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481節
統領此地戰局的是李信,李信雖然不敵項將軍,可是在比之前,可是未嘗一敗,甚至直逼楚國都城,若非昌平君以命相助,恐怕彼時楚國就已經毀于一旦,而統領穢人的只不過是滄海君麾下的一個門客,韓國國相的孫子…… 他是借助滄海君的名義才勉強統領這些穢人,讓穢人聽從他的命令,至于才能恐怕也難以和李信相比,依我之見,恐怕也不能長久。 而楚國之地的叛亂之所以到現在都還沒有平定,諸位難道不是心知肚明么? 任囂老矣,不愿圖快,只愿求穩,嶺南雖有六十萬秦軍,然而其中大部分還要鎮守嶺南,因此能分出來的兵力并不是太多。 而現在任囂已經退位,現在統帥嶺南的是趙佗。 趙佗新晉,勢必會圖謀大功,而嶺南諸部和趙佗親近,愿意聽從他的號令和談判,依我之見,恐怕用不了多久嶺南就會平定,屆時等待我等的可是嶺南六十萬大軍! 況且……就在兩天之前,有門客告我,大澤之內,恒楚突圍不成,已經兵敗自裁了,我等,已是再無援軍! 而今,秦王赦令大赦天下,子弟恐怕,也多無戰心。 到了現在,我等難道還有什么余地么? 到了這個局面,難道還想指望秦王收回遷王陵令么? 我所求者,不過是遷入咸陽以后,有太子在位,多念幾分楚人的情,如此保家便是……” 話音落下,周遭之人,心緒莫名,悲涼的氣氛籠罩了整個屋子,可是眾人,卻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若有所思。 第一百六十二章 熊心死,楚地定! 趙佗剛剛上位,自然需要一場漂亮的功勞來讓始皇帝滿意。 他很急,但也并沒有那么急。 最起碼,暗中支持楚王熊心的世家貴胄要比他更急一些。 畢竟,恒楚已經覆滅……而天底下真正尚未平定的,也只剩下楚地和東海了…… 在這種緊迫的大環境的壓力之下,外加上始皇帝大赦天下以及長公子扶蘇成為太子的助攻。 于是所有人的心思都活絡了起來。 誰都不想打必死無疑的戰爭。 相比較于死無葬身之地負隅頑抗,大部分人更傾向于投降以爭取更好的待遇。 哪怕是被迫遵從遷王陵令遷移到咸陽。 畢竟虞家已經在咸陽站穩腳跟,背靠太孫趙泗,而太子扶蘇又是楚國王室所出,怎么也能攀上三分交情。 太孫雖然不是楚國王室所出,可是他的妻子虞姬是楚人啊,也是楚地的老牌貴族! 雖然虞姬并不是正妻,可是除了虞姬以外,太孫趙泗可并沒有其他女人。 而且,虞姬可是懷孕了! 虞家,也需要一些人來為他們搖旗吶喊吧! 只要能夠說服虞家,虞姬再吹吹耳旁風…… 太孫殿下,和太子殿下,他們總不至于連狗都不要吧? 總之,經過仔細盤算以后,他們樂觀的覺得,他們保住身家性命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 至于任人魚rou就任人魚rou吧,時至今日,老老實實把家財奉上,最起碼還能留下一條活路。 楚系貴族就算遷移到咸陽去,但是有太子和太孫妻家的這層微末關系在,未嘗沒有打開局面的可能不是? 當然,這些流言大部分都是趙佗放出去且刻意加速傳播的。 這世界上最大的謊言就是,說的每一句話全都都是真話! 趙佗不過是利用他掌握的消息便利以幫助楚人更好的了解當前大秦的政治局面罷了。 至于其他的,他們自然會腦補。 于是……沒用多久,真正的大魚就上鉤了。 屈,景,昭。 三姓之家,乃楚國最大的貴族。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中的這三戶,暗指的就是屈景昭三家。 他們在楚地的能量十分強大,哪怕是經過始皇帝一統天下后的刻意削弱,依舊在楚地如日中天。 