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119節
李斯不是個傻子,只不過他置身其中,而此刻正是華夏千百年亙古未有的大變局。 也是天子和貴族共制即將消亡落幕的時代。 君主貴族共治制度,在歷史書上被稱為封建時代。 西方人從封建時代,直接躍入了現代社會,籠統的將人類社會分為了封建社會和現代文明。 而事實上,早在兩千年前,秦朝一統天下,廣開郡縣,漢朝不斷加強中央集權,貴族時代早在將近兩千年前就已經消亡。 秦漢以后的諸夏,已經不能簡簡單單用封建時代來形容,這是獨立于封建社會和文明社會的時代,是西方世界未曾涉足過的時代。 相比于現代文明雖然較為落后,但是相較于封建時代,毫無疑問是極其先進的。 奴隸制在諸夏很早就被廢除了,封建時代的關鍵性特征在很久之前的諸夏身上就已經找不到半點影子了,而西方,直至即將邁入現代社會的時候,奴隸制還廣泛存在,如果不是工業化的蓬勃發展,恐怕西方文明永遠不會廢除奴隸制度。 現在,是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秦漢正是承上啟下的時代,李斯往前看,只能看到舊有的條例。君王,貴族,黔首無人問津。 往后看,也是一片迷茫。 “我聽說,法家講究事不必效古,法不必祖宗?!壁w泗臉上帶著笑容。 “黎庶為重,貴族次之……”李斯皺了皺眉頭,緩緩開口,但是表情卻游移不定。 李斯腦子里有點亂,趙泗說的有理有據,但是有些問題也是真正存在的,譬如黎庶不知法,不懂法,墨守陳規,不懂變通,推行秦法普及秦法,都離不開貴族的幫助。 他們確實要代天牧之,包括現在廣泛存在的基層秦吏,所有認字識字的人,哪個不是貴族呢? 大秦的吏員廣泛是軍功爵出身暫且不提,勉強可以說他們不是根正苗紅的貴族。 可是如今大秦一統天下,廣袤的領土和子民,以大秦目前的吏員規模根本無力維持,難道不需要貴族來治理地方么? “不對……”李斯搖了搖頭看向趙泗,他敏銳的意識到,趙泗在偷換概念。 “貴族……”李斯開始認真闡述血統論和貴族于天子分牧的歷史。 “時代變了……李相!” “現在的貴族,只不過是陛下牧守天下的公器?!壁w泗笑著開口。 “難道為陛下做事,就非得是貴族出身么?” “黔首不通教化……”李斯搖了搖頭。 “那就想辦法,商君制定的秦吏選拔制度難道不就是為了和貴族分庭抗禮么?” “太難……”李斯搖了搖頭。 大秦的吏員選拔制度是基于軍功爵制度而誕生的,一個平民黔首,有一定的軍功爵以后,倘若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同時對于秦律又有一定的理解,就會被選拔為基層吏員,成為基層吏員以后,晉升的途經有兩種,一種是治理政績,一種是戰場搏殺,累功升爵。 受限于這個時代仍是用的竹簡的原因,其實大秦的吏員培養制度是極其不完善的。 首先,大部分平民百姓本身就不識字,沒有選拔培養為吏員的資格,其次,竹簡刻錄不易,每培養一個吏員,就需要刻錄數份竹簡,大秦的吏員人手一部秦律,這是標配,可是大秦政府也只能給他們一部秦律了。 故而大秦的吏員選拔制度和大秦的軍功爵制度面臨了一個同樣的問題。 即真正的受益者并非黔首,而是貴族。 商君制訂的律法是惡民,給小貴族上升渠道,來限制大貴族。 而趙泗想要的是善民,給真正的黔首上升渠道來打碎舊有的貴族制度。 “那倘若大秦有足夠的書籍供給吏員培養呢?”趙泗明白李斯的意思,笑了一下。 “能有多足夠?”李斯笑了一下。 “要多足夠有多足夠,甚至可以做到家家戶戶一本秦律的那種足夠?!壁w泗笑道。 “嘶!倘若如此,那大秦吏員培養選拔,官員培養,確實不用依賴于貴族?!崩钏瓜肓艘幌抡J真的點了點頭。 “這就是我的意思,并非貴族天生擁有代替陛下牧民的權利,而是他們識字,能夠理解陛下的政令,能夠理解秦律,所以才能夠代替陛下管理黎庶,這和他們貴族的血脈沒有任何關系。倘若一個人出身黔首,可是他又是一個合格的秦吏,難道就因為他出身黔首,就沒資格來治理地方了么?” “天下百官,為陛下之器具也!” “不管是李相,還是我,還是文武百官,不過是治理百姓的公器,你我為公,倘若公器壞了,就應該及時更換廢除,而不是明知道壞了還要接著用?!壁w泗認真開口。 “公器?”李斯好像抓住了什么。 “對,公器,李相出身上蔡,自稱布衣,按道理來說,李相也是貴族出身,可是這貴族之血,流傳至今,到了李相身上還有多少呢?李相真的在意這一些微末的血脈么?這一點微末的血脈對李相真的有作用么?”趙泗開口。 李斯陷入了沉思。 趙泗的公器論和民本論確實給了李斯一些啟發。 