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后認錯夫君 第151節
消息很快傳到祁君競處。 奉晏書珩命前來請求增援的姜珣趁勢道:“慕容凜的人正朝洛陽而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派兵增援潁川,至少可保住祁家軍聲望。反之,攻下洛陽,卻失了潁川,羯人北上,不僅祁家軍會腹背受敵,倘使朝中再有人趁機就此彈劾,將軍不在京中,建康王趁機收攏江東兵馬,對祁氏、對朝局俱是不利。望將軍審慎思之??!” 正好,祁君和受晏書珩所托,給祁君競來信,陳明利弊。 祁君競思量后,最終下令:“傳信子陵,從荊西調兵增援潁川!” 大軍很快北上。 已至九月下旬,千里之外的臨潁,秋風已漸有鉆心蝕骨之寒,但城中已無人顧得上留意季節變幻。 半月前,羯人增了四萬兵馬。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使殷犁再用兵如神,打起來亦吃力。一連數日,晏書珩都在與殷犁連夜商議戰事。 阿姒也不閑著,帶著侍婢和城中婦孺給傷兵們治傷施粥。 這日晌午,正施粥時,遠遠傳來千軍萬馬靠近的聲音,大地輕震。百姓一陣惶恐:“胡人又加兵了?!” 人群起了sao動,阿姒見狀,忙冷靜出言安撫:“鄉親們,援兵已在路上,殷將軍和晏中書會護好這座城,我們無法上戰場,能做的,便是穩住陣腳,莫讓前方將士亂了神!” 她目光堅定,語氣從容,這些時日百姓都認得她,稍被安撫。 遠處有人騎馬而來。 雖安撫了百姓,阿姒自己心里卻沒底,手一抖,生怕聽到胡人增兵的消息,好在這一次不是—— “長公子讓我來告訴女郎,告訴鄉親們!我們等來援兵了!” 勺柄險些抖落,又被阿姒緊緊握住,手柄連帶著她的手一起顫抖。 他們……終于等到了。 . 南城門下,石逑還勢在必得,正指揮人馬攻城:“弟兄們!拿下潁川!南周的美人財寶,大伙與我共享!” 大地顫得越來越厲害。 城頭焦灼迎戰的周軍如枯木逢春,城頭傳來一聲驚雷似的高呼。 “援兵來了!” 石逑目光狠厲:“勇士們!莫慌!我們有六萬兵馬!繼續攻城!” 城內,阿姒細聽聲音,推斷援兵抵達城下還需好一會。 此前據晏書珩分析,祁家兵馬都在洛陽,只能從荊西調兵,至多能派出兩萬五千兵馬,且戰力平平。 而胡人有六萬強兵。 但無論來了多少兵馬,此時石逑的軍心必定瀕臨崩潰。 阿姒決定添一把火。 她號召百姓們都涌向南城門為周軍增加士氣。不消片刻,臨潁城內傳出震天呼聲:“援兵至!石逑??!” “援兵至!石逑?。?!石逑小兒,速速回去放羊!” 高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伴著微顫的地面,令人心慌意亂。 石逑的人徹底亂了陣腳。 殷犁本就善于用兵,只苦于兵馬不足,如今有了援兵,大軍勢如破竹,戰局徹底一邊倒。 羯人軍心已在久攻不下中渙散,援兵一來,更節節敗退。 殷犁率人乘勝追擊,砍斷了石逑右臂,羯人徹底大亂,石逑帶著僅剩的四成兵馬落敗而逃。 一切總算塵埃落定。 阿姒站在城墻上,親眼看著羯人敗走逃竄,看著城下累倒在地喜極而泣的兵士,不由流下兩行熱淚。 自七月下旬,至九月下旬,她歷經了整整兩個多月的戰爭。 這些經歷讓她更為堅定。 心也更為柔軟。 城門打開,阿姒隨護衛出城。 在朝此而來的一行人馬中,她見到一個清癯的身影。 