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410節
這小子,是無論如何也說服不了欺騙不過去的。 李斯比誰都清楚,這小子是真把始皇帝當成長輩和親人來看待,并不是能夠用利益說服的對象。 趙泗的存在,促使李斯做出了和歷史上截然不同且正確的選擇,也正因為于此,趙高死了,胡亥被流放,李斯卻經過了考驗,正式晉升為右相,成為了人臣極致。 但是! 胡亥的失敗也意味著扶蘇成為儲君的正確性更進一步的增加。 更不用說后來隴西大捷,扶蘇歸來咸陽。 李斯已經走上了成圣稱子為法家開出第二世的道路,但是擺在他面前的結局似乎是注定的悲涼。 李斯知道,扶蘇必然會成為儲君。 因為始皇帝的兒子一共就那么多。 而扶蘇的性格并不是他能夠改變的。 所以,自己的努力和改革,最終只能留存于史書,而不是和大秦一同輝煌的存在。 而現在,王翦的話點醒了李斯。 扶蘇和自己政見不合,他和始皇帝政見也不合啊。 以始皇帝的性格,真的能夠接受自己死后一切的所作所為被徹底改變甚至是被反攻倒算么? 所以……始皇帝他,是在觀望么? 李斯認為是的…… 只是始皇帝其他的兒子不足以成為這個變數。 而現在,新的變數出現了! 拋開那個荒謬的想法,始皇帝會做出怎么樣的選擇? 以前不管是李斯還是王翦其實都沒有染指儲君之事,而現在因為趙泗的特殊性,其實他們不可避免的都要身涉其中。 李斯不能光考慮眼前的事情,他必須要想清楚,始皇帝需要的是什么,想要達成的局面是什么。 李斯必須更進一步的觀察始皇帝和趙泗的一舉一動,乃至于扶蘇的一舉一動。 他之前陷入了一個小小的誤區。 趙泗雖然是扶蘇的兒子,但是,趙泗并非扶蘇撫養長大啊,相比較于扶蘇,趙泗這小子和始皇帝才更加親近。 “先前陛下說,公子泗是陛下的長孫,其實論年齡來看,公子泗就應該是長公子的長子吧?”李斯看向王翦開口。 王翦點了點頭。 李斯聞言心中微動,始皇帝說的時候只是大略說了一下,沒有詳談趙泗的身世,但是這并不是什么秘密,宮人是肯定知道的,而且始皇帝也不打算隱瞞,因此李斯想了一下以后單獨靠近一個宮人開口詢問。 “公子泗的母親是趙國宗室族長的meimei趙櫻?!?/br> 宮人并沒有什么隱瞞,直接了當的告訴了李斯這一事實。 始皇帝不下封口令,本就有默許甚至是鼓勵這件事傳播的意思,因此宮人大多都知道其中詳細。 李斯得到消息以后一邊走,一邊垂著腦袋嘀嘀咕咕陷入了沉思。 “趙國宗室……既然嫡系已經死完了,那么公子歇這一脈,也該算是嫡系,況且他還是趙國宗室的族長?!?/br> “羋蘭是昌文君的侄女吧應該……” 李斯揉了揉眉心,這些身世多少都有些久遠了,況且外戚勢力早就被始皇帝一掃而空,因此李斯早就不關注這些事情了。 現在一時半會讓李斯去換算血緣關系還真有點為難人了。 “麻煩了,這種事情,更適合讓那群儒生來……” “我記得趙泗先前和一個儒生有所交好,好像是……孔鮒的弟子叔孫通?” “這個儒生現在好像不在咸陽了吧?” 李斯心中閃過一大堆想法,想了好大一會還是有些不敢做出決定。 “值此之際,先行觀望吧……” 這種事情,還是再觀察一下始皇帝的態度才好,僅從目前得到的信息,只能說讓李斯看到了一絲新的可能,但絕不足以讓李斯奮不顧身。 說到底,未至真正的水深火熱迫不及待之際。 第一百一十一章 始皇帝親自教孫處政 關于繼承這方面,實在并非法家之專長。 因為法家講究的是一切為君王的個人意志而服務,君王說誰那自然就是誰了。 但是……李斯以前師從荀子,他雖是法家,但是儒家經典自然也學了一些。 “這方面的話,公羊高似有所說?”李斯皺了皺眉頭。 回頭還得翻翻書,看看能不能引用一下。 公羊傳如果說的和自己想的差不多,那自然是極好的,公羊傳倘若說的和自己想的不是一回事,那自己本為法家,提前有了準備,自可以視為妖言以擊之。 也算是未雨綢繆,有所準備。 而另一邊,宮殿之內。 趙泗也開始了一段全新的輔政體驗。 始皇帝居于主位,趙泗陪侍于側,爺孫二人即將面對的是來自于天下各地以及三公九卿成堆的奏折。 天下之事,悉皆付于一張白紙之上。 “念……” 始皇帝指了指案幾之上的奏折,趙泗懂事的拿起來奏折一字一句念到。 “邯鄲郡守荀霖奏事,近日邯鄲已有亂黨漸起,整個趙國各地都有叛亂,已經亂成一團,亂黨起于鄉野之間,在邯鄲郡各潁川郡之間作亂,邯鄲郡每次發兵的時候,他們就躲到潁川郡,每次潁川郡發兵的時候,他們就躲到邯鄲郡,此等情況,不敢擅自定奪,故請陛下裁決?!壁w泗開口簡略的看了一下奏折精簡了其中內容。 