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553節
“民很奇怪,這和民的推測并不相同,以殿下的睿智想來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天下并不缺少能夠看到亂相時局的人才,他們其中有人避世,有人惜身,也有人曾經做過爭斗,但是最終失敗了……”尉繚開口說道。 “孤的門客中就有這樣一個?!壁w泗點了點頭,就是當官當了一半跑路的張蒼。 “民也這么認為,但是突然有一天,秦國變了……” “很早以前,民認為人命易改,天命難覆,現在……” 尉繚嘆了口氣…… “現在,民或許找到了答案……” 第二百一十六章 天下的改變 “找到了什么?”趙泗笑瞇瞇的看著尉繚。 “人力亦可更改時局……秦有太孫,乃國之大福?!蔽究澇谅曢_口。 實際上趙泗對尉繚,或者說黃石公,觀感算不上太好。 還是那句話,屁股決定腦袋,趙泗作為大秦的儲君,怎么可能對這群暗中致力于顛覆大秦統治的人有好感。 但倘若拋開階級立場來看,他們反秦各自有各自的理由。 所謂國仇家恨,理想抱負的不同,而在自己出海歸來以前,秦國的國策確實出現了問題。 始皇帝的種種政策非常有意義,但不能顛倒黑白,說秦國的政策是善政。 現在尉繚站在自己面前,趙泗意識到對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 對方并非不支持大一統,而是不支持大一統以后繼續使用商君舊策。 正如亂世需用重典一般,大秦想問一統天下,以一國而敵六國,必須把國力榨干榨凈,但這只是戰爭時期的權宜之策,而非千秋萬世之基。 這樣一來,趙泗反倒能理解這群人了。 “所以這樣說來,其實,昔年反秦的六國之士,并非志同道合?”趙泗開口問道。 尉繚不認同秦國,但他支持大一統。 也有一堆六國余孽支持重回分封制,還有一些人單純因為秦國而家破人亡階級滑落…… 他們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其實都不一樣,之所以形成一股波瀾是因為他們想要達成自己的抱負有一個共同的前提,那就是秦國滅亡。 “六國尚在之時尚且能被秦國離間,只剩下一群喪家之犬,如何能夠勠力同心?”尉繚笑了一下。 “所謂陰謀不如陽謀,奇不勝正,隨著大局更易,秦國早已經贏了……只不過有些余波是看不到的,有些消亡是悄無聲息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坦然赴死的勇氣,奪其志和殺其人并沒有本質的區別,十年之前,天下人都怨恨秦國,可以說天下人都是反秦之士,現在天下人還在,但他們卻不會反秦了……”尉繚開口說道。 “我還是奇怪,如你這等大才,又擔任國尉,大父應該不會放你走吧?”趙泗開口問道。 尉繚成為國尉其實本身就是半強迫性質,被始皇帝逮到以后立刻委以重任。 以始皇帝之愛才,就算得不到對方的心也不會讓對方離開才對。 “一來一統之時民因為政見已經惡了陛下,二來民并非致仕,而是不告而別,陛下也派人來追,只不過沒有追到罷了?!蔽究澴娱_口說道。 “你想去見大父,何故不直入湯泉?而是先來咸陽?難道也想讓孤為你作保?”趙泗再次開口問道。 尉繚是大才,捫心自問,現在大秦的國策已經發生改變,以大父的為人,大概率是不會過多追究尉繚的,尉繚是聰明人,又跟隨大父多年,應該清楚這些。 “求根需要溯源,民之所以先來咸陽,概因為想要看看殿下?!蔽究澬χ_口。 大秦要有改變的機會他何必跑路? 說白了,趙泗的出現超出了尉繚的,這才是他來見趙泗的根本原因。 “先生通曉相面,看出來甚么了么?”趙泗笑著問道。 “龍鳳之姿,日月之表?!蔽究澓敛涣邌葑约旱脑u價。 趙泗心中一驚,這不李二的面相嘛? “除了看孤以外呢?”趙泗開口問道。 “三代可知一朝之興衰,秦有陛下,長公子,太孫,三世該鑄萬世之基,民斗膽,想要問問殿下,大秦一統以后,殿下打算如何做?”尉繚開口問道。 “秦國一統是為國土,接下來無非是人心和百家罷了?!壁w泗倒不忌諱說出來自己將來打算做什么。 沒什么好藏著掖著的,誰來問趙泗都愿意光明正大的說出來自己未來干什么。 他欲行的是堂皇之道,陰謀權術實在上不得臺面。 “殿下心中可有計較?”尉繚再次追問。 “所謂人心,無外乎地無東西南北之別,人無男女老幼之分,所謂百家,無非重鑄法典,諸子百家各有側重,孤不打算罷黜百家一家獨顯,但孤認為,諸子百家的學說都該以秦律為標準,而不應該超脫于律法之外?!壁w泗開口說道。 “殿下大智!”尉繚聞聲躬身行禮。 “不過如此百家恐怕有所不服……” “沒有什么事情是盡善盡美的,無非取舍?!壁w泗笑道。 “先生呢?接下來是打算出仕還是繼續隱居?