過去數日戰況焦灼,晏書珩宿在營中,兩人已有四五日未見,此刻再看到青年,竟有久別重逢之感。 阿姒提著裙擺,朝他跑去。 大抵是太疲倦,她沖過去時,晏書珩竟被帶著后退兩步。 但他仍穩穩接住了她。 他們在廢墟中緊緊擁住彼此。 “阿姒,結束了?!?/br> 喑啞帶著倦意的聲音讓阿姒眼圈更紅了,她摟住他腰身:“嗯,我們終于打贏,可以回去成婚了?!?/br> 青年低笑,胸腔微震。 “幾日不見,竟這么想我?” 阿姒未反駁他,甚至摟緊了些:“如何不想?想得緊呢?!?/br> 不止有想念,亦有惶恐。 但只要想到他們都在為這座城而努力,想到他們正心有靈犀地守著一個信念,阿姒便無比踏實。 原來,同生共死不僅局限于危在旦夕時在彼此的相依相偎。 更是彼此信念的相互支撐。 她抱得更緊了。 晏書珩笑著揉她發頂。 “有什么體己話,待回去關上門慢慢道來,否則便宜了子陵見云?!?/br> 阿姒猛一從晏書珩懷里鉆出。 抬眼,看到表兄寬和的笑。 而表兄邊上,有位正恪守“君子非禮勿視”之則錯開視線的陌生青年。 青年眉目斯文,文弱蒼白。 在武陵時阿姒還未復明,沒見過祁君和容貌,愣了下才反應過來。 她先后與二人見禮,想起在武陵養病的祁茵,又關切問起。 祁君和面頰微紅:“勞女郎關懷,阿茵她并未……她的病已好?!?/br> 阿姒假裝不曾聽出來,讓他過后代為捎去給祁茵的問候。 戰后仍有諸多事宜需要部署,又忙碌數日后,姜珣代表巡狩的官員,留下與祁君和及殷犁料理戰后事宜,晏書珩則和阿姒踏上歸途。 十月望日這日,潁水之畔。 祁君和等人與他們道別:“下次相聚,恐怕就是二位大婚之日?!?/br> 晏書珩悄然捏緊阿姒袖擺下的手:“待我回去問問阿姒?!?/br> 他看向阿姒。 阿姒裝聾作啞地看著別處。 但一直到登船,晏書珩都未曾再提起此事。入夜,明月初升,他約她至艙外賞月,阿姒全程不言語。 晏書珩命人取來琴。 彈的是鳳求凰。 琴音時而凄婉,時而繾綣,阿姒聽得逐漸入神。 青年那如玉石墜溪,清越柔和的聲音伴著琴音傳入耳際。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有艷淑女在閨房……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br> 長指輕捻慢挑,話語徐徐。 溫潤的聲線和著這首曲子,削弱幾分悵惘,平添柔情。 一曲畢,阿姒仍沉浸其中。 月白袍角微動。 青年徐徐走至她面前,鄭重行了個士人的作揖禮。 “明月在上,潁水為證。 “南陽晏氏六十四代長孫晏月臣,今誠原求娶潁川陳氏姒月為妻,與汝結連理、共白首。愿如月影,為汝明月之臣,此生不負?!?/br> 沒了琴音相合,那玉墜深潭般的聲音格外清晰,直叩心扉。 已然極盡親昵的人因為鄭重的言語,忽然變陌生。 阿姒從未如此笨拙過。 還未說話,舌頭都快要打結。 許久,她點了頭。 “好,我嫁你…… “但愿你莫忘今日盟誓,若有朝一日你敢負我,我必與君恩斷義絕!” 晏書珩笑著擁住她,他抱著她的腰肢,把她舉起。 “我若相負,死生由你處置?!?/br> 阿姒雙手攀著他肩頭,低頭看他,長指描繪他清俊眉眼。 微涼的指尖定在高挺鼻梁上。 阿姒得逞笑了。 早在四年前初遇時,她便想,這樣好看的郎君,若不能收入囊中,實在是一大憾事,如今總算弄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