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36節
因為趙泗說了,沿海地區不需要開鹽礦了,直接引海水制鹽田曬鹽即可。 步驟也是大同小異! 直接略過了開采搬運鹵鹽的成本! 齊地制鹽可以再創新低! 最關鍵的是擺脫了煮鹽燒柴的困擾。 柴火他首先得是木頭不是……齊地產鹽量上不來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不是你想投入多少柴火燒鹽就能投入多少的,不然以天底下鹽都不夠吃的困境,齊國早就直接經濟碾壓六國了。 首先你齊國得有那么多樹給你燒不是? 故齊鹽之富能成齊國霸業,卻不足以拉開不可逾越的差距。 說白了,齊國鹽產的多,不僅能滿足自己,還能出口創收,但是也沒有多到直接cao控其余六國鹽業的份量。 “可惜!終究是要看天氣!”蒙毅嘆了一口氣道。 始皇帝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只是點了點頭。 “欲行曬鹽之法,恐還要有觀星之處,以保天氣無慮,若有風浪,鹽出之前,皆有前功盡棄之險?!泵梢汩_口到。 始皇帝當然知道這個道理,蒙毅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曬鹽也是有局限的,因為要靠天吃飯,雖然曬鹽法比煮鹽法強,但一年到頭好天氣也就那么些天,出鹽會比煮鹽法多很多,成本也會低很多,但是不至于此法一出,大秦的鹽就真的可以肆意無度的揮霍了。 在沒有進入工業化之前,曬鹽法最多最多也就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的情況下有限的進行外銷。 “先于瑯琊之地開制鹽田試行……由你負責?!笔蓟实矍昧饲冒笌装櫭奸_口。 “既如此,陛下得留些陰陽家弟子于臣?!泵梢阈χ_口。 他是為數不多能夠和始皇帝如此親近之人,畢竟是始皇帝的貼身秘書。 陰陽家弟子好??! 這年頭,各家各派基本上都會一手觀星,但是陰陽家無疑是其中造詣更高的。蒙毅自己是學的是墨家,不太吃陰陽家那一套,但是過來看天氣挺好的。 這種看天氣吃飯的活,少不了陰陽家。 第四十九章 蒙毅對趙泗的小好奇 “嗯……”始皇帝允許了蒙毅的請求。 鹽,從來都是國之重器,曬鹽法將制鹽成本進一步壓縮,制鹽效率進一步提高,但是缺點也變得顯而易見。 在曬鹽的過程中,只要天氣不好,前面的所有工作都會變成無用功。 古代沒有衛星,也沒有天氣預報,但基本上諸子百家皆對天氣有一定的研究,而陰陽家則是其中造詣最為深厚者。 蒙毅點了點頭繼續匯報。 “制一犁,轅曲,耕種之時,事半功倍!” “制一尺,使之精效準確!” 蒙毅念著念著自己反而有些好奇起來了。 蒙毅的好奇并非毫無根源,而因為蒙毅治墨。 他本就是一位墨者。 一個合格的墨者必定是知道一定的工具制作的相關道理的。 因為這玩意在墨家經典上是繞不過去的,只不過有的擅長有的不擅長罷了。 當然,墨子千古以后,墨家迄今為止已經一分為三,匠巧制作完全不學,只鉆研經義理論的墨者也不是沒有。 蒙毅算是一個比較傳統的墨者。 他的匠巧技術屬于這個時代墨者的平均水準,對大部分技巧以及原理都有所學習。 故而在看到趙泗弄出來的一些頗為實用的小發明之后,蒙毅倒是來了一些興趣。 曲轅犁放在歷史長河之中是農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但是放在當前這個時代只能算是一個不錯的小發明。 實在是這個時代較為原始,百姓普遍沒什么積蓄,天下普遍還在使用較為原始的耕種方式,除了關中之地耕種模式受大秦國制影響普遍比較成熟普遍開始使用耕牛套犁以外,其余地區一言難盡。 總之意義在這個時代確實沒那么大,想要曲轅犁普及天下,前提是大多數個體農耕戶能配置的起耕牛曲轅犁。 不過短曲轅犁人力也能拉動,制作成本也就沒那么高,比起來耒耜這種較為原始的耕種方式,人力拉動短曲轅犁耕種,也并非不能推廣普及,耕種效率肯定會有所提升。 趙泗壓根沒考慮過以人為畜這件事,一方面是因為現代人的思想有所影響,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對這個時代缺乏認知。 難道使用耒耜就不算以人為畜了? 蒙毅不同,他看到王賁匯總的具體經過,以及大小曲轅犁的表現,第一時間就敏銳的捕捉到,小曲轅犁雖然效率低相對來說,但是有可能人力代替畜力。 牛這玩意忒貴,不是以人為畜不為畜的事,是實在用不起耕牛時的一種補充。 