是貨真價實的啟發,有那么一瞬間,李斯認為自己或許真的可以掘棄商鞅的老路子去走一條全新的路。 不再是商君定下來的君為主,貴族為基,民為末。 也不是儒家所謂的民為重,君為輕。 而是,君為本,民為基,貴族為輔。 打擊大貴族,培養基層軍功爵的受益者為吏員,來取代貴族為核心治理地方的統治結構。 可是,這個想法有一個關鍵性問題。 “說來說去,趙侍郎只是假設,我雖血脈微薄,但是家有家學,能讓我不至于目不識丁,家雖貧瘠,卻可以供養我心無旁騖的安心讀書。 倘若不是這一點微末的貴族血脈,我不會有家學傍身,根本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倘若家里沒有那些良田,我也根本沒有能力去游學天下,拜師荀子。 說到底,我之布衣,是對于世卿而言,而非對于黔首。 黔首生來不識丁,一無家學傍身,二無余財,大秦也沒能力供養出來那么多人來讀書寫字……” “哪有那么多書來給人讀呢?”李斯搖了搖頭。 大秦想要真正的治理地方,就必須給貴族留下一分余地,遷貴令打擊的也只是大貴族,事實上,貴族就是要比黔首高貴,這是源于血脈,和家學的高貴。 在貴族還抱有家學,大秦又無力從零開始培養吏員的情況下,必須和貴族妥協。 “那如果有那么多書呢?” 趙泗直勾勾的看著李斯開口問道。 對于現在的大秦而言,提什么普及教育無異于癡人說夢。 可是有了印刷術和造紙術以后,大秦完全可以從投入成本,來培養身有軍功的基層黔首。 目前大秦身有基層爵位的黔首有多少?趙泗估計最少得有幾十萬乃至于上百萬。 有了造紙術和印刷術以后,這些,不就是大秦的儲備公務員嘛? “此話當真?” 李斯驚訝的看向趙泗。 倘若趙泗說的是真的,那么他方才靈光一閃的設想,可能就真的能夠實現了。 那可是!掘棄商鞅的影響,變革出來一條新路,能夠被稱為子的誘惑??! 從君主貴族黔首的三元制,變成君主黔首的二元制! 第一百四十五章 趙高正逐漸被趙泗替代。 “我何故哄騙李相呢?”見李斯不信,趙泗笑著為李斯解釋。 “郎中令差遣匠人一事李相應該知道?!?/br> 李斯是大秦左相,百官之首,這種政務活動肯定要上行匯報,李斯也肯定看過。 李斯思索了片刻,對這件事確實有印象。 “半年之內,第一批紙張就能造出,搭配上雕版印刷,家家戶戶,皆有一卷秦律并不是什么難事!不光秦律,還有其余書籍,啟蒙書籍,識字書籍,只要李相認為天下人應該讀的書,都可以普及開來。 不光如此,發行律令新政,陛下有什么話想對天下人說,李相有甚么話想要對天下人說,都可以印刷出來,分發天下各地,不需要人手抄錄,只需要反復印刷……相比較于以前以人力抄錄篆刻,速度提升了百倍不止!而且,制作雕版的人并不需要識字,他們只需要按照字跡雕刻出來即可?!壁w泗開口解釋。 這,才是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真正意義。 打破知識的壟斷,讓知識變得廉價,或者說,將知識的定價權從貴族手里奪過來。 日后究竟是普及教育,還是繼續愚民,都不再是貴族們說了算。 李斯聞言,心中大驚! “我還以為是郎中令署要修建什么建筑,才從將作少府抽調人手,卻不想竟是為了如此大事!” 以李斯的政治敏銳程度,瞬間就讀懂了造紙術和印刷術的關鍵,哪怕沒有實物,僅僅是依靠趙泗的描述。 更不用說,造紙術和印刷術還關乎于他的某些設想和野望。 “半年之內,當真能夠制出?”李斯認真的問道。 倘若真的有了這兩樣大殺器,那么李斯心中不切實際的幻想,就真的有可能成真了。 造紙術和印刷術會打破最關鍵的一點限制。 “只會快不會慢!”趙泗認真的說道。 “彩!”李斯拍手喝彩! “不成,我得去郎中令署觀摩一二!”李斯最終還是坐不住,決定親自參觀一下。 造紙術和印刷術這兩種東西,關系著他未來的道路該怎么走,關系到他究竟能不能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黎庶為重……貴族次之……” “說來容易,做起來也沒那么簡單啊……” 李斯急匆匆的朝著郎中令署而去,腦海里思緒紛雜。 “善民,又該如何善之?” “民匯而成宗族,又該作何解?” “小民忘利而失義,又該如何解決?” “百姓駑鈍,開智而禍國,又該何解?” “重民何重,善民何善?民不餓則逐利,民不辱則畏戰,民不疲則生私……”李斯嘴里念念叨叨的,很顯然重民善民和以往的法家思想生出來很多矛盾沖突之處。 “不對……這些問題不僅僅存在黎庶身上,天底下不分黎庶和貴族,都一致相同!”李斯腦海里忽然靈光一閃,意識到了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