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孫 第7節
“味辣至極……”始皇帝臉上露出了沉思。 最后沒忍住,但是想起來趙高的窘態,只是輕輕掰下來一小點放入口中。 “嗯……” 沒多大一會,始皇帝就將口中的辣椒吐出來。 純辣,不香…… 對于新物種的好奇到此為止! …… 翌日,朝陽初升! 瑯琊當地的官府再次忙碌了起來。 雖然剛剛回歸的船員有四百多人,而且大多數船員的驗已經丟失,就算沒有丟失的也因為年齡的變化導致驗需要更新。 但是不得不說,大秦的行政效率真的很高。 一個上午過去,已經有一批大約一百多人的船員拿到了新的驗傳,領取了干糧路費以后和趙泗一一告別準備歸家。 一個下午過去,大部分人也已經領好驗傳可以離開了。 不能離開的還有幾十個。 這群人很麻煩,他們大部分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籍貫所在。 跟隨趙泗奪船出海的大部分都是和趙泗一同長大的童男童女。 有的孩子還記得自己原來的籍貫,家庭住址,家人姓名,在大秦這個致力于落實人口記錄的時代,只要記得這些東西很容易找到自己原來的家。 基本上只要是統計在冊的百姓,不管是搬遷,分家,死亡,亦或者其他情況,當地官府都有記錄。 而要命的是,有一批孩子因為種種原因,長大以后已經忘記了自己的籍貫,甚至有的孩子連自己原來的姓名都忘了,有的則是隱隱約約記得自己家在哪個郡。 他們渴望歸家,可是少小離家,到了如今,那個本是支撐他們橫渡大海的信念,回過頭來才忽然發現,他們早已經忘了家在何方。 趙泗也在登記籍貫,獲取新的身份證明。 因為他的驗早就丟了,打穿越的時候就沒有驗這個東西。 更不知道自己家在何方何處…… “籍貫?”吏員公式化的詢問。 “忘了……”趙泗老實的回答。 “當年出海的時候遇上了風浪,撞了腦袋,全忘了?!壁w泗補充道。 吏員皺了皺眉頭,爾后將趙泗的名字登記下來開口道:“你這般情況要稍待些時日?!?/br> 趙泗的情況并不是極少數,有很多船員都完全忘記了自己的籍貫,讓他這個穿越者顯得有些平平無奇。他只是相比較于其他船員,忘的更干凈一點。 回去之后,有很多船員都在收拾東西準備回去,也有很多船員看起來已經收拾好了,專門在此等候趙泗。 “兄!”一個船員把住了趙泗的手臂。 “走吧!”趙泗一腳踹在他的屁股之上。 一一告別,一一離去。 有人歡喜,有人啜泣,有人不舍。 因為金手指和心理年齡的雙重因素,趙泗從小就是絕大多數船員們的主心骨。 乃至于后來奪船出海,更是成為了他們的意念支撐。 在陌生的地方,在大海之上,唯有趙泗值得他們托付生命。 “兄!”黑瘦矮小的荊也站在了趙泗面前。 “走吧!”趙泗揉了揉荊的腦袋。 “兄,我打算留一段時間?!鼻G笑嘻嘻的坐在趙泗的床榻之上。 “不回家了?”趙泗皺眉。 “我家中尚有兄弟在,我已經寫好家書,由驛站送出,我想跟兄一起?!鼻G開口道。 一個又一個人離開了,荊知道趙泗可能要去咸陽城。 而且他也知道,趙泗已經不記得自己的家在何方。 漫長的歸家之路他們已經在趙泗的帶領下走完了,荊想再隨著趙泗走一程。 “咸陽城人生地不熟的,總得有個體己的照應?!鼻G拍了拍床榻指了指一邊擺放整齊的壇子。 “而且之前答應送大伙回家的,這件事總不能讓兄一個人做?!?/br> 趙泗看向擺放整齊的陶罐,眼神略顯暗淡。 陶罐之內,皆是骨灰。 沒辦法,海上航行,最怕瘟疫,況且路途遙遠,只能火化,留不下來全尸。 每個陶罐上面都記著竹簽,記錄好了對應的籍貫,陶罐下面壓著他們生前穿的衣物以及平時用的物什。 當然,也有一些是不記得籍貫具體在哪里的,只要求趙泗帶他們回到大秦以后入土為安。 趙泗帶走了船員降臨九百,活下來的只有四百多,這還很大程度的歸功于他的金手指。 而剩下的五百多人,卻只留下了兩百多個骨灰壇子。 還有一多半倒霉蛋要么是落水壓根連尸體都撈不回來,要么是因為船只傾覆和骨灰壇子和船只一塊沉在大海之中。 趙泗一開始對這個時代并沒有太多代入感。 在扶桑的時候開擴雖然會死人,但并沒有那么頻繁。 