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562節
始皇帝居于主,扶蘇居于右,趙泗居于左。 群臣叩首禮拜,三者一并接受群臣的見禮,真正意義上的三圣同朝,也算是打破了一些對于始皇帝扶蘇父子關系不合的謠言。 禮樂再起,群臣禮拜…… “先前泗兒召開朝會,議論舊法得失,既言,舊法已不適當今之秦國,朕許丞相李斯,重修秦律,今日新秦律成,朕許將作少府刊印百冊,已供諸公卿評校?!笔蓟实郗h視群臣,沉聲開口。 話畢,中車府令黔帶領一隊宮人,捧著托盤列隊而來。 自三公九卿起,人手一本新秦律以為觀摩。 雖然,明眼人都知道新秦律恐怕早已經定下,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對新秦律內容的好奇和憧憬。 接到新秦律以后,滿朝文武各自翻閱,一時之間,朝堂靜謐的只剩下翻閱之聲。 始皇帝的氣場還是足的,趙泗居上位時這種情況必然不乏竊竊私語,始皇帝居上位,說是看書那就真是看書,縱然有些心潮澎湃,但也抑制住了交頭接耳的欲望。 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 始皇帝硬生生等了一個時辰的時間。 雖然讓群臣評校只是裝裝樣子,就算有人反對多半也是無用功,但該給的時間始皇帝還是給足了。 趙泗注意到基本上在場大多數人都已經簡略翻看過一遍以后,輕輕提醒了一下自家大父。 始皇帝冠冕之下肅穆的面容終于有些變化。 眨了眨有些犯困的眼睛,始皇帝沉聲開口。 “朕見諸卿皆已看過,今日議論新秦律之令,若有錯失遺漏之處,盡皆言之?!?/br> 群臣為之束聲,因為摸不清楚始皇帝的態度,就算有意見的人一時半會也不敢開口。 李斯要避嫌……馮去疾沒有意見,王翦沉默了片刻以后第一個開口附和。 話倒是沒有什么營養,無非就是表示新法很好,相比較于舊法更加適合大秦,至于有什么問題,恕臣年老眼花,挑不出來什么毛病。 算是拋磚引玉……有身為太尉的王翦開了話頭,群臣紛紛開口。 其實到這里變法已經敲定,除了舊吏以外,恐怕沒有人不支持變法。 但是舊吏,實在很難違背始皇帝的意志,再加上李斯的公然背叛元氣大傷,因此舊吏普遍也只能裝死,任由變法。 一時之間,大秦朝堂眾正盈朝,歡快無比的確定新法相比較于舊法更適合當今大秦的事宜。 后續確實有官員提出了一些細小的紕漏,有確實有用的,也有一些算是雞蛋里面挑骨頭,不過基本上新法典的宗旨已經得到了承認。 因此始皇帝也不猶豫,命令李斯當場進行備案修改。 一場朝會,因為群臣不斷的補充和建議,一直持續到了太陽落山。 新秦律基本上也都沒什么毛病可以挑了。 始皇帝見大局已定,欣然開口:“傳召,即日起,廢除舊法,定立新法,傳于天下各郡縣,張貼布告,吏告百姓,昭告天下,咸使聞之?!?/br> 新秦律,在這一刻,真正意義上具備了法律意義。 當然,至于新秦律完全落實到地方,恐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趙泗心里很清楚,從這一刻,大秦,已經徹徹底底的和過去割裂。 完完全全的割裂! 事實上并不是趙泗有這種割裂之感,今日參與朝會的滿朝文武皆有這種感覺。 舊吏皆如喪考批,失魂落魄,亦不乏有人怒視李斯,當然更多的還是對李斯的恭維之聲。 背靠始皇帝和趙泗,再加上新秦律的確定,誰都知道李斯的權勢將再度踏上一個新的巔峰。 而新吏群體自然如破開云霧得見天日…… 對于新吏群體而言,新秦律的確定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新秦律的確定,曾經遭遇貶謫棄用的新吏自然而然也會隨之復起,屬于舊吏的時代落幕,屬于新吏的時代將會正式到來。 至于諸子百家乃至于天下眾生,也終于可以松一口氣。 天色已經黯淡,但是今夜,注定是一個無眠之夜。 隨著大朝會落下帷幕,不知道有多少人奔走傳遞消息。 天下的有才之士都匯聚于咸陽,對于這場朝會的關注,新舊更替的關注幾乎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地步。 可惜,大秦的宵禁制度讓所有人有一種心潮澎湃無處發泄的感覺。 直至翌日太陽照常升起之時,宵禁剛剛結束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匯聚于咸陽官府之外。 隨著時間的流逝,紙張的應用已經逐漸開始朝著民間涉及,天下人對于紙張這種新的書寫載具已經不再陌生,所有人也都習慣了大秦通過張貼告示廣而告之的政令通知方式。 今日主動匯聚于此,等的自然是,新秦律的確定。 