項家這樣有項燕這樣的亡國的悲情將軍加成,也堪堪能夠從聲望上和他們媲美。 但是論及財力,人脈,底蘊,都非項家可以碰瓷的。 和項家不同,屈景昭三姓在楚地乃至于大秦的各地擔任的官職都并不在少數。 真正的大貴胄,是不沾半點人間塵埃的。 擁立楚王熊心,沒有他們。 但是楚王乃至于楚地的叛亂能夠延續到現在,他們功不可沒。 他們有大量的族人參與其中,提供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支持,但卻抽身事外。 像這樣的大家族,是看不上一個站穩腳跟的政權的。 同樣,這也不過是他們一次試探,一次嘗試,一次逼迫。 他們絕不能接受遷王陵令,因此才暗中支持楚王熊心和楚地的叛亂。 可惜……天不遂人愿,始皇帝平定天下平定的太快了。 他們失敗了,他們只能接受遷王陵令,但是遷王陵令對他們而言并不是致命的。 畢竟在楚國滅亡的時候他們是最早投誠和接受秦國統治的。 再加上他們三家之中掌握的知識人才最多,因此擔任官吏者比比皆是,他們接受改造接受的最積極,融入秦國體系也是最快的那一批。 遷移……只有像項家這種又不愿意擁抱大秦又腦子一根筋想要復國的家族死都不能接受。 都沒幾個人當官,一搬家,錢財土地一沒,自然就是任人宰割的魚rou。 可是他們不同…… 他們有大量家族子弟擔任各地官員。 就算搬家……也無所謂,無非就是元氣大傷。 到不了必死的局面…… 所以,哪怕是暗中支持楚王,派遣家族子弟為之謀事,他們大多數用的也是化名。 畢竟,他們還有退路。 而通常,像這種有退路的人,投誠也是最快的。 再經過激烈的討論以后,他們決定將楚王賣一個好價錢。 于是壽春令尹景荀找上了趙佗。 “你是壽春令尹,不再壽春待著,何故來此?” “我特來助將軍平判!”景荀臉上帶著笑容。 “哦?如何助我平叛?”趙佗扣動案幾,眼中帶著幾分嗤笑。 “將軍可以遣我為使,游說叛軍和楚偽王,居間挑撥,叛軍不攻自潰也!”景荀開口說道。 趙佗對這一套心知肚明……說好聽點是出使用間。 說不好聽點景荀的出使就代表一個信號,三姓放棄楚偽王了。 楚國當然不攻自潰,更不用說三姓的廣泛人脈,景荀只要出力,確實會有一大批人背棄楚偽王離去。 不攻自破,還真不是妄言。 “你能擔保?”趙佗瞇了瞇眼睛。 “自然能!”景荀笑道。 “軍中無戲言!”趙佗笑了。 “愿以人頭擔保!” “好!如此便遣你為使,出使叛軍,以為招降納判!” 景荀躬身謝過趙佗,笑著離去。 “三姓啊……”趙佗笑了一下。 這股骨子里帶著倨傲的感覺,真令人不爽啊。 不過無所謂……楚國戰局,皆在于趙佗如何向始皇帝匯報了。 三姓確實很強,如果可以得到三姓的友誼,他趙佗卻是在嶺南乃至于楚地都可以說一不二,可是始皇帝絕不會允許這樣的存在。 趙佗卻是有一些微不足道的野心,這是骨子里的東西,譬如他經營嶺南的時候,就很愿意收攏人心,也很愿意私下結交嶺南諸部的頭領。 可是最起碼在現在,在始皇帝尚且還活著的時候,這股野心也只能僅限于此。 與其說是野心,倒不如說是趙佗的個人秉性。 這種人物,上面壓得住自然是能人。 三姓遞出的信號趙佗懂…… 可是趙佗在咸陽待過,也正因為如此,趙佗才清楚哪些紅線是不能碰的。 所以…… 為了自己,他只能向始皇帝打個小報告了。 還是那句話……哪有什么忠君之士,背主之人? 國朝強橫自然忠臣義士頻出…… 國朝軟弱天威淪喪,自然也不能怪罪他人自己找條退路。 “孟西白三氏都已無當年風采,更何況是屈景昭?”趙佗嗤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