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后認錯夫君 第51節
而他仿佛變回那個忐忑等待夫子評價好尋得祖父和族人認可的孩童。 但今非昔比,他已不是那個只能等待旁人認可的幼童,想要的,縱使旁人不給,他也會不擇手段留住。 晏書珩低下頭,稍稍靠近阿姒,無比溫柔地哄道:“乖,再等我一會,待此間事了,讓你好好睡一覺?!?/br> 女郎像是聽到了,又像無意識般鼻尖輕嗅,末了,她用臉頰蹭了蹭晏書珩胸前,喉間撒嬌似地輕哼。 真像只黏人的貍奴。 青年目光一寸寸地柔和下來。 隨即他旁若無人地低頭,在阿姒額上落下蜻蜓點水般的一吻,抱著她走回洞中,輕輕放回原處。 再出來時,他吩咐護衛:“護好夫人,若出意外,唯爾等是問?!?/br> 幾名護衛見長公子竟直接把刺客妻子從人懷中奪走,沒有半分奪人之妻的內疚,還毫不避諱地當著刺客的面在女郎額上輕吻,甚至稱別人的妻子為自己夫人,這簡直…… 雖覺刺客可惡,但他們也難免有“助紂為虐”之感,低下頭道:“明白?!?/br> 鄭重交代后,晏書珩走向負著劍的淡漠少年:“江郎君,借一步說話?!?/br> . 在數名護衛伴隨下,兩人來到洞前三 殪崋 丈開外的樹下,此處地勢高且灌木茂盛,便于觀察周遭情形。 沒了阿姒,氣氛頓時劍拔弩張。 江回目光徹底冷了下去,提起劍,銳利的劍尖直抵晏書珩眉心。 “鏘”一聲響,護衛迅速上前劍指少年,將晏書珩護在身后。 晏書珩淡淡抬手:“來者是客,或許,江郎君與我殊途同歸也未可知?!?/br> 江回并未收劍:“你我若想殊途同歸,大約只有共赴黃泉一條路?!?/br> 晏書珩仍是笑,他凝著江回,仿佛要透過他面具下的眼睛看到更多端倪,末了,嘆道:“江郎君還有兩年及冠,若英年早逝,只怕會讓親者痛、仇者快?!?/br> 持劍的手收緊了,少年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你如何得知我歲數?” 晏書珩眸光平靜,自哂般笑笑:“自是猜的,不僅如此,我還猜到江郎君本名并非‘江回’,且令堂祖籍魏興?!?/br> 見少年眼中有些微震驚,他心中有了數,視線投向下方幽深叢林,眉眼逐漸變得清冷:“在下有惑,若江郎君給了在下想聽到的回答,我便讓你離去?!?/br> 江回聽著那副與自己相似的嗓音在說話,心情越發復雜:“你想問什么?” 晏書珩:“你的身世?!?/br> 江回放下劍:“庶族出身,孤兒?!?/br> 晏書珩垂下眸,一時未語。 江回目光下移,見他手中把玩著一個玉簪,當是從阿姒發間取下的。 并不是她之前用的木簪。 停留稍許,他收回目光,思忖著如何回應晏書珩關于他身世的探究。但晏書珩卻轉移了話題:“江郎君與阿姒相遇,是因緣際會,還是有人暗中指引?” 江回明白他為何要問此事。 他刺殺了晏書珩,碰巧他們二人和阿姒又因為他的行刺產生糾葛。 晏書珩是在驗證阿姒的出現是否為旁人預謀已久的安排。 江回曾聽阿姒說,她那位假爹要把她送給晏氏長公子或者城主,但她并未說過為何鄭五會篤定晏長公子會對她有意,他只當阿姒容貌出眾之故,如今才知原來她和晏書珩有前緣。 少年有轉瞬恍惚:“是偶然?!?/br> 晏書珩:“如何偶然?” 江回淡道:“當初我因刺殺負傷躲入一處陋巷,是她救了我,后來她得知鄭五要將她獻給權貴,便和我一道出逃?!?/br> 晏書珩沉吟不語。 阿姒從未提過失憶的事,因此他猜阿姒是出于戒心刻意不提,眼下聽江回所言,他更確信她瞞了江回。 看來她的戒心不止對他才有。 晏書珩笑容愈發和煦。 他把玩著玉簪:“關于內子,我還有一個疑問,那鄭姓郎中失蹤且過后家中失火,可與你有關?” “內子”這個稱呼讓江回眉頭下意識輕皺,稍頓才道:“火是她放的?!?/br> 晏書珩頗意外,但又不意外。 他示意江回繼續。 江回眼皮也不抬:“她得知鄭五報了官后,擔心被找到,又顧及鄭五對她有救命之恩,便只讓我將人綁至一破廟再點燃鄭五家中吸引官兵,以趁亂逃出?!?/br> “竟是如此?!标虝裥α?。 