現如今隨著寫字越來越方便,官員奏報廢話也越來越多,譬如這一封來自于邯鄲郡的奏折,事情就是這么點事,但是其中訴苦請罪一大堆話彎彎繞繞,通篇恐怕有小兩千字了去。 趙泗之前就因為這種情況給始皇帝做過一段時間內容篩選員,現在重cao舊業,也算是駕輕就熟。 始皇帝點了點頭,但是卻沒有第一時間批閱,反倒是看向趙泗開口問道:“照你來看,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處置?” 趙泗愣了一下,沒想到始皇帝會在這個時候發問。 按照秦國律法,五十人以上的軍事調動就必須有始皇帝親自批閱。 當然,自??隙ú凰?,郡府之內清除地方叛亂之黨的自主權還是有的。 現在邯鄲郡上報上來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經典問題。 即官員不能跨區執法。 亂黨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在邯鄲郡和潁川郡反復橫跳,以至于兩地郡守都投鼠忌器,故而遲遲不能消滅亂黨,時日太久,恐有亂黨做大的嫌疑。 說白了就是規章制度束縛太多,有些限制下面人發揮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最高決策者來進行政策干預。 最起碼你得為他們的跨境執法背書,不然大部分官員寧愿什么都不做,也不愿意犯錯。 這種情況普遍存在,而在王朝末年,更是屢見不鮮。 所謂家國大計,比不過自己升官發財,因此友軍有難不動如山,現代人看起來難以理解的事情,放在那個時代實際上才是常態。 “適當的放開限制?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趙泗試探性的開口發問? “主觀能動性?”始皇帝瞄了一眼趙泗有些疑惑。 “就是給他們更大的自主權,讓他們能夠按照自己心里所想的決策行事?!壁w泗解釋了一下。 始皇帝聞聲笑了出來。 “這,陛……大父何故發笑?”趙泗開口問道。 “取輿圖過來……”始皇帝擺了擺手。 趙泗聞聲將大秦的輿圖取了過來,放到案幾之上。 始皇帝伸手指向邯鄲郡和潁川郡開口說道:“邯鄲郡和潁川郡之間并無交織于兩地的險要荒僻之處,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郡兵一至,賊人幾乎不可能依據地利流竄于兩地之間,更不能依據地利遮掩躲避地方郡兵?”趙泗雖然沒正經讀過兵書,但是這種基本道理他還是懂得,他只是不清楚邯鄲和潁川之間交界的具體地貌。 “大父的意思是邯鄲郡郡守養寇自重?”趙泗心中猛的一突。 “這也未必,如果不出意外,既然邯鄲郡郡守已經上書,那潁川郡郡守自然也會上書,畢竟賊人流竄于邯鄲和潁川,遲遲不能消滅,潁川郡郡守自然也有責任?!笔蓟实坌χ_口。 “那……” “你可知道邯鄲郡郡守和潁川郡郡守都是何人?”始皇帝開口問道。 始皇帝這么問,趙泗當然就不知道了。 他一直都待在始皇帝身邊,咸陽這一圈的官員他還能叫出來名字,地方官……沒被歷史書上記載的,趙泗大部分都是不認識的,就算知道名字,也不知道具體是誰,哪怕本人站在趙泗面前,恐怕趙泗都認不出來。 “邯鄲郡郡守荀霖,出自安邑,后遷至于邯鄲,朕滅趙之后,荀霖以吏為師,先后八年,被舉于郎官,后侍于咸陽,被朕派去邯鄲為郡守,監察邯鄲。 而潁川郡郡守名叫孟暉,出自關中孟氏,為老氏族后裔,以軍功獲爵,被舉于郎官,觀政十年,被朕派去潁川為郡守,他和荀霖同期為郎官,在任郎官的時候二人就常有沖突,后來被朕前后腳先后放于潁川和邯鄲出任郡守,你覺得朕此舉是為何意?”始皇帝看向趙泗開口問道。 “邯鄲潁川二地比鄰,孟暉和荀霖又有間隙,陛下是打算以他們相互制衡?”趙泗試探性開口發問。 “你去找出孟暉的奏折?!笔蓟实坶_口說道。 趙泗聞聲在奏折里翻翻找找,將潁川郡的奏折取了出來。 “看……”始皇帝點了點頭。 趙泗聞聲看去…… “孟暉性剛烈,行事容易沖動,在任郎官的時候就惹出來不少事情,因此它的奏折朕無需看也知道,恐怕多為彈劾荀霖養寇自重,而不任事,是也不是?”趙泗一邊看,始皇帝一邊開口。 “大父果然洞若觀火!”趙泗聞言點頭。 “現在看,你覺得該如何處理?”始皇帝開口問道。 “發旨督促孟暉和荀霖,以為敲打,而無放權之需,若賊人不滅,則換人調任,將孟暉和荀霖一并召回咸陽問責?!壁w泗定聲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