反倒是被趙泗帶出海的九百多人,這么長時間下來死了多半。 最要命的是這群家伙在朝夕相處之下,對趙泗極為信重。 一開始,趙泗只是想在這個特殊的時代留下屬于自己的烙印,滿足自己的冒險心理,完成一些前無古人的壯舉。 船員們本身,也是被利用的對象。 后來,趙泗真的想帶他們回家。 “是啊,總要送大伙回家?!壁w泗看著地上剩下的的壇子。 這其中,有多半已經被歸家順路的船員帶走,有一小部分實在沒人順路,亦或者是臨死前已經忘記了具體籍貫的。 剩下五十多個骨灰壇子,等待著趙泗的處理。 或許是因為金手指的作用,趙泗的記憶力很好,每看到一個壇子上系著的竹簽上寫的名字,腦海里都能夠浮現出相應的畫面,仿佛那個人就真真切切的活在趙泗記憶之中。 第十章 始皇帝很有自信解決這些問題 滯留下來不記得籍貫的人是個問題,也不能就此不管。 蒙毅仔細思索以后,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 讓這群人跟著趙泗一塊去咸陽種地。 沒辦法,記不清籍貫也得開身份證明,不可能就因為他們記不清楚籍貫就讓他們當黑戶。 留在瑯琊當然也可以,但是這群人說實話各個都是人才,領了新的驗傳歸家的人都單獨備冊了。 畢竟他們是目前大秦境內僅存的擁有豐富遠洋航行經驗的水手。 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情,還要單獨抽調出來的,記得清楚籍貫的讓他們歸家是始皇帝的仁慈,記不清楚籍貫連自己家在哪里都找不到就壓根沒必要打散進入地方,還不如直接籍貫錄入咸陽附近,日后征召抽調也省的麻煩。 另外,紅薯土豆玉米三種新糧,這些水手大部分也都有一定的經驗,最起碼見過不是? 趙泗負責耕種新糧,總得有能用的人手。 至于出海歸來的船只,自然被瑯琊當地官府保留保養維護。 趙泗出海環游世界,人手不足工具不足,航行途中靠岸也沒有正經的港口可用,以至于大部分船只都破破爛爛。 有些船只稍微修補都還能使用,卻限于條件不足,最終只能遺留海外,分外可惜。 眼下十六艘海船雖然破舊,但是好歹能用,也是大秦目前僅存的具備遠洋能力的大船,當然要妥善對待。 “海船妥善修復,另外于瑯琊再行營建四艘海船,補足二十艘海船?!?/br> “大巡未完,但農時不可誤,你帶趙泗一行折返關內,交付王賁,種植新糧?!?/br> 始皇帝一一吩咐。 趙泗獻上了世界地圖和航海圖,對于大秦來說是一次新的開擴和探索,同時可以極大程度上豐富大九州說的實際理論支持。 大九州說于秦朝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大秦一統天下以后,因為制度原因不可避免的繼續向外擴張探索。 南北之地,加起來將近百萬秦軍。 若只是為了自保,腦子抽了才會在邊境放置那么多秦軍。 說句不好聽的,現在大秦的科技水平對于周邊國家呈碾壓狀,北方胡人也是亂成一片,匈奴雖然已有崛起之勢,但距離草原諸部皆稱匈奴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不客氣的說,大秦的邊軍再降低三分之二自保都綽綽有余。 最起碼現在來看經濟支出和收獲已經完全不成正比,南北百萬秦軍,如今就像一個無底洞一般。 耕戰制度成就了大秦,但又不可避免的將大秦推向了另一個深淵。 而九州說,很顯然和大秦的耕戰體系有所違背。 若按九州說,大秦一統天下,已經占據了天底下最為富碩的土地和疆域,其他地區皆為蠻荒之地,得不償失,大秦的耕戰體系崩塌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而大九州說能夠盛行說白了就是契合了大秦的耕戰體系。 跨過隔絕赤縣神州的汪洋和高山以后,還有和赤縣神州一般富饒的土地等待征服。 大秦南北齊發力,北邊是草原荒漠雪山,南邊是毒蟲瘴氣深山老林。 大秦已經正在嘗試跨過南北的天然屏障尋找新的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