東西的客人換成了生面孔。 一開始或許還有些初來乍到的緊張和新奇,但這時間一長覺得也就那樣。 只是東家太太看在眼里,覺得有些不是滋味。 這林丫頭十五歲就來了他家干活,相處兩年多了,雖不至于當成自家人,但感情真不少。 再加上這也算背井離鄉跟著他們來了陌生地兒,自家難免得再多照看幾分。 只是該怎么照看這是個問題。 左思右想,東家太太心里有了主意:丫頭年紀不小了,婚事得有個章程了,如今丫頭哥嫂不在身邊,自己怎么也得多給留意著。 那東家太太當真是嘴上功夫了得,三言兩語就把她給吹成了一朵花兒,什么模樣好方圓百里找不出第二個、手腳麻利能掙錢...... 好話跟不要錢一樣,她聽了都覺得臉紅。 但不得不說效果相當顯著,她明顯察覺到來店里買東西的人都多了。 大約上了年紀的人都有個共同愛好,就喜歡給小年輕做媒,甭管家里有沒有合適的子侄,都愛來湊這個熱鬧。 好在她臉皮這些年都練出來了,頂著人家的眼神自巋然不動。 所幸善意的人居多,那些偶爾挑剔的打量,都被東家太太擋了回去。 接下來就是正兒八經的相看了。 東家太太連著兩天都給安排了人,揚言讓她多瞧幾個,不急著定下來。 她也不扭捏,畢竟是一輩子的大事,可不是得好好瞧瞧。 為此她還特意去扯了塊兒好布,打算做身新衣裳相看那兩天穿。 一切都計劃得挺好,沒想到因為介紹人傳錯了消息,本該第二天上午來的人,第一天上午就來了。 真是打了她個措手不及,新衣裳都沒來得及上身,就這么直接見了人。 一個慈眉善目的中年婦人和壓根不敢正眼看她的青年。 “我一開始是真沒看上你姥爺,就會傻笑,話都沒說幾句?!?/br> 不止沒看上,反倒還有點兒生氣,不在約好的時間來,提前一天讓她一點兒心理準備都沒有。 “那您后來咋又看上了呢?” “后來,你姥爺回頭看了我一眼?!?/br> 相看全程,東家太太和那中年婦人相談甚歡,她和那青年從頭至尾就沒說過幾句話,偶爾的對視那青年也很快躲開。 太靦腆! 她默默在心里畫了個x。 本以為就這樣了,結果那青年走到前街轉角的時候回了下頭,恰巧與抬頭的她對視了一眼。 這一眼,青年沒有躲,沖她笑了笑。 她突然覺得,和他在一起,組成家庭生兒育女,應該是一件不錯的事兒。 之后的事情就順理成章,東家太太恨鐵不成鋼推掉了其他還沒見的人、哥嫂趕來省城見了這個所謂“一眼定一生”的青年、兩家見了面定下了日子。 從相看到成家,不過兩個月。 而此時距離她來省城,也不過八個月的時間。 至于林家村那對爹娘,她早就拋到腦后。 【那還是一九四八年,她十七歲】 婚后沒多久,她就沒在東家做了。 倒不是東家卸磨殺驢,是她趕上了好時候。 翻年二月,供銷社正式成立,她靠著自己成了第一批職工。 如果老太太還在,一定會為她驕傲,感嘆不愧是自己養大的孩子。 只可惜嘍,老太太沒撐到能享她福的時候,她甚至連一塊兒糖都沒給老太太買過。 這一想起啊,心就一揪一揪得疼。 閉眼將涌上來的情緒壓回心底,伸手摸摸身旁外孫女的頭,蒼老的聲音再度響起: “也是那年年底吧,我懷上了你大舅?!?/br> 那個時候婆家爺爺還在,老爺子知道后見天兒琢磨該給孩子取個什么名,琢磨半天也沒個章程,干脆做個甩手掌柜,讓他們自己來決定。 結果就是,直到孩子出生了才把名字定下來,兩個字: 聞東。 她當時就在想,這以后再有男孩兒就順著東西南北排下去,閨女就是春夏秋冬,反正婆家三兄弟呢,怎么樣也能排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