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555節
司空:規定司空職務的法律。 軍爵律:軍功爵的法律。 置吏律:設置任用官吏的法律。 效:核驗官府物資財產及度量衡管理的法律。 傳食律:驛站傳飯食供給的法律。 行:公文傳遞的法律。 內史:內吏為掌治京城及畿輔地區官員的法律。 尉雜:廷尉職責的法律。 屬邦:管理所屬少數民族及邦國職務的法律。 除十八種具體領域細分以外就是法經,法經是要義補充以及刑律等條文,這些暫且可以不提,其中理論思想和核心要義內容比較多也比較繁雜。 看得出來,實際上李斯對商君還是比較尊重的,最起碼新秦律依舊保留了舊法的框架。 李斯現在是三公之首,真要是一點臉不要,大不了把這個框架拆開打散換個名字,一樣可以打上自己的標簽。 當然,雖然框架還是原來的框架,但是內容可以說是完全大相徑庭。 首先從刑罰上來說,以前的大秦以rou刑為主,主打的就是一個小罪上大刑。 這么說吧,平日里發生點口角爭執,倆人正常來個武力切磋,運氣不好都能判rou刑,不是割腳指頭就是剃頭發…… 其次就是連坐法…… 關于這兩點,老秦人絕對深有體會。 老秦人是秦國的支柱,但同樣也是受苦受難最深的那個群體。 現在關內犯罪率之所以低,那是因為以前流的血夠多了。 比起來以前動不動就rou刑,新秦律的rou刑基本上集中在刑事犯罪之上,而且就算是實施rou刑,其實也是以剃須打板子或者烙印為主,不會再弄出來什么割手指頭斷胳膊等嚴重影響生存能力的事情。 重罪rou刑現在普遍替代成了流放。 開玩笑,人現在可是大秦的重要資源。 割個手指頭看似不要命,但是不管是勞動還是戰斗,少個手指頭的影響都很大。 以新秦律的量刑標準,雖然比不上后世寬松,但是涉及rou刑可以說絕對是人渣了,趙泗雖然不同意人渣擁有人權,但是流放的邊疆之地,也不能給人家扔過去一個自理能力都沒有的垃圾。 讓他們再邊疆贖罪也得保證身體是健全的才行。 其次就是關于流放,不是說人流放過去就無罪了,流放過去以后還是罪犯,和奴隸差不多,基本上需要無條件服從當地官府調遣和支配,同時人身自由也幾乎約等于零……一直等到罪責期滿以后才能夠重新獲得戶籍,但是回到原戶籍也別想了,只能在流放地重新登記。 說是沒有官奴隸了,其實也就是換個說法罷了。 至于連坐之法自然也大規模削減…… 這么說吧,大概削減到不足以前十分之一的程度。 雖然趙泗很討厭連坐,但是他也認為保存一部分連坐法是有意義的事情。 鄰居互不追究還可以理解,沒道理家人互不追究,享受了好處自然要承擔相應的罪責。 就算這個道理不成立,作為一個君王,趙泗也不可能真的自廢武功。 他要善待的是底層黔首,又不是世家貴胄。 刀握在手里的時候,你的善意才顯得更加令人信服。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律法條文的廢除和罪責削減,大概就是以前體罰的改成罰款,罰款十塊錢的降低到一塊錢,總之就是控制在普通人可以接受的程度,不至于一個殷實的家庭犯了一個不那么嚴重的小罪就直接逼的全家淪為奴隸,讓自耕農擁有了一定程度的抗風險能力。 但要說多么寬松那肯定不至于…… 事實上李斯作為舊時代的殘黨外加上他比較嚴謹的性子就決定他不會大刀闊斧的改法。 說白了,新秦律依舊有舊時代殘留的影子,從其中繁雜的律法條文就可見一斑,幾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要說多寬松也不至于,對比漢朝的律法可以說是頗為嚴酷了。 甚至說是一句酷法也不為過。 好在!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這個時代沒有蕭何得約法三章和漢朝的無為而治,黃老治世。 秦國能對比的也只有一個商君舊法罷了。 那跟商君舊法一對比,這部約束又多,刑罰放眼歷史也不算輕的新秦律,形象瞬間就和藹可親了起來。 就這,天下人還得跪在那高呼趙泗圣明呢。 “善!” 趙泗大概地掃了一遍,對李斯發出了肯定。 李斯能力還是不用說的,雖然受舊時代風氣的影響略顯保守,但是這個略顯保守的新秦律卻很適合這個時代的風氣。 太出格太激進未必是件好事。 而且趙泗本人也擔心,牛馬們日子一下過得太好了,期待閾值太高,以后調動起來比較困難。 