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160節
“父親!”魏氿橫著脖頸不肯屈服。 “你難道忘了亡國滅族之恨了么?”魏虔直勾勾的看著自己的兒子。 魏氿沒有說話,魏虔看了許久嘆了一口氣。 “有什么好爭的呢?” “左右不過個先后罷了……” 說罷,魏虔搖了搖頭指著輿圖。 “這里……是飛瀑和天然水洼……飛瀑之下,鑿有巖洞,此時恰逢汛期,能遮掩巖洞,但巖洞容納不了太多人,我們必須要分開行事?!?/br> “秦王駕攆要移石過路,還要應付刺殺,二者相合,會耽誤不少時間。 過了此處,必然會于水洼處飲馬停歇。 你趁此時機,飛索而處。切忌,不要戀戰,直奔秦王駕攆所在!”魏虔認真的看著自己的兒子。 實事求是的說,父子倆,都是死棋。 父親魏虔,為兒子拖延時間,使始皇帝放松警惕。 兒子魏氿,雖有地利,可是此處乃是幽谷,比起來狹長的山路略顯開闊,秦王的人手和車架能夠散開。 所以對于魏氿而言,也是一步死棋。 他只有一次出手機會,爾后不論成功與否,魏氿都會死。 “秦王多疑,常以副車掩之……你要仔細分辨。秦王在抵達驛站行宮之前,多半不會下車。 這是趙高和蒙毅的常服和朝服……趙高乃是中車府令,得王親近,王前隨侍,倘若看到這種衣服,那多半其所在的駕攆就是始皇帝駕攆。 蒙毅是秦王的心腹大臣,大巡天下一應事務皆由蒙毅負責,常出其左右?!?/br> 實事求是的說,魏虔也沒見過蒙毅和趙高長啥樣,畫像不是弄不來,可是畫像容易失真,那么遠的距離,怎么可能通過畫像看清楚誰是誰? 所著衣物反倒是容易分辨一些……爵位不同,頭上的板冠不同,官職不同,身上的衣服有一定的的差距,二者相互結合,反倒是容易確定身份。 始皇帝以多輛六駕馬車掩人耳目,在絕對安全之前,肯定不會輕易下車自廢武功。 魏虔手下,三百死士…… 其中大部分都要跟隨他一同為自己的兒子魏氿制造刺殺空間。 只有二十三個全甲雙錘力士,會跟隨魏氿藏匿于飛瀑之后的涯洞,等待時機。 魏氿這里的二十三個大力士,才是真正的精銳。 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力士,被貴族恩養的那種。 魏虔算是眾籌刺殺,眼下他刺殺的成本,大部分都來源于資助,只有廖廖幾個死士是家臣。 哦,最重要的,飛瀑之下開鑿的巖洞,是魏虔秘密為之。 盡管如此,成功幾率依舊渺茫。 魏虔的朋友是張良,有過博浪沙刺殺的經驗,魏虔也知道那次刺殺的全貌。 內外勾結,張良才能藏匿于斯。 博浪沙刺殺看似刺客只有十數人,可是為了這次刺殺調動的人脈獲取的情報不計可數,這才能夠提前得知始皇帝經過的準確時間和準確路線,并且提前埋伏躲避查探。 始皇帝他……太謹慎了啊。 光是疑車都足足九輛……始皇帝坐哪一輛車,沒有任何規律可言。 也就是說,費盡千辛萬苦,魏氿也只有九分之一的機會找準準確目標,刺王殺駕! 九分之一的機會僅僅是找對目標,秦王肯定不缺護衛士卒,也就是說,最后落在實處的成功率,已經寥寥無幾。 …… 而另一邊,咸陽,郎中令下屬研究機構。 稱之為機構不太合適,眼下這群匠人和墨家弟子是掛在了郎中令下,但是他們的任職檔案并不在郎中令,屬于同事部門借調。 不過待遇很好,比在將作少府的待遇好多了。 以拙等人為首的墨家弟子,弄出來了大量的新鮮事物。 水車,板車,獨輪車……還有改良磨盤。 畢竟趙泗明言許諾,發明創造獎勵直接掛鉤爵位黃金,而且出手極度大方。 最關鍵的是,以前在將作少府,他們需要完成大量的生產任務,留給他們的研發和思考以及學習的時間真的不是很多。 而來到了郎中令以后,他們的任務就只剩下了發明創造和器具改良。 最高可以爵升五級……錢財賞賜大方到了極致,獨立于目前大秦律令的破格賞賜。 最關鍵的是,誰也不清楚這樣的機會以后還有沒有。 所以……發明創作和器具改良來到了一個井噴時期。 主要集中在耕具和農具以及日用器具之上。 十幾個墨家弟子愣是拿出來了三十多個可以值得記錄的發明創作和器具改良。 “會不會太多了?” 一個墨家弟子在做好了器具評測和情況匯報以后面露憂心忡忡之色。 “先這樣吧……要不然適當刪減一些?” 幾個墨家弟子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 很顯然,發明的井噴并不是開掛,而是作弊。 