不過因為王賁并非專業人士的原因,記載數據也以詢問軍匠為主,故而其中一些關鍵地方還需要蒙毅去親自考證才能確定自己想法是否正確。 因為王賁只記載了先弄出來了小曲轅犁,后弄出來了大曲轅犁。 而趙泗也壓根沒提小曲轅犁是否具備可以以人力代替畜力屬性。 至于其余的游標卡尺銼子刨子等小工具,卻先被蒙毅放在了一旁。 “怎么?”始皇帝見蒙毅話語之間有所思考,開口問道。 “這曲轅犁臣倒是有些想法?!泵梢惆櫭奸_口。 “如何?”始皇帝示意蒙毅發炎。 “此曲轅犁先制出的是小犁,爾后和直犁對比以后,效率不及大犁,又制出曲轅大犁?!?/br> “只是大犁沉重,不以畜力難以耕種,小犁輕巧,卻不知人力能否拉動?!泵梢汩_口道。 始皇帝拿過竹簡看了一遍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若這小曲轅犁能夠以人力使用那就真的可以推廣開來了,小犁造價成本雖然也不會低,但是不會高到像大犁一般令人難以接受,可以用人力,也可以用畜力,還能提高耕種效率,百姓沒有道理不使用。 “若此犁能用,需得計算出來,各地核考也要重改?!笔蓟实坶_口道。 眼下的大秦各地官員都是有考察制度的,作為耕戰體系的國家,地方產糧的多少對官員的業績考核影響很大。 基本上上到官員,下到黎民,大秦都有一個成體系的獎懲系統。 作為一個自耕農,假如你耕種得力,繳納的賦稅比旁人多,種地產量比別人高,是可以獲得實打實的爵位獎勵的。 是真金白銀直接落實到個人的。 作為一個官員,假如當地的糧食過低,而說不出什么所以然的情況下,是會直接判罰判責的。 秦國的稅收很重,處罰很嚴,但是同樣獎勵也很到位,哪怕是飼養的耕牛每年都有耕牛選美大賽,照顧的最好,最健壯的耕牛,都能夠獲得一定的賞賜。 如果你的耕牛消瘦,還會有當地里長專門譴責問詢。 當然,這些描述的是一統天下以前的大秦。 完善的獎懲制度的維護需要足夠的有素質有素養有能力的龐大的吏員規模來支持,而目前一統天下的大秦,攤子一下子鋪開數十倍之大,吏治相對來說有些敗壞。 這個敗壞程度是以咸陽關中為放射圈,咸陽,關中地區,吏治依舊清明,獎懲制度依舊完善,越遠,吏治情況越差。 這么說吧,張良要是個關中人士,想刺殺秦始皇,可能沒行動人就被扭送官府了。 而在博浪沙刺殺的張良,卻能夠逃之夭夭。 總的來說,大秦吏治因為攤子鋪的太大很多東西放眼天下只能停留在書面上,是落實不到關中之外的地方實際的。 但是糧食產量,作為考核的核心標準之一,肯定是全國通用的,如果曲轅犁能夠人力使用,普及到千家萬戶,具體的考核業績標準肯定還要重新調整。 這樣一來,想不推廣的也要推廣,不推廣考核壓根不可能達標,因為新的考核標準就是按照曲轅犁推廣以后的產量直接制定的。 不過落在實處,始皇帝更在意的還是畜力耕種,耕牛普及。 一項小工具只能略微提升一定的糧食產量,六國地區的糧食產量和關中地區的差別太大了。 跟地理因素反而沒太大關系,秦地苦寒那是春秋以及戰國初期公認的事實,現在關中作為天下糧倉,也是秦人幾百年修建渠道,刺激生產,改革吏治法制做到的。 六國很多地區氣候比關中更加宜人,自然條件更好,但是糧食產量反而被關中甩開一大截。 很顯然,剛剛被征服的六國之地,要走的路還有很多,也還有很長。 人力肯定不如畜力! 哪怕有了可以人力耕種得曲轅犁,大秦依舊要走耕牛普及的路線。不能因為一個可以人力使用的曲轅犁而本末倒置。 耕牛犁種不能普及,天下就不能如關中一般。 第五十章 簡在帝心,始皇賜書。 一個新鮮事物在不同的時代很顯然產生的意義并不相同。 不過曲轅犁的推廣和耕牛的廣泛推廣并不相悖,畢竟短曲轅犁這玩意人能用,牛也能用。 短曲轅犁只需要一頭牛,考慮到普通百姓的家庭條件,估計是大概率用不起兩頭牛,更大概率是直接化身牛馬,自己當牛,短曲轅犁更適合大秦目前的情況。 至于長曲轅犁,則會被廣泛應用于貴族私產。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進步。 而大秦的律制嚴格規定,發明創作,也是有獎勵的。 趙泗不僅弄出來了曲轅犁,還弄出來了游標卡尺以及各種各樣的小工具。 最重要的還有曬鹽之法,這些功勞加起來可不小。 “加爵三級……”始皇帝皺了皺眉頭,來到書架之前。 目前曲轅犁和曬鹽法暫未推行天下,其功效只是估算,故而獎勵也并不能一次完全下發。 三級當然不夠,曲轅犁加上曬鹽法是足夠趙泗保送大夫的。 現在算是預支了一部分,等到曬鹽法和曲轅犁普及開來,才會進行最終結算,保底還有一級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