亦或者繼續孤注一擲培養反秦力量?”趙泗開口問道。 “民會去往湯泉向陛下謝罪?!蔽究澇聊涕_口。 趙泗聞聲點了點頭,也沒有再行挽留。 尉繚的能力毋庸置疑,但是人家之前就是國尉,趙泗現在還沒資格拿下這個人才,況且趙泗也沒資格替始皇帝做主。 雖然,以始皇帝的為人大概率不會計較這種事情,但涉及陳年舊事,趙泗還是不打算過多干涉。 反正自己是儲君,總歸要繼位,大父的和自己的嚴格意義上來說并沒有什么區別。 “去罷……孤會使人為你備車,另外,順便代孤向大父問好?!壁w泗點了點頭。 黃石公來了,尉繚走了…… 徒留下趙泗居于皇宮陷入了一種恍惚的感慨。 實際上除了一場遷王陵令引發的叛亂以外,秦國并未和反秦勢力有過太多正式交手。 是因為一場甚至波及不到關中的動亂平定就把這群人消滅干凈了么?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是不知不覺之中時局發生了改變。 以往層出不窮的刺殺不知不覺的消失的無影無蹤,以往漫天飛舞的流言蜚語也不知不覺的沒有了。 最起碼像什么秦二世而亡,祖龍死而地分之類的流言,徹底的失去了市場。 目前最多的輿論無非在于百家之爭,天下人好像不知不覺已經認同了秦國是規則的制定者。 一切,看似沒有什么大動作,卻悄無聲息的全部改變了。 從這次諸子百家匯聚咸陽,各種老古董都紛紛前來就可以看出來,從整個社會方面,大秦已經正式得到了認可。 而如黃石公這般的人物也主動現身…… “陽光普照之下,景色還是那個景色,一切卻都不一樣了?!壁w泗笑了一下。 這很好,最起碼說明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對的事情,那自己更應該堅持不懈的做下去。 現在的秦國社會風向已經逐漸寬松了起來,但是秦律卻沒有過多改變,以商君法為根基的秦律很顯然已經落后于整個時代,這是舊時代最后一層窗戶紙,也是最大的殘留。 秦律,必須改變,而且也必須盡快改變。 “稽粥……”趙泗擺了擺手,一旁正在悶頭看書的稽粥起身行禮。 “去催一催李相!” 盡快把新秦律定下來,一來是為了盡快適應社會的變化,穩定大秦的根基,將大秦最后一點不合理之處去除。 二來,也是為了給百家做個表率,讓新秦律成為社會規則的底線。 諸子百家有什么政治傾向不管,但是不能和大秦的律法相背。 最起碼不能提倡明顯違背律法的思想。 三來,則是因為,只有新法定下來始皇帝才會從湯泉回來。 小稚奴離開自己這個親爹這么久,若說不想那是假的,況且,cao持一國政務,真的很累……趙泗想盡快找始皇帝換班。 “三公九卿制度還是不夠合理,皇帝的工作強度太大了……這個問題實在太難解決,準確來說不管是任何制度,若想集中權力,勤政都是必要的事情,不過回頭還是得探討一下朝堂改革……”趙泗喃喃自語。 李相得到了趙泗的催促,表示自己已經在馬不停蹄的籌備新秦律法典。 得虧改法之事李斯準備了很久,因此做起來也比較簡單,而且趙泗時常給李斯開小灶的原因,所以李斯很清楚趙泗對于新法典的要求和治國理念,因此不用頻繁修改。 李斯到底是丞相,雖然舊吏敵視李斯,但李斯依舊有自己的人脈和威望,有不少可以任用的人才,很快就弄出來了大概框架。 而天下間,釋奴運動也在轟轟烈烈的實行之中。 關中作為政治中心,做的最快,畢竟執金吾等等各種武裝力量以及政治大佬都匯聚在關內,不管是官奴還是私奴,都沒有遇見太多阻力。 至于成果也非常喜人。 僅關中釋放以后登記造冊的官私奴隸加起來足足有兩百三十萬人。 而在釋奴令以后,等于大秦平白多了兩百三十萬個自耕農。 從此以后,他們都將受到大秦律法的管制。 除此之外,零零星星的還有幾萬人,是關中各地官府清掃山林匪寇黑戶得到的人口,數量不多,主要是因為關內的體系和開發實在是太健全了,想在關內當黑戶真真是一件大難事。 若放到六國之地,釋放的官私奴隸肯定沒那么多,執行的也沒那么到位,相應的清掃出來的黑戶反而會相對多一些。 畢竟秦國是戰勝國……關中奴隸多一些很正常。 釋奴令實行起來實際上各地官府的怨言很大,因為官奴隸算是地方官府的財產。 地方政府說是屬于秦國,但實際上財政人力,哪個執政者都不愿意完全的充公給國庫。 以前可以自主支配,現在得等待上面撥款,那意義能一樣? 當然,怨言主要集中在開發已經比較成熟的郡縣。 像蠻荒之地,如嶺南隴西各郡縣地方官,在得知遷王陵令以后配合的相當痛快。 主要是因為窮鄉僻壤本來都沒多少人愿意去,每年都得從內地遷移人口,地方官真是恨不得一個人掰開當兩個人用,人手實在短缺的厲害。 太孫殿下都公開表示了,這些釋奴令釋放出來的人口會優先支援人手短缺的待開發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