墨家……可是有底蘊的啊…… “唉……這些東西,落到實處,終究還是要官府進行推廣,也不知道趙侍郎會如何評定……” 拙則依舊在研究著趙泗數算,并且嘗試對趙泗不能承上啟下雜七雜八的知識進行基礎補充。 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但是拙的進展依舊不是很多。 趙泗寫的算書太抽象了,跳躍性太大,沒有完整的知識鏈條,極度不完整,想要完成基礎補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軍匠和墨家弟子的競爭中,墨家弟子贏的一塌糊涂。 甚至于軍匠有著先發優勢的造紙術,都已經被追平。 一群墨家弟子不光搗鼓出來了雕版,還搗鼓出來了活字。 可惜,墨水好像有問題,活字被暫且放棄。 目前一群墨家弟子除了“發明創作”以外,就是對現有的造紙術進行改進。 無他,顏色不夠純正,紙張質地太脆,延展性和柔軟度不夠。 現在他們已經弄出來了第一批能夠書寫的紙張,只不過比較脆,而且顏色不夠白,紙張里面的植物纖維有些明顯。 只不過這一批被他們留中不發,打算弄出來更好的。 “成了!成了!” 正在眾人七嘴八舌討論之時,一個看起來約莫才十一二歲的幼童風風火火的舉著一張白紙沖了進來。 “成了!” 幼童跑進屋子,將白紙在眾人眼里晃了一圈! 爾后在眾目睽睽之下,又彎曲伸開彎曲伸開反復幾次! 只見紙張之上并未出現裂痕。 “還真讓你小子弄出來了!” 幾人搶過白紙,挨個傳閱! “發奏發奏!” 這個質量的白紙,夠了! 第十章 趙泗一如既往的沒腦子和沒屁眼 很遺憾,藍田帶來造紙的軍匠雖然有先發優勢,但他們畢竟只是知識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匠人。 他們的技術優勢沒過多久就被這群墨家弟子所超越,畢竟,哪怕在匠人的行列當中,他們也是普普通通。 當然,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之內弄清楚造紙的原理,墨家弟子們還是發揮了一些主觀能動性的。 譬如偷窺…… 造紙的原理算不上多難,只需要大概看過流程,一眾墨家弟子就大概分析了出來其中原理,而后經過不斷的測試改善,經驗總結,軍匠們嚴防死守的小竅門沒用多久就被他們試錯了出來,直至不斷的予以改良,讓這群墨家弟子滿意的白紙終于問世。 “問題就是成本稍微高了一些,想要降低成本加大生產速度,紙的質量就要稍差一些?!蹦业茏赢吘故钦嬗袑W問在身上的。 很快,他們就做好了總結和流程報告,成本和質量分析,產量和造紙周期分析,而這些,正是這個時代大多數軍匠所不具備的技能。 “麻紙和白紙一塊呈上,草紙……也一并呈上吧,一塊發奏!” 目前墨家弟子大概按照質量和原料將紙張分為三等。 第一等自然是木質纖維的白紙,柔軟細膩,已經算是紙中的奢侈品,不過成本比起來竹簡也不遑多讓,產量比較低,生產周期比較長。 次一等的就是麻紙,顏色暗淡,質地比較脆,但是滿足書寫需求的同時裝訂成冊已經沒什么問題,也用印刷術試過了,麻紙是可以用的,成本比較適中。 最差的就是草紙,即用各類干草莖葉生產出來的紙張,質量上只能說一塌糊涂。 暈墨,稍有不慎就會透紙而出,裝訂成冊以后稍有不慎就會損壞,但是優點就是成本低廉,工序較少,生產速度比較快,想要用草紙裝訂成書大概是不行,但是用來驗算,當做消耗品來用倒也不是不行。 當然,就目前的成本來看,哪怕是草紙的價格對于黔首來說也算得上高昂,并不能大量使用,這種現象或許會隨著產量加大經驗和工序進一步成熟而有所緩解。 正兒八經學術出身的墨家弟子確實好用,甚至還根據成本分析了各類紙張的適用性以及對應階層,墨家雖然稍顯沒落,但是畢竟是顯學,其治國理念雖不受始皇帝喜歡,但是正經的墨家弟子是完全具備產品分析的能力的。 斟酌許久,寫好奏折!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奏折,是用白紙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