在那之前,他只在見過阿姒一次。 是在歷城城主府那次。 察覺到他的打量,女郎怔在原地,繼而怯生生地回望他,像只受了驚挪不動腳的兔子,懵懂而膽怯。 過去的她雖也膽小,但并不怯懦,不然又怎會有膽子去招惹他? 十七歲的她面容似盛放的初日芙蓉,較之十五歲時的含苞待放大有不同,衣著打扮亦是變了,又因早已得知她的“死訊”,晏書珩一時無法確認那是否是故人,只是想到兩年前那位女郎,不由笑了。 她被這一笑嚇得睜大了眼,惶惑不安地低下頭,逃一般離去。 但晏書珩的第一反應是警惕,直覺告訴他,這女郎出現在他眼前并非巧合,欲派人打聽其底細,他們的人正好查到了刺客的蹤跡,她的事便先擱置。 誰料,兩件事巧妙地有了關聯。 他當即喚人尋來鄭五問話卻得知鄭五已失蹤,便習慣性地往復雜處想,認為鄭五是這一連串巧合之中關鍵的一枚棋,便將重心轉移到搜尋鄭五下落一事上。 本以為鄭五是自行藏匿起來,誰能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 竟是阿姒做的。 想必在園中與他對視時,她怯生生的模樣也是裝出來迷惑他的。 說不定燒了鄭五住處也不止是為了惹來官兵注意,更是因為她記仇。 晏書珩再次笑了。 他搖了搖頭,像長輩縱容自家孩子般,寵溺地自語:“當真是小狐貍?!?/br> 江回恍若未聞:“你還有別的要問?” 晏書珩收回思緒。 阿姒和江回雖是偶遇,但不代表背后沒有旁人在刻意促使,如今也只能從那名郎中身上入手去查。 他問:“那郎中今在何方?” 江回權衡過后,決意透露一二:“數日前,我曾見在這一帶見過他,懷疑前后諸事與他有關,便來此一探?!?/br> 這只是他的說辭。 他來此地,是有其他目的。 既提到山匪,晏書珩順勢問起驚馬的事:“這其中可有你推波助瀾?” 江回當即道:“我不會害她?!?/br> 晏書珩頷首,江回此話倒是真的。 若非驚馬,若非那橫空飛出的匕首,他也猜不到江回可能就在暗處,更不會想到用今日這一出戲碼引出江回。 江回素來謹慎,怎會多此一舉? 他笑道:“難怪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我得多謝江郎君救了我們夫婦?!?/br> 江回漠然置之。 晏書珩繞回二人最初的矛盾。 “是何人派你刺殺?” 江回抬眼,兩道目光相觸,一個溫和如綢練,另一個寒銳如冷劍。 他們都在權衡。 晏書珩有一搭沒一搭地輕點發簪:“江郎君可要想好了,我不聽無真憑實據的話,更不聽于我毫無利處的話?!?/br> 江回明白他的暗示。 “你希望是誰?” 晏書珩笑笑:“在江郎君回答我問話之前,我忽然有個疑惑?!?/br> 此前他派人查知西城那趙姓人家曾于胡亂時被慕容氏的人馬救走,此刻再看江回,晏書珩將他來歷猜了五成:“我想問江郎君,北燕風光如何?” 江回眉心微動,收緊手心:“我是漢人,你問我北燕的事,恕我無可奉告?!?/br> 晏書珩不以為然:“我知道江郎君是漢人,我還知道北燕大司馬慕容凜,明面上是前朝永安公主與鮮卑首領的后代,實則,是前朝皇帝遺孤?!?/br> . 大周立國只有五十年,在周之前,治理九州的是昭,國姓為“元”。六十多年前昭室衰頹,昭皇室只能派永安公主和親,借與漢人關系較近的鮮卑人抵御匈奴。 時隔幾十年,這樁密辛已被那位永安公主帶入泉下,連北燕皇室都沒幾人知曉,卻被晏書珩閑話家常般道出。 江回更為漠然:“你認為我是慕容凜所派?還是說,你要栽贓給慕容凜,再借此鏟除所謂的前朝余孽?” 晏書珩否認了:“如今大周之敵是胡人,而非前朝舊人?!?/br> 江回嘴角隱有譏誚:“南周之敵難道不是那些把持朝政的世家?” 晏氏是這些世家中的頂級門閥,晏書珩又是晏氏長公子。 江回這話嘲諷之意昭然若揭。 晏書珩不予理會:“阿姒還在病中,我不便多留,該說正事了?!?/br> 江回嘴角揚起細微弧度:“正事,莫非長公子之前那番關于昭皇室的鋪陳算不得正事,只是廢話?” 晏書珩半真半假道:“不錯,那些廢話是為了試探江郎君底細,但我現在認為,江郎君十有八九不是北燕所派?!?/br>