官府還沒開門,已經被堵的水泄不通…… 放在以往這就已經涉及犯罪了,但是昨日新秦律已經生效…… 衙役吏員費著功夫推搡著人群張貼告示…… 很顯然,咸陽官府也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剛剛上班告示就已經貼出來了。 告示張貼好以后,擁堵轉眼之間換了個地方,所有人目不轉睛的盯著告示的內容。 “舊法去,新法至!” 告示字數不少,但是總結下來,只有這六個字而已。 “從今以后,再無酷厲之法!” “秦法變了!” 有人高呼,有人喝彩,有人高呼始皇帝英明,遙遙行禮,自然也不乏對于太孫殿下的夸贊和仰慕。 秦法!和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因此哪怕不是士子,哪怕是販夫走卒,也都自發的匯聚打聽變法之事。 只不過告示只張貼了變法之事,卻沒有張貼新秦律的內容,因此,在沒有親眼見到新法之時,亦有人惴惴不安。 知識分子還好,對變法風向大多都有所了解,心憂的是老秦人,畢竟他們已經適應了秦法,哪怕秦法再怎么殘酷,他們也已經學會了再其下生存延續。 改變,就是未知! 好再!這種情緒并沒有來的及擴散開來就已經冰雪消融。 無他,有秦吏手捧新秦律出來親自講解新秦律內容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卑微的老秦人!狂喜的老秦人! 當秦吏開始講解新秦律的內容的時候,最驚訝的莫過于生活在咸陽的老秦人。 老秦人是秦國的中流砥柱,也是商君法馴化黔首的顯著成果。 他們學會了再殘酷繁雜的秦法之中生存,學會了抓住那一點微不足道的希望,為大秦一統天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再六國黔首看起來重若泰山的秦法他們已經完全適應,甚至不覺得這樣殘酷且繁雜的秦法有什么難以接受的。 自商君變法,已過百年之久,經過了數代君王。 對他們而言,秦法已經根深蒂固的融入了他們的生活,已經不再是人為制造的律法,更像是大自然的殘酷環境,不像是人鑄就的法典,更像是自然鑄就的天條。 不能更改,只能適應…… 于他們而言秦法已經不僅僅是法,是嚴寒,是酷暑,是雷霆,是暴雨,是殘酷且人力不能更改的大自然。 這已經不是反抗不反抗的事情了。 事實上打商君制定了秦律以后,關中地區老秦人的反抗就已經開始了。 只不過每一次都無疾而終,最終反抗的幅度越來越小,越來越小直至消亡,乃至于到了如今,已經下意識的認為這是無法反抗只能接受的命運。 他們用了幾代人的時間,學會了順從。 而現如今,秦法變了! 舊法廢除,新律頒布! 因為以法治國的原因,關中的老秦人絕對是法律意識最濃厚的群體,同時也是最關心律法變更的群體。 相應的,他們哪怕目不識丁但是也能夠大概明白一些律法條文的意義所在。 最起碼秦吏的新律宣講對他們而言并不是對牛彈琴。 當一條一條寬松的律條從秦吏口中吐出的時候,他們只有滿滿的震驚和難以置信。 “以后……只有大罪才會實施rou刑和連坐了……”有老秦人臉上帶著nongnong的不可置信開口。 “犯罪最多就是流放么……” “糧食出產不夠,不會受到處罰了?” “耕牛養不好也只受罰金么?” “耕耘時相互交談不會因此而受到責罰么?” 很多條例他們都很清楚,但是處罰的結果和以前相比較起來卻大相徑庭。 老秦人是沉默寡言的,是溫順又兇殘的。 在秦法的統治下他們不得不溫順,不得不沉默寡言,畢竟這是一個哪怕閑談都有可能觸犯秦法的時代。 他們所有的躁動和怨恨只能在戰場上發泄,他們不像是人,更像是戰爭機器,準確來說他們就是大秦這個戰爭機器中的一份子,商鞅用盡所有的辦法,以求盡量的削減人性對于大秦這個戰爭機器的影響,甚至將人性化為動力供大秦驅使。 時至今日,誰也說不清楚老秦人為何沉默寡言。 但是,再怎么沉默寡言的老秦人在此刻也已經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 “這是真的么?” 相比較于欣然討論的士子,有人拍手贊嘆,有人痛哭流涕,老秦人的表現更加保守,他們甚至不敢湊的太近生怕耽誤了律法的宣講,他們一字一句的聽著生怕有什么遺漏,又心懷忐忑的開口向負責宣講的秦吏發出疑問,生怕這一切都是假的。 “昨日陛下召開朝會,于公卿議論,廢除舊法頒布新法,昭告天下咸使聞之,如此大事,怎能有假?”有關外來的士子聽聞秦人的問詢,帶著一股知識分子的優越感搶答。 老秦人不喜歡關外人,關外人同樣不喜歡老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