給十塊錢對方就感恩戴德了,何必給一百塊裝大方? “壞了,我還是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趙泗內心陡然驚覺,自己好像已經不知不覺的被這個時代同化了。 哦,不對,不是被時代同化,而是被階級同化了。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朝會,變革之始! 趙泗驚覺隨著自己穿越的時間越來越久自己的很多思想都在改變。 但是他已經來不及為自己思想的改變而傷春悲秋。 新法已然完成,趙泗檢閱以后基本認同了李斯的新法典,除卻一些小的紕漏以外已經能夠很完美的適應這個時代,最起碼對于大秦這個關鍵的轉變節點是非常適用的。 沒有一點點猶豫,趙泗當機立斷做出決定。 三天以后,召開朝會,議論廢舊立新之事。 這一次,說是朝會倒不如說是辯論,因此邀請的對象并不僅僅局限于文武百官,還有因為開放學室而匯聚于咸陽的諸子百家的代表性人物。 三日時間,轉瞬即逝…… 朝會如約召開…… 百官侍立于右,諸子百家的代表性人物侍立于左。 因為提前放出風聲,外加上趙泗對于舊吏舊法的態度并沒有什么遮掩,因此其實很多人都已經猜到了這次朝會的目的。 時局是隨著執政者的態度和歷史的進程而改變的。 法家一家獨大的時間太久了,舊吏舊法壓在人們的心頭太久了。 以前反對者只是苦于無人支持,各懷鬼胎一盤散沙無法聯合在一起。 當一個執政者明確表明態度以后,在這一刻不論諸子百家是基于什么樣的政治理念出發,都毋庸置疑的環繞在了趙泗的左右。 原因也很簡單,暫且不提理念沖突,所有人都清楚,舊法不去,諸子百家的生存環境只會越來越艱難,許多小的學派已經逐漸面臨近乎消亡的境地。 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所有人都知道該怎么做。 而政治上的投機者自然不在意甚么學派學術,真正的政客是誰執政他們支持誰。 從今日的大朝會來看,關中法吏出身的集體,第一次落入了下風。 有人振奮,有人歡欣,芫恭自然也注意到了這非同尋常的一幕。 隨著李斯的跳反,舊吏的表率不由自主的從李斯變換到了芫恭身上。 當然,沒有人這么說,只是舊吏面對眼下困境不約而同的默契。 若說形成黨派一般的緊密結合倒也不至于,只是局勢如此只能抱團,倘若爭執日益加深,勝負遲遲不能分出,結果一直難以定下,那或許大秦真的會因此而迎來黨爭。 芫恭因為支持趙泗釋奴地原因,也被趙泗適當地釋放了善意。 而在執行釋奴令的同時,芫恭自然不可避免的接觸到了更多信息,他本就是九卿之一。 能做到這個位置的,都是聰明人,趙泗沒有絲毫遮掩,芫恭自然也猜到了趙泗要做的是什么。 趙泗對舊吏舊法的現狀感到了不滿,并且要付諸行動改變這一切。 只是芫恭并不清楚,趙泗究竟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達成目的。 是掀起大清洗么?舊吏舊法勢大多年,樹敵眾多,皆是生死之爭,如果趙泗一意孤行,舊吏只有授首這一條路可走。 或許也不是,只是單純的覺得舊吏舊法不適應這個時代了? 芫恭不知道趙泗要的是什么,會達成什么樣的局面,但毫無疑問,今日之朝會就是未來大秦政局的確定之時。 也是對舊吏舊法最終的宣判…… 雖然舊吏和舊法群體很大,掌握的權利也很大,倘若能夠集合起來一定能夠讓整個大秦掀起來難以避免的動蕩…… 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法家和舊吏其本身就天然不具備造反暴動的屬性。 其次,這還是經過始皇帝親手調教的法家和舊吏。 而芫恭自己也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這個能力cao控天下舊吏。 李斯權傾天下之時都做不到,更何況于他?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僅在于同為秦吏,以秦吏上苛下嚴的政治作風,上下級之間如同仇寇者更是不在少數,談何緊密的結合? 所以對于芫恭來說,他能做的只有等待著趙泗的宣判。 唯一反抗的余地就是在得到結果以后去湯泉,來到始皇帝面前哭訴祈求。 天底下能夠力挽狂瀾的只有始皇帝一個人,但芫恭又清楚,這一切始皇帝不可能不知道